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电力
icon
搜索文档
与特区同频共振 广发银行以金融之笔续写“春天的故事”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6:09
核心观点 - 广发银行深圳分行通过金融支持产业升级、普惠小微企业、赋能科创企业及服务民生等方式 深度参与深圳特区45年发展历程 资产规模达2200亿元 分支机构42家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1][2][3][4][5][6] 产业升级支持 - 与1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近40家中国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聚焦城市基建与产业升级领域 [2] - 向深圳能源东部电厂二期项目提供20亿元碳减排贷款 支持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达44.38亿千瓦时 [2] - 为深圳(东部)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放5亿元固定资产贷款 提供10000P算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与具身机器人产业发展 [2] 普惠金融服务 -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为供应链、产业园等场景配套标准化授信方案 [3] - 通过"科技E贷"为激光技术企业当天批复500万元授信 通过"惠信通"为软件开发企业批复486万元授信 [3] -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400亿元 服务客户达1.21万户 [3] 科创企业赋能 - 为200余家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采用"货币政策工具+特色产品+保银协同"组合拳 [4] - 为骨传导耳机研发公司定制国际结算方案 助其成长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4] - 为存储芯片公司提升授信额度从5000万元至1亿元 为蓄电池龙头公司投放5000万元科技创新再贷款 [4] 民生与社会责任 - 与比亚迪等汽车品牌合作提供低息分期方案 与商场餐饮商户合作推出五折饭票优惠活动 [5] - 1997年起捐建贵州织金希望小学 累计投入超400万元 资助千余名困难家庭学生 [5] - 42家网点全面完成适老化改造 提供上门服务和远程视频服务 [6] 发展规模与定位 - 1993年扎根深圳 32年间从单一网点发展为42家分支机构 资产规模突破2200亿元 [1] - 以金融活水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践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 [1][6]
择“高”处立 向“特”处行 ——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证券时报· 2025-08-25 06:33
西藏经济发展模式 - 西藏因地理环境特殊、生态系统脆弱和自然资源独特 无法复制东部发展模式 必须立足高原禀赋走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1] - 发展核心禀赋包括丰富矿产、清洁能源和自然风光资源 但受高海拔、广地域和氧气稀薄制约 存在人才匮乏和物流运输成本高等特点 [1]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出台《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要求政府诚信履约、保护企业产权和规范监管 [2] - 发布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 对初次未造成危害的行为采用教育约谈等柔性措施 减轻小微企业合规压力 [2] - 制定综合执法事项清单 统筹各部门联合执法 解决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问题 并聘请98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 [2] 特色产业发展实践 - 林芝喜马拉雅第三极生物科技公司从茶叶渣中提炼冻干粉 加工成茶粉空运至上海用于茶泥面膜产品 实现植物资源高附加值开发 [3] - 西藏旅游(600749)在业务场景和产品中融入藏药藏香藏戏等民族特色文化元素 打造差异化旅游体验 [3] - 西藏矿业(000762)探索锂钾互补加光伏零碳发展模式 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3] 人才发展战略 - 通过引进内地输藏干部、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家等各类人才 加速填补西藏人才缺口 [3] - 企业注重培养本地藏族大学生作为人才种子 例如林芝喜马拉雅第三极生物科技公司招聘多数为藏族大学生 [3] 重大项目建设理念 - 国家能源集团多布水电站项目坚持算政治账生态账和长远利益 秉持海拔高站位更高境界更高追求更高的三更高理念 [4] - 中国宝武援藏注重培育人才和留下技术 为西藏积累造血能力 将企业使命融入长远发展 [4]
报告称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研发投入居全球首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20:37
全球创新发展趋势 - 亚太地区百强科技集群增至42个 中国科技集群数量达26个位居世界首位 [1]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五年全球第二 合肥和郑州科技集群迅速崛起分列第36和68位 [1] - 合肥科技集群产出增速22.7% 郑州科技集群产出增速18.9% 增速全球领先 [1] 全球研发投入与产出 - 美国欧盟中国占全球研发投入比例分别为42.1% 18.7% 17.2% [2] - 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研发投入达74亿欧元位居世界首位 [2] - 中日两国企业专利申请均超四万件 中国PCT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超过日本登顶全球 [2] 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 - 中国电力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市场交易电量6.2万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62.7% [2] - 全国29个省区市已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2] - 南方五省区电力市场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 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交易最繁忙市场最活跃的电力超市 [2] 技术领域分布 - 全球创新产出聚焦ICT 生物制药 汽车和智能制造四大行业 [2]
山西省省长卢东亮会见中国能建“二把手”:在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实现互利共赢
搜狐财经· 2025-08-22 01:46
公司战略合作 - 中国能建与山西省政府围绕能源电力规划、绿电园区、固废处置及综合利用、水利水务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 [1] - 双方计划在电力外送规划、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开发、储能、氢能等领域深化合作 [3] - 合作范围扩展至"能源+"、"数字+"、可再生能源开发、煤基固废处置、生态环保等多元化领域 [3] 公司发展定位 - 中国能建被定位为国家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3] - 公司具备投建营一体化能力和全产业链服务优势 [3] - 公司正聚焦能源电力水利主责主业,加快发展具有能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3] 区域市场优势 - 山西省区位优势明显且能源资源丰富 [3] - 山西省清洁低碳发展方向与中国能建核心优势高度契合 [3] - 山西省政府承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提供服务保障 [3] 企业运营管理 - 公司要求各企业讲政治顾大局,主动融入国家全局与集团工作大局 [7] - 强调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效益效率,全力抓好稳增长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7] - 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打造科技型企业 [7] - 健全精益化管理体系,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7]
首届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ICCPES 2025)在南京开幕
中证网· 2025-08-19 19:28
会议背景与主办方 - 首届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8日在南京开幕 由国电南自联合多所高校及实验室共同主办 会议主题为"智能融合 能源突破" [1] - 会议汇聚1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 包括院士 国家级人才和海外专家 聚焦能源电力系统与尖端传感 通信 计算 控制及决策的技术融合 [1] 中国华电战略与期刊发展 - 中国华电总工程师表示公司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认为学术交流是实现科研突破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引擎 [2] - 公司持续建设CPES期刊平台 将其打造为吸纳全球智慧的窗口和连接产学研的纽带 致力于推进能源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创新发展 [2] - CPES期刊在中国华电和国电南自支持下发展迅速 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高起点新刊项目 [2] 国电南自技术布局与产业贡献 - 国电南自总经理指出信息物理融合技术正重塑未来能源系统 公司创办期刊和会议旨在建设全球能源创新网络 促进跨学科技术合作 [3] - 公司通过ICCPES会议深化信息 能源 电力交叉领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构建国际化高端对话平台 [4] - 首届ICCPES会议的成功举办将推动CPES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 彰显公司服务能源电力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决心 [4] 学术合作与国际化进展 - 会议汇集全球10多个国家的国际编委 海外办公室揭幕仪式和首批出版撰稿人证书颁发仪式同步举行 [3][4] - 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及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教授作专题报告 涵盖信息成像技术 医疗应用等前沿领域 [3] - CPES期刊与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等七所高校及实验室共同启动ICCPES会议 强化产学研协同 [3]
昌平加速打造世界级科创廊道
北京晚报· 2025-08-19 16:43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6.2%,总量突破1800亿元 [1]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7.1%的高增长 [1] - “十四五”时期全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5%,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6万元新台阶 [6] 科技创新与研发实力 - 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高校数量全市最多,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全市最高 [2] - 沙河高教园与10所高校共建未来大学科技园,北航空天产业园、北邮未来通信产业园、华电国际能源电力创新中心已投用,北师大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已开工 [2] - 南口镇与清华大学共建国重基地,首批2个实验室已入驻,年内实现一二期整体投用,将成为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 [2] - 马池口镇依托北大“新校区+新工科”,打造北京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首批9个实验室承载空间年底将封顶 [2] - 南口、马池口两大“创新极核”建成后将入驻超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3] - 高水平编制南口、马池口科学家小镇规划,借鉴哈佛、剑桥、斯坦福等世界级大学城建设经验 [3] 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医药健康产业集聚企业2854家,获批1类创新药11个,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总量达1040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速达9.7% [4] - 先进制造产业2023年全区收入突破1600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速实现翻番、达到15% [4] - 先进能源产业聚焦能源互联网、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赛道,汇聚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60个,2023年产业收入达2532亿元 [4] - 大尺度规划G6科创走廊、G45产业走廊以及京北生态走廊 [4] - G6科创走廊规划产业空间超1400万平方米,已建成521.8万平方米,以生命科学、数字智能和科教集群为特色 [4] - G45产业走廊以先进能源、未来健康和央企集群为特色,由央企创新创业集聚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等多个组团支撑 [5] - 京北生态走廊串联奥北森林公园“十园”、未来科学城生态休闲公园等节点,构建连片成带的生态空间 [5] 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 - 五年来全区新增中小学学位2.8万个,名校名园达33个 [6] - “清香未来城学校”将于2024年9月开学 [6] - 获批中央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托育园和全市首家普惠医养融合服务中心 [7] - 在回天地区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180个重点项目,引进名校17所,平均通勤时间降低11% [7] - 回天行动计划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7.8%的居民对提升效果认可 [7] - 目前正在谋划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 [7]
意大利希望中资主动放弃股份,中方的回应斩钉截铁,暗示将全力反击!
搜狐财经· 2025-08-18 17:28
意大利对中资持股政策调整 - 意大利政府启用"黄金权力"法律机制降低中国投资者在倍耐力、安萨尔多能源、CDP Reti等战略企业持股比例以避免与美国潜在摩擦[2] - 政策目标将中资从能源、交通、技术和金融等战略领域转向能创造就业和提振地方经济的领域[2] - 中方投资合作表态强调互利互惠且不应受第三方干扰[2] 中资在意大利经济布局现状 - 中方投资者目前活跃于约700家意大利企业[2] - 意大利政府重点关注战略领域大型公司[2] - 中方仍是意大利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3] 欧洲对华投资政策转变 - 欧洲正采取更具选择性策略引导中资远离港口、电网等关键基础设施[2] - 投资转向电动汽车和电池工厂等更符合欧洲经济优先级的领域[2] - 政策转变源于中美博弈加剧背景[2]
甘肃能源聚焦主业扣非增190% 战略布局落地总资产366.6亿
长江商报· 2025-08-18 08: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9.31亿元 同比增长0.19% 净利润8.25亿元 同比增长16.87% 扣非净利润8.23亿元 同比增长190.41% [1][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2.38亿元 同比增长0.91% 净利润4.80亿元 同比增长31.59% 扣非净利润4.79亿元 同比增长869.69% [2] - 2025年二季度营收16.93亿元 同比下降0.7% 净利润3.45亿元 同比增长1.11% 扣非净利润3.44亿元 同比增长47.07% [2] 资产规模扩张 - 总资产同比增长77.1%至366.6亿元 创历史新高 2020-2024年总资产从190.4亿元增长至358.9亿元 增幅达88.5% [1][6] - 2024年11月以76.28亿元收购常乐公司66%股权 形成"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电源结构 [1][3] 装机容量结构 - 控股总装机容量753.97万千瓦 其中火电400万千瓦 水电170.02万千瓦 风电110.35万千瓦 光伏73.6万千瓦 [5] - 常乐公司一期4×1000MW调峰火电项目为西北最大调峰火电项目 甘肃省首个百万千瓦火电项目 [3] 收购项目业绩贡献 - 常乐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8亿元 净利润超10亿元 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1][4] - 2024年常乐公司扣非净利润17.14亿元 完成业绩承诺150.75% 2024-2026年业绩承诺分别为11.37/11.73/11.99亿元 [3][4] 电力销售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完成发电量126.37亿千瓦时 售电量121.60亿千瓦时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2] - 市场交易电量120.62亿千瓦时 占总售电量99.19% 同比增加13.10亿千瓦时 主因水电参与中长期交易 [2] 新能源项目进展 - 与华润电力成立润能公司 开发腾格里沙漠大基地6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 [5] - 凉州九墩滩300万千瓦光伏 民勤南湖100万千瓦风电 永昌河清滩100万千瓦光伏等多项项目获核准 [5] 战略定位与发展前景 - 控股股东甘肃电投为甘肃省第二大发电主体 省属发电龙头企业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单位 [6] - "风光水火储"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在双碳背景下有望占据更有利市场地位 [6]
雄安新区建设提速!央企分支机构超300家,疏解模式持续革新
华夏时报· 2025-08-13 17:51
央企疏解进展 - 雄安新区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3.5% [1] - 央企已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超300家 [1][2] - 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项目加速推进 中国星网办公楼2024年10月投用 中国中化和中国华能总部预计2024年搬迁到位 [2]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雄安总部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 计划2026年9月竣工 [2] - 第二批疏解央企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诚通、中国农发集团总部已确定选址并启动建设 [2][3] 产业集群发展 - 中国星网带动60家空天信息企业注册落地 形成卫星互联网/时空信息/商业卫星智造/空天飞行器4大赛道 [2] - 中国大唐总部规划30万平方米建筑群 聚焦能源数字化与绿色低碳技术 2025年全面开工 [3] - 中国华电总部打造智慧能源创新中心 同步推进氢能研发中心建设 [3] - 中国诚通总部布局绿色金融与供应链管理 2025年完成土地出让 [3] - 中国农发总部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 2025年完成概念设计 [3] 疏解模式创新 - 中国中铁实施"1+6+N"产业集群导入方案 涵盖基建投资/智能建造/勘察设计/高端制造等领域 [6] - 中国中铁已设立区域总部及16家三级子公司、17家分公司 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 [6] - 链式集群式疏解成为主流 从物理空间转移转向产业链创新链生态迁移 [5][7] - 中铁雄安科创中心作为集群式疏解战略承载地 推动全产业链协同与产学研合作 [7]
时报观察|并购重组持续升温 产业进阶向实向优
证券时报· 2025-08-13 07:51
A股市场并购重组潮持续升温 - 近一周已有超过40家上市公司披露重组进展,立讯精密、滨海能源、光库科技等企业均在稳步推进 [1] - 今年以来首次披露并购重组事项的上市公司已突破百家 [1] - 新"国九条""并购六条"及2025年5月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政策加速落地 [1] 政策驱动下的产业整合特征 - 传统产业整合加速,以产业逻辑为核心的整合取代盲目扩张 [1] - 科技创新赛道并购呈现鲜明产业导向: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推动半导体强链补链,北方华创取得芯源微实控权加快业务协同,华润集团入主长电科技打造"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能力 [1] - 交易效率显著提升:中钨高新重组50天过会,"两船"合并71天过审,甘肃能源重组101天完成 [1] 并购重组生态重塑 - 创投机构与私募基金深度介入,助力重组后企业资源跃升 [2] - 地方政府通过资金扶持、优化营商环境、搭建专业平台等措施增强市场信心 [2] - 市场转向"多方协同赋能"模式:上市公司聚焦硬科技转让控制权,私募股权参与产业整合,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支持 [2] 产业进阶趋势 - 估值体系回归理性,遏制"高溢价埋雷"现象 [2] - 资本运作呈现"向实向优"特征,推动细分领域技术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