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汽车更加安全的重要标志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4-20 17:3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安全标准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新安全标准 提出更严格安全要求并增加新测试方法 标志着行业在安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步 [1]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调研显示 过去两年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在电芯本征安全 热电分离 热扩散防护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新产品可实现"只冒烟不着火"目标 [1] - 新国标实施反映行业技术进步已具备条件 主流企业产品安全性能达到不起火不爆炸标准 [1] 标准制定的产业规律 - 新技术标准化遵循三阶段规律:经济效益验证阶段→市场化初期阶段→产业化成熟后升级标准阶段 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发展符合该规律 [1] - "沙盒"管理模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应用 政府通过动态监管机制逐步完善标准体系 新国标实施标志管控能力进入成熟阶段 [1] - 中国在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建设方面全球领先 新国标将为国际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借鉴 [1] 行业现存挑战与发展方向 - 当前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热失控热扩散规律 需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明确安全边界 人工智能技术有望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1] - 全固态电池虽具更高安全性潜力 但仍存在安全问题且成本需降至与现有电池相当水平 不能因此放松现有电池安全研究 [1] 配套检测标准实施 - 《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自3月1日实施 与新产品标准形成互补 首次从年检角度建立强制规范 [1] - 检测机构必须按新规提升检测能力并承担法律责任 标准实施将显著提升在用车辆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1]
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最严”动力电池新国标影响力几何
经济观察报· 2025-04-19 11:21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要求电池在内部加热、底部撞击、300次快充循环后外部短路测试中不起火、不爆炸 [2] - 新国标实施时间:新申请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已获批车型2027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有约1年过渡期 [2]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报告550余例,2025年多起起火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推动新国标出台 [2] 技术标准升级 - 新国标基于2020版升级,包含7项单体测试和17项电池包/系统测试,主要修订热扩散测试(新增内部加热)、新增底部撞击测试(150焦耳能量撞击3次)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循环后短路测试) [4] - 热扩散技术要求从"着火前5分钟报警"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烟气无害",底部撞击测试要求无泄漏/破裂/起火/爆炸且绝缘达标 [4] - 快充循环测试针对20%-80%充电≤15分钟的电池,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4C快充10分钟)、中创新航(5C超充≤12分钟)、比亚迪(6C快充10分钟)已实现高端车型适配 [5] 行业影响与信号 - 新国标推动行业从"发展优先"转向"质量优先",安全从底线变为核心竞争力,倒逼企业全面技术升级(材料/电芯/整包) [6] - 2025年1-3月4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同比+4家),但电池产量装车比例降至40%,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10]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称已达标,但部分中小型企业因技术/资金/产线改造难度可能被淘汰 [7][10] 企业应对措施 - 宁德时代表示新国标将降低自燃风险,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10] - 东风汽车马赫电池技术"超高安全冗余"设计远超新国标,长安汽车参与标准制定并应用多重安全防护技术 [11] - 零跑汽车称将按节点完成技术迭代,目前满足2020版国标 [11] 实施难点与局限 - 行业人士指出当前技术水平下多数企业难以达标,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也曾有起火案例 [8] - 新国标测试条件与真实工况存在差异(如外部冲击/车辆燃烧连带影响),实际使用中仍可能发生事故 [12] - 标准执行初期或面临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成本增加(电池包成本上升约10%-15%)等问题 [8][10]
电池江湖的“硅谷悖论”:宁德时代为何越成功越焦虑?
36氪· 2025-04-17 18:28
文章核心观点 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动力电池产业经历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变革,宁德时代虽成行业龙头但面临多重考验,其发展模式折射新能源产业链深层矛盾,真正挑战在于跳出单一角色重塑价值 [1][8] 行业龙头,但同行追赶凶猛 - 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回落,竞争逻辑转向零和博弈,宁德时代虽全球领先但城墙被侵蚀 [2] - 国内比亚迪等头部厂商及中创新航等第二梯队企业追赶,使宁德时代增长动能趋缓,2024年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6家中国企业上榜,欣旺达、国轩高科和比亚迪同比增长最快 [2] - 国际市场上面临韩国LG新能源、SK On及日本松下等老牌厂商挑战,如LG新能源与SK On在欧洲市场对其业务拓展构成竞争压力 [3] 技术路线选择的战略迷雾 - 宁德时代面临技术创新瓶颈期,研发投入增加但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下降,在现有技术路线内发展受限 [4]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48.14亿元,同比增长10.92%,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滞后 [4] - 核心优势基于锂离子电池技术,但技术路径单一化暗含风险,若该技术遇瓶颈或新兴技术崛起,公司可能落后 [4] - 公司推进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研发布局,但创新技术处于过渡期,与主流锂电技术有差异,市场规模化应用需突破障碍 [5] 多元化战略的危与机 - 公司加速布局储能与换电赛道,2021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36.5%,计划今年落地1000座换电站 [7] - 储能赛道面临不同领域企业竞争,新玩家加入使竞争边界扩展,系统集成商分散供应风险削弱其市场主导地位 [7] - 换电赛道存在难题,电池规格与接口标准差异制约服务覆盖与运营效能,重资产模式成本高、资金回笼慢,终端消费市场信任度未建立,蔚来等企业和奥动新能源等运营商有先发优势 [8]
吉林40亿元动力电池项目落地
起点锂电· 2025-04-17 18:19
中嶒能源持续在吉林布局! 4月15日,从 湖南中嶒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嶒能源)官方平台获悉,其位于 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年产5GWh钛锂高能动力电池项目正 式开工 。同时, 中嶒能源再与 公主岭经济开发区 签署电池项目补充协议。 根据协议, 中嶒能源在原项目上,计划新增建设年产3GWh钛锂高能动力电池生产项目, 在原投资25.2亿元基础上增加投资15亿元, 总投 资达40.2亿元。 待全部建设完成, 中嶒能源 公主岭项目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到8 GWh , 建成满产后年产值预计73.44亿元,实现年税收6.7亿元,可提供 就业岗位800个。 此外,双方还就纯电重卡物流基地项目达成合作共识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资料显示,湖南中嶒能源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与储能领域,是一家集新型电池材料及电芯开发与应用、储能系统方案的定制与应用、分 布式能源应用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致力于将自主研发的电池技术应用在纯电重卡及船舶、数码设备、标准化充换电站、分布式绿电站和 储能站,构建新型纯电零碳物流体系。 2024年4月28日,中嶒能源在长沙正式发布"中嶒一号"钛锂高能动力电池产品。据悉,该电池是一款新型三元锂离子电池,能量 ...
三元软包电池龙头孚能科技正式易主国资控股股东,业绩能否扭亏?
国际金融报· 2025-04-17 16:36
公司控股权变更 - 孚能科技控股权发生重大变更,股份转让协议过户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广州工控集团成为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广州工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72亿股,占总股本的14.1550%,其中恒健工控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增持股6110.51万股,占比5% [2] - 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21.4854%降至16.4854%,表决权比例从21.4854%降至11.1454% [2] 广州国资收购轨迹 - 2022年11月广州工控集团等3家广州国资背景公司斥资33.18亿元包揽公司定增 [4] - 2023年8月广州工控及广州创兴以17.28亿元受让公司5%股份 [5] - 2024年1月恒健工控新能源与广州工控集团以9.72亿元受让公司5%股份,最终完成控股 [5]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龙头,连续五年国内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2023年营收164.36亿元,但净利润亏损18.68亿元 [4][8] - 2021-2023年营收从35亿元增至164.36亿元,但净利润从亏损9.53亿元扩大至18.68亿元 [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92.12亿元(同比下降17.98%),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减亏80.57%) [8] 技术研发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始人王瑀为资深锂电科学家,坚持三元软包技术路线,产品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2018年后成为奔驰、北汽新能源等头部车企供应商 [7] - 公司已布局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已在高端乘用车等领域应用,计划2025年放大验证固态电池,2027年实现全固态小批量量产 [9] - 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反超三元电池导致公司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8] 国资入主后的协同效应 - 广州工控旗下拥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资源,双方在产业链协同上优势互补 [9] - 国资支持可能缓解公司财务压力,加速固态电池研发及国际化进程 [9]
A股行业龙头加速赴港上市,“猪茅”牧原股份潜力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4-17 14:58
文章核心观点 近期A股公司赴港上市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引领赴港潮,港股市场吸引力增强,牧原股份宣布拟赴港上市,意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其业绩扭亏为盈为港股发行提供基本面支撑,投资者对其赴港上市态度不一但多数认为长期股价有上涨潜力 [1][2][5][8][9] 龙头企业引领赴港潮 - 今年以来超10家A股公司递表或宣布拟赴港IPO,近40家A股公司有相关动作,包括宁德时代、牧原股份等行业龙头 [1][2] - 这些企业规模大、行业地位突出、有国际化发展潜力,覆盖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多领域,多元化布局丰富港股投资标的并提供融资平台 [2] 港股市场吸引力增强 - 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日均成交金额2427亿港元,同比增长144%,资金流动性改善 [3] - 截至4月16日收盘,151家“A+H”公司中仅1家H股较A股溢价,安德利等多家公司A股较H股溢价率超250% [3] 牧原股份赴港战略升级 - 牧原股份拟发行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推进国际化战略、研发创新及公司运营 [5] - 公司已形成完整猪肉产业链,2024年与越南公司合作,2025年3月设越南子公司探索东南亚市场 [5] - 此前预计募资金额超10亿美元,董事会聘请毕马威华振为审计机构,发行H股股数不超发行后总股本8%(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授予15%超额配售权 [5][6] 去年扭亏前景引热议 - 2022年12月牧原股份GDR海外上市计划搁置,此次赴港上市助推进国际化战略、响应支持香港金融中心建设 [8] - 2024年公司业绩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同比增幅超500%,2025年一季度预计净利润45亿 - 50亿元,同比扭亏 [8] - 投资者对牧原股份赴港上市态度不一,部分看好打开融资渠道,部分担心损害现有股东权益,但多数认为公司基本面稳健、长期股价有上涨潜力 [9]
赴港上市的宁德时代寻求转型,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是挑战
新京报· 2025-04-16 16:56
文章核心观点 宁德时代获批在港上市虽提振行业信心,但“王座”面临多重挑战,公司正寻求战略转型,港股上市谋求境外布局,未来需谨慎应对风险挑战以稳健发展[1][2][3] 宁德时代现状 - 获批在港上市,将成首家A+H股上市锂电企业 [1]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9.7%至3620.13亿元,自2018年上市以来首现负增长 [1]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微增1.89%至45.08%,但领先优势持续收窄 [1] - 2024年境外业务营收占比30.48%,同比下降15.77% [2] 面临挑战 - 国内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业绩,下游二线厂商崛起、车企自研电池挤压市场份额 [1] - 换电业务面临换电标准不统一、建设投资大、盈利模式不清晰及快充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 [2] - 境外合作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及双方差异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 战略转型 - 计划今年建设1000个换电站,推进换电网络生态建设 [2] - 港股上市谋求拓展境外市场,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2] 未来发展建议 - 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应对风险挑战,守住行业“王座” [3]
宁德时代一季报营收利润双增,持续加大换电网络市场布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4-15 18:0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 [1] - 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长32.85%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8.68亿元,同比增长15.91% [2] - 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863亿元 [2] 市场表现与业务布局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2025年1-2月),欧洲市场占有率43%(同比提升8%) [1] - 美国业务出货比重较小,受关税政策影响有限 [1] - 中东及澳大利亚储能市场需求旺盛,产能利用率饱和 [1] - 计划新建1000个换电站,与中国石化共建全国换电生态网络 [3] - 与蔚来合作打造全球最大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 [3] - 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拓展换电市场 [3] 研发投入与技术进展 - 第一季度研发投入48.14亿元,同比增长10.92% [2] - 在固态电池和CTP技术领域取得创新进展 [2] 战略应对 - 自2024年起针对环境变化制定应对预案,与客户协商解决方案 [1]
曹德旺胞妹带“动力电池制造商”正力新能上市 董事长曹芳:在福耀玻璃工作近40年获得的经验可以用于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5 11:07
公司上市及背景 - 正力新能于4月14日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HK03677,发行价8.27港元,共发行1.22亿股股份,首日收盘价8.39港元,微涨1.45% [1][4] - 公司是江苏省常熟市独角兽第一股,市值210.46亿港元,董事长曹芳为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胞妹,总经理陈继程也曾长期效力于福耀玻璃 [1] - 曹德旺通过福建耀华有限投资公司间接持有正力新能股份,并给予资金支持 [1] 业务及市场表现 - 公司业务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船舶电池、航空电池等多个领域,成立于2019年 [6] - 2024年扭亏为盈,净利润9101.4万元,此前2021-2023年分别亏损4.02亿元、17.20亿元、5.90亿元 [7] - 2021-2024年收入分别为14.99亿元、32.90亿元、41.62亿元及51.30亿元 [7] - 在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中市占率1.8%,行业前十制造商占总装机量95.3% [8] 产能及技术 - 公司产能供不应求,产线从去年第四季度至今持续运转,已获得定点项目需求远高于现有产能 [7] - 前期亏损主要因大量技术研发投入、产能扩张支出、历史产品组合和定价策略等因素 [7] 国际化战略 - 计划开拓国际市场,目前95%业务在国内,出口占比仍低 [5] - 通过与国内主机厂合作将电池搭载到出口车型实现海外拓展,已向德国主机厂直接供货电池极片,向法国公司出口钠离子电池 [5] - 通过上汽通用五菱部分车型出口印度尼西亚和印度,通过零跑汽车出口欧盟市场 [5] - 海外建厂将基于市场驱动和订单驱动原则,暂不考虑主动建厂 [5]
通过港交所聆讯,宁德时代二次上市渐近
北京商报· 2025-04-15 10:50
文章核心观点 宁德时代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表现良好,H股上市顺利推进,赴港上市意在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在国内换电市场也加速布局[1][3][5][7] 一季度财报情况 - 营收847亿元,同比增长6.18% [1][2] - 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长32.85% [1][2] - 经营性现金流达328.7亿元,同比增长15.91% [2]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3.18元,同比增长33.05%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49%,同比增加0.31% [2] - 资产8200.97亿元,同比增长4.2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615.58亿元,同比增长5.92% [2] 赴港上市进展 - 2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4月10日通过聆讯 [1][3] - 若成功上市将形成“A+H”股格局,有望成港股近年来规模最大项目之一 [3] 海外市场布局 - 募集资金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 [5] - 截至去年9月底,锂电池产量超700GWh,在建产能约240GWh [5] - 海外布局生产基地包括德国图林根工厂、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等 [5] - 2022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比23.4%,去年升至30.48% [6] - 今年前2个月,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38%,欧洲市占率43% [6] 国内换电市场布局 - 2022年推出换电服务品牌“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 [7] - 今年3月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换电网络、统一技术标准等 [7] - 计划今年建设1000座换电站 [9] - 与中国石化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换电生态网络 [9] - 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换电市场 [9] - 主机厂今年将陆续发布更多换电车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