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

搜索文档
国际工商界聚焦贸易投资:中国仍是关键所在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6:18
中国市场吸引力 - 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美国公司过去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许多美企仍视中国市场为机遇并期待深化对华贸易 [2] - 70%的澳大利亚公司将中国视为优先投资目的地,其中一半希望在中国继续扩展投资 [2] - 日本公司致力于在中国市场发展并积极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因中国公司在不同技术领域实力突出 [2] 技术创新与合作 - 中国在新技术领域的进步引发关注,美国企业应继续留在中国以了解市场创新并在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3] - 马来西亚企业将与多家中企展开合作,中国企业的高新技术为双方合作注入更多动力 [3]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创新国家之一,积极帮助其他国家提升能力建设并促进贸易公平性 [3] - 中国在机器人技术和深度求索(DeepSeek)等方面的创新令人鼓舞,被视为极具活力的市场 [3] 多边主义与全球化 - 中国推动合作并坚持双赢理念,支持技术与创新共享,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创造希望前景 [4] - 中国持续开放市场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全球贸易中成为负责任的参与者 [4] - 中国促进多边主义的态度向世界传递稳定预期,全球化对世界稳定至关重要 [4]
展会观察:中东欧客商“花式掘金”中国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09:50
中东欧博览会概况 -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办 现场汇聚8000多种中东欧特色商品 [1] - 吸引来自中东欧14国和英国 法国 德国 西班牙 意大利等9个国家的435家企业参展 [2] - 展区涵盖水晶 啤酒 葡萄酒 蜂蜜 奶酪等传统中东欧商品以及VR眼镜 智能家电等高科技产品 [2] 参展企业动态 - 塞尔维亚护肤品企业首次参展 产品主打玫瑰 洋甘菊 薰衣草等天然元素 希望通过展会开拓中国市场 [1] - 斯洛伐克企业展示航空气象监测系统 已在云南 海口落地 瞄准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1][2] 展会成果 - 展会首日达成24个采购项目签约 涵盖矿产 宠物健康产品 滑雪器材 果汁 酒类等品类 [2] - 签约总额达24 9亿元人民币 [2] 中国市场吸引力 - 中东欧企业认为中国是巨大且成熟的消费市场 希望探索直播电商等新型销售渠道 [1] - 中国低空经济领域正在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吸引国际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2]
大摩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5-22 17:32
【导读】中美谈判超预期,人民币资产长期吸引力有望提升 日前,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重要进展,将对中国宏观经济、股票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市场资金趋势会 否出现变化? 近期,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接受媒体采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他 认为,中美关税谈判结果超出预期,财政政策年内有望进一步发力拉动内需。 今年两会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如消费品补贴、加大基建投资、扶持科技领域等,在推动经济发 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议适时推出补充性财政政策,例如,下半年再推出万亿元级别的额外财政支 持政策,以进一步拉动内需和消费。 王滢分析,从4月下旬开始,被动基金重新流入中国股市。随着市场情绪趋于稳定,叠加投资者对宏观 和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理性分析,境外投资者逐渐达成共识——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股市的可投 资性和相对吸引力受影响程度,相比其他市场要小得多。 王滢认为,当下关税降低对中国股市构成利好,中国上市公司的可投资性继续改善。背后逻辑是中国政 府重申优先发展宏观经济,强调民营企业营商支持政策,对全球投资者了解决策方向起到了正向引导作 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触底反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可投资性提升 ...
世界寻找确定性 中国资产向上重估共识不断扩大
证券日报· 2025-05-21 00:17
中国资产吸引力 - 中国资产正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向上重估成为热议话题 [1] - 4月份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73亿美元 [1] - 外资机构用真金白银对中国资产投下"信任票",彰显强大吸引力 [1] 经济基本面 - 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 -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 -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消费升级催生智能家居、跨境电商、健康养老等新业态 [2] 政策环境 - 债券通、沪深股通不断扩容,QFII和RQFII制度持续优化,外资进入渠道更畅通 [3] -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支持 [3] - 政策连续性和可预期性让外资机构能制定长期投资策略 [3] 科技创新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多年超过2.5%,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3] - DeepSeek开源生态推动全球AI技术普惠,代码下载量突破千万次 [3] - C919大型客机商业首飞成功,标志中国民航工业迈入全球供应链核心圈 [3] 综合优势 - 经济底盘稳固、政策体系稳健、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共同构成中国资产可持续发展的确定性 [4] - 中国资产凭借"稳稳的安全感"成为全球资本避险增值的优选锚点 [4]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提升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 [4]
全球财经连线|专访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中匈合作正当时,欢迎中国企业来匈投资兴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20:57
中匈双边关系与合作 - 中匈友谊历史悠久,从丝绸之路延续至今,无论匈牙利左翼还是右翼执政都重视与中国维护良好关系 [1][6] - 匈牙利作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以开放姿态和包容文化吸引中国投资者,在高科技、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1][8] - 中匈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对匈牙利投资规模可观,匈牙利欢迎更多中国投资者帮助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6][8]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 匈牙利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该倡议启动迅速、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11][12] - 匈塞铁路项目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秀案例,不仅促进地区联通,还可进一步延伸至西欧推动更高效发展 [12] -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强文化、旅游等多领域交流,匈牙利高度赞赏并希望加快项目落地 [12] 高科技与创新合作 -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创新突破显著,匈牙利希望分享这些成果并在生物技术等优势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 [13][15] - 匈牙利在生物技术领域水平较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希望与中国在这些领域互学互鉴 [13] -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药等领域是未来中匈合作的重点方向 [15] 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 中匈文化交流紧密,包括匈中双语学校、展览合作和高校间友好往来 [6] - 匈牙利文化生活丰富,中国投资者可体验歌剧、博物馆等艺术活动,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理解 [8] - 中国年轻人海外学成归国的模式值得匈牙利借鉴,重视大学和科研发展的理念对匈牙利有启发意义 [13] 区域经济合作 - 匈牙利作为欧盟成员国,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平台,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欧洲市场理解支持 [9] - 布达佩斯吸引众多中国企业设立总部和工厂,匈牙利提供政策支持便利中国投资者进入欧洲市场 [8][9] - 广东作为全球科创中心之一,与匈牙利在文化、科技等方面有合作潜力 [14]
久吾高科: 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0 20:28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解除限售条件成就 - 公司于2025年5月20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成就的议案,同意办理169.8万股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 [1] - 本次解除限售涉及58名激励对象,可解除限售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1.36%,其中董事及高管获授42.45万股,中层及核心骨干获授127.35万股 [6] - 解除限售条件包括公司未出现财务报告否定意见、重大违法违规等情形,且激励对象未受行政处罚或市场禁入 [5] 业绩考核达成情况 - 公司2024年度扣非后净利润(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影响)达6,662.15万元,较2023年增长50%,超过考核目标值(Am)触发100%解除限售比例 [5] - 所有58名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均为"优秀",个人层面解除限售比例达100% [6][7] - 本次解除限售股票为首次授予总量的40%,对应169.8万股,剩余254.7万股尚未解除限售 [6] 激励计划实施流程 - 公司于2024年4月完成激励计划草案审议、激励对象公示及首次授予登记,2024年5月16日完成59名对象424.5万股授予 [3] - 2024年8月调整回购价格并注销部分未解除限售股票,2025年2月以11.58元/股向1名对象授予2万股预留限制性股票 [4] - 本次解除限售期为授予登记完成12-24个月,首个限售期于2025年5月15日届满 [5] 监管审核意见 - 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及监事会确认公司层面业绩与个人考核均达标,未出现不得解除限售的情形 [6][7] - 律师事务所认为解除限售程序符合《公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草案规定 [7]
中方手捏“王炸”,特朗普急了,但先别急,先把对华承诺兑现了再说
搜狐财经· 2025-05-20 17:46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及影响 - 中国对镓、锗、锑、钨、中重稀土等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 部分境外实体与境内不法人员勾结翻新走私手法 中国部署多部门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走私 [1] -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总供应60%以上 加工领域控制全球92%产能 处于几乎垄断地位 [3] - 稀土广泛应用于军工产业 如先进战机、核潜艇等尖端武器装备 F-35战机每架消耗417公斤稀土 [5]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及反应 - 美国半导体、汽车和军工行业对中国稀土依赖非常大 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 [3] - 美国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 希望中国取消对美稀土出口限制 但中国在同一天宣布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 [1][3] - 美国军事领域因稀土供应受阻面临中断风险 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放缓 高科技产业如芯片制造、人工智能发展受掣肘 [5] 中美博弈及未来走向 - 中国在技术、产能和政策上占据优势 可能通过谈判要求美国取消单边关税和技术限制 但全面取消稀土管制可能性较低 [7] - 稀土问题不仅是贸易争端 更是科技主导权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较量 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格局 [7] - 中美经贸高层会晤后 双方就绝大多数追加关税达成"取消共识" [3]
美国败在哪里?白宫误判中方实力,美媒一针见血,情况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5-19 00:17
中美关税调整 - 美方取消91%加征关税 暂停实施24%对等关税 中方同步取消91%反制关税 暂停24%反制关税 双方各自保留10%关税 [1] - 高盛分析师预测未来90天中国进口将激增 "抢先"成为关键词 [1] - 美国企业对90天后政策波动仍存担忧 [1] 贸易战影响 - 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骤降42% 汽车零部件贸易额萎缩超30% [3] - 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美国企业议价能力显著削弱 [3] - 德州农场主发起抗议游行 底特律汽车城出现停产危机 [3] 稀土战略博弈 - 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直接威胁美国军事优势 [1] - 稀土出口审批机制基于国家安全和产业链控制 精准打击美国高科技企业供应链 [6] - 美国要求取消稀土出口限制被中方视为不对等讹诈 [6] 谈判机制与成果 - 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定期在两国或第三国开展磋商 [3] - 会谈取得实质性成果 美方大幅降低关税 中方坚持未妥协 [3] - 专家评估结果好于预期 但需对后续谈判保持谨慎乐观 [3] 中方谈判立场 - 反对美方单边关税措施 要求取消全部加征关税 [7] - 不接受以谈判为幌子的胁迫讹诈 不牺牲原则立场达成协议 [7] - 严打战略矿产走私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5]
马蔚华:2024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35%,但和发达国家仍差距较大|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5-18 18:05
政府引导基金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 政府引导基金能解决科技创新资金链中最重要但缺乏投资的环节 [2] -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旨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2] -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从2010年25%提升至35%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 创新链与产业链阶段性断链导致17%科研成果未在国内转化而授权海外 [2] - 早期VC和天使投资资金不足且高科技项目早期风险大 [2] - 间接融资主导导致债性思想与股权投资需求存在认知偏离 [3] - 风险投资过度关注商业价值评估而忽视技术强度(专利数、创新特点) [3] - 政府考核指标(如专利数量)与市场化成果转化目标不匹配 [3] - 缺乏宽容的容错机制抑制了"投早投小"的积极性 [3] 政策支持与解决方案 - 中央政策支持科创债和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以拓宽融资渠道 [3] - 政府引导基金需协调资金建立母基金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科技企业 [4] - 政府引导基金在风险管理机制和科技成果市场化中发挥引领作用 [4]
中国未雨绸缪压倒了特朗普
日经中文网· 2025-05-15 11:06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 中国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贸易战以来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目标是打造不依赖美国的经济体系 [1] - 2018至2024年六年间中国对美以外国家出口额增加超过1万亿美元 总出口额达3.6万亿美元 新增部分相当于对美年出口额两倍 [2] - 进口领域减少对美国依赖 大豆转向巴西等多元化渠道 小麦领域支援中亚生产技术开发 [2] 科技与产业战略 - 中国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旨在应对高端技术禁运并摆脱劳动密集型出口经济 [2] - 稀土作为关键战略物资 中国控制全球70%产量和90%冶炼产能 直接影响美国高科技及军工产业 [2] - 电脑和智能手机虽未被纳入关税清单 但相关工厂已启动海外转移 [4] 出口贸易动态 - 美国将追加关税从145%下调至30% 其中基础税率10%叠加20%药品管制关税 [1] - 跨境电商平台SHEIN和Temu等小额货物面临54%关税 可能引发工厂迁移或倒闭潮 [1][4] - 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在特朗普将关税升至84%-125%时均以同等幅度回应 [1] 地缘政治因素 - 经济转型最终目标服务于台湾统一战略 俄乌战争强化了中国对经济制裁的危机意识 [3] - 中国将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视为关键时间节点 超高关税可能导致圣诞季商品短缺 [2] 博弈策略分析 - 中国通过承受短期损失实施"胆小鬼游戏"策略 利用时间压力迫使美国让步 [2] - 特朗普威胁式谈判手法在面对已做好长期对抗准备的中国时效果受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