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茶饮

搜索文档
沪上阿姨与数字蚂力达成合作,率先应用“AI督导员”提升门店经营效率
证券之星· 2025-07-27 17:40
合作动态 - 现制茶饮品牌沪上阿姨与蚂蚁集团子公司数字蚂力达成合作,率先应用"AI督导员"产品[1] - 合作旨在通过AI技术助力沪上阿姨门店规模拓展至万家[1] - "AI督导员"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实现AI自动化巡店,识别准确率超90%[1][2] 技术应用 - "AI督导员"可精准识别工作人员、行为、物品与环境状态,支持设备卫生、原料有效期、物料摆放等规范化经营过程的数字化升级[1] - 通过远程实时数据分析关键行为,为门店提供科学决策工具[1] - AI视频巡检技术可提升人效15倍,实现管理升级与业绩增长[2][3] 公司背景 - 沪上阿姨为国内知名现制茶饮品牌,截至2024年底门店数突破9000家,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2] - 公司持续通过信息技术升级后台管理系统,以数字化驱动提升产品品质和营运效率[2] - 数字蚂力为蚂蚁集团旗下AI技术服务子公司,已服务金融、电商等9大行业近100家头部客户[3] 行业影响 - "AI督导员"具备在连锁餐饮、品牌零售、制造业等多场景应用能力[2] - 技术将促进茶饮行业向更高效率、更智能化经营模式迈进[2] - 沪上阿姨CTO表示AI技术可让万店食安巡检不再依赖人海战术,保障产品品质[2]
古茗(1364.HK):深渠长流 万店耕新
格隆汇· 2025-07-26 13:39
公司概况 - 公司2010年创立于浙江温岭,成长路径以供应链为核心驱动,2013年开始部署自配送体系,2017年启动冷链配送,2023年拥有冷库容积超6万立方米、冷链运输车辆超300台,构建行业领先的仓配网络 [1] - 2020年起供应链能力成熟后门店数量迅速扩张,形成先供应链、后规模化的复制模式 [1] - 2024年营收87.91亿元,同比增长14.54%,经调整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增长5.69% [1] 行业现状 - 茶饮已成为新消费时代年轻人展现生活方式和寻求情绪价值的载体,叠加外卖大战和高温旺季,头部茶饮企业单店GMV同比加速增长 [2] - 2023年古茗以9%的GMV市场份额位列整体市场第二,以18%的份额位居大众市场第一 [2] - 2024年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价格带向中端集中,头部品牌经营分化,古茗单店日均GMV达6500元(2023年为6800元),表现稳健 [2] 竞争优势 - 构建"供应链+密度+产品"效率闭环:拥有行业最大冷链仓储物流基础设施(97%门店实现两日一配),配送成本占GMV的0.9%(行业均值2%) [2] - 地域加密策略强化效率:平均季度复购率53%(行业均值30%),2024年累计推新超100款产品,上新数量行业第一 [2] - 研发团队由美食家+工程师构成,支撑产品质价比优势 [2] 未来成长性 - 当前已在8省达成单省500家门店的关键规模,占据大众现制茶饮市场25%份额,其中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市占率达25%(全价格带)和45%(大众市场) [3] - 截至2025年6月门店总数达10403家,覆盖20省,中性假设下未扩张城市的开店空间约9866家(5年CAGR 15%),若继续扩张至空白城市则空间约19314家(5年CAGR 25%) [3] - 咖啡业务开拓下沉市场新增量,长期开店空间明确,从区域走向全国潜力可观 [3]
古茗(01364):深度报告:深渠长流,万店耕新
长江证券· 2025-07-24 19: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古茗(1364.HK)给予“买入”评级 [5][14][20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下茶饮子行业景气度空前,古茗作为大众现制茶饮龙头,区域规模优势模式已跑通,从区域走向全国潜力可观,预计仍有一倍以上开店空间,咖啡业务开拓下沉市场新增量,成长空间明确,价值逐渐凸显,有望实现收入业绩的稳健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110.3、127.5和147.0亿元,归母净利润19.4、22.8和26.5亿元 [5] 公司概况 - 古茗2010年创立于浙江温岭,以供应链为核心驱动,先构建供应链,后实现规模化扩张,2024年营收87.91亿元,同比增长14.54%,经调整净利润达14.93亿元,同比增长5.69% [9] - 2019 - 2020年引入美团龙珠、红杉中国等战略投资者,2025年全球发售完成后,王云安持股合计控制40.28%股权,联合创始人等分别持股,高管和核心员工绑定公司利益 [24] - 主营业务依赖与加盟商的供货 + 服务关系,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及设备为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占总营收约80%,2025年2月发布全新加盟政策,降低加盟门槛 [30] - 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收入结构稳定,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经调整净利率有波动但总体优于同业,销售及分销费用率提升 [38][43] 现制茶饮行业 - 茶饮满足新消费需求,从基础功能需求演变为包含产品、体验、社交、品牌需求的新时代消费需求,消费群体以女性、Z世代为主 [57][62] - 行业价格带向中端集中,高低端品牌互攻腹地,2018 - 2023年现制茶饮店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5.2%,2024 - 2028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15.4% [65][76] - 大众市场增量空间大、竞争激烈,古茗所在大众市场2025 - 2028年市场规模CAGR为20%,2023年古茗以18%的GMV市场份额位列大众市场第一 [86][91] 竞争优势 - 构建“供应链 - 渠道 - 产品”的高效协同飞轮,供应链端自建种植基地、搭建冷链仓储物流网络,渠道端采取地域加密策略,产品端高频迭代 [109] - 2024年共推新103款产品,依托冷链网络保障鲜果新鲜度及高频上新迭代,研发体系由美食家 + 工程师组成,推新频率远高于行业平均 [115][126] - 拥有规模最大的冷链仓储及物流基础设施,使用三温仓物流车,向97%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物流成本低 [11][134] - 采取地域加密开店策略,以单省500家门店为关键规模节点,已在8省达成关键规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仓储物流效率互文、利于下沉市场渗透 [141][142] 未来成长性 - 截至2025年6月,门店总数达10403家,覆盖20个省份,分情景测算开店空间,中性假设下不进入其他城市开店空间约9866家,继续扩张至未进入城市开店空间约19314家,预计仍具备一倍以上开店空间 [12][152][157] - 自2019年底探索咖啡业务,截至2025年6月,现磨咖啡门店已覆盖7600 + 家,成为国内现磨咖啡门店规模Top5,咖啡业务与茶饮业务在原料、物流、生产端协同优势明显,对门店带动效果初步验证 [179][188][191] - 古茗有望以“鲜活”作为形象锚点,构建覆盖全链条的“鲜活”保障体系,通过供应链建设和营销端发力提升品牌认知与用户心智 [200][20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110.31、127.53和146.99亿元,归母净利润19.40、22.75、26.54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206]
霸王茶姬(CHA):东方茶姬:杯杯皆是茶,杯杯是好茶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3 16: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霸王茶姬给予优大于市评级,目标价31.6美元,现价25.02美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霸王茶姬秉持「以东方茶,会世界友」理念,致力于传播东方茶文化和茶生活方式,要做"三杯茶",虽面临行业竞争,但"第一杯茶"优势明显,"第二杯茶"已启航,"第三杯茶"潜力可观,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经调净利增长良好,首次覆盖给予优大于市评级 [1][3][53] 各部分总结 东方茶姬,杯杯是好茶 - 霸王茶姬2017年创立于云南,秉持「以东方茶,会世界友」理念,要做"三杯茶",截至2025年3月末全球门店达6681间,是中国最大高端现制茶饮品牌,「茶姬现萃CHAGEE NOW」已落地上海 [5] - 2017 - 2021年末,霸王茶姬以国风+原叶茶为特色,在云贵和海外初步探索,2021年末门店462间,89%在西南,8%在海外 [6] - 2021 - 2022年是国内扩张转折点,完成融资、升级、迁址,2022年走出西南,推出3.0门店;2024 - 2025年是全球扩张起始点,新总部落地上海,美股上市并进入多国 [9] - 霸王茶姬迅速扩张原因包括行业容量大增速快、管理层和投资方理念一致、聚焦原叶鲜奶茶采用大爆品战略、融合东方审美与时尚潮流、「1+1+9+N」模式确保加盟成功率 [10] 行业竞争加剧,但"第一杯茶"仍有明显优势 - 2024年霸王茶姬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167%,加盟/直营业务收入占比94%/6%;1Q25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35%。2024年毛利率49.6%,经调净利25.2亿元,经调净利率20.3%;1Q25毛利率53.1%,经调净利6.8亿元,经调净利率20% [26] - 大中华区域单店GMV2022年起快速增长,4Q23达高峰后回落,4Q24同比下滑,上行因品牌升级等,健康属性是关键;下行受门店扩张稀释和行业竞争影响,但在轻乳茶赛道仍有优势 [28][31] - 加盟模型有吸引力,以100平米3.0门店为例,CapEx约101万元,回本周期约13个月 [33] - 霸王茶姬是较早出海现制茶饮公司,截止1Q25海外开169间门店,1Q25海外GMV达1.78亿元,同比增长85%,占总GMV2.2%,近期持续完善海外布局 [34] "第二杯茶":星辰大海已启航 - 2025年3月霸王茶姬在上海首推「茶姬现萃CHAGEE NOW」,主要开在办公区,产品主打现萃「茶中式」和「茶拿铁」,加入烘焙产品,已开11家店并推出独立小程序 [37] - 现萃产品类似意式浓缩咖啡制作,提升茶汤浓度和风味,解决口感寡淡问题,为咖啡提供替代选择,在国内外咖啡市场有增长空间 [39][40] - "第三杯茶"是RTD茶饮料,虽未推出产品,但依托现有品牌和渠道,未来发展空间可观,中国RTD茶饮料市场规模预计增长 [4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净开店各1200/1400/1550间,大中华区单店GMV2025年同比下滑15%,运营费用受规模和直营扩张影响 [50][52]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各151.1/193.9/244.2亿元,同比增长22%/28%/26%,经调净利各28.1/35.7/43.4亿元,同比增长12%/27%/22%,经调净利率各18.6%/18.4%/17.8% [52]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霸王茶姬2025年15X PE,对应目标价31.6美元,首次覆盖给予优大于市评级 [53]
连锁茶饮的外卖战争“大逃杀”
华尔街见闻· 2025-07-22 19:13
外卖平台竞争态势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理性竞争,但大额补贴仍持续存在[2][3] - 外卖大战从短期爆发转向常态化竞争,茶饮成为平台冲单量的工具[4] - 平台间对抗升级,美团试图通过单量压制淘宝闪购[14] - 自提和"0元购"成为流行策略,既提升单量又缓解运力压力[15] 商家经营现状 - 优惠订单成本规则不透明,平台补贴与商家让利绑定[9] - 商家需承担技术服务费、履约服务费和活动补贴成本[10] - 饿了么"爆红包"规则下商家至少承担5元补贴[12] - 商家到手率低于60%可能面临亏损[21] - 加盟商承担"0元购"主要火力,沪上阿姨加盟商实收4.5元仅能保本[22] - 低价订单挤占正常销售,某门店140单中89笔为0元购[23] - 爆单对供应链管理构成挑战,部分商家选择关闭外卖[17][26] 茶饮行业影响 - 二季度头部茶饮公司同店销售增速预计达双位数[28] - 供应链强的头部品牌(蜜雪冰城、古茗等)受益最多[29] - 连锁品牌以物料销售为主要收入,爆单推动供应链业务增长[31][32] - 库迪在京东补贴下单量达年初3-4倍,5月新增门店破千家[35][37] - 喜茶、霸王茶姬等高价品牌仅通过大额券参与,存在感较弱[39] - 霸王茶姬4-5月单量持续下滑,但难区分外卖影响[4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行业均价从15-20元降至10-15元,利润率从21.4%降至14.7%[46] - 同店GMV普遍下滑,上半年开闭店比例达1.53:1[47][49] - 古茗推出1元冰水等自有渠道活动以绕过平台[50][51] - 库迪加盟商反映补贴缩减后单量回归年初水平,但周边门店加密[53] - 行业价格锚点下移,9.9元咖啡不再被视为低价[54] - 霸王茶姬通过"自带杯减5元"应对低价冲击[56] - 长期内卷可能导致高租金商铺难以为继[58]
连锁茶饮的外卖战争“大逃杀”
华尔街见闻· 2025-07-22 10:39
外卖平台补贴现状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后外卖平台大额优惠券和0元购活动仍然持续存在[1] - 外卖竞争呈现周期性常态化趋势茶饮品类成为平台冲单量工具[2] - 平台间直接对抗升级形成"外卖三国杀"竞争格局[7] 商家经营影响 - 优惠订单成本规则不透明平台与商家共同分摊补贴[5] - 饿了么平台规则要求商家至少承担5元优惠券成本超出部分由平台补贴[6] - 商家实际收入大幅缩水案例显示1200元营业额实际到手仅280元到手率不足25%[10] - 商家到手率低于60%时可能面临亏损困境[14] - 加盟商实收金额极低沪上阿姨案例显示0元购订单实收4.5元扣除成本后勉强保本[15] - 低价订单挤压正常销售某门店140订单中仅6笔为正常外卖订单[16] - 补贴活动侵蚀堂食份额导致收入结构向外卖倾斜[12] 茶饮行业竞争态势 - 二季度头部茶饮公司同店销售增速预计达双位数[19] - 头部品牌因供应链能力强更易满足平台单量需求[20] - 品牌通过参与补贴提升曝光率并深化与平台合作[22] - 行业均价从15-20元降至10-15元平均利润率从2023年21.4%降至2024年14.7%[29] - 开店闭店比例达1.53:1相当于每开3家店关闭2家[30] - 库迪咖啡借助京东补贴单量达年初3-4倍门店数加密至1.5万家[23][24] 平台与品牌博弈 - 平台存在特定成本分摊机制品牌承担比例趋于上升[25] - 品牌通过限定低价SKU维护利益喜茶等高端品牌参与度较低[25] - 古茗推出1元冰水等自有渠道活动规避平台依赖[31] - 补贴边际效益递减库迪因京东补贴缩减单量回归年初水平[32] - 行业价格锚点下移9.9元咖啡不再被视为低价[33] - 霸王茶姬通过"自带杯减5元"方式迂回参与价格竞争[33] 行业长期挑战 - 爆单现象对供应链管理和员工承受力构成挑战[17] - 茶饮非必需品属性导致周末活动对周中单量产生挤出效应[11] - 平台依赖度提升可能削弱线下经营效率并抬高运营成本[31] - 需求透支风险存在补贴停止后单量可能归零[32] - 持续内卷可能导致高租金商铺难以维持经营[34]
外资争做港股IPO基石投资者的三重逻辑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21
港股IPO市场外资基石投资者参与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港股IPO项目中基石投资者投资金额占比达45.2%,其中外资基石投资者占比59.3%,较2024年的40.4%显著上升 [1] - 基石投资者通过约定价格提前认购股份并设定禁售期,其参与度是衡量市场热度和资本对企业价值判断的重要指标 [1] 外资争做港股基石投资者的核心逻辑 逻辑一:布局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 外资重点布局恒瑞医药(创新药)、海天味业(调味品)、蜜雪集团(茶饮)、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三花智控(制冷控制)等龙头企业 [3] - 外资基石投资者投资领域集中在新能源、消费、医药生物、先进制造等与中国产业政策高度契合的行业 [3] 逻辑二:港股市场活跃度提升 - 2025年6月底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2.7万亿港元,同比增长33% [4] - 前六个月日均成交金额同比大幅上升118%,流动性改善使基石投资者退出路径更通畅 [4] - 市场活跃使外资从"保发行"转向通过基石渠道提前锁定优质资产 [4] 逻辑三:全球资本再配置与中国资产重估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美元资产波动促使全球资本增配港股 [5] - 恒生AH溢价指数从年初144.69点回落至7月21日的125.44点,港股估值吸引力显现 [5] - 中国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外资重新评估中国资产价值 [5] 外资持续加码港股的核心动因 - 表层原因是港股流动性修复与全球资本再配置的共振 [5] - 深层原因是外资对中国产业升级方向核心资产及市场制度韧性的认可 [5]
贾跃亭的FF融资1.05亿美金|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8 12:47
理想汽车与特斯拉竞争动态 - 理想汽车宣布"九纵九横"高速超充网络核心路段贯通 历时2年3个月建设周期 [2] - 特斯拉推出大六座Model Y L车型 理想CEO李想回应称其为"值得尊重的六座纯电SUV" 同时预告9月将发布五座车型理想i6 [3] 新能源汽车行业融资与技术进展 - Faraday Future获得1.05亿美元新融资 资金将用于FX Super One车型发布及AI技术开发 中东机构投资者Master Investment Group为主要参与方 [11] 消费行业争议事件 - 乐摩吧按摩椅设备总量涉嫌造假 理论应有32,519台"元气蛋"系列 实际仅531台 占比1.63% 订单均价亦存在虚高 [5] - 奈雪的茶"瘦瘦小绿瓶"被指营销误导 产品描述中注明"瘦瘦"仅指瓶身设计而非功能效果 [7] 互联网平台服务调整 - 京东外卖取消"超时20分钟免单"政策 改为赔付4元优惠券 平台称订单准时率已提升 新"准时保"服务将赔付门槛降至10分钟 [9] 资本市场动态 - 聚智科技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此前于2025年1月17日递表 新华汇富担任独家保荐人 [4] - 摩根士丹利CEO表示将聚焦财富管理领域并购 倾向能与现有业务协同的小型同业 [6] 文娱市场观察 - 暑期档电影票房达34.12亿元 下半场有7部新片淘票票"想看"人数超10万 涵盖战争/喜剧/动画等类型 [12]
港股基石投资半年图鉴:豪掷452亿、进驻36股、育出10只翻倍牛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11:30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完成42宗IPO,募资总额1071亿港元,同比增长700%,募资规模全球第一 [1] - 全球前10大IPO中有4宗来自香港市场 [1] - 基石投资者深度参与是市场活跃的关键因素,其布局反映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判断 [1] 基石投资特点 - 85.71%的IPO企业引入基石投资者(36/42家),合计189家基石投资者参与,总投资额452.02亿港元占募资规模42% [2] - 16家企业引入5家及以上基石投资者,宁德时代以23家基石投资者居首 [2] - 行业龙头企业受青睐,前5名企业(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恒瑞医药/蜜雪集团)合计引入60家基石投资者(占比31.7%),投资额351.4亿港元占基石总额77% [3] 投资回报表现 - 86.1%引入基石投资者的IPO企业股价曾上涨(31/36家),21家最大涨幅超50%,10家涨幅超100% [4] - 映恩生物-B/古茗/蜜雪集团/药捷安康-B/布鲁可/赤峰黄金等表现突出 [4] 参与主体分析 地方国资 - 超过15家地方国资平台参与,来自江苏/广东/河南等6省,江苏省国资最活跃 [5] - 常熟东南投资/苏州高端装备基金/江苏混改基金等投资正力新能,深圳罗湖投资参投周六福 [6] - 国资平台优势在于审核流程短、增强企业信用背书,投资策略侧重战略配售与定向增发 [6] 外资机构 - 科威特投资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瑞银/橡树资本等频繁现身 [7] - 科威特投资局对宁德时代投资38.76亿港元,GIC投资恒瑞医药20.77亿港元 [7] - 瑞银成为5家公司基石投资者,总投资16.94亿港元 [7] 产业资本 - 中石化/梅赛德斯-奔驰/康方生物/嘉能可等参与投资 [8] - 梅赛德斯-奔驰投资曹操出行1.23亿港元,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战略合作 [9] - 康方生物投资药捷安康-B实现小分子与大分子药物研发互补 [9] 行业分布与市场影响 - 基石投资重点布局新能源/消费/医药生物/先进制造领域,与国家政策导向契合 [10] - 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恒瑞医药/蜜雪集团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3] - 基石投资者参与有效稳定新股价格,通过资本背书传递企业长期价值信号 [10]
首个新茶饮领域行业标准发布,新茶饮距离规范化还有多远
新京报· 2025-07-17 21:24
行业标准发布 - 现制茶饮行业首个行业标准《现制茶饮品原辅料要求》(GH/T1495-2025)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 [1] - 标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牵头,联合8家企业共同编制,涵盖原辅料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2] - 标准系统构建了涵盖原辅料品质、检验、包装及储运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标体系,将提升行业质量管控水平 [3] 标准内容与意义 - 标准规范了茶叶及相关制品、水果及其制品、乳制品、糖类等12类原辅料 [2] - 相比过去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新标准提供了整套标准化流程体系,更关注消费者健康需求 [4] - 标准有利于保障原辅料质量安全,推动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提高行业竞争力 [4]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新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同比增速6.4%,预计2025年将达3749.3亿元 [10] - 行业已从野蛮生长阶段转向规范化发展,目前有6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3000亿元 [12] -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茶饮的真材实料和健康属性,推动行业向健康化方向发展 [1][3] 标准制定历程 - 此前行业主要参考《茶饮料》国家标准,但不适用于现制茶饮 [6] - 2020年以来陆续发布多个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包括《现制饮料操作规范》《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等 [7] - 2024年还发布了《原叶鲜奶茶》团体标准和《轻乳茶》企业标准 [8]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表示将持续完善新茶饮标准体系,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5] - 专家建议加强标准实施,确保标准落实到位,而不仅是市场宣传工具 [9]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制定完善行业标准,建立原料准入制度,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