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充电基础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我省能源转型底色更绿、韧性更强
大众日报· 2025-11-07 09:00
能源供应保障 - 煤炭年产量保持在8600万吨左右,原油年产量保持在2200万吨左右 [2] - 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2000万吨,各类储气设施储气能力达25.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 [2] - 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 [2] - 截至9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达到2.5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省内机组年发电量将达到7000亿千瓦时左右 [2] 绿色能源转型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4亿千瓦,是2020年的2.8倍,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53.4%,较2020年提高22.6个百分点 [3] - 建成海上风电592万千瓦,居全国第三;光伏发电装机达到9172.8万千瓦,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 [3] - 2024年全社会新增用电量实现全部由绿电供应,目前全省每3度用电中就有1度是清洁能源 [3]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647亿千瓦时,今年1-9月可再生能源发电1475.6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28.1% [3] 储能与电网建设 - 新型储能规模达960多万千瓦,较2022年底增长5倍多 [3] - 研究确定42个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提出4类试点模式 [3] - 创新“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引导企业和用户“削峰填谷” [3] 能源市场改革 - 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到4.3万家,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51% [4] - 率先出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探索形成新能源全面入市的“山东方案” [4] - 率先建立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近几年能源领域项目每年投资均超过2000亿元 [4] 民生能源应用 - 截至9月底,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148.8万台,是2020年的19倍,实现数量和密度“全覆盖” [4] - 建成国内领先的兆瓦级全液冷超充站,实现“10分钟充100度电” [4] - 通过“五段式分时电价”让利,深谷时段每度电仅0.222元,单次充电最多省40元 [4]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会见斯洛文尼亚环境、气候和能源部部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5 13:55
合作会晤 -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与斯洛文尼亚环境、气候和能源部部长博扬·库梅尔于10月24日在苏州举行会晤 [1] 合作领域 - 双方就能源转型议题交换意见 [1] - 双方就核电领域的合作交换意见 [1] - 双方就充电基础设施议题交换意见 [1] - 双方讨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能源合作 [1] - 双方探讨了在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框架下的合作 [1]
BNEF重磅活动·大湾区专场:驾驭能源转型“四驾马车”
彭博Bloomberg· 2025-10-18 10:06
活动核心主题 - 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 电池储能 光伏 出行电动化和天然气这四驾马车的协同发展是核心动能 [2] - 活动旨在探讨大湾区如何实现低碳高效能源未来以及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关键议题 [2] 全球储能市场 - 全球储能市场正迅速扩大 预计到2035年底前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4.7% [4] - 中国在全球储能市场将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4] - 中国储能市场正经历转型 强制配储要求逐步退出 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4] - 面临政策变化与激烈市场竞争 需探讨中国大储和工商业储能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4] 全球光伏市场 - 光伏反内卷政策推进 市场期待现货价格回暖 但供应过剩的基本面尚未改善 [4] - 受国内及海外需求变化和关税政策波动影响 光伏组件价格仍处于历史低位 [4] - 需分析全球光伏市场未来的供应和价格走势 [4] - 在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和市场挑战下 光伏企业需制定新的战略部署 [4] 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 - 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 但各区域市场因技术发展 政策和地缘政治因素呈现不同发展态势 [4] -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将影响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布局 [4] - 需关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值得关注的技术和商业模式 [4] 天然气市场展望 - 当前地缘政治动荡 能源转型及供需不确定性加大 能源规划者需制定创新的采购与利用策略 以平衡能源安全与经济效益 [4] - 需展望十五五期间中国和全球天然气市场的演变趋势 [4] 活动议程 - 活动包含开幕致辞 全球储能及中国工商业储能市场深度解读 全球光伏市场展望 全球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展望 十五五中国及全球天然气和LNG市场展望以及交流互动环节 [5][6]
从“够用”迈向“好用”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 2025-10-04 14:36
行业总体发展 -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充电技术快速提升,标准体系逐步完备,产业生态稳步形成 [1] -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734.8万个,换电站达4946座 [1] - “十四五”期间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车桩比接近2:5(每5辆车有2个充电桩) [1] 技术标准与产业链 - 已初步建成覆盖充电设备制造、检验检测、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全链条环节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1] - 标准体系主要解决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充电安全、互联互通、设备质量等关键问题 [1] - 充电产业链企业主体实现多元化发展 [1]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合肥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16:15
行业盛会概况 -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于9月27日至29日在合肥召开 主题为“十年奋进 智启未来” [1] - 大会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安徽省汽车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导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联合主办 [1] - 大会包含1场闭门峰会、1场开幕式、1场大会论坛、6场主题论坛及4个特色专场 汇聚政府、行业机构、科研院所及支付宝、华为、开迈斯、小桔充电等企业代表 [1] 行业发展核心数据与成果 - 截至2025年8月底 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734.8万个 换电站4946座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类型最全的充电服务网络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0% [2] - 2024年我国公共充电桩利用率较上年提升12% 但区域差异明显 东部地区利用率超30% 部分西部地区不足15% [3] - 安徽省2025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2.39万辆 占全国总产量的18% 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建成充电场站2.71万座、充电桩93.5万台 同比增长49.8% 车桩比降至2.1:1 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 未来发展战略与重点工作 - 充电联盟将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加快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前沿技术落地 探索“充电+储能+光伏”融合商业模式 推动中国充换电标准与国际接轨 [2] - 安徽省未来将重点探索“车路协同+充换电”融合模式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商圈布局更多大功率充电桩 同时支持换电企业推出“车电分离”普惠方案 [3] - 充电联盟上线“中国充电联盟开放服务平台” 整合全国充换电基础设施数据、行业政策、技术标准等资源 设置深度数据、资料中心、企业服务等五大板块 [3]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行业面临“内卷式”竞争、设施利用率低、前沿技术规模化落地难等挑战 [4] - 针对“内卷式”竞争 建议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市场行为 企业应聚焦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4] - 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面临技术标准不统一、收益模式不清晰、用户参与意愿低等瓶颈 解决方案包括研发兼容多种标准的V2G充电桩 联合电网企业设计“峰谷电价+补贴”收益模型 [4][5] 企业具体实践与解决方案 - 支付宝上线“充电地图”功能整合全国充电桩信息 提供实时查询和预约 并与物业、电力部门合作推出“一站式安装服务” 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落地 [5] - 针对商用车补能 探索“换电+充电”组合模式 在物流园区布局重卡换电站并配备大功率充电桩 试点城市单站日均服务车辆超50台 [5] - 华为正研发兼容多种标准的V2G充电桩 并联合电网企业设计收益模型以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 [5]
光伏板块反内卷效果明显,板块整体有望迎来修复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09:20
电力工业运行:根据能源局数据,2025年7月,全社会用电量为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8.60%;2025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为58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0%。2025年1-7 月,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2480万千瓦,同比增长75.72%。2025年1-7月,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 时1806小时,同比减少188小时。2025年1-7月,电网累计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2.50%; 电源累计投资4288亿元,同比增长3.40%。 新型电力系统情况:光伏:反内卷对于光伏板块具备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行业、政 策、需求端等多方面的发力,光伏板块整体上有望迎来修复。截至2025/9/17,多晶硅料(致 密料)平均价51元/Kg,较上周上涨1.00元/Kg。储能:截至2025H1末,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 目累计装机规模164.3GW(包括抽水蓄能、熔融盐储热、新型储能),同比增长59%。其中新 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101.3GW,同比增长110%。锂电:产业链价格小幅上涨,截至 2025/9/19,碳酸锂价格7.13万元/吨,较上周上涨0.14万元/吨。充电桩:截至2025年8月底,全 国充电基础设施累 ...
在泰国观察中企“入链”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9-19 14:16
投资规模与结构演变 - 中国对泰国投资规模在过去十年间持续扩大且结构不断优化 [1] - 中资企业从泰国市场参与者成长为区域产业链重构的关键行动者 [1] 新兴投资热点与驱动因素 - 中老泰铁路建设使孔敬府成为吸引中国投资的新热点 [2] - 孔敬府区位优势放大,中国货物可快速接入泰国交通体系并辐射东南亚腹地市场 [2] - 食品加工、教育培训、数字内容等中资新业态呈现从短期贸易向长期社会嵌入转型的趋势 [2] 企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 罗勇府中泰工业园自2005年启动,已吸引超过200家中资企业入驻 [2] - 园区覆盖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化工新材料与服务支撑等多个关键产业链环节 [2] - 中资企业业务由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技术创新延伸,部分企业已在全球产业链中取得领先地位 [2] 本地化融合与人才策略 - 中资企业在泰国本地员工雇佣比例平均达60%,部分企业高达90% [2] - 一批本地中层管理人员已经成长起来,企业注重地方社会网络培育 [2] - 通信类中资企业联合泰国高校与职业培训机构开设数字技术课程培育本地人才 [3] 技术密集型领域合作 - 曼谷中资企业在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型领域采取开放协同姿态 [3] - 国内新能源头部企业在曼谷设立品牌展示中心,引入电动汽车、储能设备及充电基础设施 [3] - 新能源企业积极与泰国能源部门共同推进充电桩布局和电网适配改造 [3] 产业链深度嵌入战略 - 中资企业通过尊重当地法规、雇佣本地员工、融入社区网络等行动赢得市场空间 [4] - 企业将在地发展和东道国发展紧密结合,诠释国际合作内涵 [4] - 发展策略强调与泰国政府合规框架相适应,并通过引入本地合作方缓解政策限制 [2]
孔建勋、温林:在泰国观察中企“入链”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9-19 06:36
投资规模与结构演变 - 过去十年中国对泰国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且结构不断优化 [1] - 中资企业从泰国市场参与者成长为区域产业链重构的关键行动者 [1] 地域投资热点与驱动因素 - 依托中老泰铁路建设,孔敬府成为吸引中国投资的新热点,中国货物可经老挝快速接入泰国交通体系并辐射东南亚市场 [2] - 罗勇府体现中资企业集群化规模效应,中泰罗勇工业园已吸引超过200家中资企业入驻,覆盖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化工新材料等多个关键环节 [2] 行业拓展与商业模式转型 - 食品加工、教育培训、数字内容等中资新业态呈现从短期贸易向长期社会嵌入转型的趋势 [2] - 在曼谷,中资企业在知识技术密集型领域表现突出,新能源企业引入电动汽车、储能设备及充电基础设施,并与泰国能源部门合作推进电网改造 [3] - 通信类中资企业向当地供应5G基站、光通信设备,并联合泰国高校开设数字技术课程以培育本地人才 [3] 本地化融合与战略深化 - 企业发展策略强调与泰国政府合规框架相适应并注重地方社会网络培育,通过引入本地合作方缓解政策限制 [2] - 中资企业在泰国本地员工雇佣比例平均达60%,部分企业高达90%,并已培养出一批本地中层管理人员 [2] - 中泰罗勇工业园已超越传统生产基地功能,演进为中资企业制度性与战略性布局的区域支点 [2] 合作模式与核心理念 - 与部分西方企业技术封闭策略不同,中资企业展现出开放协同姿态,推动创新资源在区域内双向流动 [3] - 中资企业通过尊重当地法律、雇佣本地员工、融入社区网络、践行可持续发展等行动赢得认可,其"入链"逻辑并非单纯"产能输出" [4]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远方不再“遥远”,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人民群众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国家能源局· 2025-09-04 18:37
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成就 - 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数量达1610万个,是“十三五”末的9.5倍 [3][5]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为549.23亿千瓦时,充换电行业用电指数比2020年基期增长870% [5] - 覆盖广泛的充电网络基本形成,包括1200.4万个居住区私人桩(是“十三五”末的13.7倍)和4.1万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 [5]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出台系列文件明确行业发展方向并提出车网互动顶层规划,充电桩首次纳入国家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方向 [4] - 市场环境不断健全,现有充换电企业60万余家,主要运营商超过2000家,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80%以上,形成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6] - 行业通过政府宏观指导、央国企主动作为和民营企业市场开拓,解决了规模化建设中的多场景适应需求等产业化关键问题 [11] 技术发展与标准建设 - 公共充电场景大功率化水平提升,新增直流充电单枪平均功率从2021年底的73.90千瓦提升至2025年6月的98.51千瓦,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达3.7万台 [7] - 慢充智能化技术广泛推广,私桩全年充电量低谷时段占比平均值达68.87%,无线充电、自动充电等技术不断突破 [8] - 充电标准体系不断丰富,五年共发布国家、行业、团体标准67项,并牵头14项国际标准,推动中国大功率充电进程 [8] 网络覆盖与应用场景 - 充电网络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公路沿线和农村乡镇延伸,97%的县城及80%的乡镇配建了公共充电设施 [5] - 农村地区充电点位不断增加,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并创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 [10] - 矿区、码头、工地等电动重卡应用场景的充换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截至2024年6月全国有1108座充换电场站使用绿色电力 [5] 产业生态与国际拓展 - 产业生态多元融合,除传统企业外,汽车、石油、物流、地方投资平台等成为新进市场主体 [6] -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欧洲建立“研发—制造—服务”体系,在东南亚采用“场景适配”策略,在北美通过柔性供应链进入当地充电网络 [6] - 行业将结合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充电设备出口,推动中国标准国际互认,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 [16][17] “十五五”发展规划 - 预计到“十五五”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充电设施数量达5000万个以上 [13] - 充电网络将扩面提质,城市和都市圈网络基本建成,农村地区短板将加快补齐,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3] - 未来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自动充电、即插即充及光储充放换一体化建设,并实现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 [15]
人民日报丨“量足价稳”,这是我国能源保障的底气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11:06
能源消费与生产规模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已达欧盟年度用电量的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5]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7] - 2024年能源生产总量约50亿吨标准煤 占全球总量四分之一 [8] - 国内能源生产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2] 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 东部地区40%用能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跨区域能源输送通道 [12]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13][15] - 充电基础设施覆盖98%高速公路服务区 [15] - 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 [23] 可再生能源体系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18]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呈现1亿千瓦、2亿千瓦、3亿千瓦的阶梯式跃升 [18]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为绿电 [18]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23] - 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23] 技术创新与全球贡献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19][20]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19] -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19] - 油气开发突破万米深地和千米深海 [20]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24] 重大工程成就 - 建成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等重大能源项目 [19] - 建成一批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性电源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