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制造
搜索文档
威马、哪吒、高合进入造车复活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3:57
核心观点 - 威马、哪吒、高合等陷入财务困境的造车新势力正通过不同路径尝试"复活" 但面临品牌信任重建、资金压力及激烈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 [2][3][13] 财务状况与债务危机 - 哪吒汽车账面资金仅剩约1500万元 确认债权约51亿元 拖欠5000余名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 [2] - 威马汽车负债超过200亿元 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实缴资本仅0.42亿元 初期投资仅10亿元 [3][14] - 高合汽车重组方EV Electra承诺出资10亿美元但未实际注入资金 导致谈判停滞 [11] 复活路径与资本动向 - 威马采用"政府搭台+产业资本"模式:温州市政府提供政策补贴与采购支持 股东以资产增信对接融资 计划2025年9月复产EX5和E5车型 目标2026年收入近百亿元 [9] - 哪吒汽车公开招募投资人:需支付5000万元报名保证金 已有76名意向投资人报名 [2][10] - 高合汽车引入海外资本失败:EV Electra因债权人支持函格式问题拒绝支付1亿美元定金 [11] 核心资产与竞争优势 - 生产资质稀缺性:威马拥有两家工厂的独立生产资质 哪吒持有"双资质"牌照 2023年后资质审批全面收紧 [5] - 产能与海外布局:哪吒三大生产基地总年产能达30万辆 泰国CKD工厂已投产 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量17687台(同比增长154%) [6] - 市场基础:哪吒拥有接近50万车主 2023年海外销量超20000台(较2022年3000台增567%) [6] 挑战与风险 - 品牌信任危机:威马复活未提及老用户配件与服务问题 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损 [14] - 资金不足:翔飞汽车注册资本仅1亿元 宝能汽车关联方被执行金额超500亿元 [14] - 市场竞争加剧:威马复产车型EX5/E5产品力落后 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阶段 [16]
造车新势力开启“复活赛”:威马、哪吒、高合,谁能重获新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9:49
文章核心观点 - 威马、哪吒、高合三家陷入财务困境的造车新势力正通过不同路径尝试复产和重返市场,但面临品牌信任重建、资金压力和市场环境剧变等多重严峻挑战 [1][6][13] 威马汽车复活进展 - 公司宣布回归,计划在温州基地恢复EX5和E5车型的生产,已停摆两年且负债超过200亿元 [1] - 上海青浦区的设计采购中心自六月起已复工,约有五六十人在此办公,生产在温州 [2] - 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已正式接管威马四家核心公司,并获得温州市政府专项工作组支持 [6] - 公司公布三阶段发展计划:2025-2026复兴阶段目标年产销1-2万辆,收入10-20亿元;2027-2028发展阶段目标年销量25-40万台;2029-2030跨越阶段目标产量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 [6][7] 哪吒汽车财务状况与重整 - 公司账面资金仅剩约1500万元,确认债权约51亿元,拖欠5000余名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 [1]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管理人发布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截至招募到期已有76名意向投资人报名 [1] - 意向投资人需在2025年9月15日前支付5000万元报名保证金 [8] - 股东代表指出51亿元债权规模反映了股权分散导致经营管理团队主导权弱的问题 [8] 高合汽车资本引入波折 - 今年5月完成工商信息变更,由黎巴嫩资本接手,但大股东EV Electra创始人表示未注入任何资金,导致谈判停滞 [2] - EV Electra曾承诺出资10亿美元参与重组,并承诺未来3年不低于10万辆或30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但资金未如约注入 [9] - 谈判僵局源于债权人所签《支持函》的格式不符合投资方要求 [9] 资本押注的稀缺资源价值 - 威马汽车拥有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两家具备独立生产资质的工厂,生产资质在2023年审批收紧后成为稀缺资源 [3] - 哪吒汽车拥有国家发改委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和工信部的准入资质这“双资质”牌照 [3] - 哪吒汽车拥有三大生产基地,总年产能达30万辆,并在泰国建立CKD工厂,已于2024年投产 [4] - 2024年上半年哪吒汽车海外市场销量达17687台,同比增长154%,2023年海外销量超20000台,较2022年的3000台同比大增567% [4] - 哪吒汽车拥有接近50万的车主,市场保有量较高,现成的渠道和品牌效应具有吸引力 [5] 面临的挑战 - 品牌信任重建是首要挑战,威马复活计划未提及老用户关心的配件和服务网联问题,售后断档严重透支消费者信任 [11] - 资金压力巨大,威马负债203亿元,而新股东翔飞汽车注册资本仅1亿元,实缴0.42亿元,初期投资10亿元对于汽车制造业是杯水车薪 [11] - 翔飞汽车法定代表人关联企业包括陷入严重困境的宝能汽车,宝能系多个主体被执行总金额超500亿元 [11] - 高合的新东家EV Electra本身实力存疑,仅推出一款未量产的电动汽车,并曾涉嫌加密货币诈骗和设计盗用 [12] - 市场环境剧变,威马计划复产的老车型产品力已难以与2025年市场在售车型竞争,新能源汽车市场窗口期正在关闭 [13] - 行业调查显示有30%-40%用户因害怕企业倒闭而不选择某些新势力品牌 [13]
造车新势力开启“复活赛”:威马、哪吒、高合 谁能重获新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9:46
核心观点 - 威马、哪吒、高合等陷入财务困境的造车新势力正尝试通过不同路径进行重整与复活 [1][2][7] - 资本押注这些企业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拥有的稀缺生产资质、现有产能、海外市场基础及品牌资产 [3][4][5][6] - 尽管存在复活机会,但这些品牌面临品牌信任重建、巨大资金压力及激烈市场竞争等多重严峻挑战 [11][12][13][15] 各公司财务状况与重整进展 -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账面资金仅剩约1500万元,确认债权约51亿元,拖欠5000余名职工工资及补偿金约4.6亿元,正在进行破产重整,已有76名意向投资人报名参与 [1] - 威马汽车已停摆两年,负债超过200亿元,其上海青浦设计采购中心已复工,约五六十人在办公,计划在温州基地恢复生产 [2] - 高合汽车于今年5月完成工商变更由黎巴嫩资本接手,但大股东EV Electra创始人表示未注入任何资金,导致谈判停滞,此前承诺出资10亿美元 [2][10] 资本押注的稀缺资源与资产价值 - 生产资质是核心稀缺资源,威马拥有两家具备独立资质的工厂,哪吒拥有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资质"牌照 [3] - 哪吒汽车拥有三大生产基地,总年产能达30万辆,并在泰国建立CKD工厂,已于2024年投产 [4] - 哪吒汽车在海外市场具备基础,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量达17687台,同比增长154%,2023年海外销量超20000台,较2022年3000台大增567% [4] - 威马汽车同样在泰国设有KD工厂布局海外产能 [5] - 哪吒汽车拥有接近50万车主,市场保有量较高,具备品牌效应和市场知名度 [5][6] 三家公司的不同复活路径 - 威马汽车选择"政府搭台+产业资本"模式,新股东深圳翔飞已接管核心公司,并获得温州市政府支持,公布了三阶段发展计划:2025-2026年目标年产销1-2万辆;2027-2028年目标年销量25万-40万台并启动IPO;2029-2030年目标产量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 [8] - 哪吒汽车走向公开招募投资人,对投资人行业限制少,但需在2025年9月15日前支付5000万元报名保证金,股东代表指出公司股权分散影响经营决策 [9] - 高合汽车选择引入海外资本,EV Electra承诺出资10亿美元并带来海外订单,但因支付条件(如支持函格式)分歧,6亿美元资金注入陷入僵局 [10] 复活面临的主要挑战 - 品牌信任重建是首要挑战,威马复活计划未提及老用户关心的配件和服务问题,售后断档严重透支消费者信任 [12][13] - 资金压力巨大,威马负债203亿元,新股东翔飞汽车注册资本仅1亿元,实缴0.42亿元,其关联方宝能汽车系被执行总金额超500亿元,翔飞初期10亿元投资对汽车制造业杯水车薪 [13] - 高合的新东家EV Electra本身实力存疑,仅推出一款未量产电动车,并曾涉争议 [14] - 市场环境剧变,威马计划复产的EX5和E5等老车型产品力已难以竞争,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消费者担忧企业倒闭影响选择 [15]
小鹏汽车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启动 首批车型顺利下线
环球网· 2025-09-15 13:31
欧洲本地化生产启动 - 公司首个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启动 首批G6与G9车型实现量产下线 [1] - 借助麦格纳成熟生产线资源加速欧洲电动汽车本地化进程 未来将投产更多车型以扩大生产规模 [4] - 计划通过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技术支持 在麦格纳工厂新增纯电平台轿车、中型SUV、中小型SUV及超电车型等多品类产品 [4][5] 欧洲市场拓展进展 - 自2021年以挪威为起点进入欧洲市场 目前产品覆盖全球超46个国家和地区 [4] - 2025年1-7月海外销量达18,701辆 同比增长217% [4] - 2025年上半年欧洲市场注册量超8,000辆 其中G6车型贡献67%销量 [4] 产品与产能规划 - 欧洲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将支撑本地化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4] - 通过多品类产品布局完善欧洲市场产品矩阵 提供多元化绿色出行选择 [5]
30辆新能源矿卡“乘船”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6:54
公司动态 - 青拓集团投资15亿元人民币打造福建青拓重工有限公司矿卡总成部件项目 [1] - 项目全部建成后具备2万台(套)新能源矿卡及总成部件和专用车的生产能力 [1] - 装载30辆“宁德制造”大型新能源矿卡的船舶从宁德口岸启航前往印度尼西亚 [1] 产品优势 - 新能源矿卡具有环保节能、维修成本低、续航效率高等优势 [1] - 产品能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并推进印尼工厂园区的节能减排 [1] 运营支持 - 宁德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通过派遣警力前移、7×24小时通关保障等措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1] - 制定“一船一策”勤务方案以压缩船舶在港停泊时间并提升口岸整体通关效能 [1]
岚图汽车8月交付量猛增119%,揭秘央企新能源转型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0:55
核心观点 - 岚图汽车产品力全面爆发 成为央国企新能源转型中最亮眼的力量 交付量连续6个月过万 8月交付13,505辆 同比增长119% [1] - 公司通过"三年三品类 四年四款车"产品战略实现规模化发展 多款新车上市即获市场热捧 并计划以介绍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 [1] 交付表现与增长态势 - 2025年以来连续七个月交付量同比增长 8月交付13,505辆 同比增长119% 标志着公司进入规模化发展新周期 [4][5] - 岚图梦想家保持新能源MPV细分市场领先优势 2023年起多个月份位居该品类销量冠军 打破合资品牌垄断 [5]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完成"SUV+MPV+轿车"三大品类布局 形成"三年三品类 四年四款车"产品矩阵 [8] - 岚图FREE+上市15分钟大定锁单达11,583辆 跻身20-30万元混动SUV销量TOP3 [6] - 全新岚图知音上市12分钟大定超3000台 投入超5亿元 历经1202项升级 全系搭载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 [8] - 2026款岚图梦想家预售1小时订单突破1万台 作为全球首个800V智能超混MPV 纯电续航360-410公里 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 [9] - 岚图追光L首发亮相 车长超5.1米 轴距3010mm 定位中大型轿车 配备激光雷达 [9][10] 技术创新与合作模式 - 秉持"自研为根 合作为翼"技术策略 打造全球首个多动力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和电子电气天元架构 [13] - 自研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 5C超级快充技术 推出全球首个兆瓦级超快充桩"岚图VP1000" 实现每秒补能1.7公里 [13] - 发布全栈自研"岚海智混技术" 以全域800V碳化硅高压系统为核心 重新定义混动车型技术标准 [23] - 与华为深度合作 岚图FREE+和全新岚图知音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及鸿蒙座舱5 [23] -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融合 具备自研逍遥座舱 鲲鹏智驾能力 能高效整合行业资源 [24] 用户导向与产品开发 - 确立用户型科技企业定位 将"听劝"文化深度融入产品开发流程 [24] - 岚图FREE+投入5亿元完成1366项优化 实现82项同级领先 堪称用户"劝"出的精品车型 [24] - 建立用户共创委员会等机制 将建议权交到用户手中 精准把握市场需求 快速驱动产品迭代 [26] 资本运作与国际化战略 - 计划以介绍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 有望成为央企新能源转型中首个上市车企 [28] - 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组合模式 是东风集团在国企改革方面的重要创新 [29] - 赴港上市是东风汽车整体国际化战略关键一步 2022年出海以来已进入挪威 丹麦等欧洲市场 并向中亚 中东及中南美渗透 [29] - 计划2026年前全面覆盖欧洲国家 同步进军右舵市场 2030年进入全球60个国家 累计建成500家销售服务网点 [31]
哪吒汽车突然“断网”,近50万车主自费买流量
第一财经· 2025-09-11 18:56
车联网服务中断事件 - 哪吒汽车因供应商联想懂的通信停止车联网流量服务导致全国近50万车主无法正常使用APP远程操控功能包括开关空调和远程启动车辆 [1][2][4] - 服务中断原因为合众汽车未能按时支付联想懂的通信相关服务费用经过数月协商仍未解决 [4][5] - 车主需通过联想懂的通信公众号自助购买流量包恢复服务基础功能包价格5.9元月享丝滑包29.9元含20GB娱乐流量 [2][10] 公司经营状况 - 合众新能源于2025年6月30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发布预招募公告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及应收账款 [10] - 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工作已结束计划于9月12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10] 历史服务问题 - 今年4月哪吒汽车APP曾出现无法开车门和远程操控的断网问题当时提示"车辆网络暂时断开"后恢复正常 [4] - 当前断网事件导致车主需自费充值流量包以恢复功能充值后车机功能正逐渐恢复 [1][10]
一条河里的时间观(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6
水利工程建设与治理 - 淮安水利枢纽核心区将千年治水史浓缩于3平方公里空间 上方京杭大运河作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通道 下方淮河入海水道结束淮河800多年无独立入海通道的历史[1] -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自1950年治理淮河决定以来坚持"蓄泄兼筹"方针 75年治淮历程中包含2年10个月建成佛子岭水库大坝等工程[2] -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作为"十四五"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 与苏北灌溉总渠配合形成治水体系 建智慧工厂与"水下长城"拓展科技创新治水蓝图[1][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年产量从起步到突破1000万辆的迅猛增长 但存在产品竞相降价和概念五花八门的"内卷式"竞争问题[3] - 行业发展需平衡电机、电控、电池技术研发与政策体系发力 避免一味追求产值而忽视价值沉淀 应回归发展初心寻找快慢平衡[3] 区域经济与特色产业 - 湖北秭归县坚持发展脐橙产业 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实现年综合产值超200亿元 摒弃短期行为算好长远产业账[4] - 产业发展需兼顾当前迫切事项与长远基础工作 尊重规律推进能巩固高质量发展根基并增强发展动能[4] 发展方法论与战略 - 发展需统筹效率与质量 既要以百年千年为计保持历史耐心 又要只争朝夕主动作为 快慢结合扎实前进[2][3] - 生态文明建设需保持战略定力 避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 同时需策略活力啃硬骨头治顽瘴痼疾[3] - 决策需从全局、长远、大势角度判断 看准后抓紧实施 通过尊重规律不遗余力推进增强发展动能[4]
三次赴美IPO都成功了,这位退休的CFO是怎么做到的?
新浪财经· 2025-09-07 18:25
禾赛科技上市历程 - 2014年完成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和光速中国 [2] - 2018年5月完成2.5亿元B轮融资 由光速中国和百度联合领投 [2] - 2019年完成C轮融资 参与方包括启明创投和光速中国 [2] - 2021年6月完成超3亿美元D轮融资 领投方包括高瓴创投和小米集团 [2] - 2023年2月9日登陆纳斯达克 发行价19美元 募资1.9亿美元 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1][2] 谢东萤职业背景 - 斯坦福工程学士 哈佛MBA 加州伯克利法学博士 [5] - 2005年回国发展 正值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黄金时期 [7] - 具备理工科严谨思维 商业战略敏感度及法律合规把控能力 [5][6] 三次IPO操盘案例 - 2006年新东方上市 采用VIE架构解决外汇管制问题 十年市值增长50倍 [4][11] - 2018年蔚来上市纽交所 募资10亿美元 市值65亿美元 吸引高瓴腾讯等机构 [4][12] - 2023年禾赛科技逆势上市 应对涉军名单诉讼 首日股价上涨11% 市值超24亿美元 [1][12][13] 财务战略方法论 - 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 禾赛科技2023年毛利率回升至53% 亏损收窄33% [14] - 现金流管理实施以价换量策略 单台产品价格从3.5万元降至0.3万元 年交付量突破8万台 营收同比增长73.5% [15] - 风险对冲建立合规防线 为企业预留安全缓冲 [15] 行业与市场定位 - 激光雷达行业处于资本退潮期 禾赛科技实现逆势上市 [12] - 合作车企达11家 包括比亚迪和奇瑞等主流厂商 [15] - 教育行业2006年海外上市窗口期成功突破 [11]
威马新股东发声:9月复产,并承诺清偿债务
财联社· 2025-09-06 13:26
重整计划与债务清偿 - 法院于2025年4月3日批准威马四公司重整计划 终止实质合并重整程序 资产范围包括不动产、动产、无形资产及复工复产必需资产(如模具、库存、生产设施和知识产权)[9] - 债权金额15万元及以下的普通债权人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6个月内获得全额现金清偿 债权金额超过15万元的普通债权人除15万元现金清偿外 超出部分通过信托受益份额按比例清偿[1][10] - 威马四公司以外的原威马体系其他公司未纳入重整范围 债权人需单独追偿[11] 政府支持措施 - 温州市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 协调浙江及温州本地供应商合作并解决历史问题 提供政策与协调支持[14] - 温州市政府考虑为复工复产、产线技改、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给予补贴支持 并优先将新威马汽车纳入本地公共采购[16] - 新股东翔飞汽车正与当地金融机构对接融资 以股东优质资产增信 为新威马复工复产提供资金保障[14] 发展规划与目标 - 2025年9月复产EX5和E5车型 2025年保底生产1万辆 力争2万辆 预计收入10-20亿元 2026年实现10万辆满产 预计收入近百亿元[1][2][22] - 2027-2028年目标年销量25万-40万台 量产高阶辅助驾驶车型并启动IPO筹备 2029-2030年目标产量100万辆 营收1200亿元[1][18] - 未来5年推出10款以上新产品 覆盖A00级至C级多品类车型 包括轿车、SUV、MPV和跨界车[1][18] 供应链与合作机会 - 公司承诺同等条件下优先与现有供应商合作 参与升级车型和新型号生产 浙江及温州本地供应商将获得政府协调对接支持[2][23][26] - 供应商可通过参与降本计划受益于精简运营和竞争性定价结构 并获得全球市场曝光机会[24] - 翔飞初期预计投资10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3][25] 营销与出海战略 - 针对老客户开展以旧换新业务 与企业、政府机关、运营平台和租赁公司合作开发定制车型[20] - 海外依托一带一路和品牌出海战略 聚焦东南亚、中东、中亚和欧洲等核心市场 2026年出口占比目标30%[20] - 国内采用多样化销售网络渠道 包括销售店、交付维修钣喷店、社区加盟店和股东生态合作伙伴经销店[20] 组织与运营进展 - 翔飞已组建143人专业团队(包括78名翔飞员工和55名前威马员工) 计划招聘超400人支持生产扩展[28][30] - 供应链团队已完成215家历史供应商联络 绝大多数供应商表态愿意合作 基地设备设施和生产运营团队正进行复工复产工作 计划2025年8月恢复量产能力[25][28] - 销售端已重启经销商网络建立 海外市场已获得明确订单[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