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化
icon
搜索文档
恒逸石化拟注销约6370.38万股回购股份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0:22
股份注销与回购计划 - 公司拟注销约6370.38万股回购股份,占总股本的1.74% [1] - 回购股份用途由"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变更为"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1] - 第五期股份回购计划稳步实施,回购资金总额为1.25亿至2.50亿元,价格不超过9.00元/股 [2] - 截至3月31日,累计回购第五期股份约2924.08万股,占总股本的0.80% [2]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1.6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49.48万元 [1]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 [1] - 2024年度现金分红实施后,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将达到56.03亿元 [1] 股东增持行动 - 控股股东恒逸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票约3934.74万股,占总股本的1.07% [2] - 增持计划仍在有序推进中 [2] 市场影响与战略举措 - 注销回购股份将显著提升每股收益,让全体股东共享发展红利 [1] - 公司采取"注销回购股份+现金分红+股份回购+股东增持"多措并举策略 [2] - 这些举措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2]
“千亿产业新势能”系列之绿色石化篇: 从一滴油到万物生 舟山“链”成世界级石化集群
证券时报· 2025-04-29 06:33
舟山石化产业转型与浙石化项目影响 核心观点 - 舟山从传统渔业和造船业转型为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主要得益于浙石化4000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成投产 [1][2] - 浙石化项目是全球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炼油产能4000万吨/年、乙烯420万吨/年、芳烃1180万吨/年,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 [3] - 项目带动舟山形成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2024年规上石化工业总产值达2874.9亿元,并推动区域GDP增速达长三角首位(2022年8.5%) [1][7][11] 项目规模与技术亮点 - 建设周期仅4年(2015-2019),高峰期施工人员超8万人,使用围海造地技术将9平方公里小岛扩展至26平方公里 [2][3] - 采用全球领先数智化系统:装置运行平稳率98.5%、自控率超99%,配备368路视频监控和4970条感知设备,实现秒级安全响应 [4][5] - 环保投入160亿元(占总投7%),建成10座大气监测站和数万亩应急蓄水池,实现污水近零排放和二氧化硫源头减排 [5][6] 产业链聚集效应 - 2024年舟山新设企业5067家(油品相关占56.92%),形成金塘、定海、六横等四大拓展区,差异化发展高性能材料、绿色能源等产业 [7][8] - 定海工业园已集聚盐田港、中石化、中海油等项目,培育新材料产业链;六横岛新建30万吨/年生物航煤装置 [7][8] - 与宁波石化基地形成物料互供(PX、乙二醇与液氨、硫酸等),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9] 区域经济带动 - 岱山县常住人口从2017年18.19万增至2024年21.51万,新增石化配套产业园预计带动上下游产值6000亿元 [10] - 直接创造超1万个就业岗位,带动餐饮、物流等消费升级,县域商业形态从单一海鲜店转向多元化 [10][11] - 2025年规划推进"减油增化"战略,建设石化"一核五区"及宁波互通管道,加速储运基地项目落地 [11]
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启动
快讯· 2025-04-28 18:20
政策导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 [1] - 政策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 [1] 重点行业领域 - 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重点行业领域 [1] - 关注节能降碳、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等技术 [1] 技术装备推广目标 - 推广节能降碳效果明显、技术成熟可靠、具备经济效益和推广潜力的技术装备 [1] - 重点推广能够实现全流程系统节能降碳或跨行业、领域融合创新的技术装备 [1] 行业影响 - 加快重点行业领域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1]
工信部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
快讯· 2025-04-28 16:27
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 - 工信部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 [1] - 推荐工作涵盖五类技术装备 [1] 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 - 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等行业工艺革新与流程优化技术 [1] - 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通信机房等领域节能和能效提升技术 [1] - 具体技术包括短流程制造、算力与能源协同应用、高效制冷、高效供配电、绿色智算系统解决方案等 [1] 用能低碳转型技术 - 包括清洁低碳氢制备及应用、高效储能、工业绿色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 [1] - 余热余压高效利用、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电能替代等多能高效互补技术 [1] 工业减碳技术 - 包括低碳原料燃料替代、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技术 [1] - 二氧化碳捕集及高值化转化利用、碳排放核算监测技术 [1] -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与替代等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1]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 - 包括数字化能碳管理等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通信技术 [1] - 实现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信息采集、智能分析、精细管理和系统优化技术 [1] 高效节能装备 - 能效指标达到或优于相关国家标准1级能效等级的工业量产装备 [1] - 包括电动机、变压器、工业锅炉、风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工业制冷设备、热泵等 [1]
福建省、沙特阿美探讨低碳协同合作
中国化工报· 2025-04-28 10:05
白皮书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综合能源企业,沙特阿美展现出独特的合作价值:提供的优质原油碳排 放强度较行业均值低50%至70%;发起全球碳核算ARCHIE倡议;掌握原油直接制化学品(COTC)核 心技术;具备全产业链协同能力;拥有成熟的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经验;并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力 度。 福建省政府高度评价中沙合作,并提出进一步合作愿景。福建省发改委工业发展处代表表示,沙特 阿美是福建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双方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关于石化产业低碳转 型,他指出,福建将坚持"四个一体化"发展路径:能源结构清洁化、工艺流程低碳化、产业集群循环 化、产品结构高值化。目前,福建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已达65%,形成泉港、泉惠、古雷三大石化基 地,2023年化工新材料产值占比提升至38%,为深化中沙低碳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福建省工信厅石化处代表表示,希望与沙特阿美深化技术合作,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共建低碳技 术联合实验室、开展能效领跑者对标工程、构建石化产品绿色认证体系,共同促进石化产业绿色低碳转 型。 中化新网讯 近日,由复旦大学联合沙特阿美主办的《双碳背景下的中国石化产业低碳高质量发 展》白皮书讨论会在福 ...
PTA月报:供需预期双弱,关注成本波动-20250428
国信期货· 2025-04-28 09: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PTA计划检修较多,下游需求存走弱预期,市场供需呈现双减格局,PTA社会库存延续去化,关注装置计划外检修 [3][38] - 亚洲PX处于检修季,且PXN价差压缩至历史低位,未来存在阶段性修复机会 [3][38] - 策略上油价企稳可尝试低多,月差关注阶段正套机会 [3][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4月PTA市场大幅下跌,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引发双边贸易停滞,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清明节后国内商品跳空低开,PTA连续大幅下跌并创下近4年新低 [6] 基本面分析 计划检修较多,PTA库存延续去化 - 4月PTA装置检修较多,行业月均开工略有下降,国内产量环比回落,下游聚酯负荷高位,工厂原料刚需尚可,市场供需阶段性改善,社会去库速度加快,4月25日PTA社会库存为510.5万吨,较3月底减少27.2万吨 [8] - 3月PTA出口29.0万吨,同比下降36.6%,环比下降24.3%,1 - 3月累计出口94.5万吨,同比下降8.0%,2季度PTA出口同比预期下滑 [11] - 近期PTA计划检修较多,5月PTA产量预计延续下滑,供需矛盾预期继续修复,PTA存量库存维持去化,关注计划外检修情况 [12] 贸易战冲击出口,关注后续谈判进展 - 3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同环比大幅增长,国内零售方面,1 - 3月纺织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3.4% [17] - 3月聚酯出口延续强劲态势,但较1 - 2月累计增速放缓6.5个百分点 [18] - 目前涤纶长丝库存偏高,截至4月25日,长丝POY、FDY、DTY、短纤权益库存、瓶片库存分别为28.2天、30.4天、34.9天、9.1天、14.2天 [20] - 中美贸易战陷入僵持,纺织服装出口冲击明显,4月江浙印染、织造开工明显下滑,终端需求走弱导致聚酯库存累积,若贸易摩擦不能妥善解决,短期需求滑坡不可避免,聚酯工厂将降负减产,影响上游原料消费,需关注贸易谈判进展 [24] PXN价差存在阶段修复机会 - 今年国内PX提前进入检修季,4月PX产量预期同比下降,3月PX累计产量为305.4万吨,同比下降6.9%,1 - 3月累计产量为930.6万吨,同比下降2.4% [25] - 除中国外亚洲地区1季度PX产量减产,1 - 3月累计产量为550.0万吨,同比下降5.4%,1 - 2月国内PX进口同比下降16.4%,3月进口量84.7万吨,同比增长22.5%,环比增长23.5% [28] - 4月份以来,韩国PXN裂解价差走低至140美元/吨左右,处于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 [31] - 目前亚洲处于集中检修季,2季度亚洲PX供应减少,国内整体延续去库,PXN价差被压缩至历史低位,未来继续压缩空间有限,市场存在阶段性修复机会,关注油价及产业链开工变化 [35] 结论及建议 - 供应方面,近期PTA计划检修较多,5月PTA产量预计延续下滑,供需矛盾预期继续修复,PTA存量库存维持去化,关注计划外检修情况 [37] - 需求方面,中美贸易战僵持,纺织服装出口受冲击,4月江浙印染、织造开工下滑,终端需求走弱,聚酯库存累积,若贸易摩擦不解决,短期需求滑坡,聚酯工厂降负减产,影响上游原料消费,关注贸易谈判进展 [37] - 成本方面,亚洲处于集中检修季,2季度亚洲PX供应减少,国内延续去库,PXN价差被压缩至历史低位,未来存在阶段性修复机会,关注油价及产业链开工变化 [38]
利润正增能否延续?——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25.03)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4-27 23:49
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回升至0.8%,较前值-0.3%改善,营收累计同比提升至3.4%[3][8] - 利润回升主要驱动因素为营收改善(贡献利润同比上行6.2%),费用和其他损益等短期指标贡献3.8%和0.3%,但成本压力拖累利润5.9%[4][8] - 煤炭冶金链实际营收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至6.3%,下游消费行业营收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至9.2%,石化产业链实际营收增速微升0.5个百分点至5.2%[4][15] 行业成本结构 - 整体工业企业成本率达85.8%,为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下游消费制造业成本率环比激增247.4bp至83.7%,远超季节性增幅(+181.9bp)[20][22] - 家具、食品、服装行业成本率分别环比上升258.8bp、155.5bp、142.7bp,反映中下游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的刚性成本压力[20] - 冶金链和石化链成本率虽环比下降34bp和12.9bp,但改善幅度不及2019年以来3月平均降幅(72.7bp和83.2bp),金属制品、橡胶塑料等行业成本率未改善[25][27] 分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利润显著改善:有色压延、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利润同比分别上升34.3、25.2、22.5个百分点至54.8%、22.8%、23.5%[43] - 下游行业利润承压:汽车、服装服饰利润同比降幅扩大39.8和25.8个百分点至-28.5%和-31.5%[43] - 文教工体娱、非金属制品、印刷行业营收增速分别提升8.7、6.5、6.4个百分点至6.6%、-2.3%、5.9%[46] 企业所有制差异 - 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回升26.4个百分点至17.4%,营收增速提升2.5个百分点至4.8%[51][53] - 股份制企业利润和营收同比分别上升5.7和1.4个百分点至3.7%和4.6%,而国企利润同比下滑9.2个百分点至-7.1%[51][53] 库存与需求 - 3月末产成品存货名义同比持平于4.2%,实际库存同比7.2%,上游实际库存增速跳升12.2个百分点至16.8%,超过中游(4.9%)和下游(8.1%)[55][62] - PPI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至-2.5%,工业增加值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至7.7%,显示"量"对利润的支撑作用强于价格[34][37] 未来展望 - 国际大宗价格回落或缓解石化链成本压力,但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问题持续,叠加关税加码可能抑制利润率修复[31][71] - 历史数据显示关税加征行业利润率会出现"超额"下行,利润增速降幅可能超过营收增速[31]
利润正增能否延续?——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25.03)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4-27 23:40
核心观点 - 3月工业利润当月同比回升2.8个百分点至2.5%,主要受益于营收改善,实际营收支撑利润同比上行6.2% [7][71] - 利润率贡献主要来自费用和其他损益等短期指标回升,分别带动利润同比上行3.8%和0.3%,但成本拖累整体利润下行5.9% [7][71] - 营收增速回升较大的行业包括煤炭冶金链(当月同比+2.5个百分点至6.3%)和下游消费行业(+1.5个百分点至9.2%),主要受基建提速和以旧换新政策拉动 [15][71] 行业表现 - 下游消费制造业成本压力显著,3月成本率环比增加247.4个基点至83.7%,超出季节性增幅(+181.9个基点),家具、食品、服装等行业成本率上行明显 [20][71] - 石化链和冶金链成本率改善不及季节性,冶金链成本率环比-34个基点至87.2%,石化链环比-12.9个基点至86.1%,但均低于2019年以来3月平均降幅(72.7和83.2个基点) [25][71] - 装备制造业利润改善显著,有色压延、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利润同比分别上行34.3、25.2、22.5个百分点至54.8%、22.8%、23.5%,而汽车、服装服饰等下游行业利润增速大幅回落 [43][71] 常规数据跟踪 - 3月工企营业收入当月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至4.4%,文教工体娱、非金属制品、印刷行业营收涨幅较大,分别边际上行8.7、6.5、6.4个百分点 [46][72] - 私营企业利润增速显著改善,当月同比上行26.4个百分点至17.4%,股份制企业利润同比上行5.7个百分点至3.7%,而国企利润同比下行9.2个百分点至-7.1% [51][72] - 工企名义库存同比持平于4.2%,实际库存同比7.2%,上游实际库存增速回升12.2个百分点至16.8%,高于中游(4.9%)和下游(8.1%) [55][72] 未来展望 - 国际大宗价格回落可能缓解石化链成本压力,但中下游产能利用率偏低导致刚性成本压力持续存在 [31][71] - 参考历史贸易冲突经验,关税加码可能导致加征行业利润率"超额"下行,利润增速降幅超过营收,企业盈利修复进度或放缓 [31][71]
又一世界巨头,战投万华化学子公司!
DT新材料· 2025-04-27 23:14
万华化学与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合资协议 - 万华化学与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PIC)签署合资协议,PIC投资6.38亿美金认购万华化学全资子公司万华化学(烟台)石化有限公司25%的股权 [2] - 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油转化"步伐,推动石化产业从"高碳制造"向"低碳循环"转型 [2] - 此次合作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保证LPG原料的长期稳定供应 [2] - 我国2024年共计进口液化石油气3535万吨,其中来自美国占比达到50.9%,科威特排名第六,占比2.7% [2] 科威特石油公司及中东石化企业合作趋势 - 科威特石油公司(KPC)位列全球前十大石油生产商,其一体化供应链通过八家全资子公司运营 [3] - 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PIC成立于1963年,是KPC的石化部门,是亚洲、中东、欧洲和北美地区石化行业的领导者 [3] - 在关税冲突背景下,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石化企业转向与中东企业合作 [3] - 近年来中东企业与中国石化企业合作案例包括:沙特阿美收购荣盛石化约10%股权(246亿元)、计划收购盛虹石化10%股权、拟收购山东裕龙10%股权、拟收购恒力石化10%加一股股份 [3] 万华化学(烟台)石化有限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20日,注资297900万元,为万华化学全资子公司 [6]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76.38亿元,净利润为2725.23万元;2024年1-9月营收为341.70亿元,净利润为5.97亿元 [6] - 公司产品涉及丙烯酸及酯、多元醇、环氧丙烷、甲基叔丁基醚、乙烯、PVC等 [6] - 核心业务包括120万吨/年的乙烯联合装置、40万吨/年的聚氯乙烯装置、45万吨/年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等 [6] - 2025年4月3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乙烯二期项目一次开车成功 [6] 其他中东石油企业动态 -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曾超1000亿收购科思创 [4] - ADNOC、北欧化工、博禄化学与万华化学子公司万融新材料按50%:50%持股比例组建中外合资公司,共同建设特种聚烯烃一体化设施 [4]
积极响应国务院新“国九条” 荣盛石化20亿元回购股份注销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全景网· 2025-04-25 17:29
股份回购与注销 - 公司计划注销第一期回购股份1.36亿股,减少注册资本,回购实施时间为2022年3月至8月,成交总金额19.98亿元[1] - 股份注销将提升每股净资产等权益指标,增强投资者收益预期,近20亿元的股份注销规模在中国资本市场较为罕见[1] - 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开展三期股份回购方案,累计回购5.53亿股,占总股本5.46%,成交总金额69.88亿元[1] - 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连续实施两期增持,累计增持16.93亿元[1] 分红与股东回报 - 公司连续15年进行现金分红,近三年现金分红/归母净利润平均达64.93%[2] - 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00元(含税),合计派发9.57亿元[2] - 2024年度股份回购金额3.67亿元,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13.25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82.85%[2] 财务表现与行业地位 - 公司实现营收3264.75亿元,同比增长0.42%,连续5年保持正增长[2] - 全年归母净利润7.24亿元,扣非净利润7.62亿元[2] - 总资产规模3778.46亿元,同比增长0.7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6.09亿元,同比增长23.26%[2] - 作为全球化工材料领军企业,拥有全产业链优势,是中国及亚洲聚酯、新能源材料、工程塑料及高附加值聚烯烃核心供应商[2] - 拥有全球最大的PX、PTA等化工品产能[2] 行业发展前景 - 石化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下游需求逐步回暖向好[3] - 公司业绩反转的内外部条件已具备,有望持续释放产业链协同效应与技术创新红利[3] - 公司有望在行业新一轮发展周期中抢占先机,推动营收与利润稳健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