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加速器
搜索文档
关于AI推理芯片,马斯克想法太疯狂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01 09:07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提出利用闲置电动汽车的计算能力构建分布式人工智能推理网络的设想 [2] - 该设想基于特斯拉车队庞大的规模以及车辆自身配备的强大AI计算硬件 [2] 特斯拉的AI计算能力演进 - 2014年公司采用基于40纳米工艺的MobileEye EyeQ3芯片驱动初级自动驾驶功能 [3] - 2016年至2019年公司使用英伟达GPU处理传感器信号 [3] - 2019年起公司使用自研芯片HW3 其性能据称是英伟达GPU的21倍 配备两个神经网络加速器 每个加速器算力达72万亿次运算/秒 [3] - 2023年1月推出HW4芯片 采用7纳米工艺 性能比HW3提升3至8倍 [3] - 最新车型信息娱乐系统采用AMD Ryzen处理器和独立GPU 算力达10 TFLOPS [4] 分布式推理网络设想的具体内容 - 设想利用数百万至一亿辆闲置汽车组成分布式推理车队 [2] - 假设每辆车具备1千瓦的高性能推理能力 整个车队可提供100吉瓦的推理能力 [2] - 该方案的优势在于电力和冷却问题已随车辆本身解决 [2] - 特斯拉电动汽车已配备运行自动驾驶功能所需的人工智能加速器 [2]
OpenAl万亿豪赌闭环生态 中国AI产业如何接招?
第一财经· 2025-10-15 17:23
OpenAI的AI闭环经济战略 - OpenAI正在构建一个围绕自身的“AI闭环经济”,通过联手甲骨文、英伟达、AMD、博通等科技巨头,推出总容量达10吉瓦(GW)的定制芯片 [1] - OpenAI预支未来已撬动了万亿美元的基建支持,覆盖算力、云服务等多个关键领域,CEO山姆·奥尔特曼表示基础设施领域的巨额投资是公司层面的一次战略豪赌 [1] - 在不到一个月里,OpenAI已经达成了至少26吉瓦的算力部署,而当前运营的算力只有2吉瓦 [3] 近期重大合作与资本承诺 - 9月,OpenAI与甲骨文达成一项为期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 [2] - 与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签订三项共计224亿美元的合同,并计划向后者投资3.5亿美元作为合作的一部分 [2] - 9月22日,OpenAI与英伟达宣布合作,英伟达向其投资千亿美元,而OpenAI则通过英伟达构建并部署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预计投入数以百万计的GPU [3] - 10月6日,OpenAI与AMD签署协议,将在未来数年内分阶段部署总计6吉瓦的AMD GPU算力,若项目达成目标,OpenAI有权以每股仅1美分的低价收购AMD高达10%的股份 [3] - 按英伟达CEO黄仁勋的估算,1吉瓦AI数据中心容量成本为500亿至600亿美元,26吉瓦背后是至少1.3万亿美元的资本承诺 [3] 财务状况与盈利预期 - OpenAI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43亿美元,亏损135亿美元 [4] - OpenAI预测要到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 [4] 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闭环经济”策略本质是抢占AI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话语权,短期能提升推理效率并降低单位算力成本,长期目标是主导行业标准制定,协同生态实现对AI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 [2] - 该策略有效解决了当前AI落地的核心瓶颈——碎片化算力供给与爆发式场景需求的错配问题 [4] - 若策略落地见效,将倒逼整个AI行业向“软硬一体”模式加速演进 [6] 业界观点与潜在风险 - 天使投资人郭涛认为,最终成败的关键在于OpenAI能否持续输出颠覆性创新成果 [1] - 摩根士丹利指出,长期、巨额的资本支出承诺完全押注于AI需求的持续性,一旦需求放缓将面临巨大风险,可能引发科技行业泡沫 [5] - CoreWeave CEO Michael Intrator反驳称,这是真实需求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本驱动力巨大 [5] - OpenCSG创始人陈冉认为,闭环生态是AI产业进入“第二阶段”的必然结果,但过度集中会削弱创新开放性,形成新的“科技垄断”形态 [5] 中国AI产业的路径选择 - 10月15日,商汤宣布与寒武纪达成战略合作,推进软硬件的联合优化 [1][7] -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不会复制硅谷模式,而是走一条属于自己的AI生态路径 [7] - 海外巨头联盟模式在中国面临制约:数据主权与安全合规要求更为严格,技术自主可控的诉求远高于单纯的效率优先 [7] - 陈冉指出,中国的优势在于场景、数据与产业落地速度,因此更适合构建“开源共生型生态”,灵活、多元、面向本地产业智能化 [7][9] 中美AI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AI风险投资规模达到1370亿美元,美国占比高达66% [8] - 中国在开源与人才方面表现亮眼,2020年至2024年累计顶会论文作者数量达3000余人,首次超过美国,AI开源项目累计贡献量较2018年增长1.5倍,位居全球第二 [8] - 在HuggingFace发布的榜单中,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中,中国占据九席 [8] - 郭涛提出“国家队+市场化平台”的双轮驱动路径,即国家实验室攻坚基础大模型与底层核心技术,互联网大厂开放通用能力接口,垂直领域企业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 [10] - 未来中美AI竞争的出路或许是构建“混合所有制”AI生态,这种开放式分层协作体系更能激发生态活力 [10]
10月15日外盘头条:鲍威尔称美联储可能在未来数月结束缩表 美政府停摆进入第14天 特朗普称加...
新浪财经· 2025-10-15 06:02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全球财经媒体昨夜今晨共同关注的头条新闻主要有: 特朗普称战事已结束,但中东和平之路仍脆弱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一在埃及与其他全球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加沙停火协议第一阶段文件,当时他 情绪乐观。该协议被视为哈马斯与以色列可能达成和平协议的前奏。 在全球媒体面前签署协议时,特朗普自信地表示:"走到这一步花了 3000 年,你们能相信吗?而且这份 协议也会持续下去。" 1、特朗普称战事已结束,但中东和平之路仍脆弱 2、鲍威尔暗示美联储可能在未来数月结束缩表 称劳动力市场预期持续恶化 3 、花旗集团各部门收入均超预期 薪酬成本上升 4 、波音9月交付55架飞机 有望创2018年以来最高年度交付量 5、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14天 白宫誓言继续裁员 6、花旗警告股市某些板块"泡沫化和估值过高" 随后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在其他领导人的陪同下表示:"我们实现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目标 —— 中东终于迎来了和平。" 他补充道:"没人相信我们能做到,但现在我们做到了。" 鲍威尔暗示美联储可能在未来数月结束缩表 称劳动力市场预期持续恶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央行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结束缩减资产负债表。 他还表示,劳 ...
昨夜,中国金龙大涨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08:55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1.29%报46067.58点,标普500指数涨1.56%报6654.72点,纳指涨2.21%报22694.61点 [1][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3.21%,领涨市场,成交量达2.54亿股 [1][5][6] - 大型科技股集体上涨,特斯拉涨超5%,谷歌涨超3%,英伟达涨近3% [8] 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OpenAI与博通达成战略合作,将联合开发10吉瓦的定制人工智能加速器,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部署,2029年年底完成 [9][10] - 受合作消息提振,博通股价收报356.7美元,大涨9.88%,盘中一度涨超10% [10] - OpenAI近期亦与AMD及英伟达达成合作,涉及部署6吉瓦容量的AMD GPU及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 [11] 芯片与科技股表现 - 芯片股表现强劲,费城半导体指数大涨4.94% [8] - 个股方面,ARM涨超11%,博通涨近10%,安森美半导体涨超9%,台积电涨近8%,美光科技涨超6% [8] - 中概科技股普遍上涨,世纪互联涨超10%,小马智行涨逾9%,万国数据涨逾7%,蔚来涨近7% [5] 贵金属市场行情 - 现货黄金价格站上4100美元/盎司关口,日内涨超100美元,涨幅达2.29%,年内累计涨幅超57% [1][13] - 现货白银价格涨超4%,突破52美元/盎司关口,再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已飙升约80% [1][13] - 纽约COMEX白银期货主力合约日内暴涨7%,收报50.775美元/盎司 [13] 贵金属市场展望与驱动因素 - 美国银行将2026年黄金目标价上调至5000美元/盎司,白银目标价设定为65美元/盎司,预示较当前价位仍有约22%和25%的上涨空间 [14] - 市场供需失衡被视为核心驱动力,政策不确定性推动避险需求,白银市场面临更严重的实物供应短缺 [14] - 贵金属涨势反映了投资者对美国财政赤字、通胀预期及美元走弱的担忧,"贬值交易"概念驱动资金流向避险资产 [14]
今夜,暴涨
中国基金报· 2025-10-14 00:07
【导读】情绪回暖,市场暴涨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大家好,今晚继续关注海外的市场表现。 美股大反弹 10月13日,美股三大指数大涨,道指涨超600点,纳指涨2%,标普指数涨约1.5%,OpenAI与博通达成的协议也为人工智能行情再添一把火。 特朗普政府表示,愿意与中国达成协议以缓解新一轮贸易紧张。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写道:"别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 副总统万斯周末在福克斯新闻上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表示,如果双方"愿意理性",美国将进行谈判。 Wolfe Research美国政策主管 Tobin Marcus表示:"潜在的紧张与不确定性仍在,我们仍不认为全面协议指日可待,但在谈判继续之际,这降 低了 100%关税或破坏性出口管制的风险。特朗普似乎在告诉投资者可以逢低买入——鉴于今年以来投资者即便在看似风险较高时也屡次如 此,我们预计市场会接受这一信号。" 市场普遍认为, 重新出现的紧张局势是双方在最终达成协议前为争取筹码而采取的战略姿态。这是4月份动荡时期吸取的教训——当时历史 性的暴跌之后是持续的牛市。 德意志银行的Jim Reid表示:"整体气氛确实更为正面,而很有可能——甚至可以说更 ...
深夜,全线大涨!中国资产爆发!
证券时报· 2025-10-13 22:38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且涨幅扩大,道指涨1.05%,纳指涨2.08%,标普500指数涨1.48% [1] - 费城半导体指数开盘迅速拉升,涨幅超过4.5% [2] - 热门中概股涨幅扩大,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3%,阿里巴巴和百度涨近5%,拼多多涨3.4%,京东涨近4%,富途控股涨6.7% [7] 人工智能芯片合作 - OpenAI和Broadcom将共同开发系统,系统包含Broadcom的加速器和以太网解决方案 [4] - 博通将部署人工智能加速器和网络系统机架,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2029年底完成 [4] - OpenAI将设计加速器和系统并与博通合作开发部署,旨在将前沿模型知识嵌入硬件以解锁新能力 [4] - 系统机架完全采用博通的以太网等连接方案进行扩展,以满足全球激增的AI需求,并部署于OpenAI设施及合作伙伴数据中心 [5] 大宗商品价格 - 现货黄金日内涨幅超过1.5%,价格向上触及4093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高 [9] - COMEX白银期货日内涨幅达6.5%,报50.33美元/盎司,现货白银突破52美元/盎司,日内涨4.07%,同样创历史纪录新高 [9] - 美国银行全球大宗商品团队对贵金属发布看涨展望,并将2026年白银目标价设为每盎司65美元 [9] 稀土与金属板块 - 稀土概念股大幅上涨,USA Rare Earth涨超18%,Critical Metals涨超13% [6]
全球芯片,最新预测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15 10:14
行业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正经历由人工智能进步、地缘政治变化和各国政府本土化投资推动的快速转型 [1] - 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627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03万亿美元,复合增长率显著 [4] - 供应链动态因贸易政策、国家安全担忧和出口管制而重塑,技术主权和供应链韧性成为核心优先事项 [1] 需求分析 汽车领域 - 电气化、自动驾驶和软件定义汽车(SDV)推动汽车半导体需求激增,电动汽车预计2030年占汽车销量50% [7][8] - 功率半导体在电动汽车中占比超50%,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需求因高压环境而增长 [11][13] - 自动驾驶级别提升(L2级普及,L3级超10%)推动传感器、连接芯片和高性能计算芯片需求增长 [15][17] - 软件定义汽车采用区域架构,减少ECU数量但增加高性能SoC、AI加速器和高速存储芯片需求 [20] 服务器与网络 - 生成式AI推动数据量指数级增长,2030年服务器市场超3000亿美元,AI加速器需求占比达50% [27][35] - 数据中心功耗预计2030年翻倍,云服务提供商自研ASIC以降低运营成本 [32][34] - 5G/6G网络和Wi-Fi 7升级推动网络设备需求,但电信设备半导体增长温和 [39][45] - 氮化镓射频芯片在基站领域占比超50%,预计2030年达90% [48] 家用电器 -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推动家电智能化,AI处理器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需求增长 [56][61] - Matter标准促进设备互联,多协议连接集成电路需求上升 [63] - 可穿戴设备采用多种传感器(如运动、健康监测),推动专用SoC和处理器发展 [68] 计算设备 - AI PC和AI智能手机推动神经网络处理器(NPU)采用,边缘AI需求增长 [78][83] - 低功耗LPDDR DRAM通过代际升级降低功耗(LPDDR6较LPDDR5降耗50%),支持高性能移动计算 [85] - 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因多摄像头模块和高分辨率传感器需求而升级 [89] 工业领域 - 医疗机器人手术占比从2010年2.1%升至2020年20%,推动MEMS传感器和GPU需求 [99] -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从2016年900吉瓦增至2023年2000吉瓦,2030年预计达5500吉瓦,碳化硅功率半导体需求增长 [105][106] - 智能制造推动传感器、MCU和连接集成电路需求,工厂自动化向更高级别发展 [111][112] - 全球国防预算从2015–2022年平均2万亿美元增至2030年3–4万亿美元,推动高可靠性半导体需求 [116] 供应分析 设计与制造 - 半导体设计成本因先进节点复杂性上升而激增,行业需超30万名工程师(现仅20万名) [128] - 专用芯片(ASIC/ASSP)需求增长,以弥补通用芯片在性能、能效和可靠性上的不足 [129] - 逻辑芯片产能向更小节点转移,7nm以下节点受益于AI和HPC需求,22–28nm节点可能供过于求 [161] - 2024–2030年全球晶圆厂支出超1.5万亿美元,相当于过去二十年总和 [153] 技术与材料创新 - 晶体管架构从FinFET转向全环绕栅极(GAA),CFET和Forksheet有望2030年代初商业化 [171] - 碳化硅和氮化镓宽禁带半导体因高效能需求增长,但供应受限于晶圆生产和外延工艺 [190][191] - 高带宽存储器(HBM)因AI训练和推理需求成为关键组件,供应链瓶颈可能持续存在 [178][181] 区域战略与产能分布 - 美国通过《芯片法案》补贴先进逻辑制造,中国聚焦成熟节点和DAO半导体自给自足 [153][168] - 韩国保持存储器领导地位,投资DRAM和HBM;日本重振半导体产业,专注汽车和功率器件 [168][176] - 封装技术成为性能提升关键,先进封装推动异构集成和Chiplet架构发展 [192]
芯片,好了吗?
半导体芯闻· 2025-07-08 18:23
人工智能半导体 - 人工智能加速器已占据2024年半导体总市场的20%且比例持续扩大[1] - 英伟达处于人工智能热潮核心,Blackwell产品量产推动需求满足[1][20] - 数据中心占2024年半导体终端市场需求的25%,英伟达保持领先地位[17] - 台积电2025年4月收入同比增长48%,受益于英伟达Blackwell产品采用率上升[25][26] - 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590亿美元,同比增长19.8%[67] 数字半导体 - 数字芯片包含CPU、GPU和MCU等产品类型[11] - 英伟达游戏GPU收入持续增长,AMD游戏GPU业务复苏[33] - AMD在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份额持续超越英特尔[27][30] - 无线半导体2024年占芯片市场28%,但增长前景平淡[36][39] - 英伟达调整后毛利率达71.5%,AMD毛利率提升至40%左右[42] 模拟/混合信号半导体 - 模拟芯片需求从2024年周期性低迷中复苏[2][45] - 2024年汽车和工业半导体占行业收入30%[47] - 汽车芯片收入增长快于销量,电动汽车芯片含量是燃油车2倍[49][53] - 工业半导体占2024年行业收入9%,库存调整接近尾声[56][58] - 模拟芯片库存天数趋于稳定,预计未来季度继续下降[65] 终端市场动态 - 中国电动汽车2024年销量增长25%,2025年预计增长15-20%[53] - 个人电子终端市场占2024年行业收入8%,复苏力度较弱[60] - 关税可能影响汽车和工业设备需求,但芯片含量增加是长期趋势[47][49] - 亚洲设备制造商收入增长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持续[22][23] - 美国半导体销售额2025年5月同比增长45.2%[67]
“AI之王”迈向新里程碑!英伟达(NVDA.US)冲刺4万亿美元市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20:52
市值里程碑 - 英伟达即将成为首家市值达到4万亿美元的公司,此前已成为首家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商[1] - 从4月份低点算起,市值已增长64%至3.78万亿美元,超过微软(3.7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价值公司[1] 股价表现与市场预期 - 股价已回升至历史新高,最大客户仍在全力增加支出,大部分资金流向计算机系统领域[1] - Loop Capital分析师将目标股价从175美元上调至250美元,相当于市值约6万亿美元[4] - 预计到2028年各类客户每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将增至近2万亿美元[4]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英伟达在关键技术领域占据垄断地位,拥有定价和利润率方面的影响力[4] - 首席投资官认为公司具有独特优势,将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保持领先地位[4] - 人工智能设备制造商的乐观态度与年初担忧形成鲜明对比[5] 客户投资动态 - 微软、Meta、亚马逊和谷歌预计下财年将投入约3500亿美元用于资本支出,今年为3100亿美元[5] - 这些公司占英伟达营收的40%以上[5] 潜在挑战 - 最大客户正在自行研发芯片以避免支付高昂价格[6] - 芯片生产依赖台积电,受美国总统特朗普贸易政策影响较大[5] - 股票市盈率为未来12个月预期收益的32倍,高于标普500指数的22倍[6] 长期发展前景 - 人工智能将改变社会,英伟达仍是重要赢家,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将持续扩大[6] - 这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变化,英伟达仍是最大受益者之一[6]
安期货晨会纪要-20250529
新永安国际证券· 2025-05-29 10:50
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全球金融市场展开,涵盖股票市场表现、企业动态及行业政策等方面。美国收紧对华芯片限制,英伟达业绩强劲但中国业务放缓;美联储关注通胀,保持利率调整耐心;港交所上市企业活跃,多家企业有新动作;部分企业发布产品、业绩及经营相关消息[1][8][11]。 分组1:市场表现 A股市场 - 主要股指走低,上证指数跌0.02%报3339.93点,深证成指跌0.26%,创业板指跌0.31%,珠宝首饰连续第二日领涨,采掘产业走强[1] 港股市场 - 开盘小幅冲高后全日走弱,恒生指数跌0.53%报23258.31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1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31%,钟表珠宝个股活跃,媒体行业涨幅居前,大市成交缩至1808.163亿港元[1] 外盘市场 - 欧洲主要股指收盘多数走低,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道指跌0.58%,标普500指数跌0.56%报5888.55点,纳指跌0.51%[1] 分组2:行业政策 芯片行业 -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限制加码,目标针对芯片设计软件,商务部要求新思科技等暂停向中国客户发货,新思科技约16%营收、Cadence约12%营收来自中国[8][11][12] 签证政策 - 美国吊销中国学生签证,修改签证标准审查内地和香港签证申请,暂停新学生签证面试安排,考虑审查社媒资料[12] 分组3:企业动态 上市相关 - SHEIN拟将上市地点从伦敦改至香港,预计今年内上市;飞速创新、深圳基本半导体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前者2024年利润按年跌13%,后者去年亏损收窄;港交所超150家企业排队上市,不少为超大型企业[10] 企业业务 - 腾讯混元开源语音数字人模型;阿里巴巴淘宝家具拟在铜锣湾开第二间店;快手预计加大AI开发支出;李嘉诚基金会增持长实集团;商汤打造“老子数字人”;华润医药旗下安徽双鹤药业通过药品GMP检查;白云山附属出售应收账款;涂鸦智能订施工合同;科济药业产品获药监局优先审评;石四药集团低钙腹膜透析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14] 企业业绩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展望稳健,第一财季销售额增长69%达441亿美元;金山软件首季纯利跌0.2%至2.8亿人民币;部分企业公布股息及业绩情况[12][14][15] 分组4:经济数据 美国经济数据 - 建筑许可、新建住宅销量年率、耐用品订单环比等多项经济数据有不同表现,如4月建筑许可最终值1422k,新建住宅销量年率743k,耐用品订单环比初始值 - 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