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业
搜索文档
两部门: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
搜狐财经· 2025-09-04 16:07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 出,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强化国内全产业链优势,增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韧 性,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支持电子信息制造 业企业发挥灵活性,提高供应链弹性,扩宽多元化贸易渠道。积极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推动优 质电子信息外贸产品拓内销,促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 覆盖面,加大对电子信息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优化跨境贸易结算。鼓励优化通关等服务,进一步 完善国际物流。探索建立电子信息领域国际合作专项工作机制,研究编制国别投资指南,指导有条件的 地区、企业有序出海,优化电子信息领域国际产能布局。 ...
两部门: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贝壳财经· 2025-09-04 15:45
政策支持方向 - 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强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 [1] -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领域重点专项 持续支持集成电路 先进计算 未来显示 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科技创新 [1] 前沿技术布局 - 支持人工智能 先进存储 三维异构集成芯片 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1] - 面向光子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加大对高速光芯片 光电共封等领域研发投入力度 [1] - 推动光架构与现有电架构体系生态融合 [1] 时空信息产业 - 谋篇布局时空信息产业 一体推进卫星定位 导航 授时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通信 网络等协同发展 [1] - 突破多源融合定位 室内外无缝定位 低轨导航增强 自适应抗干扰防欺骗等北斗关键技术 [1] 工业控制系统 - 加快网络化 开放化 智能化 协同化的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和操作系统架构体系研究 [1] 芯片架构发展 - 加快推动RISC-V产业发展 促进产品技术研发 标准体系建设 应用落地和国际化合作 [1]
两部门:到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电国内市场渗透率超40%
人民网· 2025-09-04 15:36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过5%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首位 [1]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到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目标突破万亿元 [1] 产品升级方向 - 推动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制定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2]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2] 产业布局优化 - 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重点产业集聚区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2] - 科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 - 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头辐射作用 [2] 市场拓展策略 - 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广告、产品发布会等多渠道宣传新技术新产品 [2] - 参与电商平台、实体商超消费电子产品促销活动 [2] - 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重点任务发挥行业赋能作用 [2] 科技创新体系 -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重大项目建设 [3] - 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3] - 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3] 技术攻关重点 - 提高企业根植性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 - 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3] - 推动"国货国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3] 人才支撑体系 - 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 [3]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产业教育融合 [3] - 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主体地位 [3]
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央视新闻· 2025-09-04 15:25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产业规模目标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目标突破万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产品发展方向 - 个人计算机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迈进 [1] - 手机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升级 [1]
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齐鲁晚报· 2025-09-04 15:08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1] - 行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预期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服务器产业规模到2026年预期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升级 [1] 区域产业布局 - 计划实现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突破万亿元 [1]
重要方案!两部门印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15:04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方案提出,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提高行业治理能力,尊重市场规律,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 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巩固已有产 业规模,培育壮大新兴增长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提升高端 供给能力,优化重点领域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持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结 合,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嵌入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工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方案提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 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 上。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 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 ...
两部门: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4:31
政策支持方向 - 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 聚焦工业 文旅 教育 健康 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 [1] - 遴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 先进计算应用 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 [1]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1] 产品与技术创新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 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 [1]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 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 [1] - 赋能科学研究 自动驾驶 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 [1] 产业发展重点 - 支持汽车电子 海洋电子 航空电子 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1] - 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1]
贵阳贵安 聚焦算力数据应用产业 持续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人民日报· 2025-08-29 05:45
数博会发展历程与区域数字经济地位 - 数博会自2015年举办至今已十一届 累计吸引线下参会者53.4万人次 举办论坛及专业活动逾600场 签约产业项目超1600个 [1] - 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3.3% 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1] - 贵州被列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及数据中心集群之一 深入实施"数字活市"战略 [1] 算力基础设施与能级提升 - 算力规模突破81EFLOPS 智算占比超98% 成为全国算力规模最大、智算能力最强区域之一 [2] - 累计引进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26个 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云、腾讯等智算中心 [2] - 出省带宽达5.11万Gbps 与40座城市直联 实现至成渝6毫秒、粤港澳10毫秒、长三角16毫秒、京津冀18毫秒低时延网络 [3] - 算力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通过算力券政策及东西部供需对接活动促进算力服务应用 [3] 数据要素市场化与制度建设 -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交易5122笔 入驻数据商1011家 上架产品2677个 [4][5] - 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 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 颁布多项地方性数据管理条例 [4] - 打造20余个特色数据专区 覆盖气象、电力、算力等领域 [5] 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应用 - 2024年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263家 打造融合示范项目252个 基本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 [6] - 发布203个数字应用场景 包括"爽贵阳"智慧民生平台、"39AI全科医生"等典型应用 [7] -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协同处置事件超3.1万件 电子政务网覆盖四级政务部门 接入单位1200余个 [7] 数字产业集群发展 -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314.97亿元 同比增长24.9% 重点发展服务器、智能终端等整机产品 [8]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达818.61亿元 同比增长23.3% 聚焦云服务、信创和数据流通产业 [9] -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累计招引企业1064家 大数据企业占比65.6% 其中2024年上半年招引企业246家 [9]
“抢新机”的贵阳贵安: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5:08
数字经济战略与基础设施 - 贵阳贵安通过实施数字经济战略 紧扣算力 赋能 产业三个关键 推动数字经济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加快转变 [1] - 该地区累计引进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26个 智算占比超98% 成为中国算力规模最大 智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2] - 存力方面集聚23个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 规划标准机架超100万架 贵安新区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2] 算力能力与网络运力 - 运力方面出省带宽达到5.11万Gbps 与北京 上海 广州等40座城市实现网络直联 [2] - 贵安超算中心拥有服务器等硬件设备715台 累计为50多家科研机构 院校 企业提供超3000次算力服务 服务器使用率达80%以上 [2] - 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超40%特效镜头由贵安超算中心提供渲染算力保障 [2] 产业数字化与转型升级 - 通过千企改造工程和万企融合行动推动企业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 促进大数据赋能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 经营管理等环节 [4] -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25年度中国轮胎行业首家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 体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果 [2] - 电子信息制造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硬一软产业规模超1300亿元 [4] 数字产业发展规划 - 贵州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 围绕算力产业 数据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四类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4] - 深化数智赋能引领支撑社会治理 生活服务 产业升级三大转型 [4] - 2025数博会以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为主题 展现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成果 [6] 区域定位与发展目标 - 贵阳贵安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核心承载区 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 [6] - 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中国数谷 全力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6]
1-7月东莞经济整体稳中向好,外贸总额同比增长15.6%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13:57
工业生产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3] - 主导产业快速增长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7% 化工制造业增长12.0% [3] - 新动能产业表现突出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1% [3] - 高技术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服务器增长257.2% 集成电路增长87.1% 传感器增长46.8% 智能手表增长45.4% [3] 外贸进出口 - 外贸进出口总额8886.0亿元 同比增长15.6% [4] - 进口额3462.4亿元 增长26.1% 出口额5423.6亿元 增长9.8% [4] - 7月单月进出口增长11.4% 其中进口增长21.6% 出口增长5.9% [4]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8.51亿元 同比增长3.0% [5] - 商品零售增长3.1% 餐饮收入增长2.5% [5] -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 家具类零售额增长78.9% 通讯器材类增长77.7%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7.5% [5] - 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 五金电料类增长115.1% 粮油食品类增长58.0% 烟酒类增长44.2% [5] - 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7.4% [5]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8.8% 降幅较1-6月收窄2.1个百分点 [6]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 [6] - 新动能投资快速增长 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38.5% 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0.8% [6][7]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3.2%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50.2%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3.8% [7]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8.5% 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1% [7] 财政金融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4.50亿元 增长2.2% 支出552.09亿元 增长0.4% [8] -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759.51亿元 增长6.1% 其中住户存款11879.24亿元 增长10.6% [8] - 本外币贷款余额20047.64亿元 增长4.1% [8] 居民消费价格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1% [9] - 八大类商品呈现"六降二升" 交通通信类下降3.1% 衣着类下降2.8% 教育文化娱乐类下降1.4% 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 食品烟酒类下降0.8% 居住类下降0.3% 医疗保健类上涨0.7% 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