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电力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央企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稳的基础在夯实 进的态势在巩固
经济日报· 2025-07-21 06:09
中央企业上半年经济运行 - 1月至6月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高水平,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稳步提升 [1] - 中国商飞实现国产客机出海突破,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增长超20% [1] - 115家启航企业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未来产业483项技术攻关取得进展 [1] 新兴产业与数字化转型 - 中央企业累计布局超8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国移动"九天"、中国电信"星辰"、中国联通"元景"等大模型具备复杂推理能力 [2] - 国家能源集团"擎源"、中国中车集团"斫轮"等重点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 [2] - 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任务完成超75%,打造智能工厂超1800个 [2] - 中国华能推进全流程碳捕集封存工程,中广核实施百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中国建材低碳水泥碳减排30% [2]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1月至6月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研发强度2.26% [2] - 23个创新联合体有序运行,成果应用工程首批50个项目国产化率从51%提升至77% [2] - 国资监管持续推进研发费用增量视同利润加回,资本预算投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企业 [2] 下半年发展重点 - 中央企业需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启"第二曲线"增长,实现"智慧型增长" [3] - 提升原创性技术供给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主导产学研融合 [4]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中试验证和应用迭代,形成"创新—产业—创新"循环 [4] - 传统产业"向新图强",新兴产业"以新求进",推动产业体系向高附加值跃迁 [4]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启幕 共绘“气象+”赋能千行百业新蓝图
央视网· 2025-07-18 15:42
博览会概况 - 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核心的国家级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启幕 [1] - 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多家行业协会及基金会协办和支持 [1] - 主题为"气象融入新经济,携手共创好未来",汇聚20余个领域近百余家企业 [1] - 覆盖1万平方米展区,通过展示、研讨和对接活动推动气象服务从"基础支撑"迈向"经济引擎" [1] 开幕式与嘉宾观点 - 开幕式吸引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共1200余人参与 [2] -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谈哲敏强调推动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5] -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提出气象减灾应从"被动救援"转向"主动防控" [5] - 海南气候治疗和康养协会会长吴岩峻分享气象资源在热带农业和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经验 [5] -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杨超指出气象数据对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气象经济与行业融合 -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周原冰称气象为"基础性、战略性生产要素",推动"气象+"新业态 [6] - 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8.89亿千瓦(同比增25%),2025年5月新能源装机16.5亿千瓦超煤电 [6] - 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发布全球天气风险产品,为大宗商品产业链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6] 展会活动与产业联动 - 博览会聚焦"链接"理念,融合应用场景、科研成果、资本资源和产业生态 [7] - 设立高校科技交流专区,联合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7] - 引入投融资机构支持产业链前沿项目,促进人才、技术与资本融合 [7] - 举办20余场专题研讨,涵盖人工影响天气、低空经济气象保障等热门议题 [7] 未来展望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迎来成立十周年,未来将继续推动气象经济从"隐形引擎"发展为"显性支柱" [8]
政策刺激又下一城,特朗普于宾夕法尼亚公布新AI及能源投资计划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17 22:32
投资计划 - 特朗普宣布在宾州超920亿美元投资计划,超此前700亿,关注新数据中心、发电和电网基础设施[1] - 2025年美国超级数据中心运营商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34%,达2570亿美元,微软、亚马逊等巨头发力[3][7] 地区投资情况 - 宾州数据中心及能源领域今年已确认大量投资,如亚马逊200亿、Energy Capital Partners 50亿等[2][6] 美国电力现状 - 到2030年美国将有104GW电厂退役,新增210GW发电容量,但仅22GW为可调度资源[3][8] - 美国平均每年停电小时数或从个位数激增至818小时,需额外100GW峰值容量[3][8] - 美国电网设备超75%使用年限超30年,急需更新改造[3][8] 设备市场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GE Vernova和西门子能源在手订单分别达763亿美元和520亿欧元,新签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8%和102%[4][9] - 截至2025年3月底,日立能源、西门子能源及GEV设备订单强劲,在手订单同比分别增长31%、27%和41%[4][9] 建议与风险 - 建议关注受益政策减税降费及产能扩张设备投资的企业[5][10] - 存在美国AI产业、电网建设不及预期、政策变化及地缘政治风险[5][11]
特朗普将宣布700亿美元AI和能源投资,贝莱德等公司的高管将亲临现场
华尔街见闻· 2025-07-15 03:31
700亿美元AI与能源投资计划 - 特朗普将在宾夕法尼亚州宣布总额达7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涵盖AI数据中心建设 发电能力扩张 电网升级及AI培训项目 [1] - 投资由多家公司共同参与 包括贝莱德 Palantir科技 Anthropic 埃克森美孚 雪佛龙等60位行业高管将出席峰会 [1] - 活动由共和党参议员David McCormick主办 名为"宾夕法尼亚能源与创新峰会" [1] 私营部门推动AI发展 - 特朗普政府采取吸引私营投资 放松监管 加速项目审批等措施推动AI发展 [2] - 此前已宣布软银集团 OpenAI 甲骨文公司1000亿美元的AI数据中心投资 [2] - 政府撤销拜登时代的AI芯片限制 以促进美国创新及盟友获取先进技术 [2] 能源供应与AI发展关联 - 科技行业亟需解决电力供应瓶颈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从当前3 5%增至2035年8 6% [3] - 贝莱德Jon Gray将宣布250亿美元项目 开发数据中心与能源基础设施 创造6000个建筑岗位和3000个永久岗位 [3] - 政府计划扩大燃煤 天然气及核能发电 已动用紧急权力维持两座发电厂运营 [3] 政治与经济影响 - 选址宾夕法尼亚州具有政治意义 该州为关键摇摆州 2020年由拜登赢得 2024年特朗普胜选 [4] - 日本制铁完成141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交易 获特朗普支持 但遭联合钢铁工人工会反对 [4][5] - 交易预计提升国内钢铁产量并保护就业岗位 成为两党争夺工会支持的焦点 [5]
中国能建建筑集团:聚焦主责主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06
公司战略定位 - 聚焦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双主业,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2]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央企担当 [2] 传统能源业务 - 装机总容量突破1.65亿千瓦,承建36台百万千瓦机组和近70台66万千瓦机组 [3] - 运检百万千瓦及66万千瓦机组420余台,拥有30多台9H、9F燃机 [3] - 新疆重能石头梅电厂1号机组19个月28天投产,甘肃正宁百万煤电项目助力"陇电入鲁"特高压线路 [3]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业务占比从2020年12.8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38.47% [4] - 新能源订单增长7.4倍,承建鄂尔多斯200万千瓦光伏和新疆天山41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 [4] - 拥有国家级科创平台,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 [4] 基础设施业务 - 承建建筑面积超8000万平方米,重点布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6] - 广州白云机场安置住宅项目实现首个集中交房,南浔180米超高层装配式大象酒店亮相 [6] - 杭州亚运会配套项目获中国钢结构金奖,打造"能源+"和"建筑+"融合模式 [6] 国际业务 - 业务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深耕"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市场 [7] - 文莱恒逸工程获国优金奖,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成为质量标杆 [7] - 乌兹别克斯坦光伏EPC项目提前3个月并网 [7]
沙特阿美考虑出售至多5座燃气电厂,或筹资40亿美。(路透社)
快讯· 2025-07-04 17:18
资产出售计划 - 沙特阿美考虑出售至多5座燃气电厂 [1] - 潜在交易规模或达40亿美元 [1] 资金运作 - 出售资产可能为公司筹集40亿美元资金 [1]
多家能源电力国央企调整一把手,“跨界”调任情况增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9:57
能源电力国央企人事调整 - 2025年6月集中调整多家能源电力国央企一把手,包括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大唐集团、中国航油等[2][3] -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辞职,由副董事长倪真代行职责[3][5] - 中国石化新任董事长侯启军来自中国石油,符合"三桶油"高管轮动惯例[5] - 中国海油首次任命非"三桶油"背景的张传江为董事长,其新能源经验或助力转型[6] - 大唐集团总经理李向良来自中国华能,中国航油总经理李炜来自中国石化分公司[6] - 国家能源集团和大唐集团董事长均为跨界调任,分别来自大唐集团和中粮集团[6] - 中核集团是唯一内部升任案例,由原总经理申彦锋接任董事长[8] 企业背景与经营情况 - 中国能建2024年营业收入4367.13亿元,总资产8690.05亿元,业务涵盖能源、基建等多领域[4] - 中国能建承建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国家级重大项目[4] - 中国海油正在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发展海上风电[6] 行业动态与合作 - 能源电力国央企负责人频繁互访,中核集团与中国石油探讨深化合作[9] - 国家电投在青海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强调能源央企的规划重要性[9] - 行业面临"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9] 人事调整特点 - 绝大多数企业一把手为外部调任[6] - 跨界调动现象显著增多,涉及物流、粮食等领域高管转入能源电力行业[6][7] - 调整旨在应对能源转型挑战,部分任命侧重新能源领域经验[6][9]
助困难大学生走上人生新起点(稳就业·暖心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01 06:11
长沙理工大学就业帮扶体系 - 学校为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和一次性求职补贴 [2] - 设立AI面试实训亭进行封闭演练和结构化问题模拟 [2] - 开发精品课程涵盖生涯规划、求职心态调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 [2] - 2021年至今已有近2000名学生参与培训 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 [2] - 重点群体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2] 学生职业发展支持措施 - 开设职业生涯唤醒课、职业规划探索课等课程 [1] - 实施"宏志助航计划"训练营项目 [1] - 建立"学长学姐帮帮团"小程序 118名校友入驻成为在线咨询师 [2] - 咨询师涵盖工程建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等行业 [2] 学生就业案例 -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通过43天工地实习获得就业优势 [1] - 学生经历30-40场招聘会最终成功签约 [2][3] - 校友分享制作简历、面试应答等经验助力学弟学妹就业 [2] - 成功就业学生申请加入帮扶团队实现从受助到助人转变 [4]
央企并购重组加速,恒生央企ETF(513170)近一年净值上涨18.78%
新浪财经· 2025-06-23 13:44
恒生央企ETF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3日13:15 恒生央企ETF(513170)上涨0.89% 最新价报1.35元 [1] - 截至6月20日 恒生央企ETF近1年净值上涨18.78% [1] - 盘中换手1.61% 成交848.99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2906.40万元 [1] 央企并购重组动态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 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 [1] - 2025年初以来 淮河能源集团 国家电投集团 华电国际 上海电力等多家能源电力国企央企启动重大资产重组 推动国有资本向能源安全核心领域 新型电力及新能源前瞻性领域集中 [1] 港股红利资产吸引力 - 港股恒生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8.1% 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为5.8% 扣除20%分红税后港股红利资产实际收益仍显著优于A股同类资产 [2] - 恒生央企ETF(513170)紧密跟踪恒生中国央企指数 该指数聚焦蓝筹央企龙头 具有估值更低 股息率更高的特点 [2] - 高股息红利资产作为"哑铃"一端可在回报率下行环境中提供稳定股息现金流 或具中长期配置价值 [2]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成分 - 截至2025年6月19日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HSCSOE)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84% 包括建设银行(00939) 工商银行(01398) 中国海洋石油(00883) 中国银行(03988) 中国移动(00941) 中芯国际(00981) 中国石油股份(00857) 中国人寿(02628) 中国神华(0108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 [2] 产品信息 - 恒生央企ETF(513170)场外联接A:023222 联接C:023223 [3]
央企重组:重构金融功能与服务战略
金融时报· 2025-06-23 13:07
央企重组整合动态 - 东风汽车集团与兵器装备集团战略重组未如预期推进,引发市场对央企重组路径的关注[1]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船舶将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1] - 2025年国企央企重组整合加速,能源电力领域如淮河能源、国家电投、华电国际等推动资产重组,聚焦能源安全与新能源领域[1][2] 金融板块协同调整 - 华电国际拟通过发行普通股或现金支付收购8家能源公司股权,包括华电江苏能源、上海华电福新能源等[2]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以央企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向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2] - 国企财务公司面临战略定位重塑与业务模式重构,如兵器财务、华电财务、国家电投财务等高管及章程调整[3] 财务公司资本运作案例 - 山东重工集团财务公司注册资本从16亿元增至40亿元,引入重汽香港公司持股37.5%,企业类型变更为港澳台投资[3][4] - 重工财务公司整合后服务范围扩大,覆盖重汽香港成员企业,为中国重汽财务公司解散铺路[4] 重组战略意义 - 央企重组不仅是资产整合,更涉及金融功能与服务战略重构,推动产融协同与国家战略落地[5] - 资本布局优化与系统性改革有望为产业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