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松货币政策

搜索文档
日本出口创四年来最大降幅 贸易逆差超预期显经济承压
新华财经· 2025-08-20 13:28
新华财经北京8月20日电日本财务省周三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7月份出口额同比大幅下降2.6%, 已连续第三个月陷入负增长,且跌幅超出经济学家此前预测的2.1%。与此同时,进口额虽同比下降 7.5%,但降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0.4%,导致日本当月录得1,175亿日元(约合7.955亿美元)的贸易逆 差,远逊于市场普遍预期的顺差1,962亿日元。 出口持续疲软,折射出美国关税继续对全球贸易造成压力。作为外向型经济体,日本高度依赖海外市场 消化其制造业产能,尤其是汽车、电子元件等支柱产业。然而,欧美央行持续加息引发的信贷紧缩效 应,正抑制海外消费者的购买力,叠加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制造业崛起带来的订单分流,双重压力下日本 出口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若贸易逆差持续,日本央行或将被迫延长超宽松货币政策周期,进一步延缓日元正常化 进程。这对于饱受通胀困扰的家庭部门而言,意味着生活成本压力难以有效纾解。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进口数据的韧性暴露了日本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尽管能源价格回落缓解了部分成本压力,但日元贬值推 升的企业跨境采购成本,以及国内补库存需求的阶段性释放,使得进口降幅未达预期。这种"进多出 少"的格 ...
日本央行继续减少国债购买额,季度减幅缩小
日经中文网· 2025-06-17 14:52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调整 - 日本央行决定从2026年4月起将每季度国债购买减少幅度从4000亿日元压缩至2000亿日元,放缓减少速度 [1] - 政策利率维持在0.5%不变 [1] - 自2024年8月开始,每月国债购买额每个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到2026年3月将从5.7万亿日元降至2.9万亿日元 [1] - 2026年4月后每季度减少2000亿日元,到2027年1~3月购买额将为每月2.1万亿日元 [1] - 审议委员田村直树对减额表示反对,提出维持现行减少速度的议案 [1] 国债持有与市场影响 - 日本央行持有约560万亿日元日本国债,占发行余额的52% [2] - 到2027年3月国债持有余额预计将比2024年6月减少16~17% [2] - 为改善国债市场流动性,放宽金融机构购买国债的条件,目标使10年期债券市场持有额恢复到1.5万亿日元左右 [2] - 保留在利率飙升时灵活增加购买的措施 [1] - 将在2026年6月评估市场动向并讨论2027年4月后的购买方针 [1] 经济环境与政策考量 - 日本央行已解除超宽松货币政策,将国债购买排除在货币政策手段之外 [2] - 分阶段减少国债购买以避免市场混乱 [2] - 关注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对日本经济和物价的影响 [2] - 植田总裁表示关税政策可能成为拖累经济的因素,将密切关注对加薪和设备投资的影响 [3]
社论丨需防范美债抛售潮对全球市场的冲击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0:16
美债市场动态 -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跃升至5%以上,此前因穆迪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曾短暂突破5%后回落[1] - 今年以来美债连续遭遇市场抛售,主要因素包括对冲基金高杠杆"基差交易"崩盘、投资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以及多国央行战略减持[1] - 4月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大规模抛售,中美经贸会谈后有所逆转,但穆迪降级和减税法案担忧重新点燃抛售情绪[1] 美国财政政策影响 - 美国政府推动的税改方案计划未来十年减税逾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包括削减低收入人群医保和食品援助计划[2]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36万亿美元,仅2024年6月就有6.5万亿美元国债到期,2025财年上半年财政赤字达1.3万亿美元(半年度历史第二高)[2] - 减税政策将扩大赤字规模,叠加关税政策(普遍加征10%以上)增加经济衰退风险[2] 全球资本流动变化 - 各国主权基金和大型投资者持续用其他避险资产取代美债,推高美国融资成本,30年期美债收益率居高不下加剧财政赤字恶化[3] - 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但美元汇率下降,显示长期资金持续流出美国[3] - 日本作为美债第一大持有者,其30/40年期国债拍卖连续遇冷,收益率曲线控制机制可能失效[3] 货币政策趋势转变 - 美日两国长期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即将结束,目前均处于进退两难境地[4] - 这种转变可能导致全球外部需求减少,影响中国出口,但同时也为中国货币政策创造更自主的空间[4]
需防范美债抛售潮对全球市场的冲击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1:52
美债市场动态 -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跃升至5%以上 此前因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从Aaa至Aa1曾短暂突破5%后回落 [1] - 美债作为全球"避险资产"和"资产定价之锚"的地位受到挑战 今年以来连续遭遇市场抛售 [1] - 本轮抛售三大驱动因素:对冲基金高杠杆"基差交易"崩盘 投资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 多国央行战略减持 [1] 政策影响分析 - 美国政府推动延长特朗普时期减税政策 计划未来十年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1 5万亿美元支出 [2] - 减税法案叠加160亿美元20年期国债标售刺激市场抛售美债 [2]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超36万亿美元 2025财年上半年财政赤字达1 3万亿美元创半年度历史第二高 [2] 国际资本流动 - 各国主权基金和保险机构持续用其他避险资产替代美债 推高美国融资成本 [3] - 美债收益率飙升伴随美元汇率反常下跌 显示长期资金持续流出美国 [3] - 日本作为美债最大持有者 其30/40年期国债拍卖遇冷显示收益率曲线控制机制失效 [3] 货币政策转折 - 美日两国长期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即将结束 均面临政策进退两难局面 [4] - 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冲击全球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 或减少外部需求影响出口 [4] - 外部环境变化为我国货币政策创造更大自主空间 有利于扩大内需应对不确定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