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基础设施

搜索文档
从“够用”迈向“好用”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 2025-10-04 14:36
邹朋表示,我国已初步建成覆盖较为齐全的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涵盖充电设备制造、检验检测、规 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全链条环节,主要解决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充电安全、互联互通、设备质量等关 键问题。与此同时,充电产业链企业主体实现多元化发展。(记者唐诗凝)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近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 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充电技术 快速提升,标准体系逐步完备,产业生态稳步形成。 他介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 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734.8万个,换电站4946座。"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 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让老百姓充电更省心、出行更安心。 ...
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合肥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16:15
直面行业挑战 嘉宾共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尽管十年发展成绩斐然,但行业仍面临"内卷式"竞争、设施利用率低、前沿技术规模化落地难等挑战。 在9月27日下午召开的"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闭门峰会上,嘉宾们围绕痛点问题展开深度对 话。 本报讯 (记者刘钊)9月27日至9月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合肥盛大召开。这场聚焦行 业发展的盛会以"十年奋进 智启未来"为主题,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安徽省汽车办、中国汽车工业协 会指导,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 联合主办。 来自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科研院所及支付宝、华为、开迈斯、小桔充电等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通过 1场闭门峰会、1场开幕式、1场大会论坛、6场主题论坛及4个特色专场,系统复盘充换电行业十年发展 成就,共商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 重磅成果集中发布 嘉宾解读行业发展核心逻辑 在开幕式现场,一组亮眼数据揭开我国充换电行业十年跨越式发展的面纱。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充 电基础设施(枪)总量达1734.8万个、换电站4946座,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类型最全的充 电服务网络。 中国汽车工业 ...
光伏板块反内卷效果明显,板块整体有望迎来修复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09:20
电力工业运行:根据能源局数据,2025年7月,全社会用电量为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8.60%;2025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为58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0%。2025年1-7 月,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2480万千瓦,同比增长75.72%。2025年1-7月,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 时1806小时,同比减少188小时。2025年1-7月,电网累计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2.50%; 电源累计投资4288亿元,同比增长3.40%。 新型电力系统情况:光伏:反内卷对于光伏板块具备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行业、政 策、需求端等多方面的发力,光伏板块整体上有望迎来修复。截至2025/9/17,多晶硅料(致 密料)平均价51元/Kg,较上周上涨1.00元/Kg。储能:截至2025H1末,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 目累计装机规模164.3GW(包括抽水蓄能、熔融盐储热、新型储能),同比增长59%。其中新 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101.3GW,同比增长110%。锂电:产业链价格小幅上涨,截至 2025/9/19,碳酸锂价格7.13万元/吨,较上周上涨0.14万元/吨。充电桩:截至2025年8月底,全 国充电基础设施累 ...
在泰国观察中企“入链”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9-19 14:16
在曼谷,中资企业"入链"模式在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型领域的体现更加明显。与部分西方国家跨国企业 倾向于采取技术封闭或知识产权保护主义的策略不同,中资企业展现出更加开放的协同姿态,推动创新 资源在区域内的双向流动。其中,国内新能源头部企业在曼谷不仅设立品牌展示中心和用户体验空间, 将电动汽车、储能设备及充电基础设施引入泰国市场,还积极与泰国能源等部门共同推进充电桩布局和 电网适配改造,助力泰国交通能源转型。通信类中资企业既向当地电信运营商供应5G基站、光通信设 备等基础设施,也联合泰国高校与职业培训机构开设数字技术课程,培育本地人才,有效提升了泰国社 会对前沿数字技术的认知与应用水平。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们的田野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在泰 国的"入链"逻辑并非如一些人所描述的是"产能输出",而是通过尊重当地法律法规、积极雇佣本地员 工、深度融入社区网络、践行可持续发展等实际行动,赢得当地认可与市场空间。在泰中资企业的实践 亦表明,随着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资企业正通过产业链深度嵌入,将企业在地发展 和东道国发展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诠释国际合作的真正内涵。(作者 ...
孔建勋、温林:在泰国观察中企“入链”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9-19 06:36
过去十年间,中国对泰国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中资企业也从泰国市场的参与者,逐步 成长为区域产业链重构的关键行动者。2025年8月,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团队前往孔敬府、罗勇 府和曼谷开展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企业与深度访谈管理层及基层员工,观察到在泰中资企业正在经 历"走出去"向"融进去"的转型,其"入链"实践正在重塑两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底层逻辑。 在首期"海外中资企业与员工调查(2018)"期间,研究团队对泰国北部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清迈、清莱等 历史文化名城。今年的调查显示,随着中老泰铁路建设重新提上日程,孔敬府正成为吸引中国投资的新 热点。依托中老泰铁路,该地区区位优势放大,中国货物经由老挝万象南站和塔纳楞内陆港集散,再通 过友谊桥进入孔敬府,快速接入泰国现有的交通体系,并进一步辐射至东南亚腹地市场。同时,调查显 示,食品加工、教育培训、数字内容等中资新业态,普遍呈现出从以往短期贸易向长期社会嵌入转型的 趋势。企业发展策略不仅强调与泰国政府的合规框架相适应,也注重地方社会网络的培育,并通过引入 本地合作方等途径缓解政策限制,在泰国市场获得更稳定的成长空间。一位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不 是来当过 ...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远方不再“遥远”,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人民群众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国家能源局· 2025-09-04 18:37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能源设施保障,也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汽车、交通、电力三大行 业,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交通强国"等多个方面赋予了重要的使命担当。2025年是"十四五"的 收官之年,总结"十四五"以来充电行业发展经验,将对"十五五"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成就回顾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 刘永东 远方不再"遥远" 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人民群众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一、"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成绩斐然 "十四五"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五年来,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快速扩张、充电新进企业不断涌现、 充电市场竞争十分活跃,充电站(桩)已经成为百姓城市交通、跨域出行的身边物,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有效支 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覆盖广泛的充电网络基本形成 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充电网络。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数量1610万个,是"十三五"末的9.5倍。2025 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549.23亿千瓦时,充换电行业用电指数比2020年基期 ...
人民日报丨“量足价稳”,这是我国能源保障的底气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11:06
能源消费与生产规模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已达欧盟年度用电量的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5]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7] - 2024年能源生产总量约50亿吨标准煤 占全球总量四分之一 [8] - 国内能源生产实现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2] 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 东部地区40%用能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跨区域能源输送通道 [12]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13][15] - 充电基础设施覆盖98%高速公路服务区 [15] - 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 [23] 可再生能源体系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18] - 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呈现1亿千瓦、2亿千瓦、3亿千瓦的阶梯式跃升 [18]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为绿电 [18]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23] - 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23] 技术创新与全球贡献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19][20]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19] -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19] - 油气开发突破万米深地和千米深海 [20]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24] 重大工程成就 - 建成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等重大能源项目 [19] - 建成一批省间电力互济工程和支撑性调节性电源 [23]
我国能源工业投资呈现阶梯式增长 年度投资额连破3个万亿元关口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21:06
能源消费与投资增长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1.5倍 [1] -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欧盟年度用电总量 [1] - 能源工业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元、5万亿元、6万亿元大关 [1] - 累计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10% [1] - 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超16% [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超20% [1] 新兴能源产业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500万千瓦 五年增长近30倍 [2] - 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 位列全球第一 [2] -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占全球超50% [2] -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油气勘探等领域 [2] -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10倍 [3] - 全球超50%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3] 用电需求结构变化 -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 [2]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 [2] - 2024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 [2] - 车网互动应用试点推动电动车支持用电"削峰填谷" [3] - 绿证绿电交易促进新能源车主使用绿电 [3] 能源转型战略部署 - 推动绿电与算力深度融合 保障AI产业绿色电力需求 [3] -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确保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 [3] - 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 [3]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3]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加快建设能源强国,这张成绩单振奋人心
新华网· 2025-08-26 18:06
能源供应保障与韧性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 [2] - 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2] - 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 [2] - 能源储备能力稳步提升 油气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 [2] 电力市场建设 - 市场交易电量从10.7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3.8万亿千瓦时 [3] - 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从40%提升至连续四年超60% [3] - 每3度电中有2度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形成 [3] 能源生产结构转型 -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 [5]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 [5]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5] -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5] 民生用能保障 - 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 带动农网投资超8000亿元 [7] - 户用光伏装机约1.8亿千瓦 年均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 [7] - 累计为用户节省投资超3000亿元 [7] - 累计整治问题线路 台区超4万条 [7] 能源投资增长 - 年度投资额接连突破4万亿 5万亿 6万亿大关 [9] - 2024年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占电源投资比重超80% [9] - 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85% 年均增长超15% [9] - 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9] 国际合作 - 与10多个国家签署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协议 [12] - 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 [12]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12] 科技创新 - 认证四批次共236项首台套项目 [14]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14] - 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00万吨 位列世界第一 [14] 新能源发展 - 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亿千瓦级规模 连续跨越11个亿级台阶 [16]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9.7%提高到18.6% [16] - 沙戈荒地区新增装机超1.3亿千瓦 [16]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世界第一 光伏装机连续10年世界第一 [16] 绿色低碳转型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22.3亿千瓦 占总装机60.8% [18] - 终端用能中电能比重达30%左右 [18] - 95%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18] - 智能化产能占比超55% [18]
“十四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新华网· 2025-08-26 16:09
非化石能源发展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1] - 风电光伏发挥转型主力军作用 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1] 用电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以电动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带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1] -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1]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7月底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的10倍 规模世界领先[1] 绿色电力创新应用 - 通过绿证绿电交易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1] - 组织车网互动应用试点 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1] 未来政策导向 - 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原则 引导合理能源消费和绿色能源消费[2] -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 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