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纵横管道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21 10:16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安徽纵横管道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梁龙军,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建筑劳务分包;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监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 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新 兴能源技术研发;发电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储能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 除外);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工业工程设计服务;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不含 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管理服务;工程造价咨询业务;会议及展览服 务;土石方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建筑材料销售; 安防设备销售;网络设备销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通用设备修理;专用 设备修理;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办公设备销售;环保咨询服务;机械设备租赁; 租赁服务( ...
Oklo、Ionq、Coreweave、Bloom energy....,过去一个月,这些“量子、AI、能源”妖股已经“跌漏”了
华尔街见闻· 2025-11-14 08:17
市场趋势转变 - 围绕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新能源等投机性主题的炒作热潮正迅速降温 [1] - 自10月中旬以来,包括Oklo、IonQ、D-Wave Quantum、CoreWeave、Bloom Energy在内的投机性股票市值整体下跌约33% [1] - 市场资金从高风险的叙事驱动型投资转向基本面扎实的价值投资,iShares MSCI USA Value Factor ETF(VLUE)自投机性股票见顶以来上涨约6% [4] 投机性股票表现 - 由13只股票构成的投机性群体自10月14日以来平均跌幅达到三分之一 [3] - 该群体在7月初至10月中旬期间平均涨幅接近200%,但峰值出现在第三季度财报季启动前后 [3] - 第三季度财报季的开启促使投资者重新审视资金配置逻辑,转向基本面稳健的价值型股票 [2][3] 财报季驱动因素 - 高达82%的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实现了超预期的盈利,77%的公司营收超出预期 [2][3] - 当企业界公布实实在在的业绩时,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那些与盈利能力关系不大的公司的高昂估值 [2] - 基本面扎实的大型企业普遍交出亮眼成绩单,使继续追捧投机标的变得难以自圆其说 [3] AI领域信用风险 - AI领域开始显现信用风险,甲骨文在披露订单主要来自OpenAI后,股价回吐全部涨幅,其信用违约互换利差也出现扩大 [5] - 甲骨文为满足一个正在大规模烧钱的客户订单,需要进行多年期资本支出建设基础设施,这种风险敞口引发市场担忧 [5] - 市场对风险的重新定价变得精细化,投资者对依赖高风险初创企业作为主要租户的公司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 [6][7]
从机械重工到生活消费,实探进博上的“智造”力量
第一财经· 2025-11-11 13:44
外资工业企业加速在华布局智能工厂 - 人工智能正在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展现出变革性力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 [1] - 外资工业企业正加速在中国布局智能工厂,AI技术已在研发、生产、检测、运维等全链条中发挥关键作用 [1] - “制造业+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赛道,AI技术在落地中正持续迭代,形成应用-数据-优化的良性循环 [1] 特斯拉的AI应用与产能规划 - 特斯拉展示Cybercab无人驾驶电动车,凭借端到端神经网络技术展现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2]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于2024年2月正式投产,计划年产1万台Megapack大型商用储能系统,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 [2] - 公司认为实现可持续社会需依靠AI技术推动各行各业大幅降本增效,人形机器人未来可承担繁重或危险工作 [2] 米其林的产能升级计划 - 米其林启动上海工厂“白玉兰改扩建项目二期工程”,致力于建设超级灵活、绿色、智能的未来工厂 [4] - 项目一阶段预计于2026年底完成,届时轮胎年产能将从850万条提升至950万条 [4] 施耐德电气的AI增效成果 - 施耐德电气上海工厂将AI、5G、AR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关键流程,AI算法协助制定生产计划,使工厂人均效率提升82% [4] - AI与人工高效协同,一线员工通过AIGC与AR眼镜将故障修复时间缩短30%,第三代全自动模块化柔性生产线将生产速度提升65% [5] 中国制造业的AI应用优势 - 中国的“制造业+人工智能”呈现鲜明的应用引领型特征,以产业需求为锚点推动技术落地 [5] - 依托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海量场景与规模化效应,提供了全球最丰富的应用试验场 [5] 消费品领域的AI创新 - 在消费品制造领域,AI的应用正从生产端延伸至产品创新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6] - 优衣库展示与材料科技公司东丽共同研发的9%羊绒款HEATTECH保暖内衣等新品,并称将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6] 华熙生物的研发与标准突破 - 华熙生物构建“300亿级分子数据库+AI研发平台”与“全球领先的中试转化平台”,实现从分子到系统的工程化应用转化 [10] - 公司主导制定的《透明质酸》国际标准(ISO 22718)打破了欧美企业对生物活性物质国际标准的垄断,标志着从“中国制造”到“标准制定者”的转变 [10] 零售业AI应用的宏观前景 - 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零售破解内卷、构建竞争力的战略支点,通过精准运营和供应链提效拉升盈利空间 [12] - 到2030年,全球零售业年度运营利润将新增3100亿美元,整体运营利润增幅接近20% [12]
跨国企业进博会吐露心声:苏州是深耕中国的落点
苏州日报· 2025-11-11 06:47
进博会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吸引155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参与 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 [1] 强生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与成果 - 强生公司2006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 即将迎来20周年 过去二十年持续扩大在苏州投资与布局 [1] - 强生医疗科技在苏州建立骨科、外科及心电生理等本土生产线 苏州产业园成为其在华最大一体化综合性医疗科技产业基地 [1] - 进博会展出的7毫米超声刀首次以“中国智造”身份亮相 是融合全球创新与苏州高端智造能力的重要成果 [1] 杜邦公司的投资与发展 - 杜邦公司在首届进博会上与张家港签署投资协议 去年在进博会现场签约新项目 [2] - 杜邦公司从单一生产基地发展为综合性产业集群 苏州的营商环境与产业活力给予企业持续加码的底气 [2] 陶氏化学的产能扩张 - 陶氏化学张家港基地是其在亚太地区最大生产基地之一 今年进博会展出产品许多原材料来自张家港 [2] - 张家港工厂有机硅扩建项目于2023年启动 今年3月落成投产 服务于电子、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包装和建筑等行业客户 [2] 霍尼韦尔的可持续技术布局 - 霍尼韦尔在张家港设有一体化生产基地、研发及工程技术中心 生产吸附剂与催化剂等关键产品 [3] - 进博会展出的将地沟油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工艺技术的核心催化剂在苏州生产 [3] - 霍尼韦尔将持续加大在苏州及张家港的投入 看好地方政府的支持、营商环境与人才资源 [3]
专访贝克休斯工业产品副总裁:我们持续推进在中国的本地化进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11:27
公司核心战略与信心 - 公司以推进“在华本地化”进程为核心战略增强供应链韧性 [1] - 公司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计划持续加码投资,聚焦中国航空航天、电动汽车、半导体及“双碳”相关低碳技术领域 [1] - 公司在华拥有2000名员工,许多员工不仅服务中国客户,更支持全球客户需求 [5] 本地化产能与成果 - 苏州阀门工厂过去四年产能已翻倍 [3] - 常州基地生产的X射线检测系统有三分之一出口全球 [1][3] - 公司协助合作伙伴在太仓建设工厂,共同制造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系统 [3] - 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超声波检测设备及钢铁行业的超声波检测设备已实现本地化生产并销往世界各地 [6] 中国市场角色与潜力 - 中国是公司全球供应链中产品、组件、零部件及原材料的巨大来源地 [4] - 中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 [4] - 未来五年,公司看好中国经济在航空航天市场、电动汽车市场、半导体与电子市场的持续扩张 [6] - 中国“双碳”战略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将推动低碳及脱碳技术需求 [6] 进博会价值与行业趋势 - 进博会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开放与合作的承诺,有助于公司建立联系、激发创新思路并共同解决问题 [2] - 中国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包括推动低碳技术普及、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增长以及通过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提升供应链效率,为公司创造了强劲需求 [7]
进博会观察|外资重新定义中国市场
经济观察报· 2025-11-08 11:44
进博会平台价值与吸引力 - 第八届进博会吸引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4] - 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1%[4] - 29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4] -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8] 跨国企业投资与合作动态 - 嘉吉公司前七届进博会累计签署超300亿美元合作意向,本届计划签约超30亿美元[8] - 上海振华重工在进博会首日与11家供应商签约,总额达3.9亿美元[8] - 克劳斯玛菲通过进博会实现跨界“拓圈”,从橡塑装备成功涉足智能卫浴领域[7] - 必胜饮料集团从仅展示瓶装水扩展到覆盖气泡水、咖啡及小食品等多品类[13] 中国市场本土化战略 - 贝克休斯在天津新投资制造工厂,实现航空航天检测设备本土化生产[11] - 贝克休斯X射线系统在中国累计产出超1000套,其中三分之二供应中国市场[11] - 三菱电机将技术与中国产业实力结合,提升国际竞争力[12] - 赢创计划到2030年使亚太市场份额与欧洲、美洲持平,目前在华销售额突破14亿欧元[17] 双边贸易与市场机遇 - 202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达2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3] - 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3] - 中国开放指数从1990年0.5891升至2024年0.7634,提高29.6%[16] - 中国消费者对多元化、营养健康和环境友好型食物需求不断提升[14]
人工智能+低碳!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绿意”正浓→
搜狐财经· 2025-11-07 21:40
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动态 - 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首发首秀大量新技术与新装备 [1] - AI大模型展示工业应用能力,通过快速规划最优路径并操控机械臂精准识别,进行“AI脑力对决”互动 [1] 跨国企业在华AI机遇 - 跨国企业正抓住中国持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1] - 一家能源技术企业瞄准中国未来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建设的庞大需求,带来量身定制的节能产品与解决方案 [1] 中国市场前景与参与 - 中国市场巨大,新技术的导入和新政策的推动将进一步扩大市场 [3] - 市场机遇为企业提供更多参与机会,推动其能力与技术更好地发展 [3]
进博会观察|低碳目标正在激发大量“绿色装备”需求
经济观察网· 2025-11-07 12:16
振华重工业务趋势 - 全球港口对转向绿色低碳码头的需求非常强烈,催生大量设备更新需求,包括电动化及使用氢能 [2] - 全球多个大型码头公司计划最迟在2035年实现码头运营的零碳排放,要求设备使用清洁能力、轻量化以减少能耗,并通过数据分析和调度系统提升运行效率 [2] - 公司采用电力或清洁能源驱动的码头设备已占销售总额的70%—80%,传统设备采购比例正逐渐缩小 [2] - 公司通过进博会搭建供需平台,前七届累计签约金额191亿元,今年签约总额为3.9亿美元,以提供稳定采购需求预期并获取优惠价格 [3] 工业设备绿色技术应用 - 德国贺利氏在中国市场首发AluLab移动式LIBS分析仪,能在一分钟内完成铝液关键元素精确检测,相比传统1小时方法大幅减少等待时间,助力炼铝企业节能降碳 [3][4] - 赢创公司设定展会主题为“超越化学边界,驱动绿色未来”,其Eco系列材料可从废旧轮胎、地沟油等废弃物中裂解提取原料,实现原料再生 [4] - 赢创计划在2030年将具有可持续优势的“下一代解决方案”销售份额提升至50% [5] - 贝克休斯展示专为碳捕集与封存及油气开采设计的海洋工程设备,适用于浅水环境下的二氧化碳封存和原油生产 [5] - 贝克休斯自2019年以来大力投资能源转型,包括减排、碳捕集等,致力于解决能源安全、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三难问题 [5]
低碳目标正在激发大量“绿色装备”需求
经济观察网· 2025-11-07 12:13
行业绿色转型趋势 - 全球港口特别是大型码头对转向绿色低碳码头的需求非常强烈,面临巨大转型压力[1] - 全球多个大型码头公司计划最迟在2035年实现码头运营的零碳排放[1] - 绿色低碳成为大量工业设备产品的介绍关键词,各类产品在进博会上百花齐放[2] 振华重工业务动态 - 公司采用电力或清洁能源驱动的码头设备已占销售总额的70%—80%,传统设备采购比例逐渐缩小[1] - 公司通过进博会向全球合作伙伴提供稳定采购需求预期,前七届进博会累计签约金额191亿元,今年签约总额3.9亿美元[2] - 转型过程催生大量设备更新需求,包括设备电动化及使用氢能,要求产品使用清洁能力并进行轻量化处理[1] 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 -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度系统不断提升码头车辆运行效率,使设备运行更加有效[1] - 贺利氏AluLab移动式LIBS分析仪能在一分钟内完成铝液关键元素精确检测,相比传统1小时方法大幅减少等待时间[2][3] - 该分析仪专为炼铝企业"节能降碳、提质增效"设计,可实现实时工艺控制和调整[2] 跨国企业战略布局 - 赢创公司将"可持续"纳入公司战略方方面面,计划在2030年将"下一代解决方案"销售份额提升至50%[3] - 贝克休斯自2019年以来大力投资能源转型,包括减排、碳捕集等,在华投资超80亿元[4] - 赢创Eco系列材料通过质量平衡法与化学回收技术,从废旧轮胎、地沟油等废弃物中裂解提取原料实现再生[3] 低碳技术解决方案 - 贝克休斯展示专为碳捕集与封存注入及油气开采设计的海洋工程设备,适用于浅水环境二氧化碳封存[4] - 公司致力于解决能源安全、能源可负担性和能源可持续性的三难问题,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愿景契合[4][5] - 贝克休斯深化与客户、机构及研究院所合作,共同开发提升性能、可靠性和环境效益的技术[5]
霍尼韦尔开发新型生物原油处理技术
中国化工报· 2025-11-05 14:51
技术突破 - 研发出可将生物质转化为即用型可再生燃料的新系统[1] - 创新型生物原油升级处理技术可利用农林业副产品作为廉价且丰富的生物质来源[1] - 技术最终产出比船用燃油、可持续航空燃料和汽油更环保的替代品[1] 产品优势 - 相较现有生物燃料,新型可再生船用燃料具有更高能量密度[1] - 可在无需昂贵发动机改造的情况下延长船舶航程[1] - 无需改变发动机基础设施即可使用生物燃料是该产品的关键卖点[1] 部署与成本 - 公司通过预制模块化工厂降低风险、简化部署[1] - 模块化生物原油升级技术从安装到精炼使用各环节均可节省成本[1] - 该技术旨在满足海运业对立即可用且经济高效的可再生燃料的急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