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
搜索文档
新闻周刊丨未来五年怎么做?“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方向
央视新闻· 2025-10-26 06:56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五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单位,一个个五年规划,既记录着国家的历史,也印刻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记忆中。而中国持续多年所 呈现出来的清晰的方向感和路线图,也越来越令世界惊叹。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四五"即将过去,而到了本周,"十五五"规划建议,在二十届四中全 会上审议通过。 从科技自立自强到经济的绿色转型,再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新的规划,需要为国家下一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领域,标注重点,指出方向。距离2035年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我们还有十年时间,在此背景下,谁都清楚,"十五五"这五年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中,未来的五年,中国 怎么走,也注定会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我们将如何实现下一个五年规划?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本周四发布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使用了这八个字,来形容整个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历程。公报还判断,接下来 的"十五五",我国的发展环境仍然会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我们经常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经济的这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超过 ...
2025会议明牌:未来5年钱往哪流,都在这13个领域
搜狐财经· 2025-10-26 02:33
你手里那套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可能正在从资产变成负担。 这个判断不是来自房产中介的危言耸听,而是刚刚闭幕的四中全会和"十五五"规划建议白纸黑 字指出的方向:土地财政时代正式落幕,未来5年,财富的流向将彻底转向技术和绿色创新。 2026到2035年这十年,被明确划分为两个阶段。 前五年要啃下"硬骨头",后五年则要让人均GDP从现在的1.3万美元冲到2万美元的门槛。 这7000美元的增 长空间,就是普通人能够实实在在抓住的机遇。 2012最新农村房屋装修设计效果图—2012最新别墅外观设计及效果图大全 生活 城市发展重点从向外扩张转向内部更新。 未来五年,地下管网改造将超过70万公里,带来近5万亿元的新增投资需求。 这不仅仅是土木建设,还会带动绿色 建材、智能监测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数字贸易领域正在悄然开放。 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数字市场准入持续扩大。 目前数字贸易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跨境电商试验区数量达到165个。 这意味着,即使是一家小公司,也有机会通过数字平台直接参与全球贸易。 实体经济部门将迎来巨额投入。 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综合交通网络这些听起来"硬核"的领域,会成为资金的重点流 ...
杨德龙:新质生产力全面纳入“十五五”规划 本轮科技牛行情有望延续
新浪证券· 2025-10-25 20:59
十五五规划核心目标与宏观经济展望 - 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等,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 - 未来10年名义GDP增速可能为5.4%左右,十五五期间可能要保持在5.5%左右 [1] - 十四五时期GDP在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今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1] 新质生产力与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 新质生产力首次纳入规划框架,可分为战略新兴行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传统产业升级四大领域 [2][3]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催生数个万亿元及以上规模市场 [3]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核电、脑机接口、具身智能、6G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3]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 [3] 资本市场影响与投资机会 - 十五五规划释放积极信号,夯实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信心,让科技牛行情走得更远 [2] - 科技创新板块今年以来行情愈演愈烈,经过短暂调整后再次领涨两市,符合经济发展目标 [2] - 市场出现分化,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板块大幅上涨,传统板块表现低迷 [4] - 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节奏可能加快,为A股市场走出全面牛市带来机会 [2][4] 资金环境与市场流动性 - 当前居民存款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累计突破160万亿元 [5] - 国有大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跌破1%,中国央行有进一步降息降准空间 [5] - 低利率环境使得居民需要寻找较高回报率投资机会,资本市场走强将吸引资金从银行存款搬家 [5]
未来五年,向新而行!四大亮点读懂“十五五”科技发展新方向
央视网· 2025-10-25 16:10
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 全会突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层面 [1] - 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未来五年中国科技将向新而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向着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 [9] 核心技术攻关与投入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发展从"跟跑追赶"转向"原创引领" [3] -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3] -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 [3] 产业创新与融合发展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5]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5]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 人才与教育支撑体系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统筹起来 [7] - 强化协同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7] 数字中国与人工智能应用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9] - 未来五年"人工智能+"行动将全面实施,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民生场景深度融合 [9] - 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重构政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服务模式,惠及千行百业 [9]
SpaceX转移了1.33亿美元比特币
财联社· 2025-10-25 13:53
SpaceX近期比特币大额交易 - 公司在10月24日进行了一笔价值超过1.33亿美元的比特币交易,转移了总计1215枚比特币,其中300枚(价值3300万美元)和915枚(价值1.007亿美元)被转入不同钱包地址 [2][3] - 这是该公司在不到一周内的第二笔大额交易,三日前曾转移价值约2.68亿美元的比特币,为自7月以来首次大规模调动数字资产 [3] - 交易发生时比特币价格接近111,200美元,数小时内价格短暂下探至109,938美元,随后回升至约110,917美元 [6] SpaceX比特币持仓现状与历史变化 - 此次资产转移后,公司目前持有约6970枚比特币,价值约7.7亿美元 [4] - 与2022年持有的25000枚比特币相比,公司已减持超过七成的比特币 [5] 市场对交易动机的解读 - 市场猜测大额资金流动可能预示着抛售,促使交易者态度谨慎 [5] - 另有分析认为资金转移更可能是内部重组,例如整合比特币持有量或将旧钱包迁移至更新、更安全的地址 [6] 特斯拉的比特币持仓与关联 - 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公司目前持有11509枚比特币,价值超过12.7亿美元,为全球第十一大企业比特币持有者 [7] - 公司在2024年10月将约7.65亿美元的比特币转移至新钱包,此后未有记录在链上的活动 [8] - 通过采用新的会计准则对资产进行重新估值,公司在比特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实现了超过6亿美元的季度盈利 [8]
机构风向标 | 超卓航科(688237)2025年三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5.94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10-25 10:56
外资态度来看,本期较上一期持股增加的外资基金共计1个,即法国兴业银行,持股增加占比达 0.13%。 公募基金方面,本期较上一季未再披露的公募基金共计32个,主要包括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ETF、鹏 华科创板综合ETF、科创板综、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富国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等。 2025年10月25日,超卓航科(688237.SH)发布2025年第三季报。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共有5个机构投资 者披露持有超卓航科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达928.26万股,占超卓航科总股本的10.36%。其中,机构投 资者包括航证科创投资有限公司、成都沪蓉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香城绿色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 限合伙)、某产业投资基金、汇泉基金-中国银行-汇泉匠心谊远二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法国兴业银行, 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10.36%。相较于上一季度,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了5.94个百分点。 ...
五年规划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形之手
搜狐财经· 2025-10-25 10:14
我国能够兼顾微观和宏观,将市场微观理性和规划宏观理性有机结合。市场机制能够运用分散信息,通 过分散决策来实现微观理性,而规划机制能够运用整体信息,通过整体筹划来实现宏观理性。一个国家 的产业发展不但需要企业自身竞争力,而且需要通过规划引导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新时代以来, 中国在光伏发电、无人机、5G、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后来居上,除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企业家 创新精神,鼓励不同路线、不同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国家规划对于产业政策的系统 设计,对于基础设施的前瞻布局,以及对于产业发展方向的长远谋划。 来源:求是网 我国不但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微观均衡,而且能够通过规划体制引导宏观均衡。我国运用规划调控来 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拉动经济增长,避免了经济的周期性危机。比如,"十三五"以来,我国通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提升了有效供给,扩大了有效需求,推动实现总量 均衡。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矛盾进一步凸显,"十四五"规划针对这一突出矛盾,鲜明提出"坚持扩大内 需这个战略基点"。我国的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等大范围空间布局,也并不是市场机制能够自发达到 均衡的,需要五年规划的 ...
从“十五五”的字里行间抓住发展的机会,搭上政策顺风车!
央视网· 2025-10-25 09:37
战略性新兴产业 -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每个产业均有望催生出万亿级市场 [3] - 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3] - 产业落地带来配套服务机会,如低空经济的场地运维、新能源产业的线下服务网点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后勤保障 [3] 先进制造业 - 未来五年将巩固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并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预计新增规模达10万亿元量级 [4] - 市场空间巨大,涵盖上游零部件配套、中游设备维护、下游检测服务等环节,每个环节均需要专业人才 [4] - 制造业升级将创造更多机会,懂技术的技工和能对接供需的中介需求旺盛 [4] 服务业 - 服务业将进行扩能提质,并与制造业、农业融合发展,传统服务业的模式将发生变化并带来新机会 [6] - 健康和民生领域是重点,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达到80岁,将催生巨大养老服务市场 [8] - 居家养老的护理、康复、助餐等刚需服务,以及托育服务、家庭托育指导等,在政策扶持下存在大量就业和创业机会 [8] 综合发展机会 - 先进制造业的配套需求、新兴产业的服务缺口、民生领域的刚性市场,均为普通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8]
科技成四中全会公报高频词 未来十年将“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华夏时报· 2025-10-25 09:3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五五”规划期间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核心战略,旨在通过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来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制高点并催生新质生产力 [1][3][7] - 规划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标是通过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在未来10年实现高技术产业规模的倍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5] - 此次战略部署被视为中国在人工智能等第四次技术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机遇 [1][6][8] “十五五”规划科技战略定位 - 规划明确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较于“十四五”规划对科技提出了更鲜明和更高的定位要求 [3] - “科技”一词在会议公报中被提及10次,成为绝对高频词汇,凸显了其作为经济发展牵引的核心地位 [2] - 战略目标包括到2035年实现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并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3][4] 科技创新基础与投入 - 中国科技实力持续提升,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4]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4]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4]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 规划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预计将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4]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 - 这些产业的蓄势发力,预计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5] 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部署 - 规划从四方面对科技创新作出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7] - 在原始创新方面,将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7] - 强调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原创性成果 [7][8]
“十五五”坚持高质量发展 科技与内需双轮驱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7:23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 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重心将全面转向科技驱动和创新引领。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和外部技术封锁的现 实,我国要靠自主创新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四中全会上强调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不仅要补 短板,更要在人工智能、芯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原始创新的突破,掌握关键技术链。四 中全会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是对创新体系的系统布局,教育要为科技储备 人才,科技要反哺教育与产业,三者深度融合才能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十五五"期间延续了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 格局的要求。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既是对就业和民 生福祉的关怀,又是对提振内需的决心。 四中全会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并将需求置于前列,体现对于拉动需求的 重视,这将有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此外,会议还着重强调"增强国内大 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下,通过增强国内大循环带动内需的持续回升,将有助 于提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减少外部扰动带来的影响,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