Workflow
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沈阳制造攀“高”向“新”逐“绿”(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1
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 北方重工设计制造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奋进号"创造单机掘进26521米纪录 [1] - 东软医疗研制全球首台0.235秒"超音速"宽体CT亮相国际展会 [1] - 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发我国首款四座电电混合动力飞机RX4M完成首飞 [1] - 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集聚规上工业企业700多家 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20% [2] - 2024年沈阳10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元 千亿元级集群达5个 [2] 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新松公司大负载机器人可扛起270公斤重物 动作精度达毫米级 产品出口40多国 [2] - 沈鼓集团应用工业互联网每年节约190余万张图纸 关键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 [3] - 北方重工通过生产大数据平台缩短制造周期30%以上 [3] - 2024年沈阳实施105个智能升级项目 新增23个智能工厂和30个数字化车间 [3] - 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2.8%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1.5% [3]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东北制药实现全密闭生产环境 通过集气管网减少废气排放 [4] - 沈阳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74家 省级275家 [4] - 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4年间下降超15% [4] - 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 [4] - 科技型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 [4] 政策与产业体系构建 - 沈阳市出台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意见及10个专项规划 [2] - 沈大工业母机集群和沈阳航空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沈阳跻身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3]
新能源技术平权驶向旷野智能越野车市场站上风口
中国证券报· 2025-07-23 05:05
中国越野车市场扩张趋势 - 中国越野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扩张,2025年硬派越野车市占率预计突破3%,2030年有望突破13% [1] - 北京越野BJ40、东风猛士M817、坦克300等车型通过技术革新降低价格门槛,推动越野车进入"越野平权"时代 [1] - 2025年一季度硬派越野车在SUV市场渗透率达2.91%,全年销量规模预计35万至40万辆,较2020年不足2%的占有率显著增长 [1] 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驱动 - 新能源技术显著降低消费门槛,例如BJ40增程以152km纯电续航+1200km综合续航配合15万元级定价策略,48小时订单破万 [2] - 智能化成为高端越野车市场决战场,BJ40增程搭载超级智驾系统3.0,配备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5个摄像头 [2] - 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切入高端电动越野赛道,与东风猛士科技合作推出智能越野车型 [2][4] 主要车企表现与战略 - 北京越野上半年终端销售5.8万辆,同比增长29%,BJ40系列1-6月累计销量21768辆,位列硬派越野车系销量第三 [2] - 东风猛士M817聚焦城市通勤和郊野度假需求,价格下探至30万元区间,实现"可城可野可远方"的智能越野场景 [3] - 北京汽车整合60余年越野车调校经验,转化为电动四驱、底盘域控制等技术优势,并通过高管直连社群重构服务体系 [4] 用户需求与产品创新 - 用户对智能越野车的需求包括城市出行低成本、短途自驾灵活空间、长途穿越强通过性及智能全地形辅助系统 [3] - 华为提出城区通勤场景占90%,需解决大车难停问题;越野场景占10%,需应对极端天气与恶劣路况 [4] - 行业通过智能化与新能源技术融合,拓展越野车使用场景,例如猛士M817结合高阶智能技术与新能源越野技术 [3][4]
济南新兴产业载体“串珠成链” 着力打造都市工业承载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00:01
产业发展与项目储备 - 济南市市中区近三年累计储备工业项目33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1] - 新兴产业载体包括济中智立方、未来云谷、望岳智谷、大学科技园等,形成"串珠成链"布局[1] - 重点打造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抢占都市工业新赛道[1] 产业园区布局与规划 - 以党杨路为轴线打造5个新型产业园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空天信息、人工智能[3] - 构建"一主三副"园区组团,包括济南中央活力区、郑庄组团、陡沟组团,以及西门子能源、山东电力设备和电力战新产业园[4] - 片区已储备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项目30余个,2024年底前落地入驻16家以上[4] - 预计到2035年新增产值1300亿元,实现税收65亿元[4]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转型升级核心引擎,实施"智改数转"行动赋能制造业[4] - 强化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支撑,推动数智技术应用引领,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4] - 丰富产业应用场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4] 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 谋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速产业聚集[5] - 聚焦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引进培育相关项目[5] - 推动车辆智能控制与集成技术、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应用[5] - 加快汽车充换电站、充电桩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5] 工业经济表现 - 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55.7亿元,同比增长19.9%[5] -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77.8亿元,同比增长14.1%[5]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一根甘蔗“两头甜”——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一
新华社· 2025-07-22 18:55
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135万亩、同比增加11万亩,食糖产量646.5万吨、同比增加28.36万吨 [3]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4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食糖产量的三分之二 [3] - 来宾市甘蔗种植面积逾200万亩,牵系着约50万蔗农的生计 [2] 机械化与技术创新 - 大型甘蔗收割机一天能收割180吨至200吨甘蔗,相当于180个人工的工作量 [2] -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一上午能喷几百亩,抵得上百十号劳力 [1] - 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入甘蔗生产各环节 [3] 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 来宾东糖集团投入逾2亿元改造升级制糖生产线,提升数智化水平 [4] - 广西蔗渣、糖蜜、滤泥利用率达100%,实现全链条循环利用 [6] - 云南耿马县蔗渣"变身"可降解餐饮具,蔗糖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5] - 海南儋州将甘蔗尾梢加工成饲料,实现"农牧双赢" [5]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成功研发甘蔗植物水新品,为产业延链补链开辟新赛道 [6] - 广东农垦糖蔗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种管收"一体化、"农工贸"一体化 [5]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强调要把广西蔗糖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 [2] - 提出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4]
长城汽车(601633):公司半年度业绩快报点评:Q2经营环比改善,新品加速上市
国海证券· 2025-07-22 18: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923.7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10.2%;2025Q2总营收523.5亿元,同比+7.8%,环比+30.8%,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19.1%,环比+161.9%,扣非归母净利润21.1亿元,环比+43.8%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2253、2526、2815亿元,同比增速为11%、12%、11%;实现归母净利润140.3、157.6、171.4亿元,同比增速为11%、12%、9%;EPS为1.64、1.84、2.00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估值分别为13.7、12.2、11.2倍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量及业绩情况 - 2025Q2汽车销量31.3万辆,同比+10.1%,环比+21.9%,单车均价16.7万元,环比+1.1万元,单车扣非归母净利润0.7万元,环比+0.1万元,业绩提升因内外需及产品结构改善,WEY及坦克占比达26.5%,环比+4.9pct [5] 出口情况 - 2025Q2出海销量10.7万辆,同比-1.8%,环比+17.5%;1 - 6月长城皮卡全球累计销售9.6万辆,同比+4.7%,海外累计销售3.0万辆,同比+24.3%,稳居中国皮卡品牌出口第一,海外竞争力加强,全球化战略有望推进 [5] 新品情况 - 全新高山5月13日上市,高山8/9价格分别为30.98万元/35.38万元,搭载1.5T Hi4 - T混动系统,综合WLTC续航里程达1200公里;高山7定位家用7座四驱MPV,有望通过价格下探覆盖更广泛家庭用户;下半年搭载coffee pilot智驾方案的新车有望加速上车带动需求提升 [5]
吉利汽车(00175):交接覆盖:合并极氪夯实电动化核心资产,集团平台战略进一步强化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2 16: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28.85港元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达140.9万辆,下半年新品发布节奏加快,预计全年销量大幅提升,有望超300万辆指引,2025 - 2027年汽车交付量为311/356/4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56%/57%/65%,EPS分别为1.65、1.91、2.07元/股,给予2025年16倍PE,对应目标价28.85港元,交接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吉利与极氪合并情况 - 2025年7月15日,吉利汽车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收购极氪全部已发行股份,总代价约24亿美元,极氪股东可现金或换股,换股有望成主流,私有化后极氪成吉利全资附属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落实“一个吉利”战略 [5][16] 合并战略意义 - 技术协同效应显著释放,极氪与领克领先技术向吉利、银河等品牌渗透,架构双轮驱动放大研发与生产规模效应 [6][19] - 资源整合与降本增效成效初显,一季度极氪科技集团综合毛利率达19.1%,品牌毛利率达21.2%,预计合并节约研发费用10亿元,SG&A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下降超3%,研发效率提升10 - 20% [6][19] - 终结资本分散,统一价值锚点,极氪价值融入吉利汽车整体市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与决策稳定性 [6] - 保障核心资产自主可控,极氪从纽交所退市回归港股,规避国际市场政策与波动风险 [6] 下半年产品周期 - 2025年下半年新车周期密集,覆盖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如银河A7 EM - i、银河M9、极氪9X等多款车型将上市,助推全年300万辆销量目标实现,提升国内市场份额 [7][17][19] 主要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交付量假设:预计2025 - 2027年汽车交付量为311/356/4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56%/57%/65% [9] - 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假设:预计2025–2027年营收达3221/3747/4270亿元,同比增速34%/16%/14%,毛利率逐年提升至16.5%/16.7%/16.8% [9] 财务报表分析及预测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2024 - 2027年财务指标进行预测,如营业收入、净利润、货币资金等指标变化 [13] ESG表现 - 环境方面,2024年吉利单辆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20年降18%,新能源车占比40.8%,有12个绿色和11个零废物工厂,目标2025年减排25% [20] - 社会方面,2024年提供185万小时员工培训,推广多元化清洁出行方案,350辆甲醇混合动力车用于2025年亚冬会 [20] - 治理方面,采用双重重要性披露框架,“吉利碳云”平台扩展到超1600家供应商,获MSCI ESG AA评级 [21]
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金融IT迎“基础设施重构”与“智能应用爆发”双浪潮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12:04
金融IT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全球大模型及应用场景研究处于类似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阶段,基础模型迭代速度极快,应用百花齐放,杀手级基模、超高智能基模及高质量应用将在短时间内出现 [2] - 金融IT发展的主脉络可浓缩为"国产化"与"智能化"两大关键词,二者共同推动行业进入全链条升级阶段 [3] 国产化深化 -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需求持续加大,覆盖范围从银行、证券、保险延伸至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等机构,2025年相关项目呈现爆发式增长 [4] - 券商、保险机构在国产数据库选型、云平台选型、硬件采购及新核心系统ISV合作上的项目数量显著增多,部分ISV业务量呈现指数级增长 [4] - 未来几年仍是国产使用的高峰窗口期,技术架构建设的投资是必要且必需的,即便整体IT投资缩减,国产化相关投入也会得到全力保障 [4] - 新的增长机会主要集中在区域性银行以及中尾部券商、保险及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等机构 [4] - 数据库国产切换进程不断深化,近一年国内数据库厂商数量减少60多家,金融机构更倾向选择头部厂商的成熟产品 [5] - 腾讯云分布式和集中式数据库在2023年通过安全可靠测评,2025年达到软件供应链安全最高标准,已服务超100家银行及近200家专有云客户 [5] 智能化突破 - DeepSeek的出现成为AI大模型在金融行业落地的重要转折点,开源基模能力接近OpenAI,大模型技术得以"走进千家万户" [5][6] - 大中小金融机构都能以低成本快速开发应用,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但探索仍较粗放,多数应用仅能满足基础体验 [6] - 头部或技术能力较强的机构已进入深度探索阶段,AI应用正沿"四阶段"演进:从"能聊天"到"能干活",再到"自主规划",最终走向"多Agent协同" [6] 成熟应用场景 - 代码助手在金融机构代码开发全流程中表现突出,包含提供问答、代码补全、编写、测试用例生成及测试执行等全方位支持 [7] - 企业对内、对外的知识库应用较为广泛,券商领域的初级投顾、咨询、舆情等分析也相对成熟 [7] - 交易领域的大模型应用目前尚处于早期,券商仍在规划研究阶段,风控领域已有相关尝试 [7] - 腾讯云团队开发的风控大模型(MaaS模型)整合了决策模型与语义分析能力,智能性高于传统决策模型 [7] - 该风控大模型已应用于零售业务领先的商业银行及头部消费金融机构,对用户的识别区分度提升了10%—20% [8] 挑战与优化 - 大模型应用中存在的幻觉问题及风控模型共振等风险是棘手难题,当前尚无法完全解决 [8] - 腾讯云通过多模态验证、不同决策模型结果验证、嵌入安全模型等方法优化,但完全消除幻觉仍是业界未攻克的难题 [8] 战略布局与实施路径 - 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对AI投入积极,许多高管将其置于战略高度,投入规模属"战略级" [9] - 机构更关注"阶段性跑出可用场景",战略规划时投入设想较大,但落地时会谨慎细化资源分配 [9] - 腾讯云协助客户优化投入,通过规划算力池、平台及软件的最优配置,最终执行预算常能削减一半以上 [9] - 金融机构需构建"小模型+大模型"的协同体系,先打通并治理数据,再训练小模型处理细分环节,最后组合成有实际价值的智能体 [10] - 智能化架构搭建需要"模块化规划、阶梯式推进",底层夯实算力基础设施,中层搭建训推平台,上层聚焦业务场景应用开发 [10] - 应用探索需遵循"从易到难、小步快跑"原则,初期选择技术成熟度要求较低、业务价值明确的场景 [10] 总结 - 金融智能化落地是一场"持久战",顶层规划决定方向,协同机制保障执行,阶梯式探索控制风险,三者缺一不可 [11]
移动支付“一条龙”带来高原出行新体验
金融时报· 2025-07-22 10:40
移动支付在西藏林芝市的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林芝市分行积极践行"支付为民"理念,以优化支付服务环境为目标,指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高原特色的移动支付发展新路径 [1] - 工商银行林芝分行成功构建高原出行移动支付"一条龙"模式,全面完成客运公司、公交公司、26家石油加油站、机动车检测中心及快修市场的移动支付升级改造 [2] - 林芝市交通出行领域已实现"银联、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支付平台扫码+境内外银行卡闪付"全覆盖 [2] 移动支付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 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完成公交、打车、加油等出行支付,无需准备零钱,极大提升了便利性 [1] - 加油站工作人员表示移动支付提高了工作效率,顾客扫码支付几秒钟即可完成交易 [2] - 今年1月至5月,全市交通出行领域日均交易量突破千笔,累计交易金额达1274万余元 [2] 政策支持与战略布局 - 中国人民银行林芝市分行紧扣《关于推动城市公共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的工作部署,指导工商银行林芝分行布局交通出行场景建设 [2] - 移动支付"一条龙"模式以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为双引擎,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了交通领域服务效能 [3]
服贸会倒计时50天!这些进展将成为看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09:57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2日讯(记者周宇宁)今天是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倒计时50天,记者从服贸会承办机构的北京市国 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了解到,本届服贸会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招展方面,专题展已有近760家企业机构意向线下参展,近300 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已征集到14场主题论坛、80场专题论坛、50场洽谈推介活动。本届服贸会将呈现五大特色亮点。 二是聚焦服贸特色,展论洽紧密联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展会关键词,众多重点服务案例及应用集中亮相。展区内精心设置 了交流洽谈空间,面积占比达10%-15%,让展示与洽谈无缝衔接,形式丰富多样。同时,更贴合服务贸易特点的组展激励措施也新鲜出 炉,增设项目线索数量、促交易活动数量等指标,全力推动服务贸易合作落地。 三是紧扣主题主线,注重科技赋能。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年度主题,科技感直接拉满!新技术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和产品背后的 服务内容成为展示重点。展会将引入AI智能翻译,优化字幕展示形式,实现跨语种实时交流,让科技为服贸会注入强劲动力。 四是与服务消费融合,互动体验拉满。首钢园区的高炉、湖心岛等14处特色场地将华丽变身,打造 ...
挥别雷军,九号电动车赢麻了
虎嗅· 2025-07-22 09:46
小米与九号公司动态 - 小米近期推出SUV YU7、折叠屏旗舰MIX Flip2、AI智能眼镜等多款产品,其中YU7发布3分钟斩获20万订单,次日股价上涨8%创历史新高[1][2] - 九号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51亿元(同比+99.52%),净利润4.56亿元;2024全年营收141.96亿元,归母净利润10.84亿元均创历史新高[4] - 雷军早期通过小米和顺为资本向九号公司投资8000余万美元,助力其收购Segway并成为平衡车领域全球霸主[12][14][16] 九号公司发展历程 - 2012年成立初期通过明星效应推广平衡车产品,2014年加入小米生态链,2015年通过小米平台售出10万台平衡车(单价1999元),2017-2019年小米渠道收入占比超50%[11][12][17] - 2020年上市后启动"去小米化",2023年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占比降至4.3%,2025年一季度小米持股比例低于5%退出重要股东行列[21] - 通过收购Segway获得400多项专利,产品线从平衡车扩展至电动滑板车、智能两轮车、割草机器人等[23] 智能化战略与市场表现 - 2019年推出智能电动两轮车C/E系列,主打感应解锁等差异化功能,2020年销量破10万台,2024年达260万台[25][27] - 2023年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九号在5000元以上中高端市场销量第一,7000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超50%[29] - 智能化问题频发:黑猫投诉平台累计3900余条投诉,涉及蓝牙连接、减震效果、动力不足等问题[30][31][32] 市场竞争与增量挖掘 - 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同比下降9%至5000万辆,行业竞争加剧[35] - 销售费用大幅增加:2023年一季度1.71亿元,2024年一季度2.43亿元,2025年一季度达4.18亿元[37] - 产品策略:2024年5月推出Q系列女性车型,搭载RideyFUN智驾系统实现导航/通话等功能[39][40] - 海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40%(雅迪不足10%),主攻欧美高端市场但受关税制约,计划通过本地化团队开拓东南亚市场[4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