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出清

搜索文档
市场出清是经济的必经之役
第一财经· 2025-07-29 08:42
经济企稳迹象 - 6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降幅较5月收窄4.8个百分点,制造业利润由5月下降4.1%转为增长1.4%,显示经济出现边际改善 [1] - 1-6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降幅较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但下滑力度有所缓和 [1] - 经济改善反映中美经贸会谈后不确定性缓解,凸显中国经济韧性和敏感性,企业能迅速抓住环境改善机会 [1] 企业经营压力 - 1-6月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营业成本增长2.8%,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2] - 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7.8%,产成品存货增长3.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85.54元,同比增加0.25元 [2] - 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尚未有效改善,紧缩压力加大,需要中长期筹资活动现金流支持以避免间歇性休克 [2] 政策支持建议 - 金融对实体企业支持需制定中长期计划,财政支持需提高留抵退税频次,避免久期过长放大企业风险 [3] - 中长期需推动税制从间接税向直接税过渡,缓解间接税带来的流动性紧缩效应 [3] - 需完善企业破产重整、清算制度,建立防护型保障体系,强化就业再培训和失业保险覆盖 [5] 市场供需问题 - 企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当前供给侧调节措施如反内卷、限产等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4] - 需推动市场出清,淘汰缺乏竞争力产能,通过市场竞争提升风险承载能力和供给多样化 [4] - 应鼓励正常市场竞争,只要不涉及不正当竞争就应支持行业开展竞争出清活动 [4] 市场机制改革 - 需完善企业破产法,加快推出个人破产制度,为市场主体重整提供制度保障 [5] - 市场出清是经济必经之役,越早越快进行越有利于经济重塑重构重生 [5] - 竞争性退出机制能让市场主体感触存在价值,带来春天般的生机 [5]
一财社论:市场出清是经济的必经之役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21
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 1~6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6月单月同比下降4.3%,但降幅较5月收窄4.8个百分点 [2] - 制造业改善显著,利润从5月下降4.1%转为6月增长1.4% [2] - 6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但营业成本增长2.8%,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2] - 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7.8%,产成品存货增长3.1%,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达85.54元,同比增加0.25元 [2] 企业经营压力 - 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增长导致企业面临增产不增收问题,经营活动现金流紧缩压力加大 [2] - 企业需要中长期筹资活动现金流支持以避免间歇性休克 [3] - 当前核心症结是有效需求不足,供给侧调节如限产、反内卷等措施需配合需求弹性改善 [3] 政策支持建议 - 金融需制定中长期计划支持实体企业,财政应提高留抵退税频次并推动税制从间接税向直接税过渡 [3] - 需完善企业破产重整、清算的司法环境,健全社保福利和再培训体系,推出个人破产制度 [4] - 鼓励市场出清式竞争,识别正当低价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以激发增量需求 [4] 市场竞争机制 - 供给侧市场出清可筛选优质资产,提升行业风险承载能力和供给多样化 [4] - 竞争性退出机制能重塑经济结构,越早实施越有利于经济重构重生 [5]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内部失衡逐步得到修正
新浪基金· 2025-06-17 14:48
市场回顾 - 原油价格因以色列袭击伊朗事件大幅上涨 市场担忧原油供给收缩 [2] - 中国A股白酒板块大幅调整 主因政府治理公务消费政策冲击 [2] - 市场关注原油上涨与白酒调整是否形成趋势性变化 [2] 以伊冲突影响 - 冲突可能通过能源价格传导推高美国CPI 5月美国能源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3.5% 汽油和燃料油价格下跌压力缓解 [2] - 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风险或改变能源价格下行趋势 强化美联储暂缓降息决心 [2] - 冲突扩大化概率较低 因双方为"强小国与弱大国"博弈模式 且背后大国介入意愿有限 [3] - 石油波动利好上游资源产业 但压缩中下游利润 对中国产业升级构成压力 [3] 中国经济修复 - 5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内外失衡修复 进出口增速差缩小 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工业增加值差值转正 [4] - 制造业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步下降 有助于平衡消费与投资 缓解产能过剩 [5] -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持续负增长 去产能力度加大 [5]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科技基建领域投资保持高增速 [5] 政策与市场动态 - 政策明确支持科技创新 抑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无序竞争 加强三角债管理 [5] - 市场出清速度受政策干预延缓 但降低社会风险 [5]
野村陆挺详解房地产:出清是关键!以保交房为主的市场出清方式是最合理的
聪明投资者· 2025-03-07 00:52
房地产行业现状与调整背景 - 房价从2021年顶点至今官方统计下行15% 商业统计估算平均价格下行25-30% 导致家庭财富缩水与流动性下降[1][22][23] - 房地产行业过去面临限售、限购、限价等限制 近两年已取消绝大部分地方限制 行业正回归市场化[1][33][34] - 2021年开始的调整周期受多重因素影响 包括中美博弈背景下"三道红线"和"两道红线"政策对融资的限制[3][5][6] - 政策初衷是引导资源从房地产转向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行业 但产业切换未能实现"占补平衡"[6][8][9] -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速度放缓及2015年货币化棚改政策导致中小城市供需失衡加速行业下行[11][13][16] 房地产下行对经济的影响 - 房地产占家庭财富比例达50-60% 2021年住宅财富估算300万亿(当时GDP三倍) 价格下行导致财富效应收缩[22][23] - 建筑企业首当其冲受影响 农民工就业减少数百万 上下游供应商、装修公司等连带受损[24][25][26][27] - 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从2021年8.7万亿(占GDP8%)下降50% 扣除平台购买后实际降幅达80% 财政占比从38%大幅下滑[28][29][30] - 地方财政困难导致"第二轮冲击" 部分区域出现趋利性执法 对营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31] 行业回暖关键与政策建议 - 保交房成为共识和关键环节 预售制度下购房者预付款占开发商负债1/3 是最大债权人[19][34][45] - 需恢复市场信心 包括购房者对期房交付信心、上下游对开发商信心、对地方政府监管信心[37][38][39][40] - 建议以保交房为核心推动市场出清 明确盖房成本(2000-3000元/平方米) 分类处理不同销售率楼盘[41][57][59][60] - 需从母公司层面处理房企债务问题 对资不抵债企业实施破产或并购 流动性问题企业给予政府救助[63][64][65] - 参考2008年金融危机处理经验 大型房企资产负债表规模堪比中型银行 需认真对待出清问题[71][72] 行业特殊性与制度背景 - 预售制度极致化 购房者支付100%现款为开发商提供超一半融资 形成独特债务结构[18][19] - 市场问题并非供给过剩 而是已售期房未完工 90%新房销售已收预付款但施工滞后[48][49] - 收储面临实际困难 符合标准的现房数量有限 未完工房屋涉及保交房问题 土地收储定价复杂[50][5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