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

搜索文档
瞄准需求,看3所大学这样调整专业(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新材料生产车间,技术骨干校准参数,生产线运转不休;养老院,专业团队监测数据,人工智能看护系 统及时预警;智能交通实验室,科研人员操控数字孪生平台,车辆在虚拟暴雨中穿行……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 方案(2025—2027年)》,引导建立健全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 培养模式。 旧专业为何撤销?新专业因何增设?传统专业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3个大学专业调整优化的故事,成 为观察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良性互动的窗口。 学科专业优化 积极对接产业需求 【镜头】汪万韬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高考前,他就认定材料专业前景广阔。大一 成绩不错,怎样更进一步?"学习成绩只是入场券,创新研究才是真天地。"汪万韬想得明白。扎实学好 专业课程之外,科研要早起步。明年暑假,他计划申请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实习,提前了解行业知 识。 撤销多个专业,新设电子信息材料专业……近年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多轮专业调整。 背后有何考量? "很多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迫在眉睫。"中国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 ...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甘肃产业富民提质增效
央视网· 2025-10-07 20:45
科技兴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以来,甘肃进一步壮大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928亿元,特色"甘味"农产品品牌企 业销售额突破300亿元,持续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24年,甘肃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5元,同比增长7.4%,较2020年增长36.4%。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甘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甘肃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5年8 月底,甘肃累计新增新能源装机近5100万千瓦,总量达7463.23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65.17%,居全国前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甘肃·庆阳)数据中心成为全国增速最快、增量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 ...
什么是重庆国企改革概念,涵盖哪些产业链
搜狐财经· 2025-10-07 09:23
文章核心观点 - 重庆国企改革概念指重庆市属及区属国有企业通过混改、资产整合、优化治理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引发的市场关注与投资机会 [1] - 改革进程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制造业、金融服务、文旅商贸等多个重点产业链 [1][2] - 改革不仅提升企业自身价值,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投资者应关注企业基本面改善和长期成长性 [2] 改革重点产业链 - 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物流,相关国企正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市场化运作增强服务与盈利能力 [1] - 公用事业板块如水务、燃气、电力供应,企业具备稳定现金流,改革重点在于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探索多元化经营 [1] - 制造业领域涉及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剥离非核心资产、推动智能制造转型提升竞争力 [1] - 金融服务领域的地方金融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强化风险控制、服务实体经济构建稳健金融支撑体系 [2] - 文旅、商贸等消费类国企尝试通过品牌重塑、数字化转型激活发展潜力 [2] 改革战略与影响 - 部分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拓展区域协同发展空间 [1] - 改革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价值,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投资者应结合政策导向、行业趋势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综合研判,理性决策 [2]
什么是西部大开发概念,涵盖哪些产业链
搜狐财经· 2025-10-07 09:12
对投资者而言,理解这一战略背后的产业逻辑尤为重要。政策红利往往带来长期结构性机会,但需关注 项目落地节奏与区域经济实际承载能力。投资应聚焦具备真实业绩支撑和可持续成长性的领域,避免盲 目追逐短期热点。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发展仍存在区域差异,需结合具体产业布局和企业基本面审慎判 断。 总体来看,西部大开发不仅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产业投资视角。 投资者应以长远眼光看待政策带来的系统性机遇。 在产业升级方面,西部多地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 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集聚效应。此外,现代农业也在政策扶持下加快转型,特色 农产品种植与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保护同样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等工程持续推进,环保 产业因此获得发展空间。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推动传统产业节能改造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长期政策。自2000年启动以来,该战略旨在缩 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 ...
开放共赢向未来
新华社· 2025-10-06 09:22
进博会概况与意义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举行,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 [1] -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3000项,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 [2] - 在全球经贸形势不稳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办好第八届进博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 第八届进博会参展规模 - 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国家综合展,吉尔吉斯斯坦首次参展 [2] - 企业商业展已有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家企业确认参展,签约展览面积超36万平方米 [2] - 预计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境外商协会,携1500多家中小企业组团参展 [18] 展品与技术亮点 - 第八届进博会首批展品包括279件全球或区域首发新品 [4] - 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将首发全新一代PointMax I/O平台,西门子医疗将带来3款亚洲首发光子计数CT设备 [6] - 德国诺亚公司家用服务机器人MiPA、加拿大可立克魔科技家庭陪伴机器人ClickCopilot、法国云帆智控公司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将集中亮相 [6] 企业参与与投资案例 - 纽仕兰乳业通过进博会与数十家专业采购商签约,线下覆盖中国25个省份的5000多家门店 [4] - 大众汽车集团全球董事会将再次在进博会期间于上海召开,30多名外资企业全球高管将汇聚 [5] - 勃林格殷格翰借助中国新药审评审批加速,其肺癌创新药"圣赫途"实现中美同步获批 [9] - 阿斯利康在过去两届进博会达成多项协议,包括对无锡、泰州、青岛生产供应基地的增资扩建 [10] - 汉高投资5亿元的黏合剂技术上海创新体验中心最近启用,持续加大在华创新领域投资 [11] 外资在华发展与营商环境 - 今年前8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 [13] - "十四五"以来,中国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新设外资企业比"十三五"期间多出2.5万家 [13] - 中国持续出台"稳外资20条"等政策组合拳,优化营商环境 [13] 对全球南方及中小企业的支持 - 本届进博会首次举办全球南方分论坛,并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打造专区 [16][17] - 进博会首次专门推出"跨境电商甄选平台",打造全链路生态助力境外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18] - 通过进博会,卢旺达的辣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尼泊尔的羊绒等产品成为中国居民家中的"新宠" [18]
互利合作 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勇立潮头向未来(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06 05:45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与经济规模 -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建设的独特区域,国际上没有先例 [1] - 该区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2][3] - "十四五"时期大湾区经济总量跃上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3][26] 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日均车流量超8.64万车次,约占跨珠江口车流总量1/5,使珠江两岸车程减至半小时以内 [6][7] - 广佛南环、佛莞城际等"四线贯通"横跨5座城市,广深港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营,加速形成"轨道上的大湾区"和"一小时"生活圈 [9] - 今年上半年广深港高铁运送跨境旅客15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6.1%,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390万人次同比增长33.4% [10] 规则机制"软联通"进展 - 跨境支付通上线,AlipayHK、MPay接入大湾区核心城市地铁公交系统,港澳居民电子钱包覆盖约200个跨境小程序 [12]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优化,"粤车南下"积极筹划,粤港澳"三地一锁计划"等政策落地 [12] - 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帮助在港经营的内地企业获取贷款近亿港元,金融领域"债券通"升级、"跨境理财通"优化 [22][23] 科技创新与协同发展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全球第一,此前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二 [19]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超200个,集聚科技企业440余家、科研人员超1.5万人 [16] - 在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向全球科学家开放13轮,每年开放时间超5000小时,约1/5用户来自粤港澳 [17] 对外开放与制度创新 -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进出口总额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 [24] - 全国首票"一单两报"货物实现进出口全覆盖,深港跨境贸易便利化创新监管模式 [20][22] - 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签约项目1933个,资金总额2.26万亿元,今年上半年珠三角九市进出口总值达4.38万亿元同比增长4.3% [25] 区域融合与民生发展 - 深港青年梦工场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孵化创业团队1450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1028家 [13] - 目前逾20万港澳居民在广东工作生活,港澳居民在广东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超34万人次 [13] - 横琴"澳门新街坊"吸引2500多名澳门居民入住,提供原汁原味的澳门公共服务 [12]
什么是宁夏概念,涵盖哪些产业链
搜狐财经· 2025-10-05 09:28
农业方面,宁夏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发展出以枸杞、葡萄酒、奶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中宁枸 杞享誉全国,贺兰山东麓则是国内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这些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种植、加工和品牌 运营链条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此外,宁夏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光伏、风电等清洁能 源项目加速落地,带动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储能技术和电力外送等相关产业链的成长。 总体来看,宁夏概念背后是一系列依托本地资源、响应国家战略并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投资者在 关注该区域机会时,应结合政策导向、行业周期和企业基本面综合研判,理性把握长期发展趋势。 宁夏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 色的产业体系,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所谓"宁夏概念",通常指在宁夏注册或主要业务布局于该地区 的上市公司所涉及的产业领域,这些企业因受益于地方资源禀赋、政策扶持及产业规划而具备一定的投 资辨识度。 从产业链角度看,宁夏的概念板块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和新能源等领域。能源化工 是宁夏的传统优势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形成了煤制油、煤化 ...
前三季度GDP25强城市预测:苏州超2万亿,济南17,西安接近佛山
搜狐财经· 2025-10-05 04:26
城市GDP排名格局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GDP25强城市榜单出炉,上海、北京、深圳稳居前三甲,GDP分别为40515亿元、38413.2亿元和27480.62亿元 [1][5] - 重庆和广州分列第四、第五位,GDP分别为24435亿元和23319.57亿元 [1][5] - 苏州作为首个前三季度突破两万亿的普通地级市,GDP达20016亿元,稳固全国第六位 [1][3][5] 头部城市增长态势 - 头部城市增速分化,上海和北京名义增速领先,分别达17.81%和14.80%,而深圳增速为5.96% [1][5] - 成都和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增速领跑,名义增速分别为9.59%和11.56% [1][5] - 重庆与广州增速保持平稳,分别为5.12%和5.28% [1][5] 重点城市发展亮点 - 苏州展现出制造业重镇优势,8.29%的名义增速在长三角核心城市中名列前茅,1-9月增量1532.2亿元中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超四成 [3][5] - 济南GDP首破万亿大关,达10531.87亿元,位居全国第17位,其856.82亿元的增量中高铁经济效应显著 [1][4] - 西安以9645.41亿元的预测值紧追佛山,差距缩小至20亿元,11.05%的名义增速领跑万亿俱乐部候选城市 [1][6][7] 区域经济与产业动力 - 从城市群看,长三角有8城入榜继续领跑,京津冀和珠三角核心城市持续发力 [7] - 苏州的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0亿元,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年均增长超15% [3] - 济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保持20%以上增速,工业投资增长27.3% [4] - 西安的半导体、航空航天产业增速分别达34%和29%,硬科技产业投资增长38% [6] 城市竞争新态势 - 济南、西安等省会城市异军突起,城市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1][7] - 济南得益于"强省会"战略,1-9月吸纳周边城市产业转移项目达62个 [4] - 西安作为西北首个国家中心城市,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欧班列货运量增长41% [6]
淄博凉了?记者实探:烧烤店“下午5点就排队,凌晨2点才收摊”,博物馆被挤爆!当地:已实现从“网红”到“长红”关键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20:53
淄博网红现象与文旅复苏 - 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及中小城市文旅市场持续复苏,网红城市借助社交媒体被重新发现[1] - 淄博凭借烧烤在2023年初成为现象级网红城市,其应对流量的速度被视为城市治理范本[2][5] - 网红效应直接拉动消费,2023年淄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1%和25.8%[6] 政府战略与流量转化 - 淄博政府从商务局牵头"烧烤专班"转向文旅部门牵头"文旅高质量发展分线指挥部",反映重心从应对烧烤热转移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9] - 2024年出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0亿元以上,2023年新创建2家4A级景区[10] - 2024年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显示短期客流转化为深度游持久兴趣[11] 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 淄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从"烧烤"转向"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向[2][6] - "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48.9%提升至2024年59.8%,提升超10个百分点[17] - 计划在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突破300亿元规模,并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人才计划[17][18] 城市品牌与长期发展 - 八大局市场蝶变为文商旅综合体"这有局儿",实现从"烟火气"到"文化味"的升华,成为夜游新IP[11] - 推动"工业遗产+现代文创",将老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擦亮"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16] - 定下"3510"城市发展目标,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大关[19]
什么是江苏国企改革概念,涵盖哪些产业链
搜狐财经· 2025-10-04 09:21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国企改革是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的重要投资主题,受到政策推进和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 [1][2] - 改革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推动混合所有制等方式,旨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 - 改革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长期观察与配置的视角,投资决策需基于对企业基本面和改革进展的深入分析 [2] 改革定义与目标 - 国企改革指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等方式增强企业实力 [1] - 江苏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路径实现转型升级 [1] 涉及的产业链领域 - 先进制造业是改革关键领域,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正通过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 [1] - 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领域包括交通运输、城市水务、电力供应等,相关企业通过市场化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和资产回报 [1] - 现代服务业是改革重点,如地方性金融平台、物流集团和文化旅游企业,正探索机制创新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1] 对投资者的意义 - 改革核心逻辑在于把握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可能带来资产注入、股权激励等积极信号 [2] - 改革进程具有阶段性,不同企业推进节奏存在差异,投资者应注重风险控制,理性评估企业实际改善情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