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与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财富趋势业绩持续承压 实控人黄山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减持金额上限达8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7-04 15:21
减持计划核心要素 - 控股股东黄山计划减持不超过76834万股(占总股本3%),按公告日收盘价10419元测算套现约8亿元 [1][2] - 减持窗口期为2025年7月25日至10月24日,正值公司AI新产品"通达信TendencyGPT"备案后的业绩验证期 [2] - 公告前一周公司股价单日暴涨1784%,存在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套利嫌疑 [3] 股东行为与动机分析 - 黄山减持后持股比例从6823%降至6523%,仍保持绝对控制权,减持理由为"自身资金需求" [4] - 历史曾于2023年7月计划减持3%但提前终止,2024年以来董事黄青减持011%、张丽君减持0067%反映内部人信心不足 [4] 基本面压力 - 2024年营收389亿元(同比-1051%),净利润304亿元(同比-218%) [5] - 2025Q1营收5490万元(同比-2272%),净利润4649万元(同比-737%),主因券商IT支出收缩及传统软件销售(占收入3942%)疲软 [5][6] - AI转型产品(如"问小达V20")未形成独立收入板块,证券信息服务收入占比仅1966%且增长缓慢 [7] 市场影响预判 - 近3年3次减持计划公告后5日内股价平均下跌500%,但30日内反弹3659% [8] - 2025Q1机构持仓分化:香港中央结算增持1224万股至7923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减持51万股,博时科创板100ETF减持1384万股 [9] 长期挑战与观察点 - 需证明AI产品商业化能力(如问小达V20付费转化率),否则面临业绩与估值双杀 [10] - 关键观察2025年中报AI业务收入占比及券商客户签约动态,若股价回调至百元以下(市值<256亿)或存预期差机会 [11]
财富趋势实控人拟减持 1年1期业绩降2020上市募17.9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4 14:32
减持计划 - 公司控股股东黄山计划减持不超过7,683,400股 占总股本3%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结合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1] - 黄山当前持股174,753,478股 占比68.23% 其中63,685,670股为IPO前及转增股份 已于2023年4月27日解禁 [1] - 公司表示减持不会对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IPO及募资情况 - 公司2020年4月27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107 41元/股 发行量1,667万股 保荐机构为中国银河证券 [1] - 实际募资总额17 91亿元 净额17 14亿元 超原计划9 36亿元 原计划募资7 78亿元用于四大项目 [2] - 发行费用总额7,659 84万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6,756 70万元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 89亿元同比下降10 51% 归母净利润3 04亿元下降2 18% 扣非净利润2 71亿元下降7 02% [3][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 99亿元同比下降16 22% [5] - 2025Q1营业收入5,490 35万元同比下降22 72% 归母净利润4,649 45万元下降7 37% 扣非净利润2,642 5万元下降37% [5]
午评:沪指半日涨0.41% 浦发银行等近10只银行股再创历史新高
快讯· 2025-07-04 11:36
市场表现 - 沪指半日上涨0 41%至3475 24点 深成指微涨0 05%至10540 00点 创业板指涨0 18%至2168 03点[1][2]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8628亿 较前一交易日放量708亿[1] - 全市场超3700只个股下跌 个股呈现跌多涨少格局[1] 板块动态 - 银行板块强势领涨 浦发银行等近10只个股创历史新高[1] - 稳定币概念股震荡反弹 京北方等个股涨停[1] - 电力板块持续活跃 华银电力等个股涨停[1] - 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调整 信宇人等个股跌幅超5%[1] 资金流向 - 上证指数成分股中701只上涨 深证成指177只上涨 创业板指100只上涨[2] - 涨停板封板率达67% 33只个股封板 16只触及涨停[5] - 昨日涨停个股今日平均涨幅1 54% 高开率71% 获利率56%[5]
微软再裁9000人,前员工发长文劝解:被“抛下船”非你错,看得开的人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36氪· 2025-07-04 10:56
微软裁员与战略调整 - 微软启动2024年第二轮大规模裁员,涉及约9000人,占员工总数不到4%,Xbox部门成为重灾区[2][3] - 裁员理由为控制成本、聚焦AI战略,公司计划精简管理层级以提升组织效率[3] - Xbox负责人Phil Spencer内部信强调需集中资源于最具增长潜力的游戏领域,终止或缩减部分项目[4][5] 游戏业务收缩细节 - 微软旗下King工作室裁员10%(约200人),ZeniMax等工作室同步裁员,关闭《Perfect Dark》开发团队The Initiative[7] - 取消《Everwild》及Forza团队Turn 10裁撤70人,整合收购动视暴雪后持续重组[7][8] - 2024年累计裁员动作包括:1月裁1900名动视暴雪与Xbox员工,5月关闭多个工作室,6月HoloLens与Azure团队裁1000人,9月再裁650名Xbox员工[8] 财务表现与行业趋势 - 微软员工总数从2020年16万人增至2024年6月22.8万人,同期季度营收近700亿美元,净利润260亿美元[9] - 科技行业普遍压缩非AI开支以投入大模型训练与数据中心建设,微软已投入数百亿美元[10] - 市场质疑AI技术实际替代人类岗位,微软股价接近历史新高引发员工与股东利益冲突讨论[11] 组织文化与员工心态 - 老员工描述离职如"艰难离婚",14年以上员工群体面临技能迭代压力与代际权力更替[2][15][22] - 微软内部存在年资分层现象:1-3年为过客型,4-6年商业贵族型,7-13年基因改造型,14-25年忠诚耗尽型,25年以上为终极适应型[19][20][21][22][25] - 公司历史口号如"云是明天"、"Copilot"反映战略迭代,但执行层更替加速老员工淘汰[22] 历史对比与行业特殊性 - 微软通过高频重组维持竞争力,区别于Unisys、Compaq等已消亡的科技巨头[23] - 前员工指出微软自成体系的规则与引力场,外部经验难以适用,长期员工易丧失市场竞争力[21][25] - 公司曾以全球员工大会等"炫耀性"活动强化文化认同,现转型期更注重AI与效率导向[18][23]
从“放码过来”到“防优化编程”--写在微软裁员9000人之后
菜鸟教程· 2025-07-04 10:35
微软裁员与行业趋势 - 微软2025年进行第三轮裁员,本次裁员约9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不到4% [1] - 两个月内累计裁员超1.5万人(5月6000人+6月300人+本次9000人) [1] - 行业预期裁员将持续,本次并非终点 [2] AI对程序员岗位的冲击 - AI技术导致代码编写方式变革:从手动编码→复制粘贴→Tab自动补全→未来可能无需键盘 [3][4] - ChatGPT等工具可快速生成代码,传统"优雅代码"价值被Prompt工程取代 [11][12] - AI可替代脚本编写、接口调试、测试用例生成等基础开发工作,甚至参与文档编写与代码评审 [16] 程序员群体行为变化 - 职业口号从"技术改变命运"转变为"被毕业""考公""混编制"等消极表述 [13] - 技术社区活跃度下降,开源贡献减少,因技术岗易被"优化" [14] - 新生存策略包括"养bug自重""防优化编程""主业+副业"模式 [17][19] 技术人才转型方向 - 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技术+产品/运营/商业理解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21][22] - 成功案例包括转型产品经理、技术自媒体、AI工具创业等 [20] - 未来程序员需掌握AI编码、文档撰写、PPT制作甚至视频剪辑等多元技能 [23] 行业认知重构 - 唯技术论时代终结,技术从"护城河"变为可被AI替代的基础能力 [8][15] - 有效成长路径需结合技术工具与商业思维,避免单一技术信仰 [25][26] - 行业建议保持技术热爱但需清醒认知边界,警惕技能被AI降维打击 [24][26]
美股三大指数齐涨创新高!标普500第七次破纪录,英伟达市值逼近3.9万亿
金融界· 2025-07-04 09:08
美股市场表现 - 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上涨 标普500指数上涨51 94点涨幅0 83%收于6279 36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07 97点涨幅1 02%报收20601 10点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增长344 11点涨幅0 77%收盘价为44828 53点 [1] - 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双双刷新历史收盘纪录 标普500指数年内第七次创收盘新高 纳指实现年内第四次收盘新高 [1] 科技板块表现 - 科技板块成为市场上涨主要动力 英伟达股价上涨1 3%创历史新高 市值达3 89万亿美元 盘中一度突破3 9万亿美元 亚马逊股价收涨1 59% 微软上涨1 58% Meta Platforms涨幅0 76% 苹果公司股价上涨0 52% Alphabet涨幅0 5% 特斯拉收盘下跌0 1% [3] - 英伟达表现强势 OpenAI表示不会大规模采用谷歌TPU芯片 将继续依赖英伟达GPU和AMD AI加速器 因产品性能经过验证且已有供应协议 [3] 就业数据影响 - 美国6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14 7万个 远超预期的11万个 增幅达33% 失业率降至4 1%优于预期的4 3% 平均时薪环比上涨0 2%同比增长3 7% [4] - 就业增长呈现结构性特征 政府部门就业增长7 3万人 医疗保健新增就业3 9万人 社会援助行业增加1 9万人 联邦政府裁员减少7000人 [4] - 此前两个月就业数据被上调 4月从14 7万修正至15 8万 5月从13 9万修正至14 4万 合计上修1 6万人 [4]
被曝全面停工停产,工资只发到6月,罗马仕深夜发声:没倒闭;格力高管放话:世界最好的空调一定是格力;传字节两年半造出千台机器人
雷峰网· 2025-07-04 08:50
罗马仕停工停产风波 - 罗马仕被曝7月1日起全面停工停产且工资仅发至6月 员工透露正式公告尚未发布[4] - 公司深夜紧急辟谣称"没有倒闭" 承诺解决用户及合作伙伴问题 但客服存在已读不回现象[4] - 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生产的3款移动电源共491745台 因电芯原材料问题可能导致过热燃烧[4] - 7月2日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 由雷杏容接替雷社杏 公司称正进行内部整改聚焦产业链自检[5] 字节跳动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布局 - 字节机器人团队两年半量产超千台轮式物流机器人 2023年产量200台后年增长率超100%[8] - 团队规模从50人扩至150人 产品已应用于抖音电商仓及外部客户如顺丰、比亚迪电子[8] - 远期目标挑战具身智能 通过物流机器人获取真实场景数据 张一鸣近期密集调研早期具身智能公司[8][9] - Seed团队加速招聘机器人产品/工程技术/具身智能大模型负责人等关键岗位[9] 格力电器技术自信宣言 - 格力高管宣称全球最佳空调品牌为中国格力 强调价格坚挺策略与行业低价内卷形成对比[10] - 北京70%公交车采用格力钛电池车型 自称全中国唯一"绝对不起火、不爆炸"的新能源车[10] - 车辆核心部件(电机/电容/电控/电池)及车体设计均为格力自主研发[10] 折叠屏手机技术竞争 - 荣耀称其折叠屏技术已接近"无人区" 欢迎苹果入局同台竞技 首款折叠iPhone预计2026年发布售价超2000美元[13] - 苹果折叠屏设计采用7.8英寸内屏+5.5英寸外屏 以Touch ID替代Face ID节省空间 折叠厚度9-9.5毫米[13] - Canalys预测2026年为折叠屏市场复苏关键年[13] 新能源汽车动态 - 造车新势力星空计划工厂2026年Q1竣工 2027年投产高端新能源SUV 或借用上汽生产资质[14][15] - 小鹏G7上市定价19.58万起 较Model Y便宜6.47万 Ultra版搭载3颗自研图灵芯片算力2200TOPS[18][19] - 京东发布L4级无人轻卡VAN 载货空间24立方米 宣称可降低60%运营成本 计划2026年部署超千台[20][21] - 长安汽车计划欧洲建厂 去年海外销量60万辆 2024年目标提升至100万辆[24] AI与芯片领域进展 - MiniMax开源模型M1登全球第二 支持100万token上下文处理 研发成本仅53.5万美元[23] - 美国解除对华EDA出口限制 西门子/新思科技/楷登电子恢复对华供货[34][35] - AMD CEO苏姿丰获945万元年薪+2.36亿元股票期权 公司市值从20亿美元增长至2250亿美元[37] - 微软自研AI芯片Braga延期至2026年 拟推过渡产品Maia 280应对NVIDIA竞争[38] 互联网企业动态 - TikTok美国电商部门启动第三轮裁员 战略调整为复制亚洲电商成功模式[33] - 小红书否认阿里收购传闻 估值达260亿美元较2023年底增长50%[23] - 字节多维表格AI产品负责人王翛离职创业 获顶级机构投资转向AI硬件领域[12] 消费电子与供应链 - 徕芬前研发总监江军前创业瞄准户外赛道 公司2024年营收40亿未达60亿目标[17] - 华强北现高仿3C认证充电宝 伪造成本5-10元 与正品价差近一倍[30] - 富士康300余名中国员工撤离印度工厂 分析师称对iPhone生产影响有限[38]
8点1氪:罗马仕辟谣倒闭传闻;利物浦前锋若塔车祸去世;上海交大回应是否会调整进校政策
36氪· 2025-07-04 07:59
罗马仕辟谣倒闭传闻 - 罗马仕发布公告澄清"没有倒闭",承诺解决用户及合作伙伴问题 [1][5] - 供应商反映罗马仕账户资金紧张导致款项延付,未明确结款时间 [5] 港股IPO动态 - 宇信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金融及法国巴黎证券 [2] - 美格智能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书,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3] - 承泰科技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国泰君安证券 [4] 科技与芯片行业 - 美国政府取消部分对华芯片设计软件出口限制,三大EDA厂商恢复供货 [7] - 甲骨文与OpenAI扩展合作,计划在美国多地建设数据中心,总容量达4.5吉瓦 [18][19] - 小米近期申请多枚"REDMI"商标,涉及医药等新领域 [8]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 - 小鹏G7正式上市,售价区间19.58-22.58万元 [21] - 天瞳威视完成5亿元D轮融资,专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24] - 京东物流推出自研VAN无人轻卡,载货空间达24立方米 [20] 互联网与消费电子 - 阿里巴巴拟发行120亿港元零息可交换债券,用于云基础设施等业务 [9] - 泡泡玛特否认6300万英镑英国买楼传闻 [13] - Labubu二手交易价格总体下降,热门款从99元溢价至150-300元 [12] 食品与饮料行业 - 韩国三养食品投资1.48亿美元在浙江建厂,年产8.4亿份火鸡面 [15] - 中国现存啤酒相关企业6.5万家,华东地区占比23.69% [27] 融资与投资 - 上海耐本云链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22] - 华太极光完成A轮融资,聚焦太赫兹技术产业化 [23]
中金:非农韧性不支持美联储提前降息
中金点睛· 2025-07-04 07:29
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 - 6月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 超过市场预期的11.0万人 近三个月移动平均新增就业人数上升至15万人 [1][2] - 失业率从4.2%回落至4.1% 显示劳动力市场仍有韧性 [1][6] - 4月与5月数据合计上修1.6万人 [2] 分行业就业情况 - 联邦政府就业减少7000人 州与地方政府就业大幅增加8.0万人 [2] - 私人部门新增就业集中在医疗保健与社会援助(+5.9万人) 休闲住宿(+2.0万人) 建筑(+1.5万人) 交运仓储(+8千人)等低技能行业 [2] - 商业服务业就业减少7000人 信息(+3千人) 金融(+3千人)等高技能行业就业保持偏低水平 [2] - ADP数据显示6月私人部门就业减少3.3万人 高技能行业萎缩 低技能行业增加 [3]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 - 政府裁员和AI发展导致"白领过剩" 压缩高技能劳动者需求 [1][4] - 移民政策收紧削弱低技能劳动力供给 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人手短缺 [1][4] - 外国出生劳动力人数连续第三个月回落 新增移民供给锐减 [4][10] - 保持失业率不上升的"盈亏平衡就业人数"可能从每月14-18万人降至4万人左右 [4] 对美联储政策影响 - 6月非农数据不支持7月降息 下一次降息可能要等到第四季度 [1][5] - 美联储关注防范通胀风险 采取边等边看(wait-and-see)策略 [5] - 关税带来的通胀是一次性、结构性的 美联储不会轻举妄动 [5]
从“人力输出”到“方案出海、数字护航” 中国企业以技术方案与合规运营竞逐全球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7-04 02:58
中国企业出海转型 - 中国企业出海正从"人力输出"转向"方案出海、数字护航",以技术方案和合规运营竞逐全球市场[1] - 全球数字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出海成为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1] - 人工智能是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最大技术变量,全球合作是缩小鸿沟、实现普惠发展的必要路径[1] 北京出海创新服务基地成效 - 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落地大兴一年来,整合八大核心服务,聚焦企业痛点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2] - 基地已集聚百余家数字领军企业,服务80余家企业提升数据跨境合规效率,为150余家企业提供市场选择[2] - 半年内助力企业撬动海外订单超过30亿元,通过出海培训覆盖知识产权、保险等多领域[2] 全球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 - 全球数字化转型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新需求,新兴市场快速发展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输出和商业拓展空间[3] - 比亚迪电动车在东南亚市占率超过特斯拉,直播带货模式在海外复制,中国品牌迎来黄金窗口期[3] 上市公司出海实践案例 - 软通动力从人力成本优势转向输出中国数字化成熟方案,在新加坡设国际总部,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4] - 软通动力预计2025年海外营收近2亿美元,强调数字化护航能力是关键保障[4] - 中国移动国际公司为中资出海企业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覆盖跨境连接、数据安全等,已服务超1万家企业[4] 出海成功的关键因素 - 信任是出海基石,需遵守国际公约并适配当地法规,泰雷兹在中国运营60年的经验证明尊重文化才能扎根[5] - 算法与数据出海需建立颗粒度管理体系,90%的未来创新将发生在软件、数据、AI与算法领域[5] - 北京市启动"一带一路"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成立"数字经济出海国际合作联盟"汇聚24家海外商协会[5] 出海生态加速形成 - 北京出海基地迎来高伟达、传神语联等15家上市公司签约入驻,形成"政策+平台+生态"护航的出海新版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