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国资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7-10 00:07
7月9日,蓝黛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朱堂福、熊敏、朱俊翰于2025年7月9日与安 徽江东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东产投)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朱堂福拟向江 东产投转让其持有的公司1.17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8%。 本次股份转让价格为11.48元/股,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13.48亿元。本次权益变动后,江东 产投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导读】蓝黛科技控制权易主,江东产投13.48亿元受让18%股份 中国基金报记者 牛思若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入主 2024年报显示,朱堂福、熊敏和朱俊翰为一致行动人,三人持股比例分别为19.36%、 0.01%和11.45%。朱俊翰为朱堂福之子。2023年10月18日,朱俊翰从其父手中接任公司董 事长之职,至今未满两年。 7月9日,朱堂福、熊敏、朱俊翰与江东产投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约定自股份交割日 起,其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放弃行使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份(包括朱堂福所持剩余 887.73万股股份、熊敏所持6.56万股股份、朱俊翰所持7466.56万股股份)所对应的表决 权。 天眼查显示,江东产投是江东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 ...
每分钟超128万美元在“燃烧”!《F1:狂飙飞车》高口碑难破宣发短板,苹果与F1错失中国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23:14
电影制作与成本 - 《F1:狂飙飞车》制作预算为2亿美元,实际耗资约2.5亿美元,每分钟成本达128万美元 [3] - 影片由苹果影业出品,华纳兄弟发行,拍摄地点包括17个真实F1赛道,与F1赛事深度合作 [7] - 主演布拉德·皮特和戴姆森·伊德瑞斯亲自完成所有赛车镜头,无替身或特效,拍摄前进行四个月专项训练 [11] 票房表现 - 全球票房超3亿美元,为苹果影业迄今最佳院线成绩,但扣除分成和发行成本后仍未盈利 [6][13] - 中国市场票房不足2亿元,排片率仅8.3%,不及同期《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影》的一半 [13] - 豆瓣评分8.6分,为2025年好莱坞电影最高分,但宣传不足导致未破圈 [13] 苹果影业战略 - 苹果CEO蒂姆·库克在WWDC力荐该片,称其为"最刺激电影之一",高调展示影视战略 [3][7] - 延续高品质投入风格,此前《花月杀手》《拿破仑》等影片预算均达2亿美元,但票房表现不佳 [11][12] - 影片与F1赛事联动,七届冠军刘易斯·汉密尔顿担任制片人,十多名真实车手客串 [11] 中国市场与F1推广 - F1赛事在华仍属小众,错失通过电影破圈机会,推广力度不足 [13][14] - 行业专家建议F1应效仿NBA在华深耕策略,而非仅依赖版权引入 [14] - 影片未开通官方微博,抖音互动内容少,主创未在华开展宣传活动 [13][14]
美元时代结束,这泼天富贵,A股接得住吗?
搜狐财经· 2025-07-09 21:49
美元指数暴跌 - ICE美元指数在2025年上半年创下11%的跌幅 为尼克松时代以来最惨烈纪录 [1] - 海外投资者正疯狂抛售美元资产 美联储利率政策在政治干预下左右摇摆 [4] - 白宫默许美元贬值以获取跨国公司财报的汇率红利 [4] 流动性调整策略 - 台湾地区外汇储备中约1.5万亿美元资产正在调整对冲策略 相当于港股总市值的1/3 [5] - 资本市场本质是流动性游戏 资金流向主导股价波动 [7] - 2023年新能源板块行情中 公募基金通过"假摔"手法清洗浮筹 [7] 量化资金轨迹 - 七只不同行业个股出现相同资金轨迹 包含"游资抢筹"和"机构震仓"信号 [8] - 某消费电子股在连续收阴期间机构资金净流入占比维持在73%以上 后续逆市上涨28% [10] - 量化数据能识别主力资金在60分钟级别的筹码交换 早于传统技术分析发现机会 [10] 全球资本重构 - 美元指数夜间跳水与次日A股特定板块资金异动存在关联性 [13] - 市场正在用二阶导数现象隐藏真正的交易机会 [13] - 数据监测显示全球资本正在重构坐标系 [13]
库克接班人退休了,苹果设计也彻底失去了方向?
搜狐财经· 2025-07-09 21:32
高管变动 - 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将于本月卸任并于年底退休 其职责将由负责全球供应链的高级副总裁Sabih Khan接任 [1] - 杰夫·威廉姆斯是过去十年苹果最关键的高层之一 曾被视为CEO库克的接班人 领导了iPod iPhone Apple Watch的供应链打造 并在苹果健康业务拓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1] - 杰夫·威廉姆斯在2019年Jony Ive离开后接管了设计团队的领导权 成为苹果工业设计与软件设计的最高负责人 [1] 设计团队现状 - 杰夫·威廉姆斯卸任后 苹果设计团队将在其正式退休后直接向库克汇报 但库克对产品设计缺乏热情 难以引领设计方向 [4][13] - 自Jony Ive离职后 苹果设计团队几度动荡 工业设计和软件设计存在大量争议 设计风格变得保守且缺乏自信 [4][6][8] - 工业设计负责人Evans Hankey在任期内维持了连续性但缺乏突破 2022年底离职后团队陷入半年空窗期 2023年提拔的Molly Anderson未获高级副总裁头衔 话语权有限 [7][8] 设计风格变化 - iOS 26 Beta 3中对"液态玻璃"界面进行了视觉调整 从半透明玻璃质感改为更模糊的"雾化玻璃"效果 反映出设计上的妥协 [4][6] - "液态玻璃"设计理念旨在通过环境映射和透明质感营造拟物美学 但过高的透明度影响了文字可读性和界面分层清晰度 遭到用户和开发者批评 [6] - 过去五年苹果设计发生剧烈变化 Jony Ive离开后的真空期成为转折点 设计团队更多成为"执行部门"而非"创意部门" 逐渐失去创新灵魂 [8][9] 产品设计趋势 - iPhone 15系列仅做边角调整 iPhone 16的相机控制键被普遍认为"鸡肋" 反映出设计上的保守倾向 [12] - 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John Ternus可能在未来主导产品设计方向 他熟悉设计流程且深谙工程 是Mac向自研芯片过渡的关键角色 [15][17] - Ternus沉稳低调的风格使其更适合作为协调者和执行者 而非创意引领者 能否成为下一代设计语言的"创意中枢"仍有疑问 [17]
库克你赶紧退休,放过苹果吧
虎嗅APP· 2025-07-09 21:21
核心观点 - 苹果在AI领域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核心AI高管Ruoming Pang跳槽至Meta,反映出公司留不住关键人才 [1] - 苹果考虑接入第三方大语言模型(如Anthropic或OpenAI)来改进Siri,同时继续自研模型项目"LLM Siri" [2] - 公司将更多资源投入MR头显产品线,计划到2027年推出智能眼镜和更轻便的Vision Air [3] - 库克领导下的苹果更擅长延续性创新而非突破性创新,在AI时代面临转型挑战 [9][11] - 公司面临吸引年轻AI人才的难题,缺乏像竞争对手那样的积极人才策略 [12][13] 人才竞争 - Meta以每年数千万美元薪酬挖走苹果核心AI高管Ruoming Pang [1] - Meta为顶尖AI研究人员提供高达4年3亿美元的薪酬,首年总薪酬超过1亿美元 [6] - 2021年下半年Meta从苹果挖走约100名工程师,迫使苹果以股票形式发放巨额奖金留人 [7] - 苹果与特斯拉之间曾爆发激烈人才争夺战,马斯克嘲讽苹果为"特斯拉坟墓" [7] 战略布局 - 苹果终止了持续9年的智能汽车项目研发 [8] - Vision Pro头显市场反响不温不火,尚未成为替代iPhone的爆品 [8] - 库克将公司从硬件销售转向软硬一体化战略,推出Apple Watch、AirPods等产品并发展订阅服务 [9][10] - 相比微软豪赌OpenAI,苹果在AI领域投入不足,2026年自研云端模型预算仅数十亿美元,远低于竞争对手500亿美元级别 [2][11] 公司治理 - 库克2011年接任CEO后将苹果市值从3000亿美元提升至3万亿美元 [5][9] - 公司面临领导层更替问题,库克已接近退休年龄 [5] - 苹果传统的人才型收购策略在AI领域未见成效,而英伟达正积极收购AI初创公司 [13][14] - 公司需要调整人才策略以吸引年轻AI人才,目前缺乏像竞争对手那样的主动挖角行动 [12][13]
蓝思科技登陆港股的另一面:加码折叠屏,苹果“大招”渐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9:48
公司上市与融资 - 蓝思科技从递表到港股挂牌仅耗时100天,发行价每股18.18港元,集资额47.68亿港元,首日收盘价上涨9.13%至19.84港元,市值达1041亿港元 [1] - 公司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包括小米集团(1000万美元)、世运电路(1000万美元)、瑞银UBS AM Singapore(5000万美元)等产业链上下游及国际机构 [3] - 募集资金用途:48%用于产品扩展、28%用于越南/泰国生产线建设、14%提升智能制造能力、10%用于营运资金 [3] 核心客户与折叠屏布局 - 公司为苹果核心供应商,合作历史达19年,产品覆盖iPhone、Apple Watch、Mac及Apple Vision Pro [1] - 苹果折叠屏iPhone预计2026年下半年发布,鸿海或2025年Q4启动生产,三星显示年产能规划700-800万片折叠屏 [4][5] - 公司已批量供应国内客户UTG/CPI折叠屏,并配合北美客户进行折叠屏验证,进度符合预期 [2] 全球化与产能规划 - 越南/泰国新生产线预计2025年底投产,2026年逐步扩产,以增强供应链韧性并降低物流成本 [4] - 公司以香港为支点推动全球化战略,促进国际资本与中国智造融合 [3] 业务多元化进展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71%降至2024年49.5%,国产客户比例从18%提升至41%,外销收入占比从81.94%降至58.63% [7] - 布局智能汽车、AI眼镜(与Rokid合作全链条生产)、人形机器人(量产六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部件),1月已向智元机器人批量交付产品 [6] - 组建专门团队研发人形机器人关节、灵巧手等结构件及整机组装,计划拓展至家庭服务、医疗养老场景 [6]
7月9日晚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7-09 18:14
业绩预增 - 晨光生物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02亿元至2.32亿元,同比增长102.33%至132.38%,主营业务为天然植物提取物 [1] - 北方稀土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9亿元至9.6亿元,同比增长1882.54%至2014.71%,主营业务为稀土原料及功能材料 [1] - 友发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77亿元至3.07亿元,同比增长151.69%至178.93%,主营业务为焊接钢管 [1][2][3] - 火炬电子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47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长50.36%至70.45%,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 [3] - 智微智能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9198万元至11243万元,同比增长62.85%至99.06%,主营业务为行业终端及ICT基础设施 [4][5] - 友好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200万元,同比增长51%,主营业务为商业零售 [5][6][7] - 纳微科技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100万元至7300万元,同比增长35%至62%,主营业务为纳米微球材料 [7] - 先达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3亿元至1.5亿元,同比增长2443.43%至2834.73%,主营业务为农药原药及制剂 [8][9] - 鼎龙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9亿元至3.2亿元,同比增长33.12%-46.9%,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制造材料 [26][27] - 塔牌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07亿元至4.52亿元,同比增长80%-100%,主营业务为水泥生产 [27][28][29] - 越秀资本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4.73亿元至15.75亿元,同比增长45%-55%,主营业务为不良资产管理 [29][30] - 海大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5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长17.64%-31.76%,主营业务为动物养殖解决方案 [38][39][40] - 华工科技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8.9亿元至9.5亿元,同比增长42.43%-52.03%,主营业务为激光加工技术 [40][41][42] 业务动态 - 陕西煤业6月煤炭产量1436万吨同比下降5.07%,自产煤销量1444万吨同比下降3.63%,发电量同比增长13.20% [9][10] - 环旭电子6月营业收入45.87亿元同比下降1.23%,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272.14亿元同比下降0.63% [10][11] - 蜀道装备终止收购科益气体65.43%股权,主营业务为深冷技术装备制造 [11][12] - 宏润建设中标1.04亿元乐清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工程,工期900天,主营业务为建筑施工 [12][13] - 仙坛股份6月鸡肉产品销售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5.52%,销售数量5.28万吨同比增长9.99% [13][14] - 生物股份子公司取得"鸡新城疫、禽流感、禽腺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新兽药注册证书 [14][15] - 华能水电上半年发电量527.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7%,上网电量52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6% [15][16] - 新五丰上半年生猪销售量243.33万头同比增长23.44%,商品猪销售均价14.77元/公斤 [16][17][18] - 福光股份拟使用不超过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主营业务为光学镜头 [19] - 华电国际成功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利率1.89%,期限3+N年 [19][20] - 中闽能源上半年发电量14.0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0.89%,上网电量13.6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0.71% [20][21] - 华熙生物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检查产品为玻璃酸钠原料药 [21][22] - 瑞可达可转债发行申请获上交所受理,主营业务为连接器产品 [22][23][24] - 科远智慧以债转股方式向全资孙公司增资2.77亿元,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 [24][25][26] - 大富科技拟不超过1亿元投资安徽云塔,预计持股不超过20%,主营业务为通信基站射频产品 [42] - 通达股份中标1.8亿元南方电网项目,占2024年营收2.91% [46][47] - 八亿时空子公司签署1091.97万元边缘计算技术服务合同 [47] - 新朋股份全资子公司投资的屹唐半导体成功上市 [47][48] 研发与认证 - 上海莱士"SR604注射液"进入IIb期临床试验,拟用于血友病治疗 [31][32][33] - 泰恩康子公司盐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注册申请获受理,用于治疗老花眼 [43][44] 资本运作 - 大洋电机筹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33][34] - 元祖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34][35][36] - 吉祥航空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36][37] - 金域医学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42][43] - 埃夫特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5%公司股份 [45][46] - 硕贝德拟2000万–3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9.50元/股 [44][45] 行业分类 - 农林牧渔:晨光生物、仙坛股份、生物股份、新五丰、天康生物、海大集团 [1][13][14][16][30][38] - 有色金属:北方稀土、中色股份 [1][33] - 钢铁:友发集团 [3] - 国防军工:火炬电子 [3] - 计算机:智微智能、科远智慧 [5][26] - 商贸零售:友好集团 [7] - 医药生物:纳微科技、上海莱士、金域医学、泰恩康 [7][31][43] - 基础化工:先达股份 [9] - 煤炭:陕西煤业 [10] - 电子:环旭电子、福光股份、八亿时空 [11][19][47] - 机械设备:蜀道装备、华工科技、埃夫特 [12][42][46] - 建筑装饰:宏润建设 [13] - 公用事业:华能水电、华电国际、中闽能源 [16][20][21] - 美容护理:华熙生物 [22] - 非银金融:越秀资本 [30] - 建筑材料:塔牌集团 [29] - 电力设备:大洋电机、通达股份 [34][47] - 汽车:新朋股份 [48]
福立旺(688678)每日收评(07-09)
和讯财经· 2025-07-09 17:41
公司股价与主力成本 - 当日主力成本19.22元,5日主力成本18.62元,20日主力成本19.52元,60日主力成本19.52元 [1] - 短期压力位20.08元,短期支撑位18.69元,中期压力位20.08元,中期支撑位17.44元 [1][2] - 过去一年内涨停1次,跌停1次 [1] 技术面与资金流向 - K线形态呈现长上影,表明上档压力沉重,升势受阻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1284.87万元,占总成交额8%,其中超大单净流入932.07万元,大单净流入352.80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26.42万元 [2][3] - 短线及中期趋势均不明朗,静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2] 财务数据 - 最新财报显示每股收益0.06元,营业利润0.11亿元,销售毛利率21.787%,净利润1489.75万元 [2][3] - 市盈率数据未披露 [2] 行业关联 - 关联板块包括消费电子(-0.26%)、无人机(-0.43%)、医疗器械概念(-0.17%)、苹果概念(-0.46%) [2][3]
ESG解读|安克创新召回227万台充电宝,对供应商前期管控需加强,召回链路仍存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7-09 17:07
资料来源:安克创新 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为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的解读专 栏。 参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守则》等文件,搜狐财经迭代完善各行 业ESG测评体系标准,并以最新标准为依托,以2024年公司ESG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公司环境资 源、社会责任及公司管治进行了评价。 本文为"安克创新"篇。 出品 | 搜狐财经 研究员 | 张子豪 自2025年6月起,安克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累计召回超过227万台充电宝,涉及中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市 场。其中,美国市场召回115.8万台(型号A1263),中国召回71.3万台(型号A1642/A1647等7款),日 本召回41.6万台。召回产品生产日期跨度长达数年(2016年至2025年),覆盖基础款及磁吸款等多种类 型。 安克快速应对召回事件,链路梗阻争议仍显现 从短期应对来看,安克在召回启动后48小时内便完成全渠道公告覆盖,同步联动顺丰、京东物流开 通"防火袋专属取件通道",并紧急调拨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用户补偿,避免了因资金链紧张导致的处理 滞后。 在ESG报告中,安克创 ...
大摩对三星电子维持“增持”评级:业绩已确认触底,HBM4将驱动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 2025-07-09 15:30
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维持三星电子"增持"评级,目标价70,000韩元,较当前股价有13%上行空间 [1] - 三星电子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确认触底,风险释放完毕,未来业绩具备修复弹性 [1][2] - HBM4技术推进和客户验证完成将驱动三星在高性能内存领域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3] 业绩表现 - 三星电子第二季度因HBM和晶圆代工库存问题计提1.5万亿韩元减值准备 [2] - 剔除一次性项目后,利润接近市场预期,存储器业务盈利能力改善 [2] - 第二季度营收74万亿韩元,环比下降6.5%,低于预期的75.5万亿韩元 [5] - 营业利润4.6万亿韩元,同比下降55.9%,环比下降31.2%,低于预期的6.1万亿韩元 [5] 业务分析 存储器业务 - HBM产品正在接受客户评估或准备出货,预计2025年下半年表现改善 [2] - DRAM市场年初至今涨幅仅为16%,表现相对落后 [3] 移动业务 - 出货量环比下降5%,但营收同比实现低单位数增长,季度营收环比增长约20% [3] - 预计本季度营业利润超过2.5万亿韩元 [3] 显示业务 - OLED业务营业利润预计为0.8万亿韩元,受益于折叠屏产品组合优化 [4] - 家电与电视业务因中国厂商竞争加剧表现疲软 [4] 估值与前景 - 当前市净率1.0倍,2025年预期市净率0.95倍,接近历史周期高点 [5] - 采用剩余收益模型估值,假设股本成本11.5%,长期增长率3% [5] - 利润周期已触底,2025年下半年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