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动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83只!百亿级ETF,创新高
天天基金网· 2025-07-07 13:07
百亿级ETF市场发展 - 国内ETF市场规模达4.32万亿元 其中83只产品规模超100亿元 创历史新高 [3] - 百亿级ETF较去年底新增17只 债券ETF(10只) 港股ETF(5只) 黄金ETF等新晋成员 [1][3] - 百亿级ETF中宽基ETF占比35% 跨境ETF 债券ETF 行业主题ETF各占17% [4]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为新"国九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ETF快速审批通道落地 [3] - 个人投资者资金流向变化 从沪深300 中证500等宽基ETF转向港股ETF 行业ETF及信用债ETF [3] - 债券ETF创新品种如沪做市公司债ETF 深做市信用债ETF首次发行即规模超百亿元 [4] 头部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华夏基金ETF规模7535.64亿元居首 易方达(6703.51亿元) 华泰柏瑞(4999.19亿元)分列二三位 [7] - 12家头部公司ETF规模合计占比达83.55% 年内华夏基金规模增953.98亿元 易方达增685.1亿元 [6][7] - 市场呈现"存量玩家博弈"特征 新基金管理人入场积极性受费率下调影响 [7] 未来发展趋势 - 被动投资增长趋势将持续助推ETF发展 宽基ETF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10] - 细分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 生物科技等ETF需求空间大 [10] - 短期资金可能继续流向宽基ETF及黄金ETF 长期同质化竞争加剧中小公司压力 [10]
83只!百亿级ETF,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21:12
百亿级ETF市场发展 - 国内ETF市场规模达4.32万亿元,83只产品规模超100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 [3] - 新晋“百亿俱乐部”包括10只债券ETF、5只港股ETF及黄金ETF、军工ETF等创新品种 [3] - 百亿级ETF中宽基ETF占比35%,跨境ETF、债券ETF和行业主题ETF各占17% [4]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如新“国九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ETF快速审批通道落地 [3] - 个人投资者资金流向港股ETF、行业ETF及信用债ETF(纳入质押式回购后吸引力增强) [3] - 宽基ETF集中度提升,2023年下半年以来规模大幅增长带动百亿级产品数量增加 [4] 头部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华夏基金ETF规模年内增953.98亿元,以7535.64亿元居首,易方达(6703.51亿元)、华泰柏瑞(4999.19亿元)紧随其后 [6][7] - 12家基金公司ETF规模超1000亿元,合计占比达83.55%,市场集中度显著 [7] - ETF费率下调趋势下,中小基金公司面临“存量玩家博弈”压力,入场积极性受抑制 [7] 未来趋势与创新方向 - 年内ETF规模增长5930.71亿元,总规模达4.32万亿元 [9] - 宽基ETF、黄金ETF或持续受青睐,细分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机器人)ETF需求潜力大 [10] - 产品同质化加剧可能挤压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空间,主动管理基金业绩反弹或分流部分资金 [10]
兴业全球基金布局ETF有“新动作”,主动权益大厂还能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路吗?
新浪财经· 2025-07-02 18:49
兴证全球基金布局ETF业务 - 兴证全球基金采购赢时胜估值和PCF系统用于ETF业务 采购金额187万元 [1] -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ETF业务仍在研究讨论阶段 [2] - 截至2024年末 在非货管理规模前30的公募基金中 仅兴证全球等4家以主动权益著称的公司未布局ETF业务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兴证全球偏股型和股票型基金规模791.93亿元 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55亿元显著缩水 [7] - 公司自2022年以来已布局近10只债券型基金 并重新开始布局指数增强型产品 [7] ETF行业现状 - 截至6月30日 全市场55家资管机构ETF管理规模达4.31万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15.57% [2] - 12家公司ETF规模超千亿 合计占比达全市场80% [2] - 产品同质化严重 热门指数与赛道ETF高度集中 [4] - 费率竞争激烈 管理费和托管费被压至低位 但系统研发等刚性成本居高不下 [4] - 布局ETF需投入大几百万到千万 包括系统采购、团队搭建、指数授权等前期投入及持续运营成本 [5] 基金公司转型趋势 - 中欧基金2022年起布局固收、指数增强等产品 债券基金规模从2022年二季末不到600亿元增至2025年3月底超1400亿元 [8] - 市场震荡环境下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普遍下滑 基金公司转向固收和指数增强产品作为新增长点 [7][8] - 指增产品兼具指数透明性和超额收益潜力 成为经验不足公司发展指数业务的稳妥切入点 [8] ETF发展驱动因素 - 投资者对ETF需求持续增长 其低费率、高透明度和交易便捷性成为重要资产配置工具 [4][6] - 监管层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建立快速审批通道 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配置指数基金 [6] - 被动投资浪潮兴起 主动权益业务增长乏力促使基金公司转型 [7]
3.61万亿背后的费率暗战:中国 ETF 如何改写被动投资格局(上篇)
Morningstar晨星· 2025-07-02 17:40
全球ETF市场发展趋势 - 2024年末中国被动权益基金规模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达3.61万亿元 vs 主动权益3.46万亿元,标志市场配置转向低成本透明化产品 [2] - 国内被动ETF占被动权益基金比例从2015年38%跃升至2024年90%,开放式被动基金份额则从62%萎缩至10% [5] - 美国市场被动基金规模2019年首次超越主动基金后持续扩张,2023年被动型基金总资产达13.3万亿美元,略超主动型13.2万亿美元 [5] 国内外ETF费率演变 - 中国股票型ETF费率2024年显著下降,主因2023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及头部产品集体降费(如沪深300ETF管理费从0.5%降至0.15%)[10] - 美国ETF费率竞争更激烈:2018-2024年股票型/债券型ETF费率累计降13%/29%,2024年整体净运营费率仅0.12% vs 中国0.42% [14][15] - 中证A500ETF等新产品采用行业最低费率(管理费0.15%+托管费0.05%),加速拉低行业整体水平 [10] ETF价值创造与损失分化 - 中美价值创造头部ETF高度重合:中国前10名中8只为宽基指数ETF,美国前15名中9只为大盘指数被动基金 [20][24] - 价值损失集中于细分领域:中国损失前10均为行业主题ETF,美国损失前15中13只为窄基或单一新兴市场ETF [28][31] - 规模与价值创造正相关,头部ETF因资金持续流入放大增值效应 [20] 投资决策核心要素 - 成本控制优先选择低费率产品,需综合考量管理费、托管费及隐性成本(如指数跟踪误差)[35] - 机构选择应关注受托责任文化,被动基金需重点评估指数跟踪精度而非主动管理能力 [36]
分享军工行业发展机遇 6月30日高端装备ETF(159638)上涨4.13%
新浪基金· 2025-06-30 15:37
航空航天军工领域发展 - 2025年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迎来黄金发展期,相关主题指数展现出强劲走势,高端装备ETF(159638)上周实现五连涨,周涨幅达6.19%,6月30日单日上涨4.13%,六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0.58% [1] - 6月30日高端装备ETF成交额9087.58万元,显著高于近一年日均成交额5092.59万元 [1]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中7只属于航空航天与国防板块,合计权重35.24%,包括中航沈飞、中航光电、航发动力等龙头股 [1] 行业盈利预期与投资策略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2025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达85.81%和36.49% [2] - 该指数股息支付率持续增长,2022-2024年分别为29.25%、38.73%和54.49% [2] - 嘉实基金构建被动投资双重护城河:培养领域专家团队,打造三层生态化指数架构(基础层Smart产品、中间层Smart解决方案、顶层Smart服务) [2] 嘉实基金产品布局 - 公司为国内最早布局被动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2005年推出首只沪深300指数基金,后续推出嘉实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等宽基产品 [3] - 在主题ETF领域首创多只产品,包括首只绿色电力ETF(159625)、首只科创信息技术ETF(588100)、首只航空航天高端装备ETF(159638)等 [3] - 产品线覆盖宽基、行业主题、沪港通及北交所等多元化投资需求 [3]
2025上半年基金成绩单:冠军基收益近90%,医药与北交所主题霸榜,广发成长领航一枝独秀
新浪基金· 2025-06-30 12:03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医药主题基金表现突出,最高收益达89.15% [1][2]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亮眼,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年内涨幅达81.59% [4] - 医药主题基金在TOP20中占比超六成,多只基金年内涨幅突破60% [2] - 部分非医药、非北交所主题基金如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凭借布局港股个股实现63.90%涨幅 [4] 基金经理表现 - 周思聪管理的三只医药主题基金年内收益均超56%,涵盖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产品 [2] - 张韡管理的两只港股医药基金表现优异,香港优势精选A以89.15%收益领跑榜单 [2] - 郑宁专注"医药+港股"方向,管理的两只基金分别上涨69.57%和56.81% [3] 基金规模特征 - 小微基金在榜单中占比45%,平均收益最高 [3] - 规模不足0.5亿的"迷你基"如平安核心优势A等年内涨幅均超62% [3] - 50亿以上基金仅1只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76.09亿元,涨幅57.27% [4] 行业趋势 - 医药股强势回归与北交所政策红利共同塑造上半年基金收益图谱 [5] - 半数上榜基金成立不足3年,部分运作不足1年,业绩持续性待检验 [5] - 创新药板块基金表现突出,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达76.09亿元 [4]
八成胜率,当被动投资装上主动引擎,指增ETF正在焕发第二春
市值风云· 2025-06-24 18:17
指数增强ETF市场概况 - 传统ETF与主动基金的割据局面正被打破,指数增强ETF作为融合两者优势的创新产品逐渐崭露头角,其通过微调指数成分股和权重实现跑赢指数的目标 [2] - 国内首只指数增强ETF于2021年12月成立,截至2025年5月底A股市场已有35只指增ETF,总规模达67.2亿元 [2] - 美国市场主动管理ETF规模达8579亿美元,占ETF总规模的8.1%,预示国内指增ETF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 指数增强ETF超额收益表现 - 指数增强ETF通过量化模型争取超额收益(Alpha),实现"Beta+Alpha"双重收益目标,市面上规模大于1亿的指增ETF主要跟踪中证、科创、沪深及创业板指数 [3] - 在19只指数增强ETF中,16只跑出超额收益,其中500增强ETF(561550.SH)、中证500增强ETF易方达(563030.SH)、1000ETF增强(159680.SZ)和创业板增强ETF富国(159676.SZ)今年以来超额收益均超5% [4] - 中证500增强ETF易方达表现亮眼,今年以来回报4.6%,超额收益达6.1%,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8.6%,平均涨幅8.3%,赤峰黄金涨幅达73% [6][7] 宽基与小盘指增ETF特点 - 宽基指数增强ETF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个股组合优化和风险管理,在成分股范围内超配高成长行业(如电子、计算机),低配基本面疲软行业(如非银金融、煤炭) [8] - 小微盘指数增强ETF展现爆发力,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SZ)年内涨幅超20%,规模暴增328.7%,2025年6月连续4日资金净流入约1000万元 [9] 指数增强ETF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方面,2024年4月发布的"国九条"明确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国资委印发文件推动央国企提升投资价值,直接利好沪深300等指数中的核心国企成分股 [10] - 技术方面,基金公司正从传统多因子向AI驱动的智能投资跃迁,如泰康基金应用深度学习框架优化因子合成,招商量化团队加入人工智能学习模型 [10][11] 科创类指增ETF特点与风险 - 科创综指增强ETF(588670.SH)成分股数量达568只,覆盖半导体(36.1%)、医疗器械(7.1%)、化学制药(6.4%)等行业,相比科创50(半导体占比超50%)更均衡 [17][19] - 科创综指自基日以来累计涨幅17.2%,Beta达1.18,在2020-2021年科技上升行情中涨幅67.8%,但需注意产业周期波动及个股风险,如寒武纪两年涨幅超10倍但财务状况不乐观 [15][16][21] 指增ETF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宽基指增ETF(如沪深300或中证A500增强ETF)作为组合核心(60%-70%仓位),行业或风格指增ETF(如科创50增强ETF、中证2000增强ETF)作为卫星部分 [14] - 宽基增强ETF适合追求稳定超额收益的稳健投资者,科创板增强ETF适合长期看好科技创新赛道者,小微盘增强ETF适合风险承受力强的趋势投资者 [15]
4万亿市场,突发大消息!知名巨头,动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20:51
兴证全球基金布局ETF业务 - 兴证全球基金披露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 采购金额为187万元 发出布局ETF业务的信号 [2][4] - 采购深圳市赢时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赢时胜估值和PCF项目 中标ETF业务系统 [4] - ETF系统安装后需等待交易所场检 通过后可快速上报产品 预计不久将发行首只ETF [5] - 公司属于"券商系"基金公司 券商销售主力可助力ETF业务布局 [5] - 旗下指数增强型基金为特色 或尝试布局场内指数增强型ETF走差异化路线 [5] ETF市场发展现状 -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 指数化投资大时代成行业共识 [2] - 2020年起摩根基金、鹏扬基金等多家公司先后布局ETF业务 银河基金2024年成立红利主题ETF [7] - 中证A500ETF获逾30家公募布局 行业布局动能强劲 [7] - 美国被动产品占股票市值16% 中国仅3%-4% 业务空间巨大 [11]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ETF成为公募规模增长新引擎 股票ETF和债券ETF成行业新风口 [2] - 头部公司已全面拥抱指数业务 易方达、华夏等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2][5] - 政策利好为ETF发展提供基础 "积极发展股票ETF"等措施促进市场繁荣 [8] - 个人投资者利用ETF"抄底" 机构依赖ETF快速配置 指数基金成市场刚需 [8] 新入局者发展策略 - 聚焦细分创新 避开头部垄断 深耕区域性、策略型或跨境产品 [10] - 强化生态合作 与券商、银行、互联网平台共建销售与流动性网络 [10] - 加强投教与品牌建设 提升投资者认知 塑造特色品牌形象 [10] - 精准卡位细分需求 布局债券型ETF、央企特色ETF或Smart Beta ETF [11]
港股通50ETF(159712)涨超1.3%,市场关注被动投资转向与价值侧偏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3:48
行业投资策略转变 - 港股通50(港币)行业策略从主动择时选股转向被动指数投资,市场偏好转向价值侧,机构更关注股利和基本面,并给予基于投资回报的估值溢价 [1] - 被动投资时代下,行业EPS要求下降,自由现金流权重提升,估值范式或从PE转向EV/EBITDA或EV/FCF [1] 行业表现与投资机会 - 交运行业中,高速公路等传统被视为增长乏力的板块长期表现优异,成为时间的朋友 [1] - 下半年更看好铁公基资产及高股息资产,因被动资金持续增配,且AH折价率收窄,港股红利资产吸引力上升 [1] - 物流行业受益于资源成本低位及技术降本,直营模式企业通过外包优化利润,而现金流韧性决定加盟制快递格局演进方向 [1] 港股通50指数 - 港股通50ETF(159712)跟踪的是港股通50(港币)指数(930931),该指数由国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市值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 [1] - 指数覆盖多个行业领域,旨在全面反映港股通中大市值股票的整体市场表现,成分股具有显著的市场代表性和良好的流动性特征 [1]
长期主义的思考:投资宽基指数基金,到底能否获益?
天天基金网· 2025-06-18 19:30
核心观点 - 指数基金和ETF的投资价值已获得广泛认可,但A股核心宽基指数近期在波动中寻找方向,需回归投资本质探讨长期持有宽基指数基金的核心逻辑 [1][2][3] - 投资宽基指数基金的盈利来源包括市场波动、企业成长和股息复利 [4][5][10][13] - 长期来看,宽基指数跟随GDP正增长,价格偏离价值后会被拉回正轨 [11][15] 波动的馈赠 - 市场波动为理性投资者创造机会,优质资产在情绪低迷时被低估,情绪高涨时可能过度火热 [5][6] - 宽基指数基金投资者可通过两种方式获益:低估时买入并长期持有等待估值修复,或定期定额投资摊薄成本形成"微笑曲线"效应 [7] - 以中证A500指数为例,从历史高点开始定投的收益率显著优于一次性投资,例如2008年高点定投至下一轮牛市收益率达101.3%,而一次性投资仅23.2% [8][9] 时代的浪潮 - 宽基指数是一篮子优质上市公司的缩影,如中证A500指数包含沪深两市各行业规模大且流动性好的500家企业,多为行业领导者 [10] - 成分股定期调整优胜劣汰,确保指数与时俱进,跟随国民经济发展而增长 [11] - 中证500全收益指数(含分红再投资)2004-2023年复合年化收益率达12.3%,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 [13] 复利的魅力 - 宽基指数成分股通常盈利稳定且定期分红,投资者可通过指数基金间接享受股息收益 [13] - 股息再投资以复利模式长期显著提升整体收益,例如红利低波指数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15.2% [14] - 巴菲特认为大部分投资者最佳股票投资方法是购买低管理费的指数基金 [15] 投资建议 - 普通投资者可借助指数基金工具化投资,避免复杂分析框架,坚定跟随趋势见证时间与复利力量 [16] - 以简化思维穿越周期起伏,宽基指数长期向上趋势不会改变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