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市场化
icon
搜索文档
给大厂代工、借品牌引流⋯⋯探秘行业寒冬里的义乌中小光伏企业生意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16:48
义乌国际商贸城新能源市场现状 - 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新能源市场有260余家商铺,主要销售光伏组件、储能系统、逆变器等产品,主要流向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 [2] - 光伏行业面临"寒冬",组件价格跌破成本线,大厂转战新兴市场,代工利润微薄,中小光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 [2] - 商铺内陈列的光伏组件存在品牌优先级,隆基、晶科等大厂组件放在显眼位置,非标小组件摞在一旁,中小光伏企业成为"品牌搬运工" [2] 中小光伏企业的微利困局 - 耀灿太阳能给大厂代工,电池片产线每天生产4000片,一片代工费25元,一天代工费10万元,但设备折旧就要6万多元,压价时23元也得接 [2] - 2023年耀灿太阳能产能达到0.8GW,一片电池片代工费曾高达40元,但行业产能过剩,前十企业总产能已能满足全球需求 [3] - 宁波旭弘能源基本只能维持经营,没有太多利润,商铺内陈列的是采购自隆基绿能的BC组件 [4] 代工模式的脆弱性 - 代工企业资金链脆弱,账期条件悬殊,中小代工企业账期一个月左右或现款,而大厂能拿到供应商"6+6"(6个月承兑和6个月账期)的托底支持 [7] - 义乌市场提供小额贷款服务,额度为商铺价格的50%,并推出"义支付"平台解决收付款问题 [7] - 义乌市场每年组织四五场活动帮助商铺引流,并带商铺老板去国外考察、参展,联合义乌市标准化研究院发布团体标准 [7] 品牌引力不足与市场乱象 - 外国客商更青睐大品牌组件,隆基的BC组件卖得最好,10%客户来自伊拉克,其余大都来自也门 [8] - 部分中小光伏企业库存高企,二、三线品牌仓库库存高达数亿元,但不敢卖,因为卖了就亏损 [13] - A级产品卖不动,B级、C级产品价格在0.4元~0.5元/W,耀灿太阳能产品价格较高,为0.63元/W [13] - 市场上假货蔓延,部分商户从大厂订购组件后,同一序列号的产品市场上多出四五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13] 专利单品与出海服务的竞争力 - 朗凯新能源小型离网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控制器等单品有核心专利优势,市场主要在非洲、中东、东南亚、南美,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约30% [16][19] - 际洪电子出口家用光伏储能系统,自主研发电池包和逆变器,最便宜的一套不到2000元 [15][21] - 中小光伏企业将出海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在伊拉克、赞比亚、尼日利亚等国设立To B海外客户服务中心,提供产品、服务和设计方案 [21] - 朗凯新能源在阿联酋有分公司,辐射也门、叙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塞拉利昂、几内亚、喀麦隆等地 [21]
全国绿证累计核发超60亿个!
中国电力报· 2025-07-23 08:29
7月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清洁能源链专题会上,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主任陈涛披 露,今年1~5月全国核发绿证10.93亿个,累计核发量已突破60亿个。目前,中国绿证核发质效、交易规 模与应用场景均实现显著突破,配套政策机制持续健全,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市场化进程提速。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效显著。截至3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9.66 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总装机比重达57.3%,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超40%,为全球低碳转型 提供了坚实支撑。陈涛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动者,正逐步成为全球绿色发展新高 地。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全球认可度。推动绿色电力标准国际化,深化与欧盟等地区的绿证互认;加强 与RE100等国际组织的协作,帮助企业突破绿色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国将深度融入国际绿色贸易体系,以绿证制度创新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陈涛说。 陈涛介绍,作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中国正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绿证市场,并计划从三方面 深化建设: 一是完善核发交易机制,稳定市场供给。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按照先行先 试 ...
2025年上半年广东绿电交易量同比增长超60% 新能源"入市"推动电力市场交易蓬勃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17 10:05
光伏发电与节能减排 - 美的集团旗下威灵洗涤电机公司园区屋顶光伏年发电量870万度,占园区总用电量27%,年减碳8500吨,节省电费超390万元[1] - 广东2025年上半年绿电交易电量8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2%,绿电环境属性交易价格降至6.7厘/千瓦时[1] 新能源装机与市场化改革 - 广东截至2025年6月底新能源总装机7850万千瓦(占比33%),其中海上风电1251万千瓦全国领先[2] - 广东推动第二批110千伏新能源场站(77家/590万千瓦)参与现货市场结算,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面市场化[2] - 广东市场化交易主体达8.5万家,上半年交易电量294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68%)[2] 绿证交易与国际合作 - 东莞供电局与荷兰STX集团签订I-REC国际绿证合同,业务覆盖4国9省28地市,累计交易绿证600万张(对应电量60亿度),支撑出口价值超300亿元[3] 车网互动与绿电消费 - 汕头龙湖供电局计划2026年底投建15台V2G充电桩,预计年调峰收益75万元,减碳180吨,联动58家充电桩企业优化用电调度[4] - 广东2025年绿电需求预计超120亿千瓦时,计算机通信等10大行业占比70%[5] - 江门鹤山中富公司通过欧盟"零碳工厂"认证,采用"光伏+蓄冷+充电桩+绿电"微电网模式[5]
新能源量质齐升有支撑
经济日报· 2025-06-17 06:04
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 - 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创历史新高,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六成以上,预计全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新增2.8亿千瓦 [1] - 2024年风电累计装机达5.2亿千瓦,光伏累计装机达8.9亿千瓦,全球最高海拔光伏项目、最大"渔光互补"项目投产 [2] - 中国贡献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领域投资的三分之一,为20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能源产品,境外水电、风电、光伏项目签约金额合计达380亿美元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4年陆上风电最大下线单机容量提升至15兆瓦,海上风电最大下线单机容量达26兆瓦 [2] - 光伏晶硅电池转化效率显著提升,光热发电成本下降,储能技术加速迭代 [2] - 构网型新能源、大容量储能、氢能耦合等技术将增强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6] 市场化交易与电力系统调节 - 2024年绿电绿证交易电量44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47% [3] - 全国首次分布式新能源保安全促消纳市场化交易在浙江省嘉兴市尖山新区试点,出清容量10兆瓦并全部执行 [2] - 从2024年6月1日起,新投产新能源发电项目原则上全部入市交易,电价由市场决定 [6] 水电发展现状与规划 - 2024年常规水电累计装机3.77亿千瓦,占电力系统11.3%,发电量1.36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13.7% [4] - 水电在清洁电力供应中占比接近40%,是电力系统重要的支撑调节电源 [4] - 将加快推进重大水电基地和龙头水库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优质中型水电开发 [4] 抽水蓄能发展 -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5] - 抽水蓄能电站调节能力更强,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撑 [5] - 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抽水蓄能工程造价水平 [5] 新能源发展驱动因素 - 新能源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技术驱动" [7] -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将长期增长,新能源仍是能源转型的核心抓手 [6] - 国家持续推进"沙戈荒"基地、海上风电、水风光一体化等重大工程项目 [6]
电力贸易商,挤满光伏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6-14 14:03
行业动态 - 虚拟电厂和电力交易成为2025年SNEC展会焦点,远景能源、天合光能、国能日新等企业重点推介相关产品 [2] - 行业共识认为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化交易是确定方向,相关服务市场仍处于"蓝海"阶段 [4] - 广东、湖北等省份率先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全国范围内2025年底前将基本实现现货市场全覆盖 [8][9] 政策影响 - "136号文"规定2025年5月31日后光伏电站将"全面入市",固定电价模式转向市场化电价 [2] - 各省出台配套细则,如广东新能源项目可获得90%保障性收购但执行期限12-14年,广西强制20%电量入市,蒙东增量项目完全市场竞争 [7] - 政策推动下预计全国新增可交易电量约4000亿kWh,以蒙东价差1.55元/kWh计算潜在市场空间约6000亿元 [8] 企业应对 - 阳光电源提供虚拟电厂服务的两种商业模式:产品买断和持续服务 [4] - 天合富家推出光储产品包结合虚拟电厂技术,预计可提高发电价值10%以上 [12] - 通威股份持有4.5GW光伏电站并自建虚拟电厂服务,累计交易电量达1000亿kWh [13] 技术门槛 - 虚拟电厂建设周期约半年,关键竞争要素包括算法优化能力和底层数据积累 [9][16] - 硬件改造需实现"四可"要求(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涉及无线终端、加密设备等 [17] - 产品两大核心门槛:分散电站的聚合能力和发电量调控能力 [17] 市场效果 - 甘肃100MW风电场通过电力交易实现单月收益30万元,50MW项目收益提升15% [14] - 山西充电场站通过电力交易使平均电价降低18.7%,充电桩利用率达14.5小时/天,收益率提升33% [14] - 蒙东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区间0.05-1.5元/kWh,1GW光伏电站潜在收益差距达20亿元 [8] 客户需求 - 光伏电站开发商面临收益模式转变焦虑,尤其关注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3] - 上网电量多的电站需重构分利机制,自发自用电站有降低用电成本需求 [11][12] - 部分企业为获取交易数据而布局虚拟电厂业务,为未来现货市场做准备 [16]
电力贸易商 挤满光伏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6-14 12:10
行业趋势 - 2025年SNEC展会上虚拟电厂和电力交易成为焦点,光伏组件和储能关注度下降[2] - 行业共识认为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化交易是确定方向,相关服务处于"蓝海"市场[4] - 政策推动下,新能源电站将从固定电价收益模式转向市场化电价收益模式[2][7] 政策影响 - "136号文"规定2025年5月31日后光伏电站发电将"全面入市",市场化电价收益成为主流[2] - 广东、广西、蒙东等地已出台配套细则,如广东新能源项目最高90%保障性收购,执行期限12-14年[7] - 国家发改委要求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预计新增可交易电量4000亿kWh,市场空间约6000亿元[8] 企业动态 - 远景能源、天合光能、国能日新、阳光电源等企业均在SNEC展会上推出虚拟电厂和电力交易产品[2] - 阳光电源提供虚拟电厂服务的两种商业模式:产品买断和持续服务[3] - 通威股份持有4.5GW光伏电站,已开展虚拟电厂和电力交易服务,累计交易电量1000亿kWh[11] 市场需求 - 光伏电站开发商因政策变化焦虑,迫切需求虚拟电厂和电力交易服务以应对市场化电价波动[3] - 大型电站开发商可能自行开展相关业务,小型开发商倾向购买服务[3] - 甘肃某100MW风电场通过电力交易单月收益超30万元,50MW风电场收益提升15%[12] 技术门槛 - 虚拟电厂和电力交易产品的核心在于算法和数据,底层数据质量决定交易能力[13] - 光伏电站需进行"四可"改造(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以接入电力交易[14] - 行业两大门槛:聚合能力(接入分散电站)和调控能力(有效控制发电量)[15] 案例与效果 - 山西某充电场站通过电力交易平均电价降低18.7%,充电桩利用率达14.5小时/天,收益率提升33%[12] - 天合富家光储产品包结合AI预测,可将光伏发电价值提高10%以上[10] - 蒙东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区间0.05-1.5元/kWh,1GW光伏电站收益差距可达20亿元[8]
新天绿色能源(00956.HK):“风电+天然气”双轮驱动 区位优势显著
格隆汇· 2025-05-27 10:07
公司概况 - 河北省清洁能源产业上市平台,聚焦天然气销售及风力发电业务 [1] - 截至2024年底风电控股装机容量658.74万千瓦,权益装机容量617.92万千瓦,覆盖河北、山西、新疆等多地区 [1] - 2024年营业收入213.72亿元(+5.38%),归母净利润16.72亿元(-24.24%) [1] - 2025Q1归母净利润9.54亿元(+14.71%),业绩显著修复 [1] 风电业务 - 河北省内风电发电量占比71.43%,区位优势显著 [1] - 2025Q1平均上网电价0.43元/千瓦时(同比持平),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44.71% [1] - 新能源项目以河北省内为主,"136号文"加速新能源入市,政策环境友好 [1] - 截至2024年底风电控股在建容量96.44万千瓦,累计核准未开工项目430.99万千瓦 [2] - 重点发展海上风电,秦皇岛山海关50万千瓦项目已核准,省管海域示范项目容量约200万千瓦 [2] 天然气业务 - 2024年总输/售气量58.88亿立方米(+15.13%),但2024Q4气量13.79亿立方米(-24.43%) [2] - 2024年天然气板块营收150.04亿元(+8.84%),毛利率3.52%(同比降5.54pct) [2] - 2025Q1输/售气量18.47亿立方米(-17.18%),业绩压力持续 [2] - LNG码头一阶段投产,二阶段进展顺利,设计接卸能力1000万吨/年 [3] - 2024年LNG售气量11.23亿立方米(折合液态80万吨),产能增长空间大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24.07亿元(+4.84%)、240.34亿元(+7.26%)、269.60亿元(+12.17%)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9亿元(+52.40%)、25.16亿元(-1.27%)、29.90亿元(+18.81%) [3] - 分部估值:天然气业务目标市值70.30亿港币,风电(光伏)业务159.46亿港币,合计229.76亿港币 [3]
专家访谈汇总:银行还在靠“买债”支撑业绩?
银行债券配置 - 银行资产规模扩张从贷款转向债券配置,债券投资成为部分银行核心收入来源,监管考核收紧推动这一趋势 [1] - 债市表现与银行资产配置联动性增强,银行行为对债市影响加深 [1] - AC账户注重监管合规与票息锁定,FVTPL账户侧重资本利得与波段交易,FVOCI账户平衡风险收益 [1] - 银行季末倾向减持长债兑现浮盈,股份行"卖长买短"操作明显 [1] - 同业存款流失迫使银行增配1年内短期国债和政金债以满足流动性指标 [1] - 2025年Q2-Q3政府债供给放量,地方债高峰在6月,国债高峰在8月 [1] - 国有行7-9月或增配长期国债,农商行6月侧重地方债,股份行与城商行灵活调整策略 [1] OpenAI硬件战略 - OpenAI全股权收购苹果前设计师公司io,向软硬件一体化平台转型 [2] - 目标打造替代智能手机的"下一个iPhone",打破苹果硬件创新主导权 [2] - Jony Ive团队加入将强化OpenAI硬件设计能力,引入苹果核心产品经验 [2] - 新硬件生态系统可能带动芯片、感知模组、语音交互等产业链 [2] - OpenAI构建"设备+软件+服务"模式,类似苹果生态演进路径 [2] - 低功耗芯片、边缘AI模组、情境识别UI/UX等赛道具备高成长性 [2] 科技金融支持 - 金融监管总局强化对硬科技、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支持 [3] - 2025年Q1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 [3] - 技术设备、智能制造、AI算力基础设施等板块融资活跃度提升 [3] - PE/VC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服务商、保险资管公司等细分赛道受益 [3] 浙江高新技术贸易 - 2024年前4月浙江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1537.6亿元,同比增长16.4% [4] - 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40.6%、54.4% [4] -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进口增长115.4%,反映产业链升级 [4] -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36%,高于欧美传统市场 [4] 新能源电力市场化 - 新能源项目6月起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实行市场化定价机制 [5] - 集中式项目仍占主导,分布式项目占比42%且灵活性优势突出 [5] - 容量竞价机制推动储能商业模型成熟,激活调节资源价值 [5] - 市场均价与机制电价实行"多退少补",项目报价能力成关键 [5]
大唐新能源(01798.HK):入市拖累短期业绩 看好风电运营商长期价值
格隆汇· 2025-05-19 01:5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营收35.58亿元,同比增长0.93%,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下降4.44%,业绩下滑主要与电价下滑及折旧增加有关 [1] - 2025Q1发电量99.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6%,其中风电89.21亿千瓦时(+8.57%),光伏9.84亿千瓦时(+15.98%) [1] - 2025年4月风电发电量增速达16.68%,受益于全国地面10米高度平均风速较近10年同期偏大0.98% [2] 装机与发电情况 - 截至2024年底风电装机1448.18万千瓦(+11.56%),光伏436.45万千瓦(+79.06%) [1] - 2024年新增风电装机150.06万千瓦,光伏192.70万千瓦,但风电新增装机集中于下半年投产导致2025Q1部分项目处于调试阶段 [1] - 2025Q1风电发电量单月增速分别为+0.42%(1月)、+20.46%(2月)、+6.38%(3月) [1] 财务分析 - 2025Q1营收增速0.93%低于发电量增速9.26%,主要因市场化交易导致电价下滑及平价项目占比提升 [2] - 营业成本同比增加6.19%(1.08亿元),主要系新投产项目折旧增长(2024年投产3.4GW vs 2023年1.2GW) [2]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0.52亿元,部分抵消毛利额同比下滑0.75亿元的影响 [2] 公司价值与行业前景 - 应收账款230亿元(为市值1.54倍),主要为可再生能源补贴款项 [3] - 2024年每股派息0.09元/股,占可供分配利润52%,考虑永续债利息后分红比例34% [3] - 风电运营商具备更高投资价值,因出力稳定性优于光伏且全社会综合成本更低 [3] - 136号文对存量项目的保护政策利好公司作为老牌风电龙头的长期价值 [3]
龙源电力(00916.HK):风况不佳拖累业绩 关注全面入市下的建设拐点
格隆汇· 2025-05-19 01:55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收81.4亿元,同比增长0.92%(重述后)[1] - 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19.77亿元,同比下降21.82%[1] - 风电营收73.68亿元,同比下降1.89%[2] - 光伏营收7.15亿元,同比增长43.09%[2] - 发电量20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42%(剔除火电影响后同比增长8.81%)[2] - 风电电量增长4.37%,光伏电量增长55.65%[2] 业务结构 - 控股装机4115万千瓦,其中风电3044万千瓦(同比增长10%),光伏1070万千瓦(同比增长65%)[2] - 风电利用小时数585小时,同比下降55小时[2] - 风电电价(不含税)0.4145元/千瓦时[2] - 公司已无控股火电资产,转型为纯新能源公司[2] 行业环境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2] - 政策明确存量项目保护性入市和增量项目市场化竞争机制[2] - 市场化交易将促使新能源建设更加理性,关注行业建设拐点[2] 发展前景 - 控股股东未上市新能源资产约40GW(风电光伏各约20GW),未来资产注入可期[2] - 集团承诺将旗下风电资产注入公司[2]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94、72.02、77.56亿元[2]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5/7.1/6.6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