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上峰水泥生态投资模式显效 国产DRAM龙头长鑫科技启动IPO辅导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16:20
长鑫科技IPO进程 - 长鑫科技在安徽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登记 由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证券联合护航其科创板IPO进程 [1] - 上峰水泥通过旗下君挚璞基金向长鑫科技投资人民币2亿元 间接持有约0.168%股份 [1] - 上峰水泥过去五年累计投入超17亿元 精准投资20余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 包括晶合集成、昂瑞微、上海超硅、芯耀辉、粤芯等 [1] 长鑫科技业务与技术 - 长鑫科技是国内唯一实现DRAM芯片大规模量产的企业 技术路线从19nm工艺量产DDR4/LPDDR4起步 持续向17nm DDR5/LPDDR5升级 [2] - 到2025年末 其DDR5产品占比有望从1%提升至7% 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从6%增至8% [2] - 公司注册资本超过600亿元 当前整体估值约1500亿元 [2] - 核心技术源于对德国奇梦达Buried Wordline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在中国申请600余项专利 [2] - 市场策略从消费电子切入 逐步向服务器领域拓展 获得联想合肥基地等本土客户支持 [2] 战略意义与产业影响 - 长鑫科技IPO募资将加速DDR5量产 推动国产DRAM市占率向两位数突破 [3] - 千亿估值标杆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硬科技 [3] - 合肥"芯片之城"与上峰"产业生态投资"验证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新路径 [3] - 上峰水泥"水泥+芯片"双轮驱动模式构筑护城河 深度嵌入国家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环节 [3] - 中国半导体产业正从"进口替代者"向"产业生态建设与规则参与者"转型 [3]
聊一聊长鑫
傅里叶的猫· 2025-07-07 23:53
半导体行业上市潮 - 长鑫启动上市辅导 加上国内两家龙头GPU厂上市辅导通过 可能标志着半导体行业迎来上市潮 [1] - 长鑫是国内最领先的DRAM/HBM厂商 国内外研报一致看好其国产替代潜力 [1] HBM技术路线 - CXMT计划2026年上半年量产HBM2E 2025年中实现小规模量产 [2] - 长鑫存储计划2025年底前交付HBM3样品 2026年全面量产 2027年开发HBM3E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 [2] - 先进封装合作伙伴包括通富微电 长电科技和晋华集成电路 通富微电提供TSV技术和KGSD键合技术支持 [3] 产能规划 - CXMT的HBM产能到2026年底达1万wpm 2028年底扩大至4万wpm [4] - 全球HBM产能到2025年底预计达34万wpm 显示长鑫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4] - DRAM领域 长鑫计划2025年底将DDR5/LPDDR5产能提升至11万wpm 占全球DRAM产能6% [5] - 合肥工厂和北京工厂长期产能可能超30万wpm [5] - 2025年长鑫DRAM芯片产量预计占全球14% 但实际市场份额可能因良率问题降至10% [6] 技术进展 - 长鑫在不使用EUV光刻的情况下开发D1节点面临良率和规模生产挑战 [7] - 已能在1z纳米节点制造DDR5芯片 但裸片尺寸较大 良率未完全验证 [7] - 推出16nm节点16Gb DDR5芯片 比18nm第三代DRAM缩小20% 目前技术落后国际大厂约3年 [7][10] - UBS预计2024年底产能达17万片/月 2025年底接近23万片/月 已开始提供DDR5样品 [10] 产能数据对比 - 2025年预计产能540kwpm(8英寸等效) 2028年达799kwpm [6] - 合肥一期12英寸产能2025年达120kwpm 二期2026年达75kwpm [6] - 北京工厂12英寸产能2026年达60kwpm 2028年70kwpm [6]
荷兰半导体巨头牵手零跑,在华设6大研发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1:04
公司战略升级 - 恩智浦在华战略围绕"本土化创新"与"智能化技术落地"两大主线升级,成立中国事业部整合销售、研发、运营等部门以提升响应速度[2] - 公司在中国拥有6000名员工、1600名工程师、6个研发中心和14个城市办事处,全球最大后端装配测试工厂设在中国[2] - "中国制造"产品贡献约18%营收,其中1/3已实现本地生产[2][7]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占公司总销售额三分之一,中国汽车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10%以上[3] - 已服务中国超过6000家客户及合作伙伴,包括零跑、深蓝、长城等车企[3][7] - 中国工程团队完成200多种产品定义与开发,本土研发中心持续扩大[2][7] 技术解决方案 - 推出CoreRide软件定义平台,采用硬件+中间件架构,预计2028年量产[4][8] - S32R47雷达处理器支持L4自动驾驶,Ranger5UWB适配车钥匙等多场景[5] - eIQ工具包优化AI边缘计算,TTTech Auto中间件增强功能安全[5][6] - 收购TTTech Auto强化软件能力,将其作为独立部门运营[6][7] 制造与研发布局 - 天津封测工厂为全球最大基地,与台积电南京厂(16nm)、中芯国际保持合作[7] - 计划关闭8英寸晶圆厂,全面转向12英寸以优化成本结构[10] - 推出ASIL C级安全认证方案,针对非致命环境实现降本[11] 行业趋势应对 - 软件工程师数量已超过硬件工程师,通过软件定义硬件驱动创新[5] - 采用可扩展硬件平台兼容不同车型需求,避免"一刀切"方案[8] - 将全球专业知识与中国市场敏捷性结合,赋能本土团队[9]
1200亿灰飞烟灭,半导体鼻祖破产
商业洞察· 2025-07-07 17:21
公司背景与历史 - Wolfspeed前身为Cree Research,1987年由六位年轻人创立,专注于碳化硅材料在LED领域的商业化[8] - 1991年推出全球首片商业化硅碳化物晶圆,奠定碳化硅领域先驱地位[8] - 1993年成功登陆美股,为氮化镓领域发展筹备资金[11][12] - 2017年更名为Wolfspeed,全面转型第三代半导体[15]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拥有全球首家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曾是全球最大SiC基板制造商[3] - 2018年碳化硅衬底全球市占率达62%,2024年在N型衬底领域降至33.7%[16] - 曾掌握全球60%碳化硅衬底市场[21] - 2011年发布世界首款碳化硅MOSFET,打破行业疑虑[13] 业务转型与战略失误 - 2016年起出售LED照明和LED产品业务,全面转向第三代半导体[15] - 2018年收购英飞凌射频功率业务,稳固射频碳化硅基氮化镓技术领导地位[15] - 坚持自产自用+部分外销模式,未能及时进行垂直整合[16] - 耗资50亿美元建设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占据过半资本支出[18] 财务与经营困境 - 市值曾达165亿美元,股价较巅峰时期跌幅超99%[3][4] - 2024财年净亏损飙升至8.64亿美元,10年来持续亏损[21] - 截至3月拥有13.3亿美元现金及65亿美元债务[20] - 2025年5月21日股价单日暴跌57%,市值蒸发超10亿美元[21] 行业竞争与市场变化 - 中国天岳先进和天科合达分别占据17.1%和17.3%市场份额[16] - 新能源汽车占碳化硅需求超60%,但欧美市场需求放缓[20] - 8英寸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仅20%,固定成本激增[22][23] - 未能抓住中国市场机遇,导致技术滞后与成本高昂[3][24]
日本前首相一语惊人:中国不用独自对付美国,赶紧跟另两国联手
搜狐财经· 2025-07-07 12:42
国际关系与贸易战 -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提议中国应与日本、韩国合作以对抗美国压力,引发对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关注 [1] - 特朗普政府延续并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多国加征关税,导致全球170多个国家等待美国解决方案,但多数谈判陷入僵局 [1] - 欧盟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指责美国将关税作为武器进行勒索 [3] 美国经济影响 - 美国国债飙升,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国内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民众生活成本大幅提高 [3] - 美国零售商塔吉特百货因依赖墨西哥进口商品,计划调高水果和蔬菜等商品价格 [3] 日本经济与贸易 - 特朗普威胁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至35%,可能严重打击日本汽车产业,影响出口竞争力和产业链 [4] -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表示将分析美国关税措施对日本企业的影响并采取对策 [4] - 日本尝试降低对美出口依赖,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加强与亚洲、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4] 韩国经济与贸易 - 韩国与美国贸易谈判困难重重,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谈判艰难,美国关税政策使韩国出口企业面临困境 [5] - 韩国担心美国对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将减少韩国对美钢铁出口 [5] - 韩国考虑加强与中国的合作,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寻求国际贸易新平衡 [6] 中美贸易战动态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但中国采取强硬反制措施,美国在C919发动机供应和芯片软件领域做出让步 [8] - 中美贸易关系部分退回4月2日之前状态,显示中国在关税战中占上风 [8] 中日韩合作潜力与挑战 - 中日韩三国经济互补性强,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韩国半导体领先,日本精密仪器技术精湛,合作可提升区域竞争力 [9] - 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可降低贸易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但面临政治障碍,如日本在台湾问题和核污水排放上的行为 [9] - 三国需增强战略自主性,通过高层对话和民间交流增进互信,克服合作障碍 [9][11]
汽车早餐 | 小米YU7交付启动;李斌称乐道L90起售价低于30万元;小马智行将在迪拜启动自动驾驶汽车试点测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7 09:14
国内新闻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巴西有关部门签署合作文件,涉及发展战略对接第二阶段合作谅解备忘录及人工智能合作 [2] -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6起产品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违法典型案例,包括绍兴宏冠新能源有限公司销售不合格柴油机燃料案 [3] - 2025年1-5月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791万辆同比增长0.6%,交易额5164亿元同比下降2.1% [4] 国际新闻 - 特斯拉Cybertruck二季度销量约5000-6000辆,远低于2025年年产25万辆目标,"其他车型"交付量同比下滑52% [5] -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将推动实现汽车零关税并为所有关税情景做好准备 [6] - 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与小马智行合作,计划2025年启动自动驾驶汽车试点测试,2026年推进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7] - 欧盟与美国贸易谈判进展缓慢,德国、意大利倾向尽快达成协议,法国、西班牙等国对让步表示担忧 [8] - 日产与鸿海磋商电动车合作,追滨工厂有望免于关闭并维持日本零部件供应网络 [9][10] 企业新闻 - 蔚来乐道L90起售价低于30万元,展车将于7月10日到店并开启预售 [11] - 理想汽车CEO李想透露曾建议雷军造车需"all in",小米YU7启动交付覆盖58个城市 [12] - 比亚迪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聚焦绿色出行与儿童沉浸式驾驶体验 [13] - 台积电推迟日本第二家工厂建设,优先应对美国潜在关税政策 [14] - 新石器无人车与深汽租协达成千台级合作,助力智慧物流升级 [15]
日企2025年夏季奖金平均4.9万元,连创4年新高
日经中文网· 2025-07-04 13:48
行业奖金发放情况 - 所有行业2025年夏季奖金平均发放金额为98万6233日元(约合人民币4.9万元),同比增长5.91%,连续四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1] - 制造业发放金额为101万8830日元(约合人民币5.07万元),同比增长5.56%,机械和电机行业涨幅较高,超过上年的2.61% [2] - 非制造业发放金额为91万7909日元(约合人民币4.57万元),同比增长6.72%,建筑、铁路、公交及餐饮业推动增长,涨幅超过上年的4.53% [2] 公司奖金发放情况 - 半导体制造设备公司迪斯科发放金额最高,达527万3020日元(约合人民币26.26万元),同比增长21.13% [1] - 迪斯科2024年度因功率半导体和生成式AI等高附加值设备需求增长,销售额和经常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1] - 奖金发放规则基于销售额经常利润率设定发放月数,合并销售额和经常利润均为历史最高时附加16万元 [1] 行业整体业绩 - 东证Prime上市1072家公司2024财年净利润为52.135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0%,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 [2] - 上财年良好业绩促使大企业提高夏季奖金发放金额 [2] 外部影响因素 - 美国关税政策及日元升值对日本企业业绩造成压力,工资上涨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1] 调查背景 - 调查覆盖383家上市公司,数据截至7月1日,涨幅较2024年的3.17%提高2.74个百分点 [1]
汽车CIS,豪威力压安森美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汽车成像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汽车成像市场规模达到59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长至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6% [1] - 到2030年出货量将增至4亿台,以环视、卫星ADAS和座舱内应用为主 [1] - ADAS前置摄像头最具价值,但侧视和卫星摄像头增速更快 [1] - DMS是座舱内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受欧盟法规推动 [1] - 后视摄像头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被环视系统取代 [1] - 图像传感器收入增长,但镜头组和集成组件增长更强劲 [1] 市场竞争格局 - 豪威科技和安森美是汽车CIS市场最大供应商,豪威科技在成本敏感领域表现强势,安森美在大批量项目中地位稳固 [4] - 索尼在高分辨率摄像头领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4] - 法雷奥引领智能和观看摄像头市场,其次是博世、采埃孚和麦格纳 [4][5] - 舜宇光学科技在镜头市场领先,其他领先公司包括世高和奥普特龙 [5] - 舜宇、LG Innotek和海康威视等摄像头制造商提供完整模块,对一级供应商构成挑战 [5] - 中国正在构建从传感器到模块的全集成供应链,支持比亚迪等OEM厂商 [5] - OEM厂商和一级供应商采用多源CIS策略,寻求供应链韧性 [5] 技术发展趋势 - ADAS分辨率向800万像素过渡,以提升物体识别能力 [7] - 高动态范围、LED闪烁抑制和宽视场是传感器的关键要求 [7] - 市场转向集中式融合架构,索尼尝试将串行器集成到图像传感器中 [7] - DMS主要依赖2D RGB传感器,逐渐转向RGB-IR传感器 [7] - 混合镜头组结合玻璃和塑料,优化成本、尺寸和热稳定性 [7] - 热成像和SWIR摄像头仍属小众,主要用于高端汽车夜视和高级ADAS [7] 多摄像头架构与功能集成 - 分布式摄像头架构重塑ADAS市场,单前置智能摄像头被多侧视、后视和全景摄像头取代 [10] - 360°环视摄像头是销量主要贡献者,尤其在停车辅助和L2+自动驾驶成为标配的情况下 [10] - DMS逐渐成为欧洲及其他地区法规和设计的必需品,RGB-IR和全局快门传感器提升系统价值 [10] - 镜头组转向混合解决方案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10] - 电子后视镜和外部访问摄像头等新功能在高端电动汽车平台涌现 [10]
台积电计划停产氮化镓!
国芯网· 2025-07-03 21:58
台积电终止氮化镓生产与纳微半导体战略调整 - 台积电计划于2027年7月终止氮化镓(GaN)晶圆生产 该决定将影响纳微半导体作为当前唯一供应商的供应链[2] - 纳微半导体迅速应对供应链风险 与力积电(PSMC)建立战略合作 转移至其新竹竹南科学园区8B厂的8英寸氮化镓产线[2] - 合作将覆盖100~650V全系列氮化镓产品 首批器件预计2025年Q4完成认证 100V系列计划2026年上半年率先投产[2] 力积电技术合作与产能规划 - 力积电与纳微半导体已有多年硅基氮化镓技术合作基础 即将完成产品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3] - 采用180nm工艺节点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产线 可提升功率密度、速度及效率 同时优化成本控制和制造良率[3] - 力积电总经理朱宪国表示将扩大合作规模 支持纳微半导体拓展氮化镓市场[3] 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效应 - 650V器件将在未来12-24个月内从台积电逐步转由力积电代工 实现供应链平稳过渡[2] - 纳微CEO Gene Sheridan强调合作将推动高产能8英寸硅基氮化镓生产 持续突破产品性能与成本效率[2] - 通过战略合作 纳微半导体有望在功率半导体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同时增强供应链稳定性[2][3]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积电称将在两年内退出氮化镓业务。
快讯· 2025-07-03 09:23
公司动态 - 台积电宣布将在两年内退出氮化镓业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