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向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6月30日电,截至发稿,南向资金净买入超30亿港元。
快讯· 2025-06-30 15:38
智通财经6月30日电,截至发稿,南向资金净买入超30亿港元。 ...
6月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环比翻倍,重仓哪些标的?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29 14:02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日至6月29日恒生指数从23289.77点上涨至24533点,区间涨幅5.3%,恒生科技指数涨幅3.31% [1] - 南向资金6月买卖成交总额2.28万亿港元,高于5月全月1.80万亿港元,净买入750.31亿港元,较5月同期增长108% [1]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金额超7259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超过2022年、2023年全年净买入额 [1] 南向资金配置策略 - 医药板块获重点加仓,信达生物、石药集团净买入金额分别为33.49亿港元、19.49亿港元 [3] - 科技板块分化:美团-W净买入116.17亿港元,中芯国际净买入41.84亿港元,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净卖出205.63亿港元、156.28亿港元、86.64亿港元 [3][4] - 国泰君安国际获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后单周暴涨167.26%,港股通持股量激增6.79亿股 [1][2] 活跃个股交易情况 - 6月港股通成交最活跃个股为小米集团-W(1029.26亿港元)、阿里巴巴-W(786.44亿港元)、美团-W(645.33亿港元) [2] - 泡泡玛特股价6月1日至12日涨幅超18%,后回落至257港元/股,因热门产品二手市场价格"崩盘" [2] - 建设银行净买入110.31亿港元,甲国海洋石河净卖出25.48亿港元 [3] 市场结构性变化 - 港元触发7.85兑1美元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买入94.2亿港元,银行体系总结余降至1641亿港元 [5]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6月12日跌至126.91点,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6月27日维持在128.6点低位 [5] - 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收窄,恒生指数滚动20日换手率追平沪深300 [6] 南向资金市场影响力 - 南向资金持股占比30%以上个股以小盘股(市值50亿港元以下)和红利股为主 [6] - 2024年南向资金增持前15大个股中高分红标的占比约三分之二 [6] - AH两地上市公司中金融、能源、电信、公用事业板块市值占比约80% [6]
港股投资周报:恒生科技领涨,港股精选组合年内上涨38.64%-20250628
国信证券· 2025-06-28 16:28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精选组合策略**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推荐事件(上调盈利预测、首次关注、研报标题超预期)构建股票池,再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双重筛选选出优质股票[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事件筛选**:捕捉分析师上调盈利预测、首次覆盖、标题含“超预期”的研报事件 2. **基本面筛选**:从事件池中选取盈利增速、估值等指标优于行业的股票 3. **技术面筛选**:结合股价动量、突破新高趋势等指标进一步精选[16] - **模型评价**:兼顾基本面确定性与技术面趋势,长期超额收益显著 2. **因子名称:250日新高距离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股价与历史高点的偏离程度捕捉趋势延续性[2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250日新高距离 = 1 - \frac{Closet}{ts\_max(Close, 250)}$$ 其中: - \(Closet\)为最新收盘价 - \(ts\_max(Close, 250)\)为过去250日收盘价最大值[21] - **因子评价**:有效识别股价处于突破阶段的标的,在港股动量效应显著 3. **复合因子:平稳创新高筛选体系** - **构建思路**:结合分析师覆盖、股价强度、路径平滑性等维度筛选持续创新高股票[22] - **具体构建过程**: 1. **初筛条件**: - 上市时间>15个月 - 过去6个月≥5份买入/增持研报 - 过去250日涨幅前20% 2. **精细筛选**: - **位移路程比**:$$ \frac{过去120日涨跌幅绝对值}{过去120日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 $$(衡量价格路径平滑性) - **创新高持续性**:过去120日250日新高距离的时序均值[22] --- 模型回测效果 1. **港股精选组合策略** - **全样本期(2010-2024)**: - 年化收益:17.02% - 超额收益(vs恒生指数):17.60% - 信息比率(IR):1.19 - 最大回撤:23.73%[18] - **2024年表现**: - 绝对收益:24.35% - 超额收益:6.68%[18] 2. **平稳创新高因子** - **应用案例**: - 大金融板块15只股票入选(数量最多) - 医药板块12只入选(如归创通桥250日涨幅102.4%)[27] --- 因子测试结果 1. **250日新高距离因子** - **典型标的**: - 小米集团-W(250日涨幅218.3%,新高距离0%) -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250日涨幅97.1%,新高距离0%)[27] 2. **位移路程比因子** - **筛选效果**:剔除波动剧烈标的(如部分周期股)[22] --- 关键图表引用 - 图4:平稳创新高筛选要素流程图[22] - 表1:港股精选组合分年度绩效明细[18] - 图6:创新高股票列表(含250日涨幅等指标)[27] 注:未提及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超30亿港元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居前
快讯· 2025-06-27 17:50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30.37亿港元 [1] -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约13.38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约6.30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约32.52亿港元 [1]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30.37亿元。港股通(沪)方面,建设银行、中国信达分别获净买入13.38亿港元、1.62亿港元;小米集团-W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18.5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中芯国际、百济神州分别获净买入4.73亿港元、2.09亿港元;小米集团-W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14.02亿港元。
快讯· 2025-06-27 17:33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30.37亿元 [1] - 港股通(沪)净买入建设银行13.38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净买入中国信达1.62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净卖出小米集团-W 18.5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中芯国际4.73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百济神州2.09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卖出小米集团-W 14.02亿港元 [1]
6月27日电,截至发稿,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0亿港元。
快讯· 2025-06-27 14:54
智通财经6月27日电,截至发稿,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0亿港元。 ...
港交所,“挤爆”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3:2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达1047.2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879.1亿港元 是2024年上半年131.78亿港元的8倍 [3][13][14] - 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金额达7100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净流入额的85% [14] - 中概股在H股IPO募资649.6亿港元 占港股IPO募资比例62% 高于2024年全年的592.3亿港元 [14] 三家公司IPO表现 - 周六福首日上涨25% 成交额9.57亿港元 实际募资12.9亿港元 超额认购711倍 [2][5] - 圣贝拉首日上涨33.74% 成交额8.28亿港元 实际募资7.2亿港元 超额认购193倍 [2][7] - 颖通控股首日破发下跌16.67% 成交额4.41亿港元 实际募资9.6亿港元 [2][9] 公司业务数据 - 周六福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5.8% 利润复合增长率10.8% 2024年营收57.18亿元 利润7.06亿元 门店总数4129家 [5] - 圣贝拉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0.15% 2024年营收7.99亿元 经调整利润4226万元 [7] - 颖通控股2023-2025Q1营收16.99/18.64/20.83亿元 净利润1.73/2.06/2.27亿元 [9] A+H股上市趋势 - 2025年新增7家A+H股公司 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 三花智控6月23日登陆港交所 [12][14] - 多家A股上市公司或其分拆子公司在香港发行IPO 提升香港IPO平均筹资规模 [15] 市场结构变化 - 南下资金加速涌入港股 推动投资者结构从"外资主导"转向"内外资平衡" [15] - 南向资金主导港股定价权 推动人工智能/新消费/机器人/创新药等赛道行情 [14]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近53亿港元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居前
快讯· 2025-06-26 17:55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2.86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约8.96亿港元 [1] - 建设银行获净买入约5.82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约5.71亿港元 [1]
兴业证券张忆东:港股牛市风雨无阻 看好成长股、红利资产和战略资产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1:26
港股估值与配置价值 - 港股估值处于全球洼地,恒生指数预测市盈率10.7倍,处于2015年以来36%分位数 [2] - 恒生指数风险溢价高达8%(相对中国10年期国债)和5%(相对美债),显著高于美股(0%)和沪深300(4.8%) [2] - AH溢价率走低主要受美元流动性影响,而非港股估值绝对水平,中国资产仍具全球配置性价比 [2] 南向资金与市场生态 - 2025年初至6月23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6600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 [2] - 资金结构变化:2025年非必需消费(56%)和资讯科技业(14%)合计吸引70%港股通资金,取代2024年高股息行业(金融/电讯/能源占49%)主导地位 [3] - 内资险资在港股红利资产定价权提升,持股比例持续增加驱动央国企价值重估 [4] 行业投资机会 - **红利资产**: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TTM股息率7.6%,较中国国债利差达6个百分点,推荐金融、运营商、公用事业及香港本地红利资产 [7] - **科技成长股**: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回落至2025年1月水平,关注半导体、智能驾驶、AI、机器人等方向 [7] - **新消费与创新药**:三季度新股解禁或带来调整机会,产业趋势向好但需区分长期成长与短期炒作 [7][8] 市场趋势判断 - 2025年下半年港股预计震荡上行,秋季或创年内新高,三季度初调整是布局良机 [1][6] - 长期驱动因素:中国资产战略性重估(科技+新消费成长、"中特估"价值)+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 [5] - 短期催化剂:中美贸易进展、美联储降息、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6]
港元汇率“一路狂飙”直击弱方保证,港股红利还能行吗?
搜狐财经· 2025-06-25 19:45
港元汇率波动与市场影响 - 港元汇率近期波动加剧,美元兑港元从4月末起连续多日逼近7.75的"强方兑换保证"线,随后在6月24日踏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线,这种快速来回跳动的情况在过去十年中未曾出现 [1] - 香港金管局大规模干预导致港元资金供应充裕,港元资金利率大幅下行,美港资金利差走阔为套息交易提供机会 [3] - 香港银行同业市场流动资金大幅增加导致香港资金利率大幅下降,HIBOR的下降直接影响投资者在港股的融资成本 [3] 港股市场表现与红利板块 - 尽管市场对港股流动性担忧升温,港股强势不减,以人民币计价的全收益指数为例,自5月至6月24日,恒生指数上涨8.8%,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涨幅达10% [3] - 在2018-2019年"弱方压力"区间,恒生指数累计涨幅6.8%,逊于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的8.7%;在2022-2023年市场波动中,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涨幅17.2%,远超恒生指数的2.1% [10] - 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6.02%的股息率在低利率环境中更具吸引力,该指数含量较高的银行、保险和公用事业提供稳定股息收入前景 [10] 南向资金与市场流动性 - 2020年以来全市场港股指数中来自内地的收入占比超过70%,恒生指数同比增速与中国制造业PMI同比相关性高达56% [14]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已净买入6760.8亿元,逼近2024年全年的7310.3亿元,南向资金在港股成交占比突破30% [17] - 南向资金所持有的港股金融业板块市值增加3701亿元,为全板块之最,信息技术、可选消费紧随其后 [19] 后市展望与投资策略 - 短期内金管局可能会回笼港元,但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时间和程度或将较为可控 [23] - 我国经济基本面韧性强,处于盈利下行周期尾声阶段,海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较弱,政策利好出台改善市场风险偏好 [23] - 南下资金持续加速流入港股市场,流动性环境整体较为友好,驱动本轮港股走强的因素未见反转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