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冷
icon
搜索文档
公司互动丨这些公司披露在机器人、液冷等方面最新情况
第一财经· 2025-08-20 23:15
机器人 - 信测标准合资公司信测标准(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尚未产生业务收入 [1] - 高测股份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复合钨丝腱绳已形成小批量订单 [1] - 红旗连锁机器人项目正在研发之中 [1] - 双飞集团将积极寻求与人形机器人客户的合作机会 [1] 液冷 - 华塑科技暂未与维谛技术合作开发液冷系统专用BMU方案 [1] 新能源汽车配套 - 航天电器连接器及电缆、电机等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配套 [1] 鸿蒙生态 - 卓易信息BIOS产品在鸿蒙生态有布局 [1] 光模块 - 富信科技已开展应用于1.6T光模块的Micro TEC项目开发 [1] 数控机床 - 乔锋智能数控机床产品可应用于折叠屏结构件的加工 [1] 能源技术 - 艾罗能源技术与产品不涉及AIDC [1] 智能装备 - 三德科技无人化智能装备营收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需求旺盛 [1] 电源设备 - 英杰电气核聚变相关电源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可能形成增量 [1] 铜箔产品 - 铜冠铜箔铜箔产品订单充足 产品价格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 [1]
当前时间,我们如何看待液冷
2025-08-20 22:49
行业与公司 * 液冷散热行业 尤其聚焦于高功率设备如服务器领域的数据中心散热[1] * 国内液冷热管理企业 例如英维克 在英伟达产业链中处于早期阶段[6] * 国内液冷组件制造企业 正通过代工和模具供应切入海外市场 如通过西虹、AVC或富士康等渠道[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液冷技术是超高功率散热的必然选择 当服务器机柜功率超过20千瓦时风冷无法满足而必须采用液冷[1] * 液冷能提升数据中心信号传输效率 增加机柜数量会导致机柜间传输效率低且损耗大 而液冷系统更为合理[4] * 液冷技术发展历经风冷、连板式液冷到浸没式液冷 当前GV300级别的连板式液冷是市场热点但其热管理体系仍处早期阶段[1][5] * 液冷系统市场空间巨大 国内柜内设备价值量约六七十万元 加上柜外设备可达百万级别 根据英伟达GB300明年原厂出货预期6到7万台加上白牌厂商总计约10万台 仅柜内设备市场空间就达六七百亿元 加上谷歌亚马逊等公司的ISIC方案 整体是千亿级别市场规模[7] * 液冷行业市场规模大于PCB产业链且增长更快 国内厂商正从低端部件向高端核心部件发展 从TIER 3到TIER 2再到TIER 1 预计今年以冷板为代表的产品进入验证阶段 明年逐步落地 2027年可能产生TIER 1供应商[7] * 液冷模组需经英伟达认证 TIER one和TIER two供应商需验证 但T23环节的TIER two已对质量负责故无需额外认证 使得部分国内冷板代工产能可快速进入体系 许多公司在六七月份已开始生产并贡献收入 而CDU和UQD因涉及复杂系统工程验证进展较慢[10] * 冷板进展最快 因通过TIER two供应商间接进入体系 CDU和UQD进展较慢因产能未完全打满且需紧密外包及认证[11] * 液冷技术关键要求包括稳定可靠性避免漏液 成熟运营经验和渠道确保沟通 充足产能满足海外订单[14] * 液冷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提高散热效率和稳定性 传统导热硅脂成为瓶颈 未来可能被石墨烯或液态金属替代 此外管路和软管等组件价格较高但云厂商和英伟达等愿支付溢价以确保稳定运行[15][16] 其他重要内容 * 在PCB领域中国大陆占全球60%至70%产能份额 但在液冷热管理体系方面因之前市场规模小应用有限 基础较弱 目前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企业较为强势[6] * 液冷行业当前面临市场分歧及美股调整导致板块回调 但仅是小幅回调而非行情结束 从空间看是千亿级别大市场龙头企业市值还不算高 从时间看每个季度都有新进展 行业具长期投资价值[8][9] * 散热体系是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环节之一 与电力供应同等重要 支撑算力发展 从风冷到液冷、芯片级到系统级的价值量变化及从0到1过程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增长潜力[19] * 投资者目前是投资液冷行业的好时机 市场仍处早期阶段 从第一梯队到第二梯队刚开始形成 未来更多公司介入Tier 2供应链将带来更多机会[18]
液冷行业专家电话会议
2025-08-20 22:49
液冷行业与公司分析 行业与公司 * 液冷行业涉及数据中心 AI 服务器散热 半导体制造温控等多个领域[1][2][20] * 纪要涉及的公司包括冷却介质生产商诺亚 永和 永泰 中化蓝天 巨化 新做帮 天津长芦 金筑邦 新东方等 以及终端用户英伟达 Google Meta 亚马逊 微软 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 三星等[2][9][10][20][22][23] 技术演进与趋势 * 液冷技术演进路径为风冷至单向冷板 再到静默式及双向冷板 后者与单向静默式竞争[1][6] * 英伟达推动双向冷板发展 以应对 AI 服务器高功率需求 TDP 突破 1 千瓦 并探索双向冷板加局部静默方案 旨在降低成本并解决高热流密度问题[1][10][11] * AI 和制冷行业结合带来巨大关注 英伟达 Google Meta 亚马逊 Microsoft 等巨头 以及 AMD 和英特尔等硬件商都参与其中[20] * 双向静默系统通常限定在五六十度的温度范围内 唯一适合的冷却介质是二聚体 其沸点约为 50 度[13] * 双向能板系统虽然也限定在五六十度 但由于其小管道设计 可以使用二聚体和制冷剂 天弘已经验证了 13,134A 制冷剂 并推向谷歌 Meta 亚马逊等云服务提供商[1][13] 冷却介质性能与应用 * 冷却介质选择多样 单向冷板用水/乙二醇 成本低但有泄漏风险[1][2][4] * 静默式液冷用矿物油 硅油 氟化液 其中矿物油成本低但存在燃点高 绝缘强度大 流动性差等缺点 硅油性能有所提升但价格较高 动力粘度为 8 到 9[2][4][19] * 氟化液分为低端的全氟烯烃和高端的全氟聚醚 全氟烯烃流动性好且无闪点 但性质不稳定 全氟聚醚性能最佳但成本高 每公斤约四五百元[2][3][4][8] * 半导体冷却液与静默式液冷冷却液要求不同 前者需稳定在特定温度 系统更精细复杂[2][24] * 全氟聚醚在半导体行业占据优势 尤其在 28 纳米以下制程中 新豆包和巨化推进良好 已获国内外主流晶圆厂验证[2][25] * 硅油系统与三聚氟化物系统性能相当 但不及全氟聚醚 国内互联网大厂如阿里 字节跳动 曙光 浪潮 中兴和华为均进行了硅油验证 但尚未大规模应用[19] 成本结构分析 * 单向门板系统初期投资成本低 占系统成本<3% 但长期维护成本上升至 7%-8%[1][14][15] * 单进末系统成本占比因介质而异 矿物油<10% 硅油>10% 三聚体近 20% 高端孵化液方案如阿里字节可达 40%[1][14][15] * 在单向静默系统中 每千瓦功率对应约 13 公斤的液体 使用高端液体成本可达每公斤 500 元 即每千瓦功率需 6,500 元的液体成本[16] * 厂商通过占位设计减少液体用量 例如通过这种方法 一个项目可以将原本 1.2 亿毫米的液体需求降至 0.8 亿毫米 使得 3 千瓦功率所需的液体成本从 6,500 元降至 4,000 元[16] * 双向静默系统在成本方面更具优势 其介质价格在 10 万至 15 万元一吨之间 没有四五十万元一吨的高价选择[17][18] 市场竞争与国产替代 * 3M 于 2022 年宣布退出市场 其退出路径复杂 对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21] * 3M 退出后 主要的替代厂家包括诺亚 永和 永泰 中化蓝天和巨化等 这些公司在三氟孵化液领域较为活跃[22] * 诺亚去年生产了几百吨 并已应用于多个项目 永和和永泰也有一些项目在进行[22] * 在全氟聚醚领域 巨化的"巨星冷却液"已经应用于多个项目 天津长芦去年为字节跳动供应了 200 吨全氟聚醚冷却液 总价值约一个亿人民币[22] * 新做帮主要关注半导体控温领域 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 长江存储等大型晶圆厂 在液冷方面 新做帮与天津长芦竞争激烈 两者产品基本相同[22] * 金筑邦全氟军民已大规模放量 从 2025 年 7 月份开始 三星成为首个上量客户 产能突破了 2,000 吨[2][28] * 新东方在氢氟醚领域表现出色 业绩逐年翻倍 2022 年 400 吨 2023 年 800 吨 到 2024 年达到 1,800 吨 主要替代 3M 的市场份额[2][28] * 国产替代品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能否长期稳定满足大厂需求 未来一两年的市场表现将是关键时期[2][28] 其他重要信息 * 阿里巴巴从 2015 年开始采用 3M 公司的静默式冷却方案 其数据中心运行七年多以来表现良好 没有出现任何问题[9] * 字节跳动在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项目中使用了 400 吨的孵化液 其中一半为南通山顶提供的全氟胺 另一半为长芦提供的全氟聚醚[9] * 全氟胺在国内应用不多 而欧盟对其环保影响也未最终确定 因此其未来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8]
本轮慢牛行情的节奏与后续演绎路径
2025-08-20 22:4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美护、电子、非银、有色、AI、人形机器人、半导体、液冷、军工、TMT、传媒影视、新消费(美妆、轻工、零售、社服)、红利板块(银行、保险、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白电)、反内卷主题(光伏、电池组件)[1][9][10][11][12][13] * 公司提及泡泡玛特(新消费龙头)、蜜雪集团(新消费)[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市场呈现结构性景气推动 整体盈利复苏不明显 中报业绩预告整体预增率27.51% 同比下降1.21% 但细分行业如美护、电子、非银、有色等业绩修复显著[1][3] * 内外部不确定性制约短期资金快速涌入 包括外资流入规模有限 宏观经济受灰犀牛事件影响[1][3] * 市场做多方向明确且节奏稳健 每天融资余额增额情况稳定[3] * 市场有进三退二特征 上半周(周一至周三)行情优于下半周(周四、周五) 需警惕每周后半段回调风险[1][3][7] * 外部环境改善推动A股向上加速 俄乌局势缓和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超90% 带动全球股市上涨[4] * 国内政策讨论支持市场走强 包括存款搬家、国债跷跷板、流动性问题[4] * 投资者情绪指数升至90以上亢奋区 空头被打爆或仓位较轻投资者需补仓 导致加速上涨[5] * 市场情绪过热预示回调风险 五日平均换手率超2%可能引发回调至20日线附近 超3%则可能深度调整至60日线[1][6] * 中期逻辑未变 维持A股乐观判断 但需控制上涨节奏避免过快上涨引发大幅调整[1][8] * 需关注外部环境变化 如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元指数反弹、美股科技股调整对国内科技股影响[1][8][14][15] 其他重要内容 * 行业配置应重视赛道轮动 关注强势行情扩散(AI、人形机器人向半导体、液冷扩散 军工向电子、计算机转型 TMT板块大范围扩散)[9][15] * 关注低位赛道轮动机会 如新消费领域(美妆行业中报业绩良好)[9][10] * 反内卷主题热度下降但中期可能反复演绎 需等待相关政策密集落地并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12] * 红利板块除银行外可关注保险(牌照价值、抗内卷)、石油化工、食品饮料和白电等高股息率行业 白酒板块悲观预期已消化[2][13] * 市场风险包括小幅回调风险(若涨速过快可能大级别调整)和美股科技股大跌影响国内科技板块[14][15]
云计算50ETF(516630)跌超1%,液冷概念股曙光数创逆势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1:0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军工板块异动拉升 消费电子板块震荡走强 炒股软件/CRO/创新药概念板块下跌 [1] - 云计算50ETF(516630)一度跌超1% 持仓股科华数据/万兴科技/润和软件/泛微网络/中际旭创跌幅居前 [1] - 液冷概念股曙光数创一度上涨近3% [1] AI算力行业前景 - AI算力方向凭借行业持续高景气成为重要投资主线 海外算力产业链高景气度依旧 [1] - 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扩张 显示AI算力需求强劲 [2] - 持续看好海外算力产业链投资机会 国产算力产业链有望深度受益于海外映射逻辑 [1][2] 技术创新与产业进展 - 本土多相控制器及OCS产业进程提速 [1] - 受益于ASIC趋势下网络架构变化 交换机及服务器产业链获得显著增量 [1] - 看好DeepSeekR2/V4及Agent/多模态相关技术进展 [1] 投资机遇 - 云计算50ETF(516630)跟踪云计算指数(930851) AI算力含量较高 覆盖光模块&光器件/算力租赁/数据中心/AI服务器/液冷等热门概念 [2] - 该ETF为跟踪云计算指数合计费率最低的ETF [2] - 坚定看好2025年电子板块在"宏观政策周期/产业库存周期/AI创新周期"共振下的估值扩张行情 [1]
【点金互动易】机器人+液冷+商业航天,公司参股企业六维力传感器实现量产,液冷产品广泛用于3C等多个领域
财联社· 2025-08-20 09:09
机器人+液冷+商业航天业务布局 - 公司参股企业六维力传感器实现量产[1] - 液冷产品广泛用于3C等多个领域[1] - 商业航天领域客户包括蓝箭、星际荣耀等企业[1] 液冷产品战略合作 - 公司在液冷产品上与超聚变展开战略合作[1]
AIDC的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
2025-08-19 22:44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AI数据中心(AIDC)、光模块、PCB、液冷技术、交换芯片、AI服务器等科技细分领域[1][2][3] * 核心公司包括英维克、盛科通信、中航光电、菲利华、中兴通讯、浪潮信息等[1][2][4][30][31]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AI数据中心(AIDC)发展** * 字节跳动日均算力调用量从2万亿TOKEN提升至预计2025年底四五十万亿TOKEN[4] * 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超预期 AWS全年资本支出预计1,180亿美元(同比+20%)[1][13] * 国内互联网大厂加大投入 腾讯2025年收入预计7,300亿元 vs 北美云厂商单家资本支出接近腾讯收入规模[15] **2 液冷技术** * 中航光电液冷产品2024年营收16.33亿元(同比+14.44%)[30] * 单台AI服务器铜材用量达10-20公斤 全球高端AI服务器需求预计6万吨以上(利润体量13-14亿人民币)[8] * 英维克在英伟达ISIC芯片供应链市占率提升[7] **3 交换芯片** * 盛科通信预计2027年市场增量150亿人民币[18] * AMD计划2026年升级至72卡互联 2027年256卡互联[16] * 800G光模块需求2025年超2,000万支 2026年或达4,000万支以上[2][19] **4 AI服务器** * 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2025年突破560亿美元(占全球40%)[26] * 浪潮国内市场份额近50% 中科曙光占20%[27][29] * 国产替代加速 海光收购中科曙光推进整合[29] **5 其他新兴领域** * 柴油发动机市场供需趋紧 康明斯等企业业绩提升20%[22] * 菲利华在石英纤维材料市场占据优势 子公司研发二代电子布[33][34] * 关注核聚变、低空经济、固态电池等新兴产业[10] --- 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 ISIC芯片改变供应链格局 国内供应商获新机会(如英维克)[7] * 铜材在高端水冷板应用 博威合金年供货英伟达2万吨[8] * 中鼎股份从汽车热管理拓展至服务器液冷[24] * 菲利华军转民技术优势 电子布纯度要求提升[33][34] * 通信板块估值偏低 2026年PE约15倍[21] --- 数据亮点 * AWS资本支出1,180亿美元(+20%)[13] * 800G光模块2026年需求4,000万支[19] * 盛科通信潜在市值450亿人民币(按20%份额测算)[18] * 中航光电液冷营收16.33亿元(+14.44%)[30] * 中国AI服务器560亿美元(全球占比40%)[26]
攀上英伟达“高枝”,英维克靠液冷逆袭“封神”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19 20:47
液冷行业动态 - AI发展推动液冷技术需求激增,液冷领域近期催化剂不断[1] - 戴尔向CoreWeave交付首批Nvidia GB300 NVL72机架规模解决方案,标志英伟达最新高端GPU带动液冷产业化[1][4] - 液冷企业维谛二季度营收26.38亿美元超预期,并上调2025财年业绩指引至99.25-100.75亿美元[1][4] - 国内算力走向十万卡超大集群,"双碳"和"东数西算"政策提升数据中心能耗要求,液冷需求饱满[8] - 海外科技大厂如谷歌、AWS、Meta、OpenAI布局定制化ASIC并引入液冷方案以降低算力成本[8] - 英伟达Blackwell架构GB200/GB300芯片TDP超1000W,NVL72单机柜功耗达120kW,超出风冷技术解热上限,液冷从可选变为必选[8] 英维克公司表现 - 公司年内涨幅达118.18%,4月9日低点至今累计涨幅超190%[1][3] - 7月24日开始的十九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高达113.28%[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73亿元同比增长50.25%,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17.54%[5] - 二季度净利润1.676亿元,环比增长约249%,同比增长37.98%[5] - 机房及机柜温控节能产品收入增加是营收增长主因[6] - 推出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服务字节跳动、腾讯、阿里等大型数据中心[9] - UQD产品被列入英伟达MGX生态系统合作伙伴[1][9] 资金动向 - 融资余额从7月初不足6亿元飙升至8月19日的19.96亿元[4] - 8月7日起八个交易日内融资余额增长接近65%[4] - 8月14日至18日深股通及三个机构席位累计净卖出6.85亿元[5] 业务与竞争 - 上半年机房温控节能产品收入13.51亿元占总营收一半以上,其中液冷相关营收超2亿元[10] - 境内业务毛利率22.98%低于去年同期的27.28%和前年同期的27.76%,主因市场竞争加剧[11] - 浪潮、华为、中科曙光等启动自研液冷,行业格局存变数[11] - 境外业务毛利率攀升但营收占比仅一成[11] 公司发展 - 实际控制人齐勇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股约22%,持股市值约144亿元[12][13] - 2005年创立公司,2006年拿下国内基站节能温控设备单体最大项目[14] - 2016年底以18元发行价登陆深交所,上市后年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保持为正[14] - 2025年6月以2400万元竞得土地,计划投资不低于10亿元新建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15] - 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要求2024-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32%/52%[15]
机械行业周报2025年第33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顺利举行,液冷方案成数据中心散热的关键-20250819
光大证券· 2025-08-19 20:17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人形机器人 -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突破年,万台级别量产将带动下游产业链放量[7]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工厂,为全球智能制造场景首次规模化落地[4] - 英伟达发布面向机器人开发者的Cosmos Reason模型(70亿参数)及Cosmos Transfer-2等基础设施[4] - 聆动通用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聚焦具身大模型和通用机器人研发[5] - 戴盟机器人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累计融资达数亿元[5]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全球16国280支队伍参赛,展示最新技术成果[6] - 建议关注高复杂度灵巧手、丝杠量产、减速器产业链、六维力传感器、精密注塑与MIM等领域相关公司[7][8] 液冷技术 - 英伟达Blackwell Ultra芯片单颗功耗达1.4kW,NVL72方案单机架功耗120-130kW,传统风冷无法满足需求[8] - 中国"东数西算"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低于1.25,一线城市要求液冷机柜占比超50%[8] - 2024年中国新增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约10%,行业迎来加速转折点[8] - 建议关注液冷板、UQD、CDU、磁悬浮轴承压缩机组等技术领域相关公司[8] 机床&刀具 - 2025年6月日本机床订单1331.50亿日元(同比-0.5%),对华订单321亿日元(同比+1.5%)[9] - 2025年1-6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40.26万台(同比+13.5%)[9] - 建议关注整机、零部件、刀具等领域相关公司[9] 机械出海 - 2025年7月美国CPI同比+2.7%,核心CPI同比+3.1%,零售销售环比+0.5%[11][12] - 2025年6月中国出口电动工具12.2亿美元(同比-7.7%),OPE出口2.2亿美元(同比+30.8%)[12] - 2025年6月中国矿山机械出口额5.7亿美元(同比+19.7%)[13] - 建议关注工具类企业和矿山设备出口相关公司[12][13] 工程机械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三峡工程6倍)[14] - 2025年7月挖掘机销量17138台(同比+25.2%),其中国内7306台(同比+17.2%),出口9832台(同比+31.9%)[15] - 建议关注相关受益标的[14][15] 叉车 - 2025年7月叉车销量118605台(同比+14.4%),其中国内69700台(同比+14.3%),出口48905台(同比+14.5%)[15] - 预计2025年中国无人叉车销量达3.9万台(同比+39.3%),渗透率仅3.2%[16] - 建议关注传统叉车龙头及智慧物流赛道相关公司[17] 轨交设备 - 2024年国铁集团招标动车组五级修509组(同比+371.3%),四级修268.25组(同比+136.9%)[18] - 2024年中国中车签订动车组高级修订单453.6亿元(同比+217.6%)[18] - 2025年1-6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5.5%)[18] - 建议关注相关受益公司[18] 半导体设备 - 美国对ASML、东京电子等实施"长臂管辖",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19] - 2024年中美贸易额6883亿美元(同比+3.7%),机械电子类产品进口占比23.2%[19] - 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3440亿元,重点支持先进制程"卡脖子"环节[20] - 建议关注国产替代相关公司[20] 新能源设备 - 南都电源签署2.8GWh独立储能项目订单,采用314Ah半固态电池[21] - 安高特电投资2.8亿元建设国内首条干法层压固态电池产线[21] - 远景动力与十余家储能企业签署电芯合作协议,总规模超40GWh[22] - 建议关注固态电池设备相关公司[22] 低空经济及EVTOL - 贵州省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24] - 预计2027年贵州省低空经济初具规模,形成特色应用场景[24] - 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公司[24]
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周报:下一个重要时点或在三季度中下旬-20250819
中银国际· 2025-08-19 17:20
宏观经济与资产配置 - 2025年下半年是重要时间节点,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时间,也是"十五五"规划准备时间 [2] - 大类资产配置顺序为股票>大宗>债券>货币,三季度中下旬可能是重要政策窗口期 [1][2] - 2025年上半年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长5.3%,但7月经济数据显示稳增长压力加大 [2][4]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逐渐明朗,可能减轻中国宏观政策调整的外部压力 [2][70] 经济数据表现 - 7月新增社融1.1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信贷-500亿元,M2同比增长8.8% [4][17]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社零同比增长3.7%,1-7月固投累计同比增长1.6% [4][17] - 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17][68] - 7月70城房价环比下降,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减少至6个 [17][68] 资产表现 - A股主要指数普涨,创业板指领涨8.58%,沪深300指数上涨2.37% [1][11][15] - 债券市场普跌,十年国债收益率上行6BP至1.75%,十年国债期货下跌0.26% [1][12][41] - 大宗商品市场分化,油脂油料上涨3.96%,贵金属下跌1.40% [48][51] - 美元指数下跌0.43%,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多数升值 [56][57] 政策动态 - 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4][18] -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19]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8] - 中美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暂停加征关税90天 [20] 行业表现 - A股通信(7.11%)、非银行金融(6.57%)、电子元器件(6.43%)领涨 [35][36] - 港股医疗保健业(7.27%)、原材料业(5.50%)、资讯科技业(4.44%)表现突出 [60][61] - 商业航天、量子技术、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领域有重要进展 [36][37][38] - 微短剧行业快速增长,横店影视城前7月接待超2300个竖屏微短剧剧组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