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
搜索文档
发挥保险资金优势 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金融时报· 2025-10-15 10:32
文章核心观点 - 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金融机构需精准投放金融资源为科技创新注入动能[1] - 太平资产作为金融央企下属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坚决贯彻国家战略,立足保险资金特性,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全力服务科技金融[1]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3万亿元,其长期性、规模性与科技创新需求高度契合,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 险资特性与科技创新需求的契合度 - 科创产业发展周期长,需要长期性、持续性和规模性资金支持,亟须耐心资本[2] - 保险资金来源于长周期保费,留存期限长、规模大,是市场上最重要的长期资本力量之一[2] - 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3万亿元,处于成熟稳定发展阶段,能为科技创新提供长期资金支持[2] 险资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践与策略 - 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债权计划、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 太平资产构建“政策研究—技术解码—价值发现”三位一体的投研体系,加强对优质上市公司的跟踪挖掘,提升估值定价能力[3] - 在大类资产组合中纳入优质科创资产,加大科创债券配置,丰富债权、股权和ABS等业务模式,构建符合耐心资本特性的配置体系[3] - 通过创投基金、定向增发、战略配售、科创主题ETF等多元化策略工具,为优质科创企业提供多元直接的资金支持[4] 构建科技金融新生态的战略方向 - 保险资管机构应积极服务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从战略高度前瞻识别战略性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5][6] - 需构建层次丰富、精准匹配的全周期投融资支持体系:初创期通过母基金、创投基金切入;中期参与Pre-IPO或定向增发;成熟期参与S基金、IPO战略配售等[6] - 推动保险业务结构转型,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资产负债协同机制,并建立以长期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7] - 守牢风险底线,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宏观评估、资本充足率监测、风险评估模型和投资组合压力测试[7]
【锋行链盟】港交所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
搜狐财经· 2025-09-27 00:12
港股再融资方式分类 - 港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主要分为股权融资、混合融资和债务融资三大类 [2] 股权融资 - 股权融资是直接向投资者发行新股,会稀释现有股东权益 [2] - 配股(Placing)是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新股,灵活性高,定价一般低于市价10%-20%,发行规模通常不超过已发行股本的20% [3] - 供股(Rights Issue)是向现有股东按持股比例配售新股,公平性强,通常设置除权价,需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 [3] - 定向增发(Private Placement)是向特定战略投资者发行新股,常伴随6-12个月锁定期,可引入战略资源,若发行数量超过已发行股本20%需股东大会批准 [3] 混合融资 - 混合融资兼具债权与股权属性,可平衡融资成本与股权稀释 [3] - 可转换债券(CB)持有人有权在未来按转股价格(通常高于发行时市价10%-30%)将债券转换为普通股,利息低于普通债券,转股前为债权,转股后为股权 [6] - 优先股(Preference Shares)具有优先分红权和优先清算权,股息通常固定或浮动,无或受限投票权,可设置赎回或转股条款 [4][6] 债务融资(含权益属性) - 债务融资以负债形式筹集资金,部分工具可计入权益 [5] - 永续债(Perpetual Bonds)无固定到期日,利息支付可选递延,通常可计入权益资本,利息高于普通债券 [5][6] - 认股权证(Warrants)持有人有权按约定价格在约定时间内购买公司普通股,行权会增加股本,行权价通常高于发行时市价 [6] 其他再融资方式 - 发售旧股(Secondary Offering)是现有股东向市场出售手中股票,资金归股东所有,公司不获得资金 [6] - 发行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是短期债务工具,期限通常为1-270天,用于筹集流动资金,利率低于银行贷款,需良好的信用评级 [6][7] 再融资方式选择逻辑 - 紧急资金需求可选择配股或供股以实现快速到账 [9] - 为降低股权稀释可选择可转债或永续债以推迟或避免稀释 [9] - 为引入战略资源可选择定向增发以绑定战略投资者 [9] - 为保持控制权可选择优先股或永续债,因其无投票权或受限 [9] - 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可选择商业票据或银行贷款等债务融资方式 [9]
今年以来A股再融资规模逾8000亿元 较去年全年增幅高达258.7%
财经网· 2025-09-12 18:54
再融资市场总体表现 - 年内A股再融资总额达8002.14亿元 较去年全年2231.20亿元增长258.7% [1] - 定增市场增发规模7564.34亿元 同比增长337.1% [1] - 可转债项目募资437.80亿元 [1] 再融资市场活跃度提升原因 - 注册制改革优化再融资流程并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1] - 经济复苏推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产业升级需求激增 [1] - 监管层通过优化定价机制和放宽减持限制提升再融资便利性 [2] - 市场资金面充裕 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积极配置权益资产 [2] 定增市场特征 - 年内完成108个定增项目 平均单项目募资规模约70亿元 [1] - 定增预案达424件 平均预计募资11.04亿元 [2] - 定增工具具有融资规模大、审批效率高和资金用途灵活等特点 [2] 行业分布特点 - 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再融资主力军 [3] - 化工行业11家企业完成定增 机械和硬件设备行业各10家企业完成定增 [3] - 资金集中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包括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资金投向与市场影响 - 再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扩大产能、技术研发和并购重组 [3] - 资金向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倾斜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3] - 再融资市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促进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3]
深圳券商服务科创在行动!已助力193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券商中国· 2025-09-05 18:31
深圳券商服务科技创新成果总结 上市服务成果 - 近3年深圳券商成功助力190家企业登陆沪深北交易所 其中科创板50家 创业板66家 融资总额超2400亿元 [2] - 注册制改革以来累计助力193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162家企业登陆创业板 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新材料 绿色能源等战略性领域 [3] - 招商证券创新构建估值模型助力矽电股份成为A股探针台设备细分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3] - 中信证券助力影石创新完成科创板IPO募资19.38亿元 [3] - 平安证券助力鼎佳精密登陆北交所 [3] -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后 全市场32家入选科创成长层 13家未盈利企业排队上市 其中6家由深圳券商保荐 [3] 并购重组服务 - 深圳证监局组织15场并购重组政策解读与对接交流会 [4] - 华泰联合证券打造三大标杆案例:助力闻泰科技并购安世半导体 推动思瑞浦收购创芯微 护航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科创板首单未盈利资产并购) [4] 债券融资创新 - 6家深圳券商(中信 招商 国信 平安 长城 第一创业)发行券商科技创新债规模达160亿元 [5] - 中信证券服务40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逾700亿元 并为首批科创债ETF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 [5] - 国信证券落地全国首单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 获央行风险分担机制支持 [5] - 国投证券助力发行全国首单"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支持"双贴标创投债 [5] - 长城证券助力发行全国首单"绿色+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债券 [6] 全周期金融服务生态 - 2024年以来举办58场活动 走访50家券商 覆盖2000名从业人员 [7] - 中信证券助力中兴通讯发行35.84亿元H股可转债(全球首单人民币计价美元交割结构) [7] - 华泰联合证券助力德明利完成9.72亿元定增投入存储芯片与AI研发 独家保荐佰维存储19亿元定增建设晶圆级先进封测基地 [7] - 招商证券在科技创新领域投资约82.5亿元 [8] - 国信证券私募股权及另类投资累计完成251个项目 投资金额超100亿元 [8] 战略转型与政策支持 - 深圳证监局推动券商从"中介服务商"向"战略价值伙伴"转型 [1] - 聚焦"补链 强链 延链"关键环节 赋能科创龙头整合升级 [4] - 紧扣"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导向 构建"股债基联动"生态 [5] - 探索科技REITs ESG投融资等新模式 [8]
A股市场定增活跃,年内募资额剧增
环球网· 2025-07-31 11:20
定增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再融资结构呈现显著变化 定向增发业务异常活跃 [1] - 截至7月30日已有76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 实际募资总额达6633.02亿元 [1] - 募资总额同比增幅达667.15% [1] 行业分布特征 - 实施定增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资本货物 材料和技术硬件与设备领域 [2] - 资本货物行业有21家公司实施定增 材料行业有10家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有9家 [2] - 传统制造业和科技硬件企业展现强劲融资需求 [2] 银行板块定增表现 - 四大国有银行成为募资绝对主力 包括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 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 [2] - 四家银行定增募资金额均超过1000亿元 [2] - 银行定增目的均为补充流动资金 合计贡献市场过半募资总额 [2] 其他企业定增特点 - 其余72家公司定增规模相对较小 [2] - 非银行企业定增资金主要用于项目融资和资产收购 [2] 市场驱动因素 - 宏观经济持续复苏增强企业扩张意愿 [2] - 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放宽等政策降低融资门槛 [2] - 审核流程优化提升发行效率 [2] - 定增项目本身展现赚钱效应激发投资者参与热情 [2] 券商投行业务机会 - 券商通过担任主承销商或财务顾问分享投行业务增长红利 [4] - 76家上市公司中62家公布合计9.04亿元发行费用 [4] - 保荐承销费用在发行费用中占比极高 [4] 券商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凭借专业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4] - 中信证券以21家主承销商数量领跑 [4] - 中信建投和国泰海通分别担任13家和10家公司主承销商 [4] 券商投资参与情况 - 券商以机构投资者身份积极参与认购 [4] - 截至7月30日8家券商和5家券商资管公司合计参与25家上市公司46次定增 [4] - 广发证券以参与14家公司认购次数位居榜首 [4] - 华安资管积极参与12家公司定增 [4] 券商参与定增的意义 - 参与定增能增厚券商自身投资收益 [4] - 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4] - 通过支持并购类定增帮助上市公司整合产业链 [4] - 头部券商大额认购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提振投资者信心 维护市场稳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