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商业化

搜索文档
科协年会助力青年人才挑大梁
科技日报· 2025-08-03 11:43
年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于7月1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示踪科技前沿 助力创新发展",涵盖主论坛、专题论坛等6个版块百余项活动 [1] - 年会吸引7000余人次科技工作者参与,包括110余人次院士,其中40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占比57% [1] - 年会共开展990余个高水平学术报告 [1] 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 - 青年科技工作者深度参与并主导前沿讨论是本届年会亮点 [2] -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张慧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论坛中受到启发,将具身学习思想融入自身研究 [3] - 青年学者在会上直接向院士、专家提问,自由讨论氛围打破思维定式 [4] 学术交流机制 - 年会优化研讨机制,增加交流时长,聚焦非共识议题 [4]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研究员肖国梁参与核聚变论坛,跨领域讨论打破学识与年龄层级限制 [4]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申彦红表示年会鼓励科研不确定性和非共识观点,营造包容开放的学术环境 [4]
可控核聚变行业动态点评:聚变公司在沪挂牌成立,我国可控核聚变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银国际· 2025-07-24 14: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6 - 12个月内表现强于基准指数,沪深市场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 [2][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22日聚变公司挂牌成立,7家央国企股东方共增资115亿元,其成立是我国聚变能商业化进程重要一步,随着技术突破,我国核聚变商业化渐近,产业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 - 建议关注具备可控核聚变装置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以及已获得相关订单的上市公司,推荐合锻智能、联创光电、西部超导、安泰科技,建议关注国光电气等多家公司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聚变公司情况 - 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聚变能源产业实施主体、投融资平台及抓总单位,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三步走”发展阶段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 [6] - 7月22日聚变公司与7家央国企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7家公司共同投资约114.92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达150亿元,中核集团持股50.35%等 [6] - 截至2025年H1,聚变公司资产总额53.69亿元,所有者权益53.67亿元,暂无营业收入,净利润 - 0.4亿元 [6] 行业发展情况 - 我国可控核聚变产业形成以中科院和中核集团为主,多家商业公司参与,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格局 [6] - 磁约束托卡马克方向,合肥BEST项目2025年5月启动总装,预计2027年建成并演示聚变能发电 [6] - 7月18日瀚海聚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首台商业化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取得重大突破 [6]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722
万和证券· 2025-07-22 09:53
核心观点 市场7月21日高开高走,沪指、创业板指双创年内新高,成交量放量,市场处于强势上升通道,后续有望延续震荡走高结构,投资者可关注政策导向热点板块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10][11] 分组1:宏观消息汇总 - 商务部称实物网零对社零贡献率29.6%,在线餐饮占餐饮收入比重增长1.9个百分点,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平稳增长 [4] - 跨境电商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4] - 7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出炉,5年期以上LPR为3.5%,1年期LPR为3%,5年期和1年期利率均维持不变 [4] 分组2:行业最新动态 - 国家医保局围绕“对创新药械开展医保综合价值评价”议题深入交流,相关个股有赛升药业、贝达药业等 [6] - 可控核聚变进入建设密集期,迈向商业化阶段,相关个股有王子新材、中国核建等 [6] - 国内机器人本体厂商取得订单突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探索进入落地阶段,相关个股有卧龙电驱、鸣志电器等 [6] 分组3:上市公司聚焦 - 豪鹏科技已进入多家机器人客户供应链 [8] - 弘信电子与国内头部手机厂商保持长期合作 [8] - 王子新材与瀚海聚能战略合作,加速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 [8] - 中国稀土圣功赛稀土矿和肥田稀土矿探矿权办理探转采工作正在推动中 [8] 分组4:市场回顾及展望 - 7月21日市场高开高走,沪指、创业板指双创年内新高,超4000只个股上涨,逾百股涨停,两市成交额达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89亿 [10] - 市场短线情绪活跃,维持良性轮动结构,资金偏向趋势上涨模式,有产业逻辑的细分龙头更受青睐 [10] - 超级水电概念股爆发,机器人、特高压、电网概念股表现活跃,跨境支付、银行等板块跌幅居前 [10] - 三大指数稳步上扬,均线系统多头排列,成交量持续放大,后市有望延续震荡走高结构 [11]
“CFS与谷歌达成售电协议”:事件点评:200MW售电协议落定,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3 19: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谷歌与CFS达成200MW聚变能购电协议,标志其能源战略向终极能源迈进,加速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或成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关键支点,驱动可控核聚变行业加速发展 [3] - AI催生庞大电力需求,清洁、可持续的核聚变能源是满足数据中心需求与企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方案,驱动CFS加速商业化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情况 - 2025年6月30日CFS与谷歌达成售电协议,预计2030年初从首座商业聚变电ARC向谷歌供应200MW电力,售电规模占ARC预期发电量一半 [5] - CFS全力推进SPARC装置建设与安装,预计2026年建成,2027年首次验证Q>1 [5] - 2024年12月CFS计划在弗吉尼亚州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ARC项目,2030年初投入使用,发电能力约400MW,可满足约15万户家庭用电 [5] - 2025年5月CFS就ARC项目提交分区规划申请,启动关键审批流程 [5] 行业竞争情况 - 行业竞争激烈,除CFS外,微软投资的Helion目标2028年发电,TAE Technologies等公司也在竞逐聚变商业化,有望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5] 谷歌战略布局 - 谷歌将能源投资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长期聚焦聚变能,与CFS达成购电协议支撑其长期能源战略,使其在未来能源市场占有利位置 [5]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高温超导磁体、电源、检测系统等细分领域 [5] - 受益标的包括中游设备联创光电、国光电气等,上游材料永鼎股份、精达股份 [5] 相关标的估值 - 截止2025年7月3日给出了联创光电、国光电气等相关标的收盘价、总市值、EPS、PE等估值数据,并给出均值和中值 [6]
国际油价暴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第一财经· 2025-06-13 16:43
国际油价暴涨 - 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导致国际油价大幅飙升,美油一度涨超10%,刷新2月以来新高 [4] - 中粮期货研报指出,短期油价受季节性需求增长和地缘局势升温支撑,可能出现小反弹,但长期地缘局势将向降温趋势演化,Brent油价在70美元之上将遇到阻力 [5] - 建信期货认为,短期OPEC+实际增产幅度低于预期叠加欧美出行旺季启动,油价有所支撑,但中期地缘局势缓和后油价可能再度回落 [6]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完成世界最大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建造,这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里程碑成就 [10]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了ITER项目中超导体、磁体馈线等关键部件的研制任务 [11] - 国泰海通指出,氚的自持技术是未来核聚变投资重点,涉氚环节技术难度高且价值量大 [12] - 方正证券认为可控核聚变或为人类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建议关注托卡马克装置相关配套供应商 [13]
聚变能源商业化竞速,中国赢面有多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21:26
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 - 中国"人造太阳"有望在2035年前实现首次发电,标志着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拐点 [1] - 新奥集团自主研发的"玄龙-50U"氢硼聚变装置取得全球首次百万安培放电突破,将太阳核心点火装置缩小至实验室级别 [1] -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将带来能源量级的指数级增长,相当于从"马车时代"跨越至"高铁时代" [1] 中国聚变商业化路径 - 中国核工业集团计划2045年进入示范阶段,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目标2035年建成示范堆 [2]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因技术复杂性推迟至2039年运行,全球科研界普遍认为2050年是商业化关键节点 [2] - 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HL-3)于2023年3月28日突破"双亿度"参数,标志中国正式进入燃烧实验阶段 [2] 氢硼聚变技术优势 - 新奥集团押注百亿元重金开发氢硼聚变路线,目标建成全球首个氢硼聚变发电站 [1][2] - 氢硼路线具备三大核心优势:绝对安全性(零焦虑)、燃料获取自由性、建设周期短于传统路线 [2] - 采用AI算法加速氢硼路线的燃烧试验进程,技术突破速度显著快于国际同行 [2]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聚变能源领域形成"国家队+民企"双轮驱动格局,新奥集团作为民企代表率先突破百万安培级放电 [1][2] - 全球聚变研究呈现多技术路线并行态势,中国在氢硼路线和传统托卡马克路线均取得实质性进展 [2] -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进度领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至少4年,技术代际优势明显 [2]
我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在建规模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环球网· 2025-04-28 09:42
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 已颁发建造许可证机组31台 核准待建机组13台 在建规模超过其他国家总和 [1] - 全球核电1965-1980年快速发展期增速约25% 1981-2023年核能发电CAGR降至3% 2023年核能占全球发电量9% [1] - 中国2019年核电项目核准重启 政策转向积极支持 明确核电在清洁能源中重要地位 支持自主三代技术规模化建设 [1] 能源结构及未来预测 - 中国2024年能源发电结构:火电69% 风电11% 水电11% 核电5% [1] -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2035年核电占比将提升至10% 达到当前全球平均水平 [1] 核聚变技术进展 - 高温超导技术成熟使聚变实验堆成本与建设周期大幅降低 AI提升聚变装置设计控制效率 加速商业化预期 [4] - 全球私营核聚变公司2024年累计融资达71.2亿美元 同比增长15% 参与公司总数45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