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午评:恒指跌0.57%,科技股、医药股普跌,新消费活跃!泡泡玛特涨8%再创新高,快手跌近5%,阿里巴巴跌1.6%,京东跌1.46%
格隆汇· 2025-08-20 12:59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57%至24980.20点 失守25000点整数关口 [1] - 国企指数下跌0.67%至8945.88点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26%至5472.25点 跌幅居三大指数之首 [1] 科技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普遍走低 快手跌近5% 阿里巴巴跌1.6% 京东跌1.46% [3] - 百度跌1% 腾讯 网易 美团 小米均表现低迷 [3] 医药板块调整 - 创新药概念股大幅回调 同源康医药-B暴跌21.97%至14.70港元 [2][3] - 歌礼制药-B下跌10.76%至13.85港元 诺诚健华下跌8.21%至18.23港元 [2][3] - 翰森制药下跌7.83%至35.78港元 乐普生物-B下跌7.70%至8.87港元 [2] - 复星医药下跌4.92%至20.50港元 四环医药下跌4.70%至1.42港元 [2] 其他下跌板块 - 中资券商股集体走弱 弘业期货与东方证券跌幅靠前 [3] - 重型机械股 锂电池股 家电股 航空股 建材水泥股 钢铁股普遍下行 [3] 逆势上涨板块 - 光伏行业召开反内卷会议 福耀玻璃业绩公布后大涨近14% [3] - 摩根大通看好中国银行股 内银股普遍上涨 [3] - 新消费概念股表现强势 泡泡玛特大涨8.6% 首次突破300港元关口 [3]
港股午评:恒指跌0.57%失守25000点,科技股、医药股普跌,泡泡玛特再创新高
格隆汇APP· 2025-08-20 12:1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午间收跌1 26%,恒生指数下跌0 57%,国企指数下跌0 67%,恒指失守25000点整数关口 [1] - 大型科技股表现低迷,快手跌近5%,京东、阿里巴巴跌1 5%,百度、腾讯跌1%,网易、美团、小米均走低 [1] - 医药类股持续调整,同源康医药大跌超22%,歌礼制药、诺诚健华、复星医药跌幅靠前 [1] - 中资券商股集体低迷,弘业期货、东方证券跌幅靠前 [1] - 重型机械股、锂电池股、家电股、航空股、建材水泥股、钢铁股等纷纷走低 [1] 行业及个股亮点 - 光伏行业再开反内卷会议,福耀玻璃绩后大涨近14% [1] - 小摩指中国银行股有望进一步上涨,内银股普遍上涨 [1] - 新消费概念股拉升,泡泡玛特大涨8 6%首次站上300港元大关 [1]
港股持续调整 东方甄选大幅反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09:5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89%至24898点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20%至5475点 [1] 个股表现 - 东方甄选强劲反弹涨超10% [3] - 科网股集体下跌 小米跌超2% 京东和快手跌超1% [3] - 新消费概念股分化 小鹏汽车涨超3% 泡泡玛特跌超2% [3] - 博彩股活跃 永利澳门涨近1% [3] - 黄金股普跌 中国白银集团跌超4% [3] - 中资券商股走弱 华泰证券跌超2% [3] 跨境ETF表现 - 法国CAC40ETF 标普500ETF 港股通汽车ETF 道琼斯ETF小幅上涨 [3] - 纳指科技ETF 港股互联网ETF 恒生互联网ETF等跌超2% [3] - 香港证券ETF 日经ETF 港股科技ETF等跌超1% [3]
阶段性扰动不改港股上行趋势 科技板块配置魅力犹存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4:09
港股近期表现 - 恒生指数8月以来累计上涨1.41% 逊于上证指数同期4.31%的涨幅 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8月分别上涨1.63%和1.39% [1][2] - 7月恒生指数上涨2.91%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83%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2.36% 均低于A股主要股指涨幅 [2] - 6月中旬后A股三大股指上涨斜率明显高于港股三大股指 港股整体表现阶段性偏弱 [2] 表现偏弱原因 - 港元兑美元汇率触及弱方兑换保证 香港金管局收紧流动性影响利率敏感行业 [3] - 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影响资本市场风险偏好 [3] - 港股新消费和科技板块阶段性降温 增量资金流入速度放缓 [3] 市场趋势判断 - 港股仍处震荡向上趋势 下行有底 [1][3] - 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 港美利差有望收敛 汇率对港股压制作用将弱化 [3] - 南向资金8月15日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 创沪港通开通以来最高纪录 [4] -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9588.81亿港元 创年度净买入最高纪录 [4] 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科技板块受益AI产业变革 涵盖大模型开发、商业应用及终端生态环节 [4] - 医疗保健业今年以来涨幅89.43% 67只成分股中55只实现正收益 16只涨幅超100% [5][6] - 创新药板块估值较低 预计2025年至2027年实现扭亏为盈 [6] - 港股红利板块受益政策强化及低利率环境 新消费板块较A股存在稀缺性 [4]
任泽平:此轮牛市是风险偏好提升带来的“信心牛”,重启经济复苏关键在于“债务大挪移”
搜狐财经· 2025-08-19 13:02
作为此轮行情坚定鲜明的多头,我们在2024年9月市场最悲观的时期,提出"信心牛"和"东升西落"的观点,预判未来将启动新一轮大牛市, 并引发广泛关注和论战。这是继2014年"5000点不是梦"之后,再次从宏观层面成功预测牛市。 那么,此轮牛市的本质和基本逻辑是什么?未来向何处去? 文 泽平宏观团队 8月18日,上证指数创出近10年新高,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创两年多新高,北证50创出历史新高。同时,A股成交额突破2.8万亿元,总市值 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沪深300等重要指数分别上涨11.23%、13.64%、21.69%、7.74%。 A股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亮眼的星,一扫过去数年跑输全球的低迷行情,国际机构纷纷看好,牛市行情呼之欲出。 与此同时,在赚钱效应带动下,5月以来出现了散户跑步入场、存款搬家的迹象:7月上交所开户数量相比5月增长26%;7月M1同比增长 5.6%,比5月的2.3%大幅上升,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逆转;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4万亿元。 一、这是一轮什么牛市:水牛、周期牛还是信心牛? 这是一轮周期牛吗?显然,这一轮牛市并不是基本面驱动的。自去年924以 ...
港股市场新消费概念股普跌,截至午盘,布鲁可跌超8%,老铺黄金跌超3%,锅圈、泡泡玛特跌超2%
格隆汇· 2025-08-19 12:30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表现 - 港股市场新消费概念股普遍下跌 截至半日收盘布鲁可下跌8.27%至112.000港元 老铺黄金下跌3.44%至729.000港元 锅圈下跌2.50%至3.510港元 泡泡玛特下跌2.32%至278.200港元 [1][2] 重点公司股价变动 - 布鲁可股价跌幅最大 达8.27% 最新价112.000港元 [2] - 老铺黄金下跌3.44% 最新价729.000港元 [2] - 锅圈下跌2.50% 最新价3.510港元 [2] - 泡泡玛特下跌2.32% 最新价278.200港元 [2] - 卫龙美味下跌2.12%至12.920港元 小鹏汽车-W下跌1.66%至77.200港元 理想汽车-W下跌1.51%至94.350港元 [2] 其他新消费概念股表现 - 巨子生物下跌1.23%至56.400港元 达势股份下跌0.81%至86.150港元 [2] - 蜜雪集团下跌0.79%至451.400港元 毛戈平下跌0.41%至96.500港元 [2] - 茶自道下跌0.21%至9.340港元 [2]
需求高景气叠加中报季窗口期,新消费个股业绩端将迎来释放,聚焦港股消费ETF(513230)布局窗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1:59
市场表现 - 8月19日恒生指数上涨0.26%,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24%,国企指数上涨0.23% [1] - 港股消费ETF(513230)小幅微跌近0.5%,持仓股中中升控股、同程旅行、万洲国际、银河娱乐、李宁、海底捞等涨幅居前 [1] 泡泡玛特业绩预期 - 泡泡玛特将于8月19日召开业绩会议,预计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期业绩 [1] - 公司预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净利润(不含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长不低于350% [1] - 泡泡玛特等新消费明星个股陆续公布业绩,有望为板块行情带来催化效应 [1] 消费行业趋势 - 7月体育娱乐品类同比增长13.7%,增速环比提升4.2个百分点 [2] - "避暑游"搜索量同比增长47%,中转联运航线与长线避暑游需求明显上升 [2] - 新茶饮品牌7月GMV维持较快增长,受益于三大平台投入 [2] 港股消费ETF概况 - 港股消费ETF(513230)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 [2] - 成分股涵盖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等新消费龙头,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互联网电商龙头 [2] - 兼具科技+消费属性,覆盖港股消费各领域 [2]
2只涨超200% 百余只基金近一年业绩翻倍!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显现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09:16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近一年有2只北交所主题基金收益率超过200%,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回报233.32%,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回报205.11% [1][2] - 百余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超过100%,包括103只翻倍基,主要集中在港股证券、创新药、新消费及科技主题基金 [1][2] - 北交所主题基金普遍表现突出,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回报193.02%,景顺长城和万家北交所产品涨幅超150%,多只北证50指数基金涨幅超130% [2] 主动管理基金超额收益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近一年收益率190.48%,较业绩基准28.64%高出161.84个百分点,但历史最大回撤达41.45% [3] - 港股主题基金中,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ETF近一年上涨173.82%,为唯一跟踪香港证券指数的ETF,单周成交额近1200亿元创历史新高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近一年涨幅156.25%,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涨幅超100%,重仓地产、消费、医药及金融行业 [4] 科技主题基金表现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近一年上涨168.68%,重仓人形机器人板块,前十大持仓包括浙江荣泰、凌云股份等零部件企业 [5] - 中欧数字经济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近一年上涨166.36%,覆盖AI基础设施、应用及国产产业链 [5]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涨幅153.22%,通过重仓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等新消费股贡献收益 [5]
外资加仓中国,资金为什么爆买港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3:16
南向资金流入港股 - 截至8月18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流入超94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3] - 2020年至2024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8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 [5] - 8月1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4]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最大涨幅分别达33%、49%,但6月中旬后表现逊于A股 [4] - 8月18日恒生指数跌0.37%,恒生科技指数涨0.65%,国企指数跌0.06% [4] - 最近3日恒生指数累计下跌1.71% [4] 南向资金配置方向 - 主攻低估值、高股息类资产和科技类资产 [1][9] - 保险资金偏好高分红资产,散户及私募资金聚焦短期边际改善标的如新消费 [10] - 机构采用"哑铃策略":一手高股息红利资产,一手高科技高弹性资产 [11] 港股投资逻辑 - 港股估值优势叠加利率下行带来的流动性宽松是资金流入主因 [6] - 港股拥有腾讯、美团、阿里等A股稀缺资产 [6] - 外资对中国股票处于历史性低配状态,悲观预期反转或推动港股持续上涨 [8] 机构观点分歧 - 部分机构认为A股补涨已透支融资杠杆,更倾向增配港股 [7] - 短期A股快速上涨可能对港股产生资金虹吸效应,但中长期港股稀缺资产仍具配置价值 [7] - 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等赛道被普遍看好 [11][12] 行业配置动态 - 金融板块配置力度持续强劲,科技板块配置较二季度回升 [12] - 高股息资产(银行、能源、通信)和成长性科技板块(AI、创新药)受青睐 [12] - 部分机构已对涨幅较高品种动态止盈,转投低估值互联网、消费和地产 [11]
沪指创近10年新高!游资私募扛大旗,场外散户尚观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1:58
沪指突破重要压力位之后,A股后市是否仍具备向上动能? 在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看来,中期维度上,政策底、资产荒和美元降息周期三重逻辑均未改 变,市场趋势向上依然具备确定性。居民资产搬家是不可忽视的趋势力量。 不过,有受访人士指出,短期来看,行情加速以后,亢奋情绪过头必然会导致市场震荡幅度加大。 因此,机构建议,后续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与资金流向,并保持对市场情绪与估值水平的敏感度,积极 应对短期波动。 四大因素推动沪指突破3700点 A股市场延续乐观情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易妍君 继上周(8月11日—8月15日)三大股指集体收红之后,A股乐观情绪继续蔓 延。 8月18日收盘,上证指数涨0.85%,报3728.03点,创下自2015年8月下旬以来收盘新高;创业板指、深证 成指的表现更为强势,分别涨逾2.8%、1.73%。全部A股成交额达到2.81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增加 5300多亿元,续创年内新高,也是连续第4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 科技成长风格再度走强,北证50、科创200指数全天大涨了6.79%、3.59%。 8月18日,A股震荡上行,沪指创下近十年新高;全部A股成交额在年内首次突破2.8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