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娱

搜索文档
“选择思明·选择成功” 厦门思明发布文旅产业投资机会清单
搜狐财经· 2025-06-24 18:49
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概况 - 厦门市思明区举办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 主题为"选择思明 选择成功" 同步发布《2025思明区文旅产业投资机会清单》 [1] - 活动旨在搭建政府 企业 媒体等多方沟通桥梁 助力思明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思明区文旅产业基础数据 - 思明区是厦门市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承办金砖厦门会晤 金鸡电影节等重大活动 [3] - 2023年接待游客超6600万人次 同比增长15 6% 旅游总收入1064 13亿元 同比增长20 1% [3] - 获评"2025年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首位 [3] 投资合作领域与模式 - 推介会重点展示六大赛道机遇:文旅项目空间资源 体育项目空间资源 文体场馆改造项目 旧城改造空间资源 重点片区提升项目等 [5] - 提出四种合作模式:政府投资合作 企业市场化运作 出让特许经营权合作 国企合作 [5] 产业扶持政策 - 设立旅行社和文体娱乐业企业可按综合发展质效增量1 5%给予奖励 [7] - 营业性演出活动单场最高奖补50万元 大型文化活动如艺术节 动漫节等最高奖励300万元 [8] - 影视产业集群发展最高可获500万元奖补 覆盖影视科技企业 作品创作 短剧发展等领域 [8]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思明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旅游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文旅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 [10] - 现场举行文旅产业顾问 文旅推介官聘请仪式 开展最美打卡点旅游资源推介活动 [10] 政府服务承诺 - 思明区强调将优化营商环境 提供项目对接 审批 建设 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10]
利好来了!六部门联合印发
新华网财经· 2025-06-24 17:53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强化商品和服务消费金融供给 [1][3] - 总体要求包括坚持促进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金融创新与市场化法治化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支持相结合 [4] - 目标是通过19项举措从消费能力、金融供给、消费潜力、供给效能、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供金融支撑 [1][4] 增强消费能力与培育需求 - 实施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联动,保持流动性充裕并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6] - 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就业增收,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6] - 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商业健康保险及旅游保险,提升养老和健康保障水平 [7]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消费行业首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 [8]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及5家城商行 [9] - 推动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资产证券化规模 [9] - 支持消费产业链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长周期消费产业,鼓励发行消费ETF [10]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推动商品消费以旧换新,加强汽车贷款、绿色智能家电及外贸内销金融支持 [11] - 增加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创新文旅体育等融资模式 [12] - 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金融支持,开发定制化产品并适当减费让利 [12] 消费基础设施与流通体系 - 支持文旅体育设施、医疗养老设施等消费基建,优化贷款期限和审批条件 [13] - 加大对交通物流、冷链基地、农村电商的信贷支持,降低终端消费成本 [14] 优化消费环境 - 推进支付便利化,提升适老化及外卡受理服务,试点数字人民币应用 [15] - 健全消费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加强商户和消费者信用识别 [15] -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产品营销和数据安全,完善纠纷处理机制 [16] 组织保障与实施 - 要求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政金企合作及跨部门协调 [17] - 完善消费贷款统计监测,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并强化结果运用 [18]
一年开了近200家!没想到云南竟藏着这么多爆款首店
36氪· 2025-06-23 10:26
首店经济总体概况 - 2024年云南共引入199家各类首店,涵盖餐饮、零售、儿童亲子、生活服务、文体娱五大业态 [1] - 省级首店占比最高达47.7%(95家),城市级首店占比45.2%(90家),区域级首店占比7%(14家) [1] - 昆明吸纳184家首店占比92.5%,玉溪、保山、曲靖分别引入8家、9家和4家首店 [6] 业态分布格局 - 餐饮和零售业态占比最高,分别为45.2%和34.7%,构成首店经济"双引擎" [3] - 文体娱、生活服务、儿童亲子业态占比20%但增速迅猛 [3] - 餐饮业态首店90家占比45.2%,中式餐饮占35.6%,休闲餐饮占30% [12] - 零售首店69家,服装类占比68.1%,时尚生活类29%,超市类2.9% [17] - 文体娱首店17家,娱乐休闲占比52.9%,文化艺术17.6%,体育运动23.5% [19] - 生活服务首店17家,丽人养生占比41.2%,配套零售23.5% [22] 城市与项目分布 - 昆明新迎新城购物中心以24家首店成为"首店收割机",同德·昆明广场21家,昆明海乐世界19家 [9] - 同德·昆明广场引入17家餐饮首店,覆盖多种菜系 [15] - 昆明恒隆广场引进10多家特色餐饮首店,完善多元餐饮矩阵 [15] - 昆明新迎新城购物中心聚集11家高性价比餐饮首店 [15] - 昆明王府井奥莱·滇池小镇引入9家国际运动与轻奢品牌首店 [18] - 昆明顺城购物中心强化"轻奢生活方式中心"标签 [18] - 保山隆阳吾悦广场填补中端服装市场缺口 [18] 业态创新与特色 - 餐饮首店创新"本土特色与地方风味融合"模式,如"川渝风味+云南食材" [13] - 零售市场多元化与年轻化趋势明显,日系杂货店和防晒户外用品受追捧 [18] - 文体娱首店带来创新体验,如沉浸式剧场和室内攀岩 [19] - 生活服务首店聚焦丽人养生与配套服务,提升社区商业体验 [22] - 特色案例:德和罐头公司云南首店成为伴手礼热门,AI换装摄影带动试衣率提升 [22] 发展趋势 - 地州城市将挖掘民族文化、自然资源与商业结合点,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4] - 业态联动与场景创新成为新玩法,推动商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24]
“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暑期消费季火热开启
搜狐财经· 2025-06-13 18:10
暑期消费季活动 - 成都围绕"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主题在6月至8月推出购物、美食、文体、旅游等多元化活动 [1] - 重点商圈开展"世运进商圈"活动,通过AR/VR互动、运动市集等形式营造世运氛围 [2] - 推出"成都逛街计划"串联城市地标如IFS大熊猫、SKP生机塔、东郊记忆成都墙等 [2] 餐饮促销 - 在都江堰、青白江等地举办"食尚蓉城"成都啤酒音乐嘉年华 [2] - 梳理160余家餐饮、住宿商家及景区景点开展凭票凭证享优惠活动 [2] - 推出夏日美食地图覆盖10条路线100家精选商户 [2] 文体消费 - 策划"世运版"夜游锦江、特色夜市、街头表演等夜间项目 [3] - 打造灯光球场、中超联赛"第二现场"、24小时健身房等夜间体育场景 [3] - 联动8个县市新城推出纳凉消暑旅游线路 [3] 体育赛事 - 举办中超、亚冠等10余项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 [3] - 设置"番喜集"第二现场集餐饮美食、商品展销、打卡体验于一体 [3] - 开展超200项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3] 旅游服务 - 推出票证迎客、专线礼客、服务待客、入境便客四大"全城悦客"行动 [3] - 开设赛演场馆直达专线,发布重点商圈行李寄存服务指南 [3] - 优化完善入境消费支付体系,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3] 城市礼物 - 推出第一批成都"必购必带"商品包括"成都礼物""成都味道"两大主题共104款 [4] - 商品涵盖文创、非遗、川酒、川调等多类 [4] - 在宽窄巷子、锦里等重点景区景点文创店及春熙路、交子等商圈销售 [4] 世运特许商品 - 围绕吉祥物"蜀宝""锦仔"推出420余款特许商品 [6] - 开设55家特许零售店和点位实现"观赛+消费"联动 [6] - 组织开展世运文化进社区、进商圈、进学校活动 [6]
又有40+曾经的“排队王”撑不住了...
创业邦· 2025-06-12 20:50
以下文章来源于赢商网 ,作者李玉玲 赢商网 . 这里有你需要的零售商业地产行业资讯、深度分析、知识和数据 来源丨赢商网(ID:winshang) 作者丨李玉玲 编辑丨熊舒苗 付庆荣 图源丨赢商网拍摄 品牌闭店潮,此起彼伏。 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今年 1-3月又有超过40家典型品牌进行闭店。 Gucci上海关2店、 茑屋书店 连撤 2店、永辉超市90天关273家店等消息,不断引发热议。 图源: 永辉超市 其中, 【永辉超市】 闭店最为激进,一季度门店数量较去年同期锐减 273家,2025 年计划关闭 200 -350家效益不佳的门店; 【永旺超市】 因财务亏损和租金压力 无奈 关闭部分门店; 【沃尔 玛】 一季度关了 3 家门店,过去五年其中国卖场门店总数减少了123 家;即将退市的 【人人乐】 一季度亏损7962万元,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超百家缩水至仅剩32家。 困境之下,超市行业求变, 引入 "胖东来模式"成为流行解法 。 【永辉超市】 动作迅速,截至 今年 6 月13日已完成 100 家门店调改,计划 2025 年调改门店达 200 家左右,2026 年完成所有存量门 店调整 。【 物美超市】积极跟进,首 ...
年中展望 | 星火燎原(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09 22:22
文 | 赵伟、屠强、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屠强 摘要 沉星月启:产业" 蜕变"vs政策 "革新"。 转型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 2022年以来,转型进入"新阶段",以地产为代表的传统链条对经济的贡献 出现趋势性下行,经济指标表现分化的同时,产业"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常见。转型"新阶段",压力更集中在终端 需求,导致PPI承压的同时CPI表现更弱,产能过剩领域转至中下游;更多供给转向海外的过程中,外贸板块内卷 更甚。 转型新阶段,传统政策框架有效性下降,政策"革新"全面启动。 居、企业和地方政府在经历报表冲击的同时,不 同主体间互相影响、修复过程慢于过往周期。传统宏观调控手段的传导机制异化,政策"革新"必要性上升。2024 年9月底以来,政策框架全面优化启动;总量政策空间打开、结构性政策的针对性增强,新阶段的"供给侧改革"呼 之欲出。 产业"蜕变"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居民信心筑底现象已现。 历经十余年,新动能占比已"初具规模",高技术产业 在工业中占比达16.3%,渐成星火燎原之势;近两年悦己消费、体验消费等新消费形式不断涌出。2025年以来,节 假日居民出行意愿等指标,则显示居民短周期信心的" ...
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信贷投放迅速落地
金融时报· 2025-06-05 11:23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5月7日,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 持。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符合经济结构转型需求。 "中国经济正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服务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设立专项再贷款,旨在释放服务 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金 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对整体消费增长贡献显著,且 仍有提升空间。 政策出台后,各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学习政策精神,研究落实举措,并在中国人民银 行分支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下,迅速完成贷款的审批落地,持续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 支持住宿餐饮行业发展 为稳岗就业注入更多金融活力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针对性地引导资金流向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 ...
"见微知著”系列专题之七:就业"新趋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9 22:52
就业趋势 - 就业从“追求高薪”转向“反内卷”,2021年后就业向工作时间短、时薪高的行业迁移,如2021 - 2023年卫生业周工作时长减少1.5小时,时薪增加9.3元/小时,就业占比上行0.2pct[3][65] - 区域工资“收敛化”、就业“消费化”,2019 - 2023年东部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同比7.5%,中西部为7.1%,差距缩小;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向中西部集聚,如中西部住宿餐饮、批零等行业就业人员占比与东部差距缩小[5] - 部分私营与灵活就业人员在“涨薪”,2024年私营单位生活性服务业如教育、批发零售等工资增速较高,分别为8.9%、5.3%;2024年来灵活就业者收入回升,Q3同比较上季度上行5.2pct[7][10] 工资情况 - 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为12.4万元,同比降至2.8%,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拖累较大,公用事业、教育、交通运输工资增速相对稳定[44] - 制造业工资整体稳定,轻工纺服、金属制品业工资增速上行,如金属制品工资增速提升显著,回升21.8pct至24.8%[52] 生产高频 -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基建开工有所走弱,本周高炉开工率同比 - 0.4pct至2.1%,表观消费略有回升,同比较前周上行 + 0.1pct至 - 4.8%[164] 需求高频 - 新房成交边际改善,汽车消费持续走强,本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 + 14.2pct至0.9%,乘用车零售、批发量同比回升[188][205] 物价高频 - 农产品、工业品价格均有回落,本周猪肉、蔬菜、水果、鸡蛋价格环比分别 - 0.2%、 - 1.1%、 - 1.5%、 - 1.3%[224]
热点思考 | 消费困局的“盲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22 09:27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恢复偏慢,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13.9pct,而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6.2pct [2][8] - 收入并非服务消费修复主因,商品消费倾向恢复显著优于服务消费,可选商品消费倾向恢复也更好 [2][8] - 工作时间拉长挤占闲暇时间,2023年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6小时23分,较2018年增加119分钟,商品消费可通过网购实现而服务消费高度依赖闲暇时间 [2][19] - 国内城镇居民周均工作时间48.7小时,显著高于日本(32.6小时)、韩国(36.6小时),消费向假期集中,长假对社零单月影响可达0.5pct [3][24][30] - 国内法定最低休假天数18天(2025年),明显低于日本(29天)、韩国(30天) [3][30] 服务消费供给约束 - 服务业为非贸易部门,供给不足直接约束需求,202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至-3.8%,供给缺口体现在核心服务价格同比高于核心商品 [4][49]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修复更慢,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分别较历史趋势下行6pct、2.8pct,文体娱、教育业增加值较历史趋势偏差达-26.1%、-11.6% [4][60] - 中观数据显示供给不足:2024年人均体育场面积3㎡,低于日本(19㎡)、新加坡(9.3㎡);2025年电影供应数仅为历史趋势6.3%,而韩国、日本已回升至114.4%、79.1% [5][70][77] 供给约束成因 - 企业家信心不足导致投资滞后,2021年后服务业投资转为盈利驱动,销售净利率变化领先投资1-2个季度,2023-2024年卫生业购置固定资产增速较2019年回落23.6pct [6][81][90] - 生活性服务业成本率高企,2023-2024年居民服务、教育业成本率分别达109.4%、104.8%,较2019年上行15pct、13pct;文体娱现金流量比率19.8%,较2020-2022年均值下行3.2pct [6][96] - 监管政策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如教育领域禁止节假日学科培训,影视行业加强内容审核,游戏行业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和充值行为 [101][102]
新旧结构“转换期”?——4月经济数据点评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19 21:43
核心观点 - 经济进入"旧力量"退坡、"新力量"蓄势的"转换期",商品消费以旧换新速度放缓,设备更新周期接近尾声,地产存量项目减少 [4][41] - 社零增速回落0.8pct至5.1%,主要受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下降2.0pct至6.6%拖累,家电保持高位增长38.8%,汽车回落4.8pct至0.7% [2][10] -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4.0%,当月同比回落0.8pct至3.6%,设备购置投资下降3.1pct至16.7%,制造业投资下降1pct至8.1% [2][16] 消费 - 必需消费稳健增长,粮油食品增长14.0%,中西药品增长2.6%,餐饮收入回落0.8pct至5.2% [10][64] - 商品零售结构分化,金银珠宝增长25.3%,文化办公用品增长33.5%,通讯器材增速回落8.7pct至19.9% [10][64] 投资 - 公用事业投资增速下降2.2pct至24.3%,拖累广义基建投资下降1.1pct至9.9% [16][52] - 服务业投资回升0.4pct至3.9%,文体娱投资增长6.9%,狭义基建稳定在5.8% [23][52] - 制造业投资降幅明显,食品制造下降56.9pct至13%,化学原料下降53.3pct至-1.1% [57] 地产 -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10.3%,当月同比-11.3%,新开工下降22.1%,竣工面积下降17.8pct至-25.8% [1][61] - 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2.8%,销售额增速回落5.1pct至-6.7%,70城新房价格同比回升0.5pct至-4.5% [26][28][30] 工业生产 - 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回落1.6pct至6.1%,采矿业下降3.6pct至5.7%,制造业下降1.3pct至6.6% [36][42] - 汽车生产下降2.3pct至9.2%,计算机通信下降2.3pct至10.8%,有色压延增长7.5%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