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化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石化: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中国化工报· 2025-05-13 09:55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石化)党委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迅速启动部署,聚焦主题、注重实效,扎实有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聚焦主题,真抓真学。东方石化党委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形式举办2期学习教育读书班,领 导班子成员原原本本、逐章逐段领学《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读本内容;邀请海南省 委党校老师围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主题开展专题授课,课后领导班子 成员结合主题及学习体会开展集中学习研讨。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参加炼化公司联学联动专家辅导授课, 思想上受到洗礼,党性上得到锤炼,进一步筑牢加强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党支部书记带头示范,结合 部门实际和身边典型案例有序讲授《筑牢作风之基,践行使命担当》《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争做新 时代合格党员》等专题党课,带头抓学习,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为党员、干部领学、导学。各党 支部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海学、海油党建等平台开展学习,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 里走、往心里走 ...
在一个生产力过剩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要内卷
集思录· 2025-05-12 22:24
中国经济机器的形成与演变 - 中国自1980年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机器",以GDP为核心考核指标,社会资源全面动员参与国内外竞争 [2] - 第一阶段(1980-2018年)聚焦进口替代,家电(海尔/格力)、汽车(比亚迪/吉利)、通信(华为/中兴)、工程机械(三一/中联)等行业与外资品牌直接竞争 [2] - 2018年后进入第二阶段,因美国战略打压转向解决"卡脖子"问题,通过《中国制造2025》在电动车、风光、芯片、锂电池等领域全国性内卷,培育全球竞争力企业 [3] 内卷的战略逻辑与产业动态 - 新兴产业采取"百进五存"策略,地方政府通过补贴扶持辖区企业,最终筛选出5%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电动车、锂电池行业) [3] - 当前除芯片制造、航空发动机、生物医药外,多数产业已实现对美追赶或超越 [3] - 关键民生领域(石化/高铁/电力/通信)保持公有制垄断,避免内卷(两桶油/中车/国电南电/三大运营商) [4] 分配机制与社会治理 - 通过扶贫工程、农村社保、基建全覆盖(村村通/高铁网络)、电商下沉等政策实现分配公平,14亿人口中homeless比例极低 [4][5] - 对比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盈利与国内中产阶层降阶现象,中国分配制度更具包容性 [4] - 近年政策导向(扶贫/网红补税/金融去精英化)强化财富再分配,抑制资本无序扩张 [8] 历史比较与发展阶段 - 1980年代前物资极度匮乏(如尿素袋改裤子现象),当前过剩产能具有战略储备属性,应对"百年大变局" [6][9] - 参考日本发展轨迹(昭和-平成-令和阶段),经济转型需20-30年沉淀期 [10] - 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生产端的国家资本主义(效率)与分配端的社会主义(公平)结合 [5]
石化行业如何向“新”向“绿”
搜狐财经· 2025-05-12 13:13
行业地位与现状 - 石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保持支柱地位 2024年营收达16 28万亿元 连续3年稳定在16万亿元规模 占全国规模工业营收12% [1] - 行业规模居世界前列 主要化学原料产能全球首位 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可控 专用化学品产能快速增长 [1] - 面临国际市场低迷和国内需求不足 2023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 79% 2024年再降8 8% 产品价格持续下行 [2] 发展挑战 - 三大核心压力:行业稳定增长难度上升 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 [2] - 能源结构问题突出 原料偏重/能源偏煤 2023年全行业能耗8 05亿吨标煤 碳排放14 8亿吨 占工业碳排放1/5 [3] - 结构性矛盾凸显 供过于求导致效益下滑 需破解大而不强瓶颈 淘汰落后产能 [2][3] 转型方向 - 聚焦新能源 新材料 绿色化工 生命科学 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推动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4] - 推进数智化转型 建设智能工厂 融合AI 5G 大数据 数字孪生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效能 [4] -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绿色技术 建立碳排放标准体系 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 [4] 创新机制 - 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推动企业协同创新 加快国产材料装备研发 [4] - 完善技术对接平台 强化诊断服务 促进上下游联合创新 [4] - 遏制产能无序扩张 引导大中石化产品有序发展 走出价格内卷困境 [3]
江苏南京:激发增长动力,实现产业强市新突破
南京日报· 2025-05-10 07:59
工业整体增长 - 一季度南京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整体行业增长面达81 1% 展现经济韧性 [1] -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1% 其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13 7% [4] - 埃斯顿机器人一季度实现近20%同比增长 占中国机器人市场份额10 3% 成为首个登顶中国市场的国产机器人品牌 [1] 生物医药产业突破 - 驯鹿生物CAR-T细胞产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获中国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 为国产创新药出海开辟新路径 [3] - 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3款抗体类1类创新药获批临床 覆盖罕见病 肿瘤 过敏三大高增长赛道 [3] - 2023年南京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营收超2100亿元 药品临床及上市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前五 [3] 石化与汽车行业动态 - 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 分3期建设 建成后年产值预计230亿元 打造国内首个石油原料至终端产品的日化新材料集群 [5] - 南化公司橡胶防老剂产品首次出口澳洲 扬子石化3常减压装置优化系统投用后年增效约1800万元 [5] - 一季度南京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 9% 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激增128 7% 产量同比增长19 5% [5] 光电与智能制造进展 - 南智光电3天内发布5款全新工艺设计包 涵盖薄膜铌酸锂 硅光及微机电系统等领域 江北新区光电产业园二期预计年底投用 覆盖光电芯片全链条 [6] - 南京易咖智车智能工厂建成后单班年产2万台 预计2025年产值达1亿元 瞄准产业爆发机遇 [7] - 南京牵头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和参与长三角大飞机集群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 获批5项国家级试点城市资质 [7] 重大项目投资进度 - 2025年全市284个双百项目1-4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43 6% 超序时进度10 3个百分点 其中26个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进度66% 超序时33个百分点 [8] - 一季度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 7% 新材料制造业投资同比飙升146 1% [8]
近80亿元!9个项目落户此地→
中国化工报· 2025-05-09 22:54
招商推介会概况 - 5月8日湛江在上海举办石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吸引逾60家企业代表参会,其中超七成来自上海及江浙地区,涵盖国内外化工龙头企业高管团队 [1] - 活动现场签约9个项目,涵盖新材料研发、光伏发电、供应链服务、氢能产业等领域,总投资额达79.61亿元 [1] 签约项目详情 - 冠豪高新投资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及膜基新材料精密涂布生产线 [1] - 中鹏未投资生物质制备绿氢项目 [1] - 中捷精创投资化学绿色新材料项目 [1] - 上海东新冶金建设华南生产研发基地 [1] - 上海化工院检测公司与东海岛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化工技术合作 [1] - 上海景旦新能源与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合作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1] - 德荣化工投资15000吨/年有机硫醇项目 [1] - 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投资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 - 山东鸿瑞投资罐式集装箱一站式综合服务项目 [1] 东海岛化工园区优势 - 园区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投资超2000亿元,是中国沿海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石化基地之一 [2] - 依托中科炼化和巴斯夫两大龙头项目,延伸乙烯、丙烯和芳烃三大产业链 [2] - 发展培育高档涂料、车用材料、包装材料、集成电路化学品、高性能与特色功能材料五大产业集群 [2] - 拥有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三大投资超百亿美元级项目 [2] - 基础配套完善,坐拥40万吨级航道、13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市场 [2] - 已形成绿色石化、绿色钢铁、绿色造纸、生物医药和现代化海洋牧场五大主导产业 [2]
单日获资金净流入超5200万元,300红利低波ETF(515300)冲击4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5-09 10:45
流动性 - 300红利低波ETF盘中成交1728.58万元 截至5月8日近1周日均成交1.15亿元 [1] 规模与份额 - 300红利低波ETF最新规模达54.97亿元 创近1年新高 [1] - 300红利低波ETF最新份额达40.15亿份 创近1年新高 [1] 资金流向 - 300红利低波ETF最新资金净流入5205.32万元 近7个交易日内有6日净流入 合计净流入8589.45万元 [1] 指数成分 - 沪深300红利低波动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37.43% 主要成分股包括中国神华、格力电器、大秦铁路等 [1] 政策与市场观点 -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新闻发布会释放积极信号 类"平准基金"表述有望夯实股指下沿 [1] - 中美经贸问题出现积极变化 支撑场内资金风险偏好 [1] - 中期看大盘权重股更受益于中长期资金入市 科创+消费是政策支持重点 [1] - 维持中期红利+内需+科技的配置建议 短期可适度积极 [1]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007606)参与投资 [2]
关税冲击下,中新国际产业合作大会透露哪些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5-07 23:09
中新经贸合作背景与意义 - 新加坡有能力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等市场提供经验与服务,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1] - 2024年是中新建交35周年、建立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及新加坡建国60周年,国际产业合作大会具有特殊意义 [1] - 国际产业合作大会已举办第三届,吸引中新及周边国家约600人参与,服务RCEP成员国及周边国家经贸合作 [1] 中新产业互补性与合作机遇 - 新加坡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前两位,与中国在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上互补性强 [2] - 新加坡第二产业占比显著,特色工业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石化、海上平台建设和船务等 [2] - 新加坡高科技与金融优势明显,但受限于人口和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形成互补,可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及欧亚的桥梁 [3] 中新经贸数据与投资关系 - 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1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 [3] - 2024年1~9月中新双边贸易额81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3] - 2022年新加坡首次成为中国累计最大外资来源国,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 [3] - 截至2023年底,新加坡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412.3亿美元,中国累计对新加坡投资896.3亿美元 [3] 中新自贸协定与政府合作项目 - 新加坡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亚洲国家,2023年12月双方签署升级版自贸协定议定书 [4] - 两国建有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三大政府间合作项目 [4] - 新加坡与中国7省市建立经贸合作机制,并与上海、深圳建立专项合作机制 [4]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与挑战 - 上海城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70%国际业务聚焦东南亚,通过中新合作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设立分公司 [6]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60%,欧盟碳关税(CBAM)将于2026年开征,企业需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 [6] - 新加坡可作为中国清洁产品走向全球的"桥头堡",两国在绿色贸易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7] 绿色数智与产业合作新方向 - 国际产业合作大会聚焦绿色数智新质生产力,配套展览展示相关成果 [7] - 大会此前推出碳披露平台和中国机电产品碳标识,2024年将发布新成果并叠加绿色金融 [7] - 新加坡致力于成为亚洲碳交易和服务枢纽,中国企业可通过新加坡实现碳数据跨境和国际市场拓展 [7] 企业"出海"合规建议 -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严格遵守新加坡及目标市场法律法规,这是参与公平竞争的前提 [8] - 新加坡亲商且高效,但法规严格,中国企业需注重合规以保护自身利益 [8] - 新加坡可帮助中国企业理解东南亚及欧洲市场法规与文化,避免"内卷"式竞争 [8]
2025年广东省惠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推动"2+1"产业体系升级,打造万亿级新质生产力集群[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7 08:58
惠州市产业体系与经济发展 - 构建"2+1"现代化产业体系:石化能源新材料(2024年产值3900亿元)和电子信息(5500亿元)为支柱,生命健康产业为战略突破点 [1][14] - 产业集群竞争力显著: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家电、新能源电池连续入选中国百强榜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1][14] - 2024年GDP达6136.39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188.68亿元(增长7.6%)领跑,凸显制造业主导地位 [4][7] 支柱产业表现与龙头企业 - **石化能源新材料**:中海壳牌、恒力石化等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大亚湾石化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规划2027年高端化学品占比超40% [21][22][24][25] - **电子信息**:TCL科技、亿纬锂能等领军企业带动新型显示、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仲恺高新区集聚超1000家数字经济企业,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 [21][22][26] - **新能源与智能装备**: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企业聚焦锂电池与储能系统,利元亨等推动智能装备发展,形成"链主引领"生态 [21][22] 产业空间布局与政策支持 - **空间规划**:构建"3+N"主体功能区,重点发展大亚湾经开区、仲恺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布局7个千亿级特色产业园 [16][17][19] - **政策体系**:出台"1+N"政策组合,包括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450家中小企业改造目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案(2024-2027年)、科技人才引进(最高1000万元资助)等 [11][12] - **创新生态**: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3650家,科技贷款余额年均增长40%,设立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9][28]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 **高端化转型**:石化新材料向碳五、碳九产业链延伸,电子信息推动"智改数转"(3年800家规上企业转型) [24][26] - **新兴领域布局**:低空经济规划3.5平方公里专业园区,目标2026年产业链规模300亿元,同步发展6G通信、生物合成技术 [27] - **绿色低碳目标**:规划2027年建成大湾区清洁能源创新中心,单位产值能耗下降30% [25]
2025年石化行业中期策略:石化产业链利润重塑
东吴证券· 2025-05-06 18:34
报告核心观点 - 原油需求短期增长延续,长期看达峰尚需时日,海外达峰时间延后,中国达峰时间提前;原油供给出现扰动,OPEC+减产托底油价作用减弱;短期供给扰动难改长期油价高位企稳趋势;推荐高景气+高红利+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利好企业、供给收窄+需求改善+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利好企业、低成本+高成长企业等投资方向 [2][3] 原油需求短期增长延续,长期看达峰尚需时日 短期来看 - 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全球贸易,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压制原油需求,IEA下调2025 - 2026年全球GDP预测及2025 - 2026年石油需求增速 [7][9] 长期来看 海外原油需求达峰时间延后 - 全球交通用汽柴油消费量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影响显著,因海外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及预期,预测全球交通用汽柴油需求量2031年达峰,全球原油总需求量2034年左右达峰,对应需求量1.06亿桶/天,2034 - 2050年原油总需求加速下降,2050 - 2060年下降速度放缓 [13][26] 中国原油需求达峰时间提前 - 2021年中国交通用汽柴油消费量占比最高,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是交通用汽柴油需求达峰重要标志,通过测算不同用途石油消费量预测值,得出中国原油终端消费总量2027年左右达峰,达峰后逐步下滑 [31][50] 原油供给出现扰动,OPEC+通过减产来托底油价的作用减弱 油气公司能源转型放缓,国际巨头多通过收并购实现产量增长 - 2022 - 2024E,欧洲系公司能源转型步伐放缓,部分企业碳排放量上升,低碳战略放缓;美国系公司以传统能源为主业,低碳目标稳定,通过技术革新减少排放;国际巨头多通过收并购实现产量增长,高油价时期并购具备产量增加、资源连块、收购油田资产优质、收购方式以全股票收购为主等特点 [56][62] 美国本土页岩油增产乏力,战略原油库存进入补库阶段,外部通过政治交易使沙特、俄罗斯增产 - 美国本土页岩油勘探年限久,优质区块少,增产能力弱,2025年4月初产量下滑;2025年初美国计划用200亿美元补库3.3亿桶原油,当前布油价格高于补库单价,因此通过政治交易使沙特、俄罗斯增产 [63][68] OPEC+意外宣布增产,沙特等产油国对油价诉求降低 - OPEC+部分成员国超产,2025年4月3日OPEC+同意5月增加41.1万桶/日石油供应,增幅是原计划三倍,旨在惩罚违规超产国家 [71] 俄罗斯出口量没有明显变化,俄乌冲突存不确定性 - 2025年4月中旬IEA月报显示俄罗斯原油出口量无明显变化,受制裁影响较小;俄乌冲突局势复杂,需持续关注 [77] 圭亚那、巴西加大深海油田开发,但传统油田投产时间较长 - 圭亚那、巴西有较多油田开采计划,但传统油田开采需3 - 5年,预计2025年原油产量增量不多于40万桶/天,对近两年全球原油供给影响较小 [80] 三桶油相关标的 中国海油 - 低成本+高股息,高资本开支推动增储上产,制定2025 - 2027年分红计划,承诺不低于45%的分红率 [3][86] 中国石油 - 持续增储上产,打造“油气热电氢”全方位能源龙头,2024年分红比例52% [3][94] 中国石化 - 一体化优势明显,抵御油价波动能力强,2024年分红比例73% [3][105] 大炼化行业框架 石化产业链概览 - 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油、天然气、煤炭等,中游石脑油、芳烃、烯烃等,下游聚酯薄膜、纺织服装等;核心锚定原材料价格,油价中高位重点配置上游油气开采板块,关注油煤气路线成本PK,根据供需端库存周期、产能周期进行投资 [115][118] 打通全产业链的企业 - 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和桐昆股份打通了从炼油到化纤织造的全产业链 [119] 大炼化相关标的 桐昆股份 - 24年起长丝新增产能减少,供需边际修复,行业景气度提升;在建项目陆续投产,PTA&长丝迈入千万吨级;印尼炼化项目启动,全产业链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126] 新凤鸣 - 24年起长丝新增产能减少,供需边际修复,行业景气度提升;上下游建设同步推进,印尼炼化打开成长空间 [130] 恒力石化 - 国内领先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沙特阿美拟收购其10%股权并开展战略合作 [133] 荣盛石化 - 截至2023年底拥有原油加工能力4000万吨/年,布局五大新材料项目,规划总投资约3000亿元 [136] 东方盛虹 - 截至2023年底拥有一定炼化产能和新材料业务,高开支构筑高成长,新材料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引入沙特阿美战略合作 [139] 恒逸石化 - 截至2023年底拥有一定炼化、PTA和聚酯产能,看好长丝向上弹性,涤锦双链并行,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142] 宝丰能源 - 煤化工领军企业,煤制烯烃产能持续释放,油煤价差扩大使煤制烯烃盈利能力向好,成本业内领先 [145] 卫星化学 - C2乙烷价格中低位,成本优势突出;C3丙烷价格回落,PDH盈利有望修复;项目落地贡献业绩,看好长期成长 [148]
专家为行业节能降碳标出发力点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6:40
行业政策转变 - "十五五"时期石化行业节能降碳工作主旋律将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1] - 碳排放双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重要举措 [1] - 石化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 大型项目集中上马期接近尾声 主要化工原料自给率渐趋合理 [1] 节能降碳实施路径 - 行业需重点关注电氢协同、原燃料双替代等发展方向 [1] - 石化行业能耗占全社会总量20% 节能对减碳贡献显著 [1] - "两新"行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契机 [1] - 电气化替代需应对用电负荷跃升、供配电架构重组等挑战 可通过优化系统结构和谐波治理解决 [2] 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 - 设备更新需运用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实现实时量化决策 降低综合成本 [2] - 碳市场建设是推进碳减排的重要机制 CCER市场重启后发展态势向好 [2] - 石化行业可开发负碳技术CCER方法学 参与交易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2] 标准体系建设 - 行业正加快制定节能、节水、碳排放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 - "双碳"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鼓励有条件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