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率

搜索文档
市场情绪修复,各期指贴水幅度大幅收窄【股指分红监控】
量化藏经阁· 2025-04-24 00:58
一 、成分股分红进度 截至2025年4月23日: 上证50指数中,有32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2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2家公司进入 实施阶段,1家公司已分红,4家公司不分红; 沪深300指数中,有161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23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7家公司 进入实施阶段,8家公司已分红,28家公司不分红; 中证500指数中,有188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46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2家公司 进入实施阶段,3家公司已分红,90家公司不分红; 中证1000指数中,有378家公司处于预案阶段,87家公司处于决案阶段,14家公 司进入实施阶段,7家公司已分红,217家公司不分红。 二、行业成分股股息率比较 我们对当前已披露分红预案的个股股息率进行了统计,其中,煤炭、银行和钢铁行业的股 息率排名前三。 三、已实现及剩余股息率 截至2025年4月16日: 上证5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06%,剩余股息率2.41%;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11%,剩余股息率2.03%; 中证5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01%,剩余股息率1.42%; 中证1000指数已实现股息率为0.01%,剩余股息率1.10%。 四、股指期货升贴水情况跟踪 ...
上证指数股息率达3.1% 在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位居前列
快讯· 2025-04-12 17:30
金十数据4月12日讯,记者12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悉,截至2025年4月11日,上证指数股息率达 3.1%,这一股息率水平在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位居前列。对比同期数据,纳斯达克指数股息率约 0.82%、道琼斯工业指数约1.09%、标普500指数约1.41%、日经225指数约1.97%,沪市核心指数的股息 率优势显著超越上述境外主要市场指数水平。 (证券时报) 上证指数股息率达3.1% 在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位居前列 ...
招商银行,突发!
券商中国· 2025-03-26 12:26
招商银行股价大跌原因分析 - 招商银行A股早盘一度跌近5%,H股跌近6%,带动银行ETF(512820)下跌超1%[1] - 市场普遍认为下跌与2024年年报表现及派息不及预期有关[1][4] - 港股认沽证一度涨超70%,反映市场悲观情绪[3] 2024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连续两年下滑[1][4] - 归母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主要依靠成本控制[1][4] - 净利息收入2112.77亿元下降1.58%,净利差1.86%与净息差1.98%均下降17bps[4] - 非利息净收入1262.11亿元增长1.41%,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720.94亿元大幅下降14.3%[1][4] 分红争议 - 拟每股派现2元,合计504.4亿元,现金分红比例35.32%[5] - 市场预期更高分红水平,实际提升幅度不及预期成为股价杀跌主因[2][5] 机构观点分歧 悲观因素 - 中金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仅1%/3.92%/5.31%,PB估值逐年降至0.85倍[4] - 中信建投指出零售贷款风险持续暴露,2025年营收转正挑战大[7] 乐观因素 - 国信证券强调资产质量稳健:不良率0.95%持平年初,逾期率1.33%下降3bps[6] - 零售客群优势显著:私行客户达16.9万户增长13.6%,管理AUM14.93万亿元增长12.1%[6] - 中信建投认为招行ROE领跑同业,股息率扎实且无再融资风险,属攻守兼备品种[7] 未来业绩展望 - 国信证券下调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至1508亿/1581亿/1691亿元(原1535亿/1651亿)[7] - 招行计划2025年贷款增速提至7%-8%,中信建投预计息差压力收窄但手续费收入改善[7]
3400点下怎么办?投资是反直觉的,当下应做好两件事!
天天基金网· 2025-03-25 19:20
去年2月初,上证指数最低跌至2635点,恒指也一度到达14600点,市场悲观情绪达到极致。然而,调整了 三年的白马股也是从此起步,走上了一轮上涨之路,港股的龙头股腾讯控股股价此后一年多上涨超过1倍, 而A股的龙头股贵州茅台涨幅也超过30%。 近期,A股进入震荡期,沪指失守3400点。事实上,如果看得足够长远, 每个股市悲观时刻或许正是值得买入 或者坚守的时刻。 当前A股和港股龙头股虽然还没有回到2021年股价沸腾时刻,但它们的估值已经相当于当时的三分之一,股息 率远超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投资者在悲观时刻买股票所享受到的三重收益——估值、业绩和回购所驱动的股 价上涨仍在途中。 投资要自我训练两件事 正如价值投资大师威廉·伯恩斯坦所说,投资者需要培养良好的自我训练意识,当其他人都没有自我意识的时 候,你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过,你没有必要去预测什么时候市场涨跌,也不要企图预测市场的顶部和底 部,更不要企图在每一次反弹的高点卖出。真正需要你记住的只有两件事: 证券市场的情绪类似钟摆运动,钟摆停留在中间位置的时间非常短暂,人们花在端点的时间远比花在中点的时 间多。事实上,正是朝向端点运动本身为回摆提供了动力。当投资者 ...
买入长持的估值性价比思考
雪球· 2025-03-22 16:32
长按即可免费加入哦 按曾发生的客观参数选择题:如果能坐时光穿梭机回到2017年9月末,你愿意用23倍市盈率的价 格,买入当年赚61亿利润,后面几年利润增长到100亿的成长通道中的洋河股份?还是更愿意同个 时间买入14PE倍市盈率的价格买赚当年赚511亿利润后面几年利润几乎平滑差不多而且经历负油 价的中石化A ?思考想出你直觉的答案再往下看。 2017年9月末,洋河股份的收盘101.5元,股本15.07亿,市值=101.5X15.07=1530亿元,2017年洋 河的利润66.27亿,101.5元的股价对应市盈率=1530/66.27=23.08倍。 2025年3月20日洋河股份股价收盘77.63元,2007年9月至今洋河股份的每股股息累积22.9元,持有 至今不动的每股净值77.63+22.9=100.53元,即使不计算原始本金的时间成本,23PE买入的洋河股 份持有7.5年依然是亏损-1%。 2017年9月末,中国石化A的收盘5.90元,股本1211亿,市值=1211X5.9=7145亿元,2017年中石化 利润511亿,5.90元的中石化股价对应市盈率=7145/511=14.0倍。2025年3月20日中 ...
红利低波:如何估值,加强定投效果?
雪球· 2025-03-17 15:55
红利低波指数历史估值分析 - 中证红利低波指数(H30269)成立于2013年12月19日,是红利+低波动双因子结合的典型代表,通过低波动因子部分解决红利指数的估值陷阱问题,降低波动和黑天鹅风险[3] - 2014-2025年统计周期显示:PE中枢从8-18下降至6-8,股息率从2.8%-4.8%提升至5%-7%,PB采用市值加权数据(银行占比46.43%)仅作参考[5][6] - 估值极值对比:PE最低5.43(2024年1月)vs最高17.29(2015年6月),股息率最高7.35%(2024年1月)vs最低2.17%(2015年6月)[9][10] 不同统计周期估值阈值 - 2014-2025长周期:PE 20%/50%/80%分位为7.05/8.68/11.07,股息率分位5.68%/4.66%/3.61%[9][10] - 2020-2025短周期:PE 20%/50%/80%分位为6.57/7.17/7.76,股息率分位5.98%/5.60%/5.14%,反映银行股占比提升导致PE中枢下移[11][13] - 当前估值(2025年1月):PE 7.08(20.72%分位),股息率6.15%(6.19%分位),市值加权PB 0.790(45.81%分位)[14] 定投策略设计要点 - 双因子特性导致策略空间收窄:低波动约束使行业集中度提高(如银行占比46.43%),需注意估值数据可能偏离[14] - 历史回撤警示:2015年后中证红利最大回撤-46.51%,红利低波-43.62%,2018年常见20-30%回撤[16] - 策略阈值建议:PE<7或股息率>5.8%,长周期(2014年起)数据更适合长期投资者,短周期(2020年起)对风险偏好低者更安全[17][18][19]
【永升服务(1995.HK)】2025年初外拓积极,慷慨分红股息率具备吸引力——跟踪报告(何缅南/韦勇强)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03 17:20
公司业务发展 - 2025年初公司新拓展项目超过50个,包括南京肯德基、西安中国工商银行、京东京航仓储等优质项目,拓展多元服务版图 [2] - 基础物管收入占比达73.1%,2024H1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12.4%,表现出较强抗周期性 [3]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占比10.6%,对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3] 财务表现 - 2024H1公司实现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5.9%,毛利7.2亿元同比增长11.4%,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10.3% [3] - 2024H1物业管理/社区增值/非业主增值/城市服务毛利率分别为20.5%/37.1%/12.4%/11.7%,各业务毛利率同比企稳回升 [4] - 2024年中期派息每股0.0839港元,特别股息每股0.0336港元,合计派息约2亿元港币,股息率达5.6% [4] 市场拓展与客户质量 - 新拓展项目包括中国工商银行西安分行、京东智能高新产业园、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等优质客户 [4] - 项目质量高有助于维持利润率水平,提升当地城市项目密度 [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总额26.9亿元,其中关联方应收款8.9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