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趋势
搜索文档
牛市中期震荡,或应选择老将
新浪基金· 2025-10-22 16:31
行情中期的震荡,已经持续了两周。 沪指在3900点关口陷入反复震荡,盘中涨跌切换的节奏,正悄然改编这轮行情的演绎逻辑。 不同于此前牛市中,情绪推升下一路狂飙的一荣俱荣,当前市场的向上动能虽然仍然扎实,但更多呈现 出震荡分化、结构机遇的特征。前期的高估值板块在估值消化中调整,一些新的机遇却在逆势走强。 现在的行情,不再是闭眼买就能赚钱的easy模式了。 这种分化行情下,"一把梭、先入场"的激进操作显然已难适配节奏,反而可能因踩错板块轮动节奏承受 额外风险。 胡松是国泰基金投资总监(养老金)兼养老金及专户投资部总监,金融从业已经超过20年,14年投资经 验。 打开胡松的基金历史业绩,称得上是"又资深又优秀"。他的代表作国泰金鹏蓝筹,在公认的"A股熊 市"2023年,都取得了正收益的好成绩,同期沪深300下跌11.38%。 只有亲身经历过2023年的投资者,才懂这个成绩的含金量。 他管理的国泰金盛,成立在市场冰点的2024年2月。那个时候,整个A股万籁俱寂。 在市场最冷时新发基金,确实有一层逆向布局的勇气。背后也有难以回避的挑战。当时没人能精准预判 市场底部究竟在哪,即便在低位发行,也可能遭遇短期行情进一步下探。 ...
创业板50ETF(159949)大涨近3%,机构称A股延续慢牛趋势,成长风格有望进入第二阶段行情
新浪基金· 2025-10-15 14:52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创业板50ETF(159949)上涨2.75%,成交额达24.63亿元 [1] - 近10日创业板50ETF获得14.3亿元资金净申购 [1] - 华安创业板50ETF今年以来收益率为44.15%,近一年收益率为43.79%,近三年收益率为29.74% [2] 机构后市观点 - 长江证券认为中国资产正处于重估趋势中,短期回调不改长期向好趋势,后续市场预计将走出“慢牛” [1] - 华安证券指出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2025年第三季度成长风格业绩预计继续强势兑现,成长风格有望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入第二阶段行情 [1] - 东兴证券认为A股中期核心趋势未改,短期外部冲击影响有限,随着4000点附近指数震荡消化整理,未来趋势维持上行 [2] - 德邦证券表示我国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或为市场持续走强进一步夯实基础 [2] 行业配置方向 - 科技成长方向看好AI算力、港股创新药和军工,并增加对AI应用、港股互联网、低空和深海方向的关注 [1] - 价值方向关注供需格局改善的金属、交运、化工、锂电、光伏、生猪养殖等 [1] - “慢牛”行情中关注价值方向的非银板块 [1] - 大科技板块核心地位不会动摇,建议加大对自主可控板块配置力度 [2] 创业板50ETF产品信息 - 华安创业板50ETF成立于2016年6月30日,业绩比较基准为创业板50指数收益率,成立以来收益率为38.38% [2] - 该基金近一年在同类基金中排名853/3857,基金经理许之彦自2016年6月1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率为44.35% [2] - 创业板50ETF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东方财富、汇川技术、中际旭创、迈瑞医疗等 [3] - 投资者可通过股票账户直接交易创业板50ETF(159949),或通过联接基金(A类:160422;C类:160424;I类:022654;Y类:022976)进行投资 [3]
华金证券:十月慢牛趋势不变,风格难改
搜狐财经· 2025-10-12 11:45
历史表现影响因素 - 政策和外部事件是核心影响因素,在政策和外部事件偏积极的年份如上证综指在2010、2015、2020等"五年规划"落地的年份10月均上涨 [1][2] - 流动性是主要影响因素,流动性宽松如2010年美国QE2预期、2015年央行降准降息、2019年美联储降息等可能导致A股10月走强 [2] - 三季报对A股10月表现有较大影响 [2] 当前市场展望 - 10月积极的政策预期可能上升,四中全会即将召开可能提升积极的政策预期 [3] - 10月流动性可能进一步宽松,美联储10月大概率继续降息,国内央行可能加大逆回购力度,外资、融资和新发基金流入可能进一步上升 [3] - 10月经济可能延续弱修复,三季报盈利可能结构性回升,科技和周期等行业盈利增速可能回升 [3] 行业配置建议 - "十五五"规划相关的科技成长行业10月表现可能相对占优,可能重点强调科技创新和提振内需,与此相关的科技和消费可能表现占优 [4] - 10月三季报披露背景下,三季报盈利增速预期较高的是计算机、传媒、军工、电新、电子等科技成长行业和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周期行业 [4]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科技成长和部分周期行业可能相对占优,产业趋势上行或高景气的行业相对占优 [4] - 10月建议继续逢低配置通信、机械设备、电子、传媒、计算机、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以及电新、医药、食品、军工等基本面可能改善的行业 [4]
十月慢牛趋势不变,风格难改
华金证券· 2025-10-11 18:53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2025年10月A股市场将延续震荡偏强的慢牛趋势,主要支撑因素包括积极的政策预期、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以及经济弱修复背景下盈利的结构性回升[1][4][7] - 行业配置上,科技成长、部分核心资产和周期行业预计相对占优,风格难以改变,建议逢低配置通信、机械设备、电子、传媒、计算机、有色金属、化工、电新、医药、食品和军工等行业[1][37][38][40] 历史复盘与影响因素 - 复盘2010年以来的15年历史,10月A股表现偏震荡,上证综指有8次上涨;政策和外部事件是核心影响因素,例如五年规划落地的年份(2010、2015、2020年)上证综指均上涨,涨幅分别为12.2%、10.8%和0.2%,而政策收紧或外部负面冲击(如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则导致市场走弱[4] - 流动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宽松环境(如2010年美国QE2预期、2015年央行降准降息)往往推动市场走强,而收紧(如2013年美国退出QE3预期)则表现偏弱;三季报对10月表现也有较大影响,尤其在基本面偏弱时[4] 当前市场趋势判断 - 政策预期积极,四中全会将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审议"十五五"规划,可能聚焦科技创新和提振内需,提升中长期经济增长预期;同时地缘关系边际收紧,如特朗普称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反复[7][8] - 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美联储10月大概率继续降息,美元指数维持低位震荡;国内央行可能加大逆回购力度,微观资金继续流入A股,历史经验显示10月外资净流入5次、融资净流入8次[11][14] - 经济延续弱修复,低基数效应下10月出口增速有韧性,去年10月出口金额基数偏低;假期消费偏好支撑社零增速,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7%,步行街营业额增长6.0%;但地产投资增速偏弱,国庆期间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7.3%[18][20] - 盈利结构性回升,8月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大幅回升至20.4%,全A已披露盈利预告的公司整体法同比增长63.7%,Wind一致预期显示三季报盈利增速较高的行业包括钢铁、计算机、传媒、军工、电新、建材、电子和有色金属等[20][28] 行业配置逻辑 - 四中全会召开下科技成长占优,复盘历史显示五年规划相关行业(如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在10月和会后一个月表现较强;"十五五"规划可能强调科技创新,相关科技和消费行业受益[21][22] - 三季报披露下科技成长和周期行业占优,历史经验表明三季报业绩较好和高景气的行业(如2016年煤炭、2017年电子、2020年电力设备)表现领先;今年三季报盈利增速预期较高的行业包括计算机、传媒、军工、电新、电子、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和化工[22][24][28]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科技成长和部分周期行业占优,复盘显示产业趋势上行或高景气行业(如2001-2003年汽车、2019-2020年电子)相对领先;当前人工智能趋势持续,有色金属、化工等周期行业景气度上升[30][33] - 日历效应显示10月科技成长和核心资产领涨概率高,2015年以来的10年中,计算机、家用电器、汽车和电子行业涨幅前三出现次数均达3次[36][37] 具体行业配置建议 - 政策和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包括通信(算力)、机械设备(机器人)、电子(消费电子、半导体)、传媒(游戏)、计算机(AI应用)、有色金属、化工;催化事件如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10月13-14日)、智元机器人近千台订单、上海国际消费电子展(10月23-25日)、国庆档电影票房18.35亿元、软件业务总收入8月同比增长9.12%、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博览会(10月10-12日)等[37][38] - 基本面可能改善的行业包括电新(固态电池、储能、风电)、医药(创新药、CXO)、食品、军工;催化事件如太阳能电池出口数量8月同比增长105.95%、新能源产业年会(10月9-12日)、中药制剂大会(10月10-13日)、剑南春价格较上周上涨4.78%、功能性食品大会(10月22日)、国防军工信息化展览会(10月28-30日)等[40][41]
券商四季度策略报告出炉 多数机构看好科技和周期股
深圳商报· 2025-09-26 07:18
市场整体展望 - 四季度A股市场可能延续震荡偏强的慢牛趋势,盈利出现结构性回升,信用继续修复 [2] - 市场风格将更趋于均衡,成长风格和价值风格均有机会 [1][4] - 大盘上涨空间充裕但短期波动难免,在政策指导下2025年A股大概率以慢牛方式运行 [2] 资金面分析 - 低利率环境下居民有望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当前股票和基金在中国居民资产中占比15%,较发达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3] - 基金回本后发行回暖和险资四季度开门红有望继续为市场贡献增量资金 [3] - 实际利率下行背景下居民资产有望继续流入权益资产 [3] 板块配置建议 - 四季度关注科技股和周期股,建议配置TMT、机械、医药、军工、有色金属、化工、非银金融等行业 [1][4] - 成长风格仍是市场核心主线,周期风格中景气改善细分领域较多,包括稀土永磁、贵金属、工程机械、化学纤维等 [4] - 市场风格将迎来再平衡过程,顺周期风格进入交易窗口期,前期滞涨方向补涨,科技风格内部从上游算力硬件转向泛AI分支多点开花 [4] 具体投资主线 - 紧跟三条主线并在内部适度高低轮动:有色金属板块(贵金属、工业金属)、新能源板块(光伏、锂电)、大金融板块(券商、保险) [5] - AI硬件和AI应用方向 [5] - 情绪消费和服务消费,包括宠物经济、IP潮玩、美妆美护、黄金珠宝、新式食饮等 [5]
774只,翻倍!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10:15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自2024年9月24日开启牛市行情 主要股指显著上涨 北证50指数上涨158.01% 科创50指数上涨118.85% 创业板指上涨103.50% 全市场日均成交额从不足5000亿元跃升至2万亿元以上 [1] - 公募基金业绩全面回暖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57.88% 13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0% 774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1][2] - 通信 电子 综合等行业表现较强 区间涨幅均超过100% 计算机 机械设备 传媒 电力设备等行业表现较好 [2] 基金业绩 - 德邦鑫星价值混合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280.31% 位居榜首 另有12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0% [2] - 774只净值增长率超100%的基金中 448只为主动型基金 326只为被动型基金 包括红土创新新兴产业 中航趋势领航 财通集成电路产业等产品 [2] - 权益基金赚钱效应强势回归 受益于市场强劲上涨和结构性行情 [2][4] 上涨驱动因素 - 市场上涨本质是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推动因素包括股票市场改革持续推进 政策前置带来的预期改善 细分领域里程碑事件和场景爆发(如创新药 CPO 机器人) [3] - 核心推动因素包括政策面积极助力 科技产业快速突破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 居民储蓄向股市迁移 [3] - 流动性宽松 全球AI产业持续进步 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超预期 国内反内卷政策托底企业盈利 [3] 主动管理贡献 - 基金业绩回暖既得益于市场贝塔收益 也反映基金经理的阿尔法选股能力 结构性行情源于宏观环境改善和产业趋势明朗化 [4][5] - 主动基金经理通过行业和个股选择显著提升超额收益 尤其在国产AI 机器人等产业机会涌现阶段 [5] - 新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自6月持续回升 反映市场转向对真实产业趋势和基金管理能力的认可 [5] 市场生态改善 - A股市场生态显著改善 估值中枢提升 全A估值(PE-TTM)由15.63倍上行至22.16倍 流动性增强 日均成交额大幅提升至2万亿元以上 [6] - 投资者结构改善 6月起新入市个人投资者增多 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增配资金量较大 公募基金发行回暖 [6] - 中国产业链加速出海 反内卷政策优化行业竞争生态 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 [6] 未来市场展望 - 系统性慢牛趋势有望持续 政策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稳定宏观环境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资产向权益市场转移 长期资金入市注入流动性 [6][7] - 科技成长风格预计占优 中大盘成长仍是主线 顺周期补涨与港股价值修复形成有效补充 [7] - 市场整体不再处于低估值洼地 继续上涨需更强盈利增长驱动 国家战略支持领域(人工智能 半导体 高端装备制造)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0] 投资机会 - 机构看好AI产业链 创新药 电新等科技成长方向 创新药领域有BD交易常态化 核心产品商业化兑现等场景爆发点 [8][9] - 重点关注AI算力(受益于AI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 电新行业(反内卷政策和技术突破推动新成长周期) 创新药企(商业化成熟 出海预期升温) 港股互联网(流动性改善和AI叙事重启) [9] - 科技成长与周期类行业或相对占优 电力设备 计算机 传媒和汽车等细分赛道具备高成长潜力 [9]
“寒王”“易中天”领跌,等待新周期
IPO日报· 2025-09-04 17:57
市场整体表现 - 深创两指高开 沪指低开 早盘在大盘股带动下前期获利资金继续砸盘[1] - 沪深创三指形成恐慌性杀跌共振 创指一度大跌超5% 深指跌超4%[3] - 收盘上涨家数2297家 下跌家数2990家 成交量达25819亿元 较前日放量约1862亿元[4] - 场内资金净流出1229亿元 获利盘持续兑现[4] 板块及个股表现 - 科技股和军工股领跌 寒武纪大跌14.45% 收盘价1202元 较盘中最高价1389元价差近200元[3] - "易中天"组合(新易盛 中际旭创 天孚通信)出现大幅跳水 呈现破位加速下跌态势[1][5] - 证券股盘中异动拉升(如太平洋)但未能阻挡市场抛压[3] - 连板股表现疲弱 仅5家二板 2家三板 最高三板为安正时尚 打板赚钱效应仅1.68% 炸板率达44%[4] 技术面分析 - 沪指加速下跌并跌破20日线 深指跌破20日线 创指跌破10日线 短期风险凸显[3] - 成交量超2.5万亿元显示市场流动性充足 但资金持续流出表明调整压力仍存[4][5] - 若下跌势头止住 市场可能进入短期筑底震荡期 预计1-2周内有望企稳反弹[5] 资金动向 - 中小盘股早盘一度表现较好 盘中超3000家上涨 但尾盘跟随杀跌仅余千余家上涨[3] - 放量接盘资金与大幅流出的获利盘形成对峙 板块轮动特征依然明显[4][5] - 低位股可能成为资金新关注方向 高位股调整压力持续[4]
央妈突发释放利好!8月25日,深夜爆出的重要消息持续发酵!
搜狐财经· 2025-08-25 01:29
央行流动性操作 - 央行本月进行6000亿元MLF投放并有3000亿元到期 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 为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1] - 8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元 包括3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 规模为2025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1] 美联储政策预期 - 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9月开启降息 高盛报告显示年内可能进行三次降息[1] - 若非农数据继续走弱 美联储可能降息50个基点 后续CPI数据将监测通胀受关税压力影响情况[1]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涨1.45% 深成指涨2.07% 创业板指涨3.36% 三大指数均创年内新高[3] - 沪深两市本周涨幅排今年第一 科创50指数周五大涨超8%突破三年高点[3][5]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 半导体板块全线走强 市场呈现强势上涨态势[7] 市场趋势分析 - 指数创新高后可能面临获利盘与新进资金博弈 预计将加剧高位振幅[7] - 监管层希望市场呈现慢牛趋势而非疯牛行情 建议避免盲目追高操作[7] 外部因素影响 - 英伟达即将公布业绩 若科技股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对高位科技股造成风险波动[7] - 外围市场整体强势表现对下周初A股盘面有催化作用 有延续新高之势[7]
盘中突破3740点,沪指创近十年新高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18 15:48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731.69点,创2015年8月21日以来新高,收盘涨0.85%报3728.03点 [1] - 深证成指盘中越过11864.11点,创2023年4月19日以来新高,收盘涨1.73%报11835.57点 [1] - 创业板指收盘涨2.84%报2606.20点,北证指数创历史新高,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上涨 [1] - 自4月7日低点3040.69点起算,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超22%,深成指涨30%,创业板指涨50% [1] 板块与个股表现 - 券商、金融科技等大金融股冲高,指南针、同花顺股价续创历史新高 [1] - 液冷服务器等AI硬件股持续爆发,强瑞技术等20余股涨停 [1] - 稀土永磁概念股表现活跃,北方稀土等涨停 [1] - 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板块走低 [1] 市场成交与资金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收报2.76万亿元,再创年内新高,连续四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2] - 两融余额在8月15日创近10年新高达20626亿元,8月以来累计增长超700亿元 [2] - 单日两融交易额达2479亿元,创2025年以来新高 [2] 市场总体规模与前景 - 全市场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为A股历史上首次 [2] - 本轮行情与2015年杠杆资金推动不同,预计市场运行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慢牛趋势有望逐步形成 [2] - 分析预计若满足盈利改善广度扩大、资金结构优化、政策协同等条件,沪指有望在年末挑战4000点 [2]
沪指突破924行情高点!中证A500ETF(560510)涨近1%冲击3连涨,盘中价格再创年内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8-13 13:53
市场表现 - 中证A500ETF(560510)上涨0.98% 冲击3连涨 盘中价格创年内新高 换手率2.45% 成交额9933.28万元[1] - 跟踪指数中证A500指数(000510)上涨0.93% 成分股罗博特科上涨19.10% 新易盛上涨13.67% 三环集团上涨13.49% 衢州发展上涨9.95% 中际旭创上涨9.49%[1] - A股市场放量上行 主要指数集体走强 沪指突破3674点 创2021年12月17日以来新高[1] 流动性驱动因素 - 东吴证券指出流动性驱动下大盘上行趋势稳固 预计市场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慢牛趋势有望逐步形成[1] - 国内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 海外美元流动性外溢 增量流动性持续入市[1] - 太平洋证券表示中长期上涨趋势未打破 政策倾向显示财政支出方向转向居民端发力[1] 两融资金动向 - 申万宏源证券指出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 仍有上行空间[2] - 对比2015年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超4.5% 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高点可突破20%[2] 指数产品特征 - 中证A500ETF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 选取各行业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只证券作为样本[2] - 指数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2] - 产品提供场外联接(泰康中证A500ETF联接A:022426 C:022427 Y:022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