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具身智能赛道加速发展: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行业融资热潮持续
经济观察网· 2025-07-07 16:53
公司融资与技术进展 - 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 厚雪资本、华映资本等跟投 老股东清流资本、清控基金继续加码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人形机器人软硬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 推动"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飞轮高速运转 [2] - 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 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 已与全球市值前十名科技巨头中的9家达成合作 [2] - 2025年累计交付超200台产品 海外订单占比超50% 另有上百个订单在量产交付中 [2][3] 商业化布局与客户合作 - 业务布局覆盖"科研—工业—服务"三大领域 工业领域携手北自科技布局物流万亿产业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TAR1已进行工厂实训 [3] - 服务领域与海尔智家、联想、世纪金源合作 轮式服务机器人Q5提供接待、导览等个性化服务 [3] - 客户包括MIT、Stanford、UC Berkeley、字节跳动机器人实验室等顶尖研究机构 [3] 核心技术突破 - 模型侧开发VLA模型ERA-42 整合视觉、理解、预测、行动功能 支持语音命令完成上百种复杂操作 [4] - 本体侧自研人形机器人性能逼近人类 作为"通用接口"扩展数据来源至互联网视频 解决数据稀缺问题 [4] - 实现单一模型控制全身灵巧操作 全球仅特斯拉、Figure、1X等少数企业达成同类技术 [4] 行业融资动态 - 2025年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活跃 宇树科技C+轮后估值达130亿元 银河通用获宁德时代领投11亿元 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 [5] - 初创公司如它石智航、原力灵机成立数月即获亿元级融资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及腾讯、宁德时代等产业资本加速布局 [5][6] 行业发展挑战 - 行业面临环境感知能力、硬件稳定性、数据积累和成本控制等瓶颈 大规模商业化需突破技术、生态和标准化限制 [6] - 政策层面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试点期为2025-2027年 [6]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 头部企业如星动纪元、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持续获资本加持 中小公司生存门槛升高 [6]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技术验证"转向"商业验证" 需解决复杂场景需求、硬件耐久性、数据稀缺性、标准缺失及高成本等系统性挑战 [7] - 成功依赖产学研协同 头部企业攻关核心技术 创业公司深耕垂直场景 资本保持战略耐心 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7]
快秋招了,慌得一批!自动驾驶算法方向去哪里找面经和题目啊?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5 17:35
AutoRobo知识星球概述 - 核心定位为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的求职交流社区 国内首个以该领域为核心的垂直平台[1][3] - 已聚集近1000名成员 涵盖地平线、理想汽车、华为、小米汽车等头部企业社招人员及2024-2025届校招群体[3] 核心服务内容 求职资源 - 提供算法/开发/产品等岗位的校招、社招、实习信息 与公司直接合作获取第一手招聘动态[5] - 包含内推渠道、简历优化等增值服务 覆盖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全领域岗位[3] 专业知识库 - 自动驾驶领域汇编毫米波视觉融合、BEV感知、规划控制等12类"一百问"技术专题[10] - 具身智能领域涵盖多模态3D检测、Diffusion Policy、VLN导航等9大技术模块的面试题库[11][13] 行业研究支持 - 整合《世界机器人报告》《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蓝皮书》等7份行业研报 系统分析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16][17] - 提供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状态研判 辅助职业方向选择[16] 面试实战资源 - 收录滴滴、英伟达、美团等企业算法岗面经 覆盖社招/校招/实习全场景的成败案例分析[19][20] - 专项整理谈薪技巧与HR面应答策略 包含岗位薪酬谈判关键话术[22][25] 运营模式 - 采用付费社群形式 会员日均成本0.3元 提供全流程求职服务支持[26] - 内容生产依托3年技术自媒体积累 整合行业研报、企业真题等多元资源[1][3]
一位90后融资7个亿
投资界· 2025-07-03 17:21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具身智能初创公司Genesis AI完成1.05亿美元种子轮融资,创硅谷具身智能行业种子轮最大融资纪录[2] - 创始人周衔为90后博士,团队集结卡内基梅隆大学、MIT、清华、北大等顶尖院校学者,平均年龄不到28岁[5][7] - 联合创始人包括许臻佳(英伟达前真机系统负责人)、王尊玄(MIT博士)、乔怿凌(马里兰大学博士)等,技术背景深厚[7][8] 技术方向与产品 - Genesis AI结合物理引擎与生成式AI,可自动生成4D物理世界(如机器人操作策略、交互式3D场景),专为通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设计[6] - 公司目标为打造通用机器人,实现体力劳动自动化,解决物理AI滞后于数字AI的问题[6] - 此前开源项目Genesis为GitHub最大具身智能开源项目,奠定技术基础[6]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国内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活跃:银河通用单轮融资超11亿元,累计融资24亿元;宇树科技C轮获腾讯、阿里等投资;帕西尼A轮融资数亿元[12] - 2025年国内机器人赛道融资达163笔,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等企业获大额融资[13] - 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占比63%,拥有56家核心企业,具备成本工程与产业集成优势[14] 投资方与市场前景 - Genesis AI种子轮由Khosla Ventures、Eclipse领投,谷歌前董事长Eric Schmidt、红杉中国等参投[10] - 投资人认为Genesis AI在通用机器人基础大模型路径上最具潜力[10] - 行业爆发需技术路径清晰化与成本突破,但中国在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上具备优势[14]
四家具身智能公司齐聚,热钱与泡沫并存的万亿赛道谁能挺进决赛圈
贝壳财经· 2025-06-29 16:26
具身智能行业现状 - 具身智能赛道热度空前,投资金额攀升,各种资本涌入,被认为是万亿级赛道 [1] - 行业尚未达到泡沫阶段,融资规模与智能汽车头部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国内头部公司融资规模在几十亿元人民币,美国同行达几十亿美元 [3] - 具身智能是中国少数能与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领域,但国内融资规模仍落后美国一个数量级 [3] - 供应链和人才是国内发展具身智能的特有优势 [3] 商业化落地前景 - B端垂直场景如搬运、上下料、质检等将最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6] - 人形机器人当前能力有限,更适合执行简单任务,关键在于跑通数据、模型和服务体系 [6] - 家电制造产线已开始应用人形机器人进行涂胶工位上下料,因其能适应频繁产线切换 [6] - 具身智能当前应用场景可分为教具、展具、科研工具和素材工具四类,仍处于探索阶段 [6] 技术发展方向 -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被认为是机器人大脑的可能终局,但当前范式仍有改进空间 [7] - 现有VLA模型以模仿学习为主,未来可能转向先训练视觉和动作,再与语言对齐的新范式 [7] - 行业正朝着更统一、更端到端的通用模型方向发展,VLA被认为是技术收敛点 [8] 行业竞争格局 - 决赛圈可能呈现多元化格局,包括主机厂、硬件厂商、AI大脑开发商等不同定位的企业 [9] - 行业最终可能收敛到全球一二十家主机厂,介于手机(6-7家)和汽车(几十家)行业之间 [10] - 软硬一体能力将成为决赛圈关键,创业公司有望在决赛圈占据重要位置 [10] - 通用家用机器人市场可能高度集中,但整体机器人应用市场将保持多样化 [11]
高考志愿填报:看兴趣还是就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8:45
高考志愿填报与专业选择趋势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建议对具身智能行业感兴趣的学生选择机械或电子相关专业 尤其适合从小喜欢拆解电子产品或动手DIY的人群 [1] -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近年创新成果频出 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反映出新工科专业成为填报志愿的新焦点 [1] - 文科专业报考价值引发讨论 就业新趋势推动志愿填报策略调整 热门专业选择与行业需求关联度增强 [1] 其他行业动态 - 荔枝高端品种进入上海市场后价格显著上涨 消费升级趋势推动农产品溢价 [4] - 足球赛事"苏超"商业价值提升 吸引商业巨头加大投资力度 体育产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4] - 车企通过集体承诺缩短账期优化供应链生态 行业协同效应有望改善上下游资金周转效率 [4]
这一职业平均年薪34.2万元!大佬建议这样选专业→
第一财经· 2025-06-25 23:52
高考志愿填报与硬科技产业趋势 - 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具身智能等硬科技产业快速崛起,相关专业和岗位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重点 [1] - 无人机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超30% [1] 低空经济产业链与专业选择 - 低空经济产业链分为上游(研发设计、原材料、核心组件)、中游(主机厂商)、下游(运营服务商) [2] - 航空类、机械类、工商管理、市场等专业均可在行业中发挥作用 [2] - 2025年教育部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北航、南航等首批开设,涵盖低空运载器系统工程等五个方向 [2] 商业航天人才需求与薪酬 - 商业航天企业偏好"军工七子"院校背景,硕士为起步门槛 [3] - 2025年商业航天新增企业超11万家,火箭和卫星制造企业占比80% [4] - 卫星设计工程师平均年薪28.7万元,液体火箭发动机首席工程师年薪中位数82万元 [4] - 5G星地融合专家薪酬溢价超40%,遥感数据处理博士起薪80万元 [4] 专业与岗位匹配建议 - 火箭总体设计倾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卫星载荷设计偏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5] - 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建议本科生参与硬科技项目锻炼动手能力 [5] - 具身智能需强数理基础,产业资源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 [6] 区域产业分布与二次选择 - 北京智能机器人企业超2万家,广东、江苏占比最高,长三角区域协同明显 [6] - 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 [6] - 硬科技行业存在"二次选择"空间,从业者可重选赛道 [7]
沪指创年内新高后,A股下半年“剧本”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1:10
市场整体展望 - 2025年下半年A股投资关键词为红利资产、科技创新、大消费 [1] - 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有望呈现震荡向上行情 [2][4] - 上证指数上涨1.04%报收3455.97点创年内收盘新高创业板指涨超3%两市成交放量至1.6万亿元 [1] 基本面与估值分析 - 国内经济保持较强韧性A股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对比海外成熟市场仍偏低 [4] - A股风险溢价和股息率显示投资性价比相对较高 [4] -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短期韧性下半年政策对冲会明显加码 [4] 资金面与投资者情绪 - 北向资金持仓金额2.24万亿元较2024年年底2.21万亿元持平略升 [10] - 个人投资者占比回升前5月月均开户数219万融资余额3月高点至1.94万亿元 [13] - 外资态度从看空中国转向加仓中国未来1到2年中国有望重新成为全球增量资金重要目的地 [9] 政策与市场催化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政策落地影响偏正面 [14] - 国际资本对美国资本市场高估值+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加剧提升中国资产配置吸引力 [9] - 科技叙事及地缘叙事变化对于中国资产相对有利有望扭转外资流入意愿偏弱的环境 [10] 投资方向一:红利资产 - 包括保险、银行等金融类高股息资产航运港口、通信服务、电力等板块 [16] - 红利板块因估值较低股息回报稳定而具备防御属性低利率环境增加相对吸引力 [16] - 建议关注消费龙头、公用事业、电信、银行等领域 [16] 投资方向二:科技创新主题 - 重点细分领域包括AI算力、AI应用、具身智能等 [17] - AI Agent和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将是下波行情主角国产AI芯片加速替代 [17] - 建议关注AI产业链云计算、算力、机器人、智能驾驶 [17] 投资方向三:大消费板块 - 国货美护、宠物经济、IP经济为机构普遍看好的方向 [18] - 推荐关注国牌美妆、IP潮玩、宠物等新兴消费与服务消费 [19] - 建议关注医疗服务、生物制品等医药生物细分领域白色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行业 [19]
亿咖通科技全固态3D激光雷达具备量产条件 获得机器人产业订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5 19:32
公司动态 - 亿咖通科技与全球头部科技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将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3D激光雷达产品的全球规模化量产,进军具身智能行业生态 [1] - 公司自研的短距全固态激光雷达采用905nm波长和全固态(Flash)工作模式,整机无机械零部件,探测范围达60米,搭载定制高分辨率SPAD传感器 [3] - 公司联合创始人沈子瑜表示此次合作验证了激光雷达产品的行业领先性,将在具身智能产业形成关键突破 [5] - 公司聚焦研发全栈式解决方案,包括芯片模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计算平台、中央计算平台、软件平台、车载AI引擎及激光雷达 [5] 技术优势 - 公司激光雷达产品能够实现超密集3D建图、先进避障系统,显著提升机器人物理环境感知能力 [3] - 激光雷达采用定制大面阵列寻址VCSEL光源和定制高分辨率SPAD传感器,成像清晰精准 [3]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激光雷达产品性能和品质,拓展在汽车智能化和具身智能等领域的应用 [3] 行业前景 -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正引领AI发展新方向,强调智能体通过身体与环境交互实现自主学习和进化 [1] - 感知技术是具身智能体与物理环境交互的核心窗口,激光雷达作为关键传感器能提供高精度环境感知信息 [1] - 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具身智能技术,推动其从概念验证加速走向实际应用,形成具备广阔市场潜力的规模化赛道 [1] 公司背景 - 亿咖通科技成立于2017年,202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拥有12个全球运营中心 [6] - 公司由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李书福和沈子瑜联合创立,沈子瑜现任董事长兼CEO [6] - 公司服务全球多家整车品牌,包括大众集团、吉利银河、沃尔沃等,全球搭载其技术产品的车型累计超870万台 [6]
“硬科技”高薪与高门槛并存,大佬支招如何选专业
第一财经· 2025-06-25 19:25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产业崛起 - 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具身智能等硬科技产业快速崛起,相关专业和岗位成为考生家长关注重点 [1] - 无人机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等新兴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超30% [1] - 低空经济产业链分为上游(研发设计/原材料)、中游(主机厂商)、下游(运营服务),不同环节需要技术型或商业融合型人才 [2] - 教育部2025年新增29个本科专业,包括低空技术与工程等6个低空经济相关方向,北航等高校首批开设 [2] - 商业航天企业招聘门槛高,硕士为起步要求,偏好"军工七子"院校背景 [3] - 截至2024年商业航天新增企业超11万家,火箭卫星制造占80%,卫星设计工程师平均年薪28.7万元,液体火箭首席工程师年薪中位数82万元 [4] 硬科技行业人才需求特征 - 火箭总体设计岗位倾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卫星载荷设计偏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7] - 商业航天领域5G星地融合专家薪酬溢价超40%,遥感数据处理博士起薪最高80万元 [4] - 航天法律顾问时薪突破5000元,熟悉国际空间法的复合型人才薪酬较2020年翻番 [4] - 具身智能产业资源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北京智能机器人企业超2万家 [8] - 广东江苏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比最高,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明显 [8] 行业人才培养建议 - 硬科技领域需夯实数理基础,本科生应注重实践项目锻炼动手能力 [7] - 具身智能从业者建议选择产业资源集中区域以获得更多实践机会 [8] - 行业存在"二次选择"空间,从业者可通过转专业或岗位调整重选赛道 [8]
新兴产业人才储备加速 生产制造等职业招聘需求领跑
每日商报· 2025-06-25 07:28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人才需求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拟新增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17个新职业以及42个新工种,这些岗位发展势头强劲[1] - 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智能制造、芯片领域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职位招聘增速强劲,无人机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2] - 半导体工艺工程师、半导体设备工程师人才主要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人才来自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2] 传统行业招聘需求 - 智联招聘2025年1-5月招聘需求占比TOP10职业包括生产制造人员、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物流/采购/供应链人员等[3] - 生产制造人员主要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主要来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3] - 招聘需求占比TOP10行业包括培训/课外教育/教育辅助、货运/物流仓储、餐饮、医药制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3] 城市人才流动趋势 - 杭州持续跻身"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前十,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产业迅速发展吸引人才流入[4] - "人随产业走"是各大城市的人才流动趋势,求职者可关注城市产业发展特性选择就业岗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