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搜索文档
广州和润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15 15:49
公司基本信息 - 新成立公司为广州和润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董林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3万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业务涵盖汽车零配件批发与零售 [1] - 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销售,包括新能源原动设备、新能源汽车电附件及充电桩 [1] - 提供充电控制设备租赁和机动车充电销售服务 [1] - 业务包括工程和技术研发、试验发展及各类技术服务 [1] - 经营范围扩展至电子产品、皮革制品、金属制品及汽车装饰用品销售 [1] - 提供网络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及互联网销售(除需要许可的商品) [1]
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39个城市开展试点
新华网· 2025-11-15 14:17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通知,确定了北京、天津、唐山等39个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试点城市。这些城市有何特点?开展试点的重点任务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 流动管理司负责人。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要门类,发挥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 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39个城市开展试点 新华社记者张晓洁 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指导有关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试点城市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工 作方案。及时梳理工作进展、机制创新、典型案例以及困难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典型 项目。对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依法打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泄露个人信息等 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上述负责人说,试点城市制造业年产值规模体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所在省份制造业发展较快或代 表性较强的城市,产业领域涉及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招聘用人需求旺盛。同时,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 业集聚,业态模式丰富,服务能力突出。 试点城市将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结合当地产 ...
我国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出炉 绿色贸易迈向系统推进新阶段
新浪财经· 2025-11-15 12:46
文章核心观点 - 商务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提出16项举措,标志着中国绿色贸易从政策倡导迈向系统推进的新阶段[1] - 政策出台恰逢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绿色贸易规则重构及中国“双碳”攻坚关键期,旨在为企业破解标准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明确指引[1] - 中国外贸战略正经历根本性转变,从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增长型”战略转向以“规则、标准与价值”为导向的“规则型”战略[3] 绿色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 机遇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与绿色产业巨大市场潜力正催生强劲贸易需求[2] - 挑战方面:各国绿色标准碎片化、碳关税等措施兴起形成新贸易壁垒,严重阻碍全球绿色转型协同进程[2] - 中国面临结构性挑战:发达国家形成规则主导与市场挤压态势,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立场分化,国内标准与国际规则衔接断层,大量企业合规能力薄弱[2] - 不同市场、买家对产品环保、碳足迹要求各异,形成隐形“绿色壁垒”[2] 政策应对与战略转向 - 《意见》提出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提出中国倡议,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绿色议题谈判[2] - 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标准体系,推动国内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和国际衔接互认[2] - 战略转向意味着中国正从国际规则“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型,主动塑造全球绿色贸易规则[3] - 建议对外在多边平台主动破局构建规则朋友圈,对内加速国内标准与国际适配,促进企业合规与转型双轮驱动[3] 绿色产业基础与出口现状 - 中国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全球提供70%风电设备、80%光伏组件设备[5] - 中国产品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5]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和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5] 物流与产业链绿色转型 - 《意见》提出加快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发展,调整运输结构,倡导外贸大宗货物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5] - 推广绿色包装,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产生,支持船舶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推动使用清洁能源[5] - 引导外贸龙头企业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产供链各环节,带动链上企业绿色转型,培育绿色低碳产品出口企业[6] - 链主企业通过设定绿色准入标准、共享碳管理工具、协同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将减排压力与绿色技术传导至整个链条[6] 产业园区绿色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工信部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8] - 已有16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各类绿色低碳试点示范行列,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近千家[8] - 园区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先导进行科学规划,系统性建设覆盖新能源、水资源循环与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8] 区域差异化发展建议 - 广东、江苏、浙江等贸易大省可依托数字基础打造“零碳供应链示范区”,通过数字平台共享能源与碳数据,批量帮助企业完成碳核算与国际认证[9] - 广西、重庆等中西部门户应深耕东盟市场,建设“绿色中间品集配中心”,利用通道优势简化绿色产品通关流程,配套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政策[9] 碳足迹核算与数据体系 - 《意见》致力于打造覆盖全国、对接国际的碳足迹核算基础,加快建设国家碳足迹因子数据库,鼓励行业、企业建设行业数据库[10] - 中外标准衔接面临方法论差异、数据质量与透明度问题、贸易保护主义三方面现实困难[10] - 应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发布一批重点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建立统一碳足迹数据库和追溯系统[10] 中小企业支持与金融赋能 - 中小企业面临专业能力建设、信息获取不畅、融资渠道有限等制约因素[11] - 降低企业转型成本需专业和金融两端共同发力:借助第三方机构提供碳核算、认证辅导等低成本工具与服务;完善政策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向中小企业倾斜[11] - 政策通过市场机制让碳成本转化为企业转型真实动力,《意见》提出发挥碳定价机制和绿证绿电支撑作用,实现绿色贸易政策与国内碳市场、绿电交易体系战略性联动[11]
财经深一度|科创板三季报“交卷” 整体业绩呈现升势
新华网· 2025-11-15 12:04
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引擎"。前三季度,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高达1197.45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2.4倍,研发强度中位数高达 12.4%,持续大幅领跑A股各板块。 聚焦各领域,多个科创板公司取得突破性进展: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批上市;国盾量子实现全球首款四通 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关键指标刷新纪录。 近期,科创板592家公司的三季度"成绩单"正式揭晓。板块整体业绩呈现升势,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5%,充分彰显"硬科技"企业的 强劲动能。 ——板块业绩强势反弹。 科创板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凸显了"硬科技"企业成长韧性与发展质量。2025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0.11亿元,同 比增长7.9%,延续开板以来连续增长态势;实现净利润492.68亿元,同比增长8.9%。 尤为亮眼的是,科创板公司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5%,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若剔除4家光伏龙头公司,则板块整体营收、 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6%、30.6%。 从业绩分布看,科创板呈现出"增长面广、结构优化"特征。前三季度,超七成公司实现营收增长,近六成公司净利润增长;15 ...
万载县叁森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15 11:23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万载县叁森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福良,注册资本 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 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半导体器 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充电桩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 材料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风动和电动工具制造,风动和电动工具销售,电工器材销售,资源再 生利用技术研发,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 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越韩政府间经济、科技合委会第20次会议在首尔召开
商务部网站· 2025-11-15 11:15
(原标题:越韩政府间经济、科技合委会第20次会议在首尔召开) 贸易领域,2024年韩国是越南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越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2025年前8月,双边贸易额达577亿美元,同比增长7.3%。投资方面,截至2025年9月底,韩国在对越投 资的154个国家和地区中,以有效项目10301个和注册资本约942亿美元持续稳居榜首。越目前对韩投资 114个项目,投资总额3770万美元。官方发展援助方面,越南始终是韩国的优先合作伙伴。韩方承诺提 供约2亿美元无偿援助和40亿美元优惠贷款。 科技与数字化转型领域,越韩双方同意加强在半导体、电子通信、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能源、 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合作;共同制定联合研发计划;促进企业、研究院所和大学间的技术转移; 合作建设研发中心,培养高技术工程师;借鉴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模式;交流支持中小企业技术革新 的政策经验。 越通社11月14日报道,越南财政部与韩国外交部当日在首尔召开越韩政府间经济、科技合作委员会 第20次会议,会议由越南财政部副部长陈国方和韩国外交部副部长金熙尚共同主持,双方回顾自2019年 第19次会议以来两国各领域合作情况,并共同 ...
南宁在全区率先推动市属国企重组整合
搜狐财经· 2025-11-15 11:12
11月14日,记者从南宁市深化改革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该市在全区率先推动市属 国企重组整合,截至今年9月,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达6200亿元、营业总收入320亿元、利润总额18亿 元。 为积极引导国有资本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中,南宁市不断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一方面,持 续深化"基金+产业"模式,目前市属国企主发起设立基金50只,总规模309亿元,参与投资基金13只,各 类基金投资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项目136个。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企业梯次培育 力度,累计培育创新型企业29家、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国家级荣誉企业9家。建设自治区级及以上 创新研发平台22个,开展校企联合攻关项目53个。(记者潘登、沈程) 据介绍,近年来南宁市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重组整合构建"8+1+N"企业集团格 局,9家市属集团公司实现功能重塑,整合组建若干个专业化子集团,推动资产业务向优势子企业集 中,打造新能源、汽车工业、交通物流、供应链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投资运营主体,实现市场化、产业 化、实体化转型。如新组建的南宁产投汽车工业集团,其客车产品收获海外多地市场订单,推动"南宁 ...
数读中国 看这抹绿何以赏“新”又悦目
人民网· 2025-11-15 11:07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近日,《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正式发布,全面介绍五 年来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减排降碳,为家园增绿、让产业焕新。让我们通过九组数 据,一览这抹绿何以赏"新"又悦目。 2024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 1915万吨,每4吨电解铝中有1吨 使用绿电生产。 中国构建了 全球最系统完备 碳减排政策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 - " 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 和顶层设计。"N"是重点行业、领域和各 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31个省 (区、市 冶台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中国实现了 th 规模最 课度藏状 的新能源友展 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 的16.0%增至2024年的19.8%, 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 中国商信号房产 UA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光伏产品 为代表的 成为中国制造的 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 2024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8%。 FRI 能工 2024年 l THE CHILLE 目前日均约 生交通方式HY TH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目前,已有27个 ...
帮主郑重财经解读:央行8000亿“活水”暗藏哪些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1-15 10:27
老铁们,央妈又出手了!这次是8000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期限6个月,直接给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作为盯了20年政策风向的老兵,帮主今天就跟大家唠 唠:这波操作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信号?咱们中长线投资者该如何布局? 先说本质:这不是普通放水,而是精准滴灌。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向市场提供中期流动性的工具,这次8000亿规模加上6个月期限,目标很明确——保持银 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缓解年底资金面压力。更关键的是,这是央行连续第6个月加量续作,11月净投放预计达5000亿元,创今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 背后有三层深意: 帮主常说:"政策是帆,资金是水,顺风行船才能远航"。当前央行持续"喂水",咱们要做的就是把船撑稳,瞄准国家战略支持的产业方向。我是帮主郑重, 20年财经老炮,陪你看透涨跌背后的逻辑! 1. 流动性无忧,市场底气足:央行连续放量操作,说明宽松政策不会转向,A股中长期支撑坚实; 2. 关注"政策受益"主线:重点布局与资金流向共振的领域——新能源、半导体、基建等; 3. 警惕短期波动:虽然流动性充裕,但市场分化还会持续,别追高估值题材,守住低估值龙头。 一是应对地方债发行高峰。10月安排的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 ...
南宁在全区率先推动市属国企重组整合 “8+1+N”格局 聚起6200亿元产业规模
广西日报· 2025-11-15 10:23
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成果 - 截至9月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达6200亿元 营业总收入320亿元 利润总额18亿元 [1] - 通过重组整合构建"8+1+N"企业集团格局 9家市属集团公司实现功能重塑 [1] - 整合组建专业化子集团 推动资产业务向优势子企业集中 打造新能源 汽车工业等重点领域投资运营主体 [1] - 新组建南宁产投汽车工业集团客车产品收获海外多地市场订单 推动南宁制造加速出海 [1] 科技创新与产业投资 - 市属国企主发起设立基金50只 总规模309亿元 参与投资基金13只 [2] - 各类基金投资新能源 半导体 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项目136个 [2] - 累计培育创新型企业29家 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国家级荣誉企业9家 [2] - 建设自治区级及以上创新研发平台22个 开展校企联合攻关项目53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