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21市(州)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绵阳GDP首破千亿 眉山增速再夺魁
四川日报· 2025-04-28 08:21
经济总量排名 - 成都一季度GDP总量5930.3亿元,稳居全省第一 [1][2] - 绵阳一季度GDP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35.7亿元,排名第二 [1][2] GDP同比增速 - 全省GDP同比增长5.5%,13个市(州)增速跑赢全省 [1][2] - 眉山GDP同比增速7.6%,连续多季度保持全省第一 [1][2][4] - 德阳GDP同比增速7.5%,排名第二,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位次 [1][2] - 成都GDP同比增速6.0%,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排名上升9位 [1][2] - 南充GDP同比增速5.6%,创近五年最好成绩 [1][3] - 巴中GDP同比增速6.5%,首次进入全省前十 [5] 规上工业增加值表现 - 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为近12个季度高点 [4] - 眉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3%,全省唯一增速超20%的市(州) [1][4] - 自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排名第二 [1][5] - 巴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排名第三 [5] 产业发展与规划 - 眉山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晶硅光伏、锂电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4] - 自贡通过"智改数转"、升规入统等措施推动工业增长 [5] - 巴中调增1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 [5] 年度目标与举措 - 南充、达州计划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 [6] - 眉山、自贡、遂宁目标突破2000亿元 [6] - 内江2023年GDP达1942.57亿元,接近2000亿元门槛 [6] - 达州计划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民营企业,目标民营经济占比超62% [7] - 绵阳推出200万元文旅消费券及"涪江文旅一卡通"刺激消费 [7] - 南充筹备川东北最大规模消费品博览会,首次启用国际会展中心 [7] - 雅安推出近100项文旅活动,打造夜间文旅体验 [8]
第四届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四届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以协同创新智领未来为主题 聚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展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体制创新 政策突破 产业聚集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1] - 论坛旨在汇聚科技 人才 资本 机制等创新要素 加速新技术 新产品 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 推动滨海新区及更广泛区域的新产业高质量增长 [1] 参与机构与规模 - 论坛汇聚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中关村发展集团 中国信息协会等200余家机构及企业代表 包括科研服务 金融机构 高校院所和行业专家 [3] -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新增12家企业及机构成员 包括东华云计算 北京友阁信息科技等 联盟成员总数达135家 促进政产学研创新资源交流互动 [23][25] 产业发展与转型 -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经历企业资源由整合向集聚 经济增长由高速向高质 增长动力由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聚焦智能科技 生命大健康 新能源新材料 科技服务3+1主导产业 [6][16] - 园区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搭建创新平台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服务体系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16] 技术创新与趋势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数据要素成为重要生产要素 需增加算力设施和数据流通利用设施 支撑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跨境流动安全保障 [11] -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邓小铁强调技术驱动对产业链影响 从互联网到大模型的技术演进改变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加入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变革 [14] 战略合作与成果 - 通过北京研发 天津转化创新模式 园区培育大批数字经济 智能制造创新企业 形成标志性成果 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9] - 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打造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推动企业落地园区 开启协同创新新征程 [6] 论坛活动与内容 - 举办三场圆桌对话 聚焦AI赋能重塑行业生态 AI驱动医疗革新 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应用 13位嘉宾探讨智能制造转型 工业互联网升级及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20] - 思科 东华软件 蓝凌软件等企业高管发表主题演讲 探讨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热点与未来趋势 [18] 未来发展目标 - 园区将继续肩负京津冀协同创新排头兵使命 拓宽智能科技 生命大健康 新能源新材料 科技服务产业新赛道 提升服务动能和发展效益 [25] - 目标打造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引领区 全球创新资源聚集高地 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 推动每个创新主体实现价值 [25]
百余个港澳青年创客团队探访浙江创新创业“沃土”
新华网· 2025-04-21 09:19
4月19日,在"创新融合·共筑未来"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动中,港澳青年代表与宇树科技机器人、机器 狗互动。新华社记者 刘梓漪 摄 新华社杭州4月20日电(记者刘梓漪、段菁菁)与机器人握手互动、看机器狗表演后空翻、体验裸 眼3D项目、了解平台入驻帮扶政策……4月17日至20日,"创新融合·共筑未来"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动举 行,港澳高校百余个科创项目团队代表来到浙江考察交流。 活动中,港澳青年按照项目所在领域分为4条线路,考察了新华三集团、杭州科工电子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特色科创企业和平台。 走进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不少港澳青年被这里优美的环境和强大的配套支持所吸 引,并表达了在此落地项目的意愿。据了解,研究院是由香港理工大学与杭州市拱墅区合作共建的高能 级科创平台,致力于推动杭港两地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内地研究院类似一个孵化平台,我们配合当地政府的需求去发展相关技术。比如温 州的眼镜很出名,我们就在那里落地了超精密加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不仅帮助企业跟产业对接, 也实现了人才输出。"香港理工大学知识转移及创业处助理总监陈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