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

搜索文档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八大信号!权威解读→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22:53
要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稳就 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作为着力点,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努力完 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释放了多重信号。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说,财政政策会继续保持更加积极状态,从加速、加力两个 方面推动经济增长、民生保障、"四稳"落实。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4月底已全部下达地方。截至6月底,2025年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已下达6583亿元。 张依群分析,下半年加速重点在加快新增政府债券发行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加大投资增量的实物转 化,持续巩固当前经济企稳良好态势,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力主要表现在提高财政资金 使用效益,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大化解隐性债务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宏观政策是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重要推动力。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 ...
“十四五”期间 全国减税降费预计超10万亿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0 07:49
税收收入与减税降费 - "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税费收入预计超过155万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0%左右,其中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将超过85万亿元 [1] - 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过9万亿元 [1]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预计到年底达10.5万亿元,年均新增超2万亿元 [1] 政策导向与受益主体 - 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6万亿元,占比36.7% [1] - 民营经济纳税人(含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减税降费7.2万亿元,占比72.9% [1] - 中小微企业享受新增减税降费6.3万亿元,占比64% [1] 市场主体与经济活力 -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涉税经营主体突破1亿户,较2020年净增3000万户 [2]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销售收入占比保持在29%左右,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9% [2] - 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比71.7%,较2020年提升2.8个百分点 [2] 区域经济与贸易发展 - 县域经济销售额和省际间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比重较2020年分别提升1.5个点和3个百分点 [2] 个人所得税与民生改善 - 今年个税汇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人数达1.19亿,较2020年增加55%,减税金额从1160亿元增至近3000亿元,增幅156.5% [2] 科技创新支持 - 2024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32万亿元,享受户数61.5万户,较2021年分别增长25.5%和16.7% [2]
上半年24省份经济“中考”交卷:区域增速分化 动能加速向“新”
证券时报· 2025-07-24 02:47
经济总量排名 - 上半年GDP排名前十省份为广东(68725亿元)、江苏(66968亿元)、山东(50046亿元)、浙江(45004亿元)、三国(31918亿元)、河南(31684亿元)、湖北(29643亿元)、福建(27997亿元)、湖南(26167亿元)、安徽(25723亿元) [1] - 广东GDP增速4.2% 江苏5.7% 山东5.6% 浙江5.8% 三国5.6% 河南5.7% 湖北6.2% 福建5.7% 湖南5.6% 安徽5.6% [1] 区域经济表现 - 东部省份稳中有进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四 增速在4.2%-5.8%区间 [2] - 中部六省除山西外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 湖北增速6.2% 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增速在5.6%-5.7%区间 [2] - 西部省份增速分化明显 西藏增速7.2%最高 青海4.0%最低 [2] 消费市场表现 - "以旧换新"政策显效 各省家电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普遍增长30%以上 河南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暴涨95.3% [5] - 网上商品零售同比两位数增长省份数量增加 数字产品增长9.9% 国补家电数码产品增长12.7% 网络服务消费增长14.6% [5] - 农村地区万元以上家电销售额大幅增长 反映县域市场消费升级 [5] 产业投资动态 - 北京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72.9%居全国首位 [6] - 河南安徽江西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6] - 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加快 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等新增领域设备应用提速 [6] 房地产行业 - 除天津(3.0%)河北(2.0%)贵州(0.8%)外 各省房地产投资普遍同比下降 福建辽宁江苏安徽降幅超10% [7] -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反映房企资金压力较大和审慎投资态度 [7]
消费升级 外资提质 外贸攀高 “十四五”期间我国商务发展成效显著
金融时报· 2025-07-21 10:42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处于人均1万美元到2万美元的区间,消费需求加速分化, 消费结构也加快转变。"这个时候,消费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也会展现一些新的亮点,这符合我们发 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王文涛表示。 从量上看,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王文涛介绍称,中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社零总 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去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一些细分领域的规模保持"龙头"地 位,如中国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销量也是全球第一。 7月1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 五"商务高质量发展成就,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十四五"期间,消费主引擎和稳定器作用增强,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凸显。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称,消 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过去4年社零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服务消费保持较 快增长,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46.1%。 "十四五"期间,经贸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王文涛介绍称,外贸顶住了压力,展 现了韧性,货物贸易稳居全球第一,出 ...
商务部:“十四五”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22:40
外资利用 - "十四五"时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 [1]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1]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约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和1/7税收,创造超3000万个就业岗位 [1]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1] - 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1]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预计2025年突破50万亿元 [2] - 中国社零总额相当于美国80%,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为美国1.6倍 [4] - 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品类销量全球第一 [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持续两位数增长,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达50.2%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 [5] 消费结构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增速超过商品消费 [5] - 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在部分家庭已超越商品支出 [5] - 服务消费主要矛盾为优质供给不足,商务部将扩大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出"1+N"政策体系支持服务消费 [5] 未来展望 - "十四五"成熟经验将延续至"十五五",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未变 [6] - 商务部计划因时因势出台针对性措施,激发商品消费动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壮大新型消费 [6]
中国市场新势能:“十四五”期间居民服务性消费年均增长9.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20:23
消费市场发展 - 过去四年社零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1] - 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46.1% [1]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2] - 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超过50% [2] -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 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 [2] 新型消费与政策支持 - 新型消费亮点纷呈,包括智能消费、绿色消费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商务部推动出台"1+N"系列政策,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3] - 建议将消费补贴政策延伸至文化旅游、健身、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 [4] - 常态化激活夜间经济,完善夜市管理、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 [4] 外贸成就 - 2024年货物贸易规模6.16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全球第一 [4] - 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4] -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67% [5]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5]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超过50% [5] 外资与供应链 - "十四五"累计吸收外资超过7000亿美元,提前六个月完成预期目标 [1][6]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多2.5万家 [6]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6]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6] - 中国供应链呈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成本不断降低 [6] 外资环境优化 -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7] - 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开展云计算、生物技术等开放试点 [7] - 20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省市完成1100余项试点任务 [7]
6月和二季度经济数据点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对下半年稳经济很重要
中银国际· 2025-07-16 14:09
经济增长总体情况 - 上半年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长5.3%,二季度实际同比增速5.2%,名义同比增速3.9%,给全年5.0%的增速目标打下较好基础[2][3][40] - 上半年平减指数累计同比下降1.0%,降幅较一季度扩大,扭转名义与实际GDP增速倒挂或成政策发力点[3] 产业贡献情况 - 上半年三产贡献率60.1%最高且较一季度上升1.0个百分点,二产贡献率36.5%,一产贡献率3.3%[5] 工业增加值情况 - 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上升0.50%,1 - 6月采矿业、制造业、公用事业、高技术产业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6.0%、7.0%、1.9%、9.5%[2][11][13] 社零消费情况 - 6月社零同比增长4.8%,较5月下降1.6个百分点,服务消费累计同比增长5.3%,较1 - 5月上升0.1个百分点[2][17]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1 - 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2.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0.6%,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7.5%,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6%,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1.2%[2][24][27] 房地产市场情况 - 1 - 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5.5%,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降幅延续收窄趋势[2] 居民收支情况 - 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增长5.3%,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同比增长5.3%,服务类消费增速较高,居住类消费占比上升[2] 下半年形势与政策建议 - 下半年外需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不确定性大,内需释放依赖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建议关注7月政治局会议及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和房地产政策宽松空间[2][41] 风险提示 - 全球通胀二次上行、欧美经济回落速度偏快、国际局势复杂化[2][42]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5.3%
搜狐财经· 2025-07-16 05:06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3% 其中一季度增长5.4% 二季度增长5.2% 环比增长1.1%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 增长5.3% 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 增长5.5% [1] - 调查失业率在5.0%至5.4%波动 基本平稳 6月CPI由负转正增长0.1% 核心CPI回升至0.7% [2] -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 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2] 经济运行特点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左右 [2] - 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货运周转量增长5.1% 旅客周转量增长4.9% [3] - 6月末M2同比增长8.3% 显示资金流改善 [3]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加快 服务消费提速 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 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 [4] - 绿色消费渐成新趋势 "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 新消费模式和业态不断涌现 [4] - 人均GDP连续两年稳定在1.3万美元以上 文化旅游 医疗健康 养老消费空间广阔 [5] 下半年经济展望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9.1% 增长贡献率超60% 服务业景气指数持续保持在50%以上扩张区间 [7] -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 有关部门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 政策工具箱丰富且加强储备 [7] - 消费政策继续加力 各地将出台刺激消费措施 包括稳就业 促增收 改善消费环境等 [4][5]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3% 经济稳中向好
证券日报· 2025-07-16 00:56
经济运行态势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 [1] - 调查失业率总体平稳 月度调查失业率基本在5.0%至5.4%区间波动 [1] - 6月份CPI同比增长0.1% 核心CPI回升到0.7% [1] - 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 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1] 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2] - "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 [2] - 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2] - 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1% 旅客周转量增长4.9% [2] - 6月末M2同比增长8.3% [2] 消费市场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3] - 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 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3] - 人均GDP连续两年稳定在1.3万美元以上 [4] - 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消费空间广阔 [4] 政策与展望 - 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1][3] - 下半年消费、投资增速预计加快 [5] - 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5] - 存量政策仍有较大空间 决策层将灵活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 [5]
今年1月至5月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达6361亿元
央广网· 2025-07-05 08:37
税收优惠政策 - 今年前5个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6361亿元 [1] -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减税1407亿元 [1] - 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4158亿元 [1] - 税收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 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优化调整 [1] 高技术产业表现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2% 明显快于全国总体增速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0% [2]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9.7% [2] 制造业发展 - 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 [2] - 计算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6% [2] - 智能设备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4% [2] - 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释放创新发展动能 [2] 政策效果 -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造经济价值 [2] - 政策为税源持续培育筑牢根基 奠定未来税收收入和财政可持续性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