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8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2:32
经济增长目标与路径 - "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合理区间,为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未来十年GDP年均增速应保持在4.4%以上,"十五五"增速可能设定在5%左右 [5] - 2024年中国人均GDP为1.34万美元,按名义增长5%计算,2035年人均GDP将达到2.3万美元左右,比2024年增加近1万美元 [5] -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提升包括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等,量的增长需符合潜在增长率 [5] 扩大内需与消费市场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万亿元,2025年有望超过50万亿元,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7] - "十五五"期间将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市场潜力巨大 [6][10] - 新型城镇化蕴含巨大内需空间,预计"十五五"期间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5万亿元 [8]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首要战略任务,传统产业是产业体系"基本盘",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 [12]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级市场 [12]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如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2]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发展 -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13]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 [13] - 截至2024年底,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超4500家,"十五五"期间将加强基础研究、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治理与国际合作 [13][14] 高水平对外开放 - "十四五"时期实际使用外资累计7200多亿美元,新设外企24万多家,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超1/3 [17] - "十五五"将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服务业是开放重点,扩大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 [18] -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既重视GDP也重视GNI(国民总收入),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18][20]
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谁是未来十年引领之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21:30
文章核心观点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总动员和总部署 [1] - 《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首要战略任务,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标在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2] - 一批城市已前瞻布局六大未来产业赛道,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3][4] 量子科技产业 - 量子科技涵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方向,蕴含颠覆性潜力,工信部表示将开辟量子信息新赛道 [5] - 合肥聚集全国近三分之一量子科技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90家居全国首位,已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 [7] - 本源量子拟A股IPO,有望成为合肥第三家上市量子企业;国盾量子已登陆科创板,国仪量子完成IPO辅导验收 [7] - 安徽及合肥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资金,计划打造不少于30个城市场景和30个产业场景以推动量子产业发展 [7] - 北京政策侧重多维开放城市场景资源,支持跨领域联合技术攻关;上海政策更强调技术难题攻关和路线收敛 [8] - 武汉依托光电子产业基础提出目标,欲成为中国量子产业继合肥量子计算、京沪量子通信后的“第三极” [8] 生物制造产业 - 生物制造是变革传统制造模式的重大方向,目前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 [9] - 深圳是全国合成生物产业高地,近3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在深圳,并通过立法缩短产品入市周期 [10] - 广州与深圳错位发展,依托高校科研优势成立前沿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创新促进中心,助力打造产业集群 [10] - 上海政策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平台等专业服务机构,按规定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10] - 杭州目标到2026年合成生物制造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建成1个产业中试基地、3个特色园区、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11] - 合肥、常州、无锡等地设立生物制造专项基金,形成全国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11] 氢能与核聚变能产业 - 氢能和核聚变能因燃料可再生、污染小、能量密度高被视为未来能源解决方案,超20省份已制定中长期规划 [14] - 合肥和成都凭借大科学装置在可控核聚变科研实力上领先:合肥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066秒创世界纪录;成都“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运行 [15] - 上海通过成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推动可控核聚变商用,其富集的产业链资源是关键优势 [15] 脑机接口产业 - 脑机接口技术让人脑与外部设备直接“对话”,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26.2亿美元 [16][19] - 中国多部门提出到2030年培育2至3家全球影响力领军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19] - 北京目标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培育3~5家全球影响力科技领军企业及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 [19] - 上海力争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临床应用,打造全球产品创新高地 [19] - 脑科学发展形成北京、上海、深圳三足鼎立之势:北京创新策源能力强,上海、深圳产业化领先 [20] - 天津建设“中国脑机谷”,杭州、成都、济南、合肥等地凭借在AI、医疗等领域优势蓄势出击 [20] 具身智能产业 - 具身智能被视为新一波AI浪潮重点方向,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4186亿元,预计2027年有望达到6328亿元 [21] - 北京和深圳锁定千亿级产业集群:北京目标到2027年培育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形成量产产品不少于50款;深圳目标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相关企业超1200家 [22] - 杭州目标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产业链总产值超300亿元;上海和成都分别提出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的目标 [23] - 产业格局呈现北京、深圳、上海引领下,杭州、成都、苏州、重庆等“三超多强”的雏形 [23] 第六代移动通信产业 - 6G在5G能力基础上新增通感一体、通智一体、空天一体能力,连接对象将突破手机,涵盖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 [24] - 南京迎来爆发点,紫金山实验室公开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创造6G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10余项“世界第一” [26] - 北京亦庄出台首个地方6G产业资金支持政策,目标2030年打造10个以上6G标杆应用场景 [26] - 上海出台《上海市6G未来产业培育方案(2025—2030年)》,以AI等场景推动6G技术落地 [26] - 2025年是6G标准制定元年,全球统一技术标准是产业规模应用的基础,科技优势的南京面临商业化新考验 [27]
在新时代新征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网· 2025-10-24 18:20
经济总体发展目标与指导方针 - 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为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3] - “十五五”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6] - 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等七个方面[7]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实体经济 - 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第一条,部署“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方面重点任务[8] - 固本升级方面,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初步估计未来5年将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8] - 创新育新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成为新增长点[8] - 扩容提质方面,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8] - 强基增效方面,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9]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四方面任务[10]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10]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10]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11] 对外开放与投资贸易 - 对外开放工作部署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四方面任务[12]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12] -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落实好“准入又准营”,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12]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12] 健康产业与人口发展 -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体系,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水平[14] -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推动老有所养,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发展医养结合服务[14] - 推动老有所为,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14]
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中央这场“十五五”发布会释放八大政策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8:09
经济增长目标与路径 -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 [3] -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符合潜在增长率的增长速度对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关重要 [4] - 未来十年若人均GDP年均名义增长5%,2035年人均GDP将达到2.3万美元左右,比2024年的1.34万美元增加近1万美元 [4]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加快推动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提质升级 [5]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级市场 [6]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6]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并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6] 扩大内需与市场潜力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万亿元,2025年有望超过50万亿元 [7]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 [8] -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十五五”时期预计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5万亿元 [8]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 [7]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发展 -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9]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 [9] - 截至2024年底,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超4500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百业 [9] - 加强人工智能顶层设计,聚力开发新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并完善治理机制与国际合作 [10] 高水平对外开放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 [11]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 [11] -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擦亮“投资中国”品牌,既重视GDP也重视GNI,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12]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数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13] 绿色低碳转型 -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能源和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18][19] - 到“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19] - 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目前约11万亿元,未来5年有翻一番乃至更大增长空间,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 [20] - 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力争实现节能量1.5亿吨标准煤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亿吨 [20]
“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FOFWEEKLY· 2025-10-24 18:01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规划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 [1]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1]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未来10年相关产业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 行业活动与动态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圆满举办,主题为内地携手香港,共话科创时代中国力量 [2]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正式发布 [2] - 有重要行业活动在厦门举行,吸引大量LP、GP参与 [2]
“十五五”规划的高技术产业如何刷新生活?AI模拟游戏抢先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6:14
政策规划核心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 - 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1] - 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1] 战略性新兴产业 - 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 [1] - 发展这些产业旨在催生数个万亿元级规模的市场 [1] 未来产业布局 - 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这些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 产业发展前景 - 在第十五五年规划引领下,随着科技加速创新迭代,未来的智能生活将发生变化 [1] - 相关产业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
郑栅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可增约10万亿元市场空间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5: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任务,初步估计未来5年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将新增约10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 [1] 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任务 - 战略任务第一条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部署了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方面重点任务 [1] - 固本升级旨在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全球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创新育新旨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2] - 扩容提质旨在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 [2] - 强基增效旨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 市场空间与增长动能 - 固本升级举措将加快传统产业质效提升和量增,初步估计未来5年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释放巨大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1] - 创新育新举措将催生数个万亿级或更大规模市场,未来产业如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2] - 新兴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扩容提质举措将促进经济生态重塑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形成巨大新市场 [2] - 强基增效举措将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融合、安全高效发展,发挥更强支撑保障作用 [2]
策略解读:对比历史看四中全会公报:五年一次产业变迁
国信证券· 2025-10-24 14:20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是通过复盘历次五年规划的政策脉络与市场表现,揭示产业变迁趋势,并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十五五”期间的主基调,相关板块有望迎来乐观行情 [1][7][8] - 未来五年将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预计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市场,未来10年有望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7][8] - 从基本面看,中国科技型企业盈利能力(ROE为10.3%)相比美国科技股(ROE为25.8%)有显著提升空间,为长期投资提供关注点 [10][11] 历史政策脉络与市场表现总结 - “十二五”期间市场核心脉络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基础能力提升,重点发展领域包括现代农业、制造业改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期间周期和金融板块净值分别上涨29%和92% [4] - “十三五”期间市场核心脉络是创新驱动与智能制造,政策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消费板块市值占比达到25.47%,期间消费指数净值上涨78% [5] - “十四五”期间市场核心脉络是产业链现代化与科技自主可控,成长板块市值权重从10.98%崛起至21.50%,几乎追平消费板块,“十四五”以来成长板块净值上涨13% [6]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7][8] - 规划建议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8]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 [7] 中美科技股盈利能力比较 - SPX指数成份股中前100家市值最大的美国科技股整体ROE为25.8%,中国中证A500成份股中前100家市值最大的中国科技股整体ROE为10.3% [10][11] - 中美科技股ROE差距为15.5个百分点,整体成份股ROE差距为8.5个百分点,显示中国科技股盈利提升空间充足 [10][11] - 通信设备、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机械等新兴产业,A股相关板块利润率提升空间充足,是长期投资关注方向 [11] 科技自主细分行业筛选 - 从全球利基型产品、全球产业链完备性、全球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的不可替代性进行筛选,通用计算机设备、电子化学品、分立器件和机床设备在三类不可替代性程度上均排名前25%,展现出显著竞争优势 [12] - 这些细分行业是“十五五”期间科技自主板块的细分布局方向 [12]
灵心巧手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加速量产能力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4:07
同时,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完成了对腱绳、直驱、连杆等多种驱动方案的全覆盖,新晋产品Linker Hand L6能够满足工业场景下大负载、高速度的严苛需求。目前,Linker Hand系列月订单已突破千台, 占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80%以上份额。 灵心巧手团队组建于2018年,专注于具身智能末端执行器及相关技术和设备研发,构建了以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为核心的完整生态。依托此次融资,灵心巧手将加速量产能力升级、全场景技术研发 与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在具身智能末端执行器(灵巧手)领域和灵巧操作数据及模型的龙头地位。 灵心巧手以"灵巧手+云端智脑"为核心战略,其核心产品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实现了技术引领与商业 量产的双向突破:科研版最高达42个自由度,每根手指可独立实现9个自由度及360度旋转;Linker Hand L30作为灵心巧手最新腱绳灵巧手产品,拥有22个自由度、20kg最大负载,以及重复定位精度 ±0.2mm的表现,适配精密制造、医疗辅助等各类复杂场景。 10月24日,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灵心巧手")宣布完成数亿元A融资。本轮融资由京国瑞管 理公司 ...
权威解读四中全会精神,要点汇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4:06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3]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当前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其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80%左右,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 [20][21]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将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市场 [22] 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 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1]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22][23]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22][23] 国内市场与营商环境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328项压减至106项,清理4200余件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 [25] - 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以破除各种市场障碍 [25][26]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3] 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29]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32] - 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