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
icon
搜索文档
今明两年,是“抓紧买房”还是“继续存款”,4大现象已给出答案
搜狐财经· 2025-06-22 12:16
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24年房地产市场呈现政策利好但市场低迷的局面 限购政策全面放开 房贷利率下调至4%以下 首付比例降至20% 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 但市场未回暖 [1] - 5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连续25个月环比下跌至14870元/平方米 环比下跌城市数量连续12个月超90个 [1] 政策效果与市场反应 - 限购放开 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创历史新低 重点城市政策放松 但成交量短暂反弹后回落 调整趋势持续 [3] - 居民收入下降导致购房能力受损 购房者心态理性 房价持续下跌削弱投资吸引力 炒房客撤离 [3] 市场供需矛盾 - 全国现有房屋6亿栋 按每栋住10人计算可容纳60亿人口 96%家庭拥有至少一套住房 41.5%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 [5] - 存量房严重过剩 叠加每年新增商品房 供需矛盾突出 [5] 居民储蓄与购房需求 - 2024年一季度居民存款新增8.56万亿元 人均增加6114元 储蓄意愿高涨 [7] - 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悲观 购房需求持续萎缩 [7] 保障房对市场影响 - 未来五年计划提供600万套保障房 年均120万套 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 [9] - 保障房加速供应推动商品房市场去投机化 回归居住属性 [9] 市场长期趋势 - 政策救市未改变基本面 房源过剩 购房者谨慎 储蓄意愿高涨 保障房供应加速 [11] - 房地产市场长期调整趋势持续 [11]
3个月新高!资金大举出逃美股,上半年将如何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6-22 11:33
市场风险偏好 - 市场风险偏好面临挑战 美股基金净流出创3月以来新高 [1] - 投资者密切关注中东事态发展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前景 [1] - 美股呈现窄幅整理走势 板块跌多涨少 [5] 美联储政策立场 - 美联储维持今年降息两次预期 但点阵图显示倾向按兵不动 [2][3] - 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4 25%-4 50% 通胀预期上调 经济增长下调 [2] - 市场对7月降息概率预期从20%降至16% 9月为潜在窗口 全年降息幅度48基点 [3] - 美联储面临关税对增长和通胀影响的不确定性 引发滞胀担忧 [3] 美国经济数据 - 5月零售环比下滑0 9% 低于预期 核心零售增长0 4%高于预期 [2] - 亚特兰大联储将Q2 GDP增速预测从3 5%略下调至3 4% [2] - 劳动力市场弹性好于预期 10%关税对消费者价格压力较小 [2] 美股板块表现 - 医疗保健行业下挫2 7% 通信服务和原材料跌幅超1% [5] - Alphabet周跌4 6% 因欧洲法院建议驳回41 2亿欧元反垄断罚款上诉 [5] - 能源板块上涨1 1% 科技和金融板块分别上涨0 9%和0 8% [5] 资金流向与机构观点 - 近一周美股净流出184 3亿美元 创3月以来新高 科技和工业板块录得净买入 [6] - 摩根大通认为美国政策损害或使经济接近衰退 例外论前景存疑 [6] - 嘉信理财指出市场情绪转向观望 股指看涨势头减弱但大幅回落概率有限 [7]
港股市场速览:医药消费回撤,石油机械逆势吸金
国信证券· 2025-06-22 11: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港股市场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港股市场受医药与消费带动总体回撤,资金持续流出港股通成分股,但石油机械逆势吸金,港股通总体法 EPS 预期上修 0.1%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全球市场表现 - 本周恒生指数跌 1.5%,恒生科技跌 2.0%,风格上大盘>小盘>中盘,概念指数多数下跌,港股通行业 2 个上涨 28 个下跌 [1] - 全球其他市场中,A股多数指数下跌,美股部分指数上涨,欧洲指数多数下跌,日韩指数上涨,新兴市场部分指数上涨 [12] - 美债收益率多数下行,国债收益率部分下行,汇率方面美元指数上涨,商品中 NYMEX WTI 原油上涨、COMEX 黄金下跌 [12] 二、港股通成分股数据跟踪 2.1 涨跌幅 - 港股通成分股中上涨股票 132 只,下跌股票 405 只,涨幅靠前的有德翔海运、思派健康等,跌幅靠前的有健康之路、君实生物等 [14] - 港股通概念指数多数下跌,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等跌幅较大 [15] - 中信港股通行业指数中电子、银行上涨,医药、国防军工等下跌 [16] 2.2 量价指标 - 港股通成分股资金强度排名中,山东墨龙、小米集团 -W 等资金强度较强,泡泡玛特、美团 -W 等较弱 [18] - 中信港股通各行业资金强度方面,机械、电子、银行等资金流入,医药、传媒、消费者服务等资金流出 [19] 2.3 业绩预期 - 港股通成分股业绩预期调整幅度排名中,上修排名靠前的有第四范式、迈富时等,下修排名靠前的有微创医疗、大家乐集团等 [21] - 中信港股通各行业业绩预期调整幅度,钢铁、农林牧渔、房地产等上修,交通运输、机械、煤炭等下修 [22] 2.4 收益率归因 - 各行业收益率归因显示,本周多数行业总收益率为负,EPS 调整和 PE 估值变化对收益率影响不同 [24] 2.5 资金流向 - 港股通成分股南向资金影响程度排名中,增持幅度靠前的有秦港股份、渣打集团等,减持幅度靠前的有上海医药、中国财险等 [30] - 中信港股通行业内外资流动情况显示,各行业南向和外资净流入占成交额及自由流通市值比例不同 [31] 2.6 个股转托管统计 - 本周转托管增量股份排名靠前的有首程控股、新濠国际发展等,近 4 周靠前的有昊天国际建投、首程控股等 [33] 三、恒生综指成分股数据追踪 3.1 涨跌幅 - 恒生综指成分股中上涨股票 119 只,下跌股票 374 只,涨幅靠前的有德翔海运、思派健康等,跌幅靠前的有健康之路、布鲁可等 [35] - 恒生主题指数多数下跌,恒生医疗保健、恒生创新药等跌幅较大 [36] - 恒生综指各板块涨跌幅中,信息技术、金融等部分板块上涨,医疗保健、可选消费等部分板块下跌 [37] 3.2 量价指标 - 文档未提及相关具体内容
房价走向清晰,2025年或首迎“抛房潮”,3类人将退出楼市
搜狐财经· 2025-06-22 10:16
二手房挂牌激增现象 - 2023年1月至6月13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全面攀升 上海成都重庆分别以18万套20万套22万套位列前三 [1] - 挂牌量增速显著 上海飙升82% 武汉上涨72% 西安增长40% [1] - 6月百城房价数据显示91个重点城市二手房价下跌 占比高达91% [1] 抛房潮驱动因素 - 房价持续下跌动摇市场信心 投资客选择高位抛售规避风险 [1] - 疫情冲击导致居民收入减少失业率上升 购房需求锐减 改善型需求大幅萎缩 [3] - 房产税实施预期加速抛售 持有者为规避未来税负和资产缩水风险提前变现 [3] 主要抛售群体 - 盲目跟风购房者因高额房贷压力和收入下降被迫抛售房产 [4] - 多套房产持有者中产阶级因房价下跌和财务危机抛售多余资产 [6] - 投资炒房客因资金链断裂和债务危机抛售房产甚至退出市场 [6] 行业趋势展望 - 抛房潮标志楼市进入深度调整期 预示未来将面临更深层次变革 [7] - 未来楼市将更趋理性化 投资投机行为受抑制 真实住房需求成为主流 [7]
国金高频图鉴 | 中美航运延时反弹&政策刺激汽车销售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6-22 09:56
中美航运量反弹 - 6月上半月中美航运量迅速反弹,集装箱出港量本周均值59.1,较五月最后一周反弹超25% [2][3] - 5月12日中美关税缓和后贸易往来升温,但航运量修复滞后至6月 [3] 韩国出口回暖 - 6月前10日韩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4%,显著优于5月同期的-23.8% [5] - 对美国、中国、欧盟出口明显好转,但对日本、越南、新加坡出口仍下降 [6] - 电脑周边、船舶、汽车等商品出口增长显著,家用电器、石油产品表现偏弱 [7] 地产销售低迷 - 6月上半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均值23.4万平方米,同比-5.9%,一线城市(-8.9%)弱于三线城市(-3.1%) [9] - 11个样本城市二手房日均销售面积22.3万平方米,同比-4.2% [9] 汽车销量韧性 - 6月1-8日全国乘用车零售34.3万辆,同比增长19%,厂商批发31.1万辆,同比增长10% [12] - 新能源车零售20.2万辆,同比增长40%,渗透率达58.8% [13]
深中通道开通前后深圳迁入中山企业增速超200%|海丝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23:36
企业迁移趋势 - 深中通道开通显著降低物流与通勤成本,推动"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模式普及,2025年一季度深圳迁至中山企业34家,中山迁至深圳24家,中山实现净流入10家 [1] - 2024年深圳迁至中山企业净流入量达168家,同比增长超200% [1][4] - 中山企业迁移整体呈现结构性净流出特征,2025年一季度净流失22家企业 [4] 迁移企业画像 - 迁出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成立4-6年的成长型企业,行业集中在建筑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 - 迁入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成立2-3年的初创型企业,行业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和建筑业 [2] - 迁出建筑业企业受房地产行业冲击及"工改"影响明显,迁入批发零售业企业依托深中通道及中山港交通优势 [4] 迁移方向分析 - 中山迁出企业85%选择广州、佛山、江门、珠海等临中山城市,主要迁往广州(69家)、佛山(33家)、深圳(24家) [3] - 中山迁入企业90%来自临中山城市及东莞、深圳,主要来自广州(59家)、深圳(34家)、佛山(22家) [4] - 广州、佛山对中山具有虹吸效应,深圳、东莞因成本高通过深中通道向中山转移产业 [4] 迁移驱动因素 - 企业迁移至广州主要考虑地理位置优势、税负较低、土地优惠政策、客户集中及交通管理更优 [3] - 企业迁至中山主要考虑降低综合成本、产业匹配性强、交通设施优势及区域协同发展策略 [4][5] - 中山"工改"、营商环境、产业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等综合因素影响企业迁移决策 [4]
2025年有哪些行业保持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6-21 23:34
可选消费行业 - 细分领域包括旅游、餐饮、潮玩、运动健康、医美、宠物、黄金珠宝等,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收入增长,未来收入与利润空间较大 [2] - 可选消费行业在MSCI中国行业中的增长率表现突出,2Q24增长24%,3Q24增长30%,4Q24增长20%,1Q25增长22%,2026E增长108% [3] - 政策支持推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0%,在线零售额增长7.3%,占总消费的22.3% [3] 医疗健康行业 - 创新药、高值耗材及医疗设备细分板块持续受到政策支持,国家推动创新药加速入院放量,商业保险发展促进优质标的估值提升 [4] - 智能养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7.21万亿元,智能养老机器人满足健康监测、医疗保健等需求 [4] - 医疗健康行业在MSCI中国行业中的增长率表现波动,2Q24下降21%,3Q24增长29%,4Q24增长30%,1Q25增长307%,2025E增长188% [3] 高端和先进制造业 -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新兴消费和服务消费被列为中长期增长驱动力 [6] 信息技术与通信行业 - 光器件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13亿美元,数据中心和传输网市场增速分别为13.07%和15.89% [7] - 通讯器材行业2025年增长率最高(25.4%),家电、家具等行业增速也较高 [9] - 信息技术行业在MSCI中国行业中的增长率表现波动,1Q24下降42%,4Q24下降14%,1Q25增长13%,2025E增长24%,3Q25E增长80% [3] 在线游戏与数字娱乐 - 2025年在线游戏市场维持约5%增长,腾讯、网易等公司凭借新游和海外收入增长,预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和7% [10] - 全球游戏市场2025年增长10.7%,中国游戏出口增长显著 [13] 环保与绿色产业 - 环保装备制造业从传统污染物处理转向低碳、循环发展,目标到2030年建立自主产业链 [14] - 健康医疗、绿色消费等新兴领域增长潜力大 [14] 智能家居与物联网 - 2025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1757亿美元,受益于物联网技术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 [15] - 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场景保持快速增长,2025年专业服务行业增速仅次于消费者 [17] 体育与文化消费 - 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2025年超5万亿元,体育用品行业同比增长14% [18] - OTT视频等文化娱乐行业在2025年保持增长趋势 [20] 养老与健康服务 - 智能养老机器人覆盖老年人健康监测、情感护理等需求,部分城市已提供购买补贴 [21] - 电动牙刷和漱口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3.80%和39.10% [22] 制造业与基础设施 - 装备制造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个月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025年设备更新政策推动内需增长 [23] - 能源需求增加推动电力生产增长10.2%,数据中心扩展提升电力需求 [24]
线上发放超百万文旅消费券 龙华区启动文旅消费月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6-21 19:29
活动概况 - 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动多方开展"工惠同行·文旅消费月"活动 通过线上发放超百万消费券和线下市集活动促进文旅消费 [2] - 活动采用"政府搭台、商家让利、工会补贴"创新机制 旨在推动文旅消费市场热力回升并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 [2] 消费券发放细节 - 线上发放超100万消费券 覆盖酒店住宿、景区门票、潮玩体验等文旅资源 分为"乐享美宿"和"畅玩龙华"两大板块 [3] - "乐享美宿"消费券覆盖观澜湖度假酒店、深圳美憬阁酒店等优质品牌酒店 "畅玩龙华"消费券包含卡鲁冰雪世界等休闲娱乐项目 [3] - 卡鲁冰雪世界平日两小时滑雪票原价208元 使用200减60消费券后仅需148元 [3] 线上线下联动 - 启动仪式通过"龙华工会"等官方平台同步直播 首发6600张消费券引发抢券热潮 [4] - 红山6979商圈举办3天主题市集 设置文旅产品展示区和互动体验区 吸引数千名市民参与 [4] - 活动邀请品牌房企和车企线下参与 如金光华・溪山禾玺提供购房额外优惠 标远同和汽车赠送2000元加油卡 [4]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文旅企业表示消费券带来专属流量和客流 促进"补贴—消费—供给升级"良性循环 [5] - 龙华区将持续加大造节力度 推动文体旅商促消费常态化发展 包括推出必吃榜、发展演唱会经济、聚焦暑期黄金档等活动 [6] - 下一步将联动各街道推出特色游玩打卡线路 助力"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复合业态发展 [6]
美经济指标连跌触发衰退信号,股市虚涨难掩下行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6-21 16:57
美国经济指标恶化 - 美国领先经济指标(LEI)连续第六个月下滑,5月环比下降0 1%至99 0点,4月数据被下修至暴跌1 4%,正式触发经济衰退信号 [1] - 消费者信心低迷、新订单疲软、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建筑许可数量减少是LEI系统性下滑的主要推动力 [3] - 2025年美国GDP增速预计大幅放缓至1 6%,持续性关税政策将在2026年造成进一步下行压力 [3] 实体经济疲软表现 - 制造业订单下降反映终端需求不足,劳动力市场松动显示企业对前景持保留态度,建筑许可锐减预示房地产市场受压 [5] - 股市短暂反弹(如5月因特朗普回撤部分关税)掩盖不了实体经济疲软,科技板块调整明显,标普500与纳斯达克双双回落 [3][7] - 美国制造业回流乏力、企业成本上升、全球市场信任度大减,导致外资撤离和订单转移 [5] 政策与结构性风险 - 财政空间被高通胀和债务上限消耗殆尽,货币政策因高利率锁死宽松通道,结构性风险无回旋余地 [3] - 特朗普临时性关税回撤实质性撕裂全球贸易体系稳定,过去关税战和长臂管辖导致供应链主导权重塑失败 [5] - 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风险上升,美元与美债失去避险工具地位 [7] 全球市场潜在影响 - 新兴市场将面临资本回流、汇率承压与金融市场震荡三重夹击 [8] - 欧亚大陆制造业与供应链承压于需求疲软与融资成本上升 [8] - 美国若对外转嫁经济风险(贸易、金融、技术手段),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博弈 [7]
势不可当!楼市调整趋势不可逆转,房价跌至多少才会有人买?
搜狐财经· 2025-06-21 13:48
房地产市场调整趋势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显著 一线城市房价下跌0.13% 二线城市下跌0.27% 三四线城市下跌0.3% [1] - 6月份百城房价数据中91个城市二手房价下跌 占比高达91% 仅1个城市持平 8个城市微涨 [1] - 辽宁丹东二手房价环比下跌高达2% 为跌幅最剧烈城市 [1] 市场供需变化 - 全国13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激增至199万套 较年初159万套增长25% [1] - 上海武汉西安挂牌量增幅尤为明显 分别高达82% 72%和40% 显示供大于求压力增大 [1] 消费者信心调查 - 央行调查显示仅15.9%居民预测房价上涨 16.5%居民预测房价下跌 悲观情绪蔓延 [1] 市场低迷原因分析 - 疫情冲击导致中产阶级收入下降失业 购房需求趋于理性 [3] - 炒房者抛售房产或持币观望 加剧市场下行压力 [3] 不同城市房价调整差异 - 一线城市房价需跌至2万多元/平方米才能与居民收入匹配 目前平均6.5-7万元/平方米 [5] - 二线城市需跌至6000-8000元/平方米 目前普遍在2万多元/平方米以上 [5] - 三四线城市泡沫较小 可能跌至3000-4000元/平方米即可平衡 [5] 市场观点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房价下跌20%即可抄底 因政府已出台利好政策 [6] - 另一观点认为国内房市泡沫巨大 房价需下跌50%以上才能见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