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鹏MONA M03 MAX
icon
搜索文档
车圈押注情绪价值,再造小米汽车“神话”?
新浪财经· 2025-08-16 13:48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 创行业纪录 被视为行业"神话" [1] - 成功因素包括像素级模仿法拉利外观设计 多款配色击中消费者喜好 全面对标特斯拉Model Y并以更低售价实现性能数据完胜 [1] - 雷军极具感染力的产品演讲进一步强化情绪价值 促使消费者快速决策 [1] 车企情绪价值战略布局 - 小鹏汽车在新款P7上强调"颜值领先科技半个身位" 通过科幻艺术感外观设计(迭代上千版)和三轴可摆动中控屏增强情绪价值 [2][11][13] - 理想汽车在i8发布会营造家庭氛围 产品搭载"VLA司机大模型"和自动缴费功能 新增车内小圆桌强化社交属性 [17] - 零跑计划在慕尼黑车展发布高端情绪价值车型 长城坦克500加入"冰箱彩电大沙发" 特斯拉Model Y L升级六座和内饰摆脱"毛坯房"标签 [19][20] - 罗兰贝格研究显示消费者购车需求从"出行刚需"转向"个性消费"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决策因素 [20] 跨域融合技术进展 - 小鹏与大众联合开发CEA架构 基于X-EEA 3.5实现智驾/座舱跨域融合 ECU减少30% 支持大众在华燃油/混动/纯电全系车型 [3][24] - 理想自研星环OS整车操作系统开源 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算力跨域共享 单摄像头复用方案降低20%硬件成本 [8][25] - 零跑"四叶草"架构升级至LEAP 3.5 ECU缩减至22个 高通8295+8650芯片实现四域合一 [25][28] - 黑芝麻智能C1296驾舱一体方案进入准量产 芯擎科技指出驾舱融合可提高15%集成度并降低系统成本 [21][28] 行业技术趋势 - 驾舱融合成为当前主流方向 小鹏XCCP计算中心实现40%成本节约和50%性能提升 理想采用英伟达Thor-U芯片处理多域任务 [23][25] - Nullmax适配高通SA8775和黑芝麻C1296平台 单芯片方案降低25%系统成本 未来将扩展至瑞萨X5芯片全球市场 [28] - 行业共识显示跨域融合是情绪价值的技术基础 需打通智驾/座舱/动力/底盘等域实现系统化工程 [20][29]
小鹏MONA车主分享:看车试驾半年多,最后终于等到MAX版
车fans· 2025-07-04 11:00
购车决策背景 - 购车者为河北廊坊消费者 选购车型为小鹏MONA M03 600超长续航MAX 指导价13.98万 最终全款支付[1] - 置换补贴3000元 叠加呼和浩特省补14000元 旧车奥拓成交价22000元 实际置换成本约10万元[2] - 旧车2017款奥拓自动挡8年保值率44% 年均使用成本低(全险1000元/年)[2] 竞品对比分析 - 核心筛选标准为纯电车型 主要满足市区代步需求 不考虑插混/增程[4] - 领克Z20因外观设计和后排体验被淘汰 虽配置丰富但智驾功能非核心需求[4] - Smart精灵3因性价比低(较同系列溢价) 电池品牌一般(磷酸铁锂)被排除 三元锂版本未被考虑[4] - 萤火虫因续航仅400公里(欣旺达电池)及换电站兼容问题落选 与小鹏MONA形成最终二选一[5] - 大众ID3因电门调校风格差异被否决 海豹06GT/海豚因外观偏好未入选[5] 产品升级亮点 - 小鹏MONA MAX版520发布会披露多项改进:后排座椅角度优化 新增电子后视镜 外观内饰配色扩充 轮毂/方向盘升级 座椅按摩功能[7] - 实际定价低于预期 MAX顶配版600续航车型最终售价13.98万 较预估14.58万低4.1%[9] - 生产交付效率高 5月27日生产 6月4日完成交付 创天津地区首台上牌记录[11][13] 产品使用体验 核心优势 - 智能驾驶系统表现突出:搭载满血版城区NGP 车机与泊车系统体验优异[18] - 续航能力扎实:600公里WLTP工况 夏季空调工况电耗10-12kWh/百公里[18] - 人机共驾模式创新:实现驾驶者与辅助系统无缝协作[18] 现存不足 - 后悬架采用板悬设计 后排乘坐舒适性受限[19] - 尾部造型设计存在争议 后续SUV版本或改进[19] - 哨兵模式耗电显著:10小时消耗30-40公里续航[17] 市场反馈验证 - 未发现低频压耳现象 天幕隔热效果良好(39℃环境下无不适)[22] - 后排头部空间改善有限 身高1.8米为体验分界点[22] - 内后视镜视野覆盖完整但镜面较窄 MAX版标配高德导航[22]
车企“倒戈”纯视觉,激光雷达为何“失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15:10
技术路线选择 - 激光雷达方案存在能量衰减与点云密度问题 200米外回波信号强度和点云密度仅为近距离探测的千分之一[3] - 激光雷达存在多径效应与低帧率缺陷 10Hz刷新率仅为摄像头帧率的1/5 时速120公里时200米外移动目标物在两次扫描间隔中位移超3米[3] - 激光雷达在极端天气下性能受限 暴雨环境下有效探测距离骤降至30米以内且近场噪点增加5倍[4] - 纯视觉方案在能见度50米工况下识别准确率比融合感知方案高出12%[4] - 800万像素摄像头在200米距离仍能捕捉丰富纹理和颜色等语义信息[3] 成本因素 - 纯视觉方案成本显著低于激光雷达方案[5] - 小鹏MONA M03 MAX在15万元级别车型实现满血版智能辅助驾驶[5] - 成本优势促使更多中低价位车型采用纯视觉方案[5][10] 技术发展趋势 - 大模型技术提升使纯视觉方案效果改善 图像视频数据更易嵌入大模型[5] - 车企自研芯片更适合处理图片视频数据 与纯视觉方案结合效果更佳[6] - 纯视觉方案从图片型感知向4D维度感知升级[6] - 行业预计2027年初纯视觉方案将成为行业共识[4] 方案融合趋势 - 激光雷达作为纯视觉方案的安全冗余件存在必要性[4] - 多传感器融合可实现设备功能取长补短 毫米波雷达弥补激光雷达雨雾短板 摄像头提供语义信息[10] - 自动驾驶终极方案应是摄像头为主多传感器冗余的融合体系[10] - L3/L4级别自动驾驶需要激光雷达参与[10] 企业战略布局 - 小鹏汽车2024年率先转向纯视觉路线[6] - 华为蔚来等车企从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方案[2][4] - 理想小米等品牌高端车型仍将激光雷达作为标配[10] - 华为将激光雷达方案装载于问界享界尊界等旗舰车型[10]
小米卢伟冰:今天市面上哪款产品是SU7的对手?一款也没有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31 14:55
小米汽车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车总收入达186亿元,其中汽车业务收入181亿元,单车平均售价23.86万元,交付量75869辆 [4] - 汽车业务毛利率23.2%,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单款爆品SU7带来的成本分摊、未降价策略及Ultra版本推出 [4][9] - 一季度汽车业务亏损5亿元,但公司强调管理效率是传统车企2-3倍,供应链和渠道能力突出 [9][10] - 第二款车型YU7将标配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公司认为持续的产品力表现将维持定价权 [4][10] 小鹏汽车战略布局 - 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94008辆同比增长330.8%,总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亏损从13.7亿元缩窄至6.6亿元 [11] - MONA M03系列推动月销突破3万辆,但平均售价降至15.3万元,公司计划通过G7/X9增程版等产品实现高端突破 [6][7][12] - 技术研发收入14.4亿元来自大众合作,研发费用保持19.8亿元,重点投入AI差异化能力建设 [11][13] - 提出"10-50万元AI汽车"定位,预计四季度盈利,云端大模型与图灵芯片将支撑辅助驾驶技术领先性 [7][12][13] 理想汽车发展策略 - 2025年一季度销量92864辆,汽车毛利率19.8%,净利润6.47亿元,计划通过i8/i6纯电车型进入213万辆BEV市场 [15][16][17] - 海外销量目标占比30%,战略重心转向欧洲和亚洲市场,将建立经销商网络与国际团队 [18] - VLA司机大模型与高压快充技术(10分钟补能500公里)成为纯电车型核心卖点 [8][17] - 维持20%以上毛利率,预计L系列焕新和MEGA月销2000+将推动重返月销5万辆水平 [15][16] 行业竞争格局 - 新势力企业普遍通过技术差异化(小米效率/小鹏AI/理想大模型)应对价格战 [10][13][17] - 纯电市场竞争加剧,单车售价呈下降趋势(小鹏降3.56万/理想降1.1万) [7][8] - 产品节奏成为关键,各公司密集推出新车型(小米YU7/小鹏G7/理想i8)争夺细分市场 [4][12][16]
何小鹏:AI将定义汽车,多品牌整合有必要
第一财经· 2025-05-29 23:29
核心观点 - 公司董事长提出未来汽车行业将从"软件定义汽车"转向"AI定义汽车",预计未来十年软件和AI在汽车中的占比将从20%提升到50% [2] - 公司正在加速向"AI科技公司"转型,并计划通过技术升级和全球化布局实现这一目标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19.8亿元,同比增长46.7%,显示对AI技术的高度重视 [2] 行业趋势 - 2025年车企智能化进程加速,但AI在整车应用尚未完全普及,存在"未全民化、未全域化、不够聪明"三大现状 [2] - 10万~15万元级别汽车市场占国内乘用车总销量30.4%,但2025年一季度该细分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竞争加剧 [3]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5年迎来产品大年,新车型MONA M03 MAX起售价11万元,瞄准10万~15万元主力市场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交付量达9.4万辆,同比增长331%,其中MONA M03单车型贡献近5万辆(占比50%) [3] - MONA系列上市8个月累计交付超10万辆,机构预测该系列3款产品有望贡献60万辆销量,智驾版占比未来将超50% [4]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发力10万~50万元市场的AI汽车,提升全域能力 [4] - 公司认同行业整合趋势,认为AI定义汽车时代需要改变多品牌策略 [2]
何小鹏:AI将定义汽车,多品牌整合有必要
第一财经· 2025-05-29 22:2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提出从"软件定义汽车"向"AI定义汽车"转型,未来十年软件和AI在汽车中的占比可能从20%提升至50% [1] - 公司目标成为"AI科技公司",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19.8亿元,同比增长46.7% [1] - 公司认同车企整合趋势,认为AI定义汽车时代需要改变多品牌策略 [1]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9.4万辆,同比增长331%,创历史新高 [2] - 小鹏MONA M03贡献当季50%销量(约5万辆),上市8个月累计交付超10万辆 [2] - 中信证券预测MONA系列3款产品有望贡献60万辆销量,智驾版占比未来将超50% [3] 市场竞争格局 - 10万~15万元级别市场占乘用车总销量30.4%,但2025年一季度销量同比下降3% [2] - 公司新车型MONA M03 MAX起售价11万元,切入竞争激烈的A级纯电轿车市场 [2] - 公司计划发力10万~50万元市场的AI汽车,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产品能力将显著提升 [3]
小鹏汽车-W(09868):同级领先智能辅助驾驶,定价超预期
长江证券· 2025-05-29 07: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28日小鹏MONA M03 MAX版本上市,智驾能力领先,叠加渠道变革和营销体系加强,公司销量有望加速提升;规模提升、平台和技术降本效果将进一步体现,叠加软件盈利的商业模式拓展以及出海持续增长,公司财务有望持续改善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年5月28日,小鹏MONA M03 MAX版本正式上市,包括502长续航Max和600超长续航Max两款,售价分别为12.98和13.98万元,搭载满血版AI天玑系统与图灵驾驶辅助,实现同级领先城市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4] 事件评论 - 配置大幅升级,外观新增车漆颜色、无边框后视镜等,内饰新增拂晓紫配色等功能,定价超预期,销量有望持续提升 [9] - 小鹏MONA M03 Max全球首发人机共驾,智驾实力大幅领先,搭载双Orin - X芯片,算力高达508TOPS,依托鹰眼纯视觉方案和大模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远超同档车型,人机共驾适应驾驶者风格,智能座舱全面升级,新增功能超300项,自研XGPT大语言模型语义理解准确率提升40% [9] - 小鹏MONA M03自2025年1 - 4月平均月销超1.5万辆,本次MAX版本上市有望提振销量;2025Q2预期交付量10.2 - 10.8万辆,同比增长237.7 - 257.5%,预期收入175 - 187亿元,同比增长115.7% - 130.5% [9] - 后续新车密集上市,6月开启G7预热发布,Q3发布全新一代P7、交付两款全新重磅车型,Q4小鹏鲲鹏超级电动车型逐步量产;预期公司Q4单季度扭亏,实现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 [9] - 智能驾驶领先,渠道变革和营销体系加强,叠加新车周期,公司销量快速提升;规模提升、平台和技术降本效果将体现,软件盈利商业模式拓展以及出海持续增长,公司未来盈利具备较大弹性;预计2025年收入为991亿元,对应PS 1.3X,给予“买入”评级 [9]
减亏6.7亿元,销量营收双增长,小鹏汽车启动盈利倒计时
雷峰网· 2025-05-23 08:11
核心观点 - 公司预计2025年总销量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并在2025年第四季度有望实现单季盈利 [2][3]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亏损收窄至6.6亿元,创近五个季度最低亏损水平 [4] - 公司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0.5%,同比提升5%,已实现连续7个季度增长 [4]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等达452.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或去年年底均有所增加 [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 [4] - 净亏损6.6亿元,较去年同期13.7亿元和上季度13.3亿元大幅减少 [4] - 汽车销售收入143.7亿元,同比增长159.2%,环比下滑2.1% [4] - 服务及其他收入14.4亿元,占总收入近10% [8] 销量与产品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9.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30.8% [8] - MONA M03月均销量破1.5万台,贡献过半销量 [8] - 在售6款车型,MONA M03和P7+是主要销量来源 [8] - MONA M03 MAX将主打15万级别市场,具备端到端大模型和超过500TOPS算力的竞争优势 [12] 未来规划 - 计划2025年三季度起陆续推出新车型,包括G7、新款P7和基于G9平台的增程车型 [13] - MONA系列将在2026年推出更多新车型,面向年轻用户群体 [12] - 与大众合作的电子电气架构车型将于2026年上市 [9] - 图灵芯片将在三季度更大范围放量,应用于自动辅助驾驶、座舱和机器人等领域 [15] 渠道与业务布局 - 销售网络扩展至690家门店,覆盖223个城市 [15] - 逐步将渠道重心转向直营模式,以提升用户体验一致性和价格体系管控 [15] - 加速推广飞行汽车,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文旅项目展示 [16] - 布局机器人、飞行汽车等业务,打造多元化收入来源 [15][16]
小鹏离盈利又近了一步
华尔街见闻· 2025-05-22 19:27
财务表现 - 一季度亏损额缩小至6.6亿元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3.86亿元 [2] - 营收达158亿元 同比增长141.5% 现金储备452.8亿元 环比增长33.2亿元 [2] - 毛利率连续七个季度提升至15.6% 创历史新高 [2] - 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14.4亿元 毛利率达66.4% [5] 资本市场反馈 - 美股股价单日涨幅13% 市值增加超170亿人民币 [3] - 摩根士丹利认为公司展现"结构性修复"信号 维持中长期乐观判断 [3] 产品与交付 - 一季度交付量9.4万台 同比增幅330% 超指引上限 [4][5] - MONA M03上市8个月累计交付超10万台 P7+上市5个月交付5万台 [4] - 单车均价15.3万元 环比下滑0.7万元 [6] - 预计二季度交付10.2万-10.8万辆 同比上升237.7%-257.5% [9] 未来战略 - 目标四季度实现盈利 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转正 [6] - 6月推出25万级SUV小鹏G7 三季度发布P7改款 四季度量产鲲鹏超级电动车型 [8] - 5月28日上市MONA M03 MAX [9] - 规划2026年推出工业/商业人形机器人 作为第三成长曲线 [10] 经营策略 - 技术降本与规模效应显现 [4] - 从融资依赖型向自我造血型转型 [6] - 强调体系化综合能力提升是核心 [11]
Q1毛利率创新高!小鹏汽车美股股价上涨13% 何小鹏重申Q4盈利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09:09
业绩表现 - 第一季度营收达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 [1] - 总交付量9.4万辆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0.8% [1] - 汽车毛利率达10.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 [4] - 整体毛利率15.6%创历史新高,超过零跑汽车的14.9% [4] - 净亏损6.60亿元,同比收窄(去年同期亏损13.7亿元) [4]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第一季度研发费用19.8亿元,同比增长46.7%,超市场预期的18.6亿元 [1] - 2024年研发总支出约65亿元,2025年预计增至85亿元 [1] - 新增研发支出重点投向AI领域 [1] - 自研图灵芯片已开始生产,第三季度将有更多搭载该芯片的车型量产 [6] - 计划构建基于图灵芯片的全本地端VLA(视觉语言动作)能力 [6] 产品规划与市场策略 - 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五个车型年款升级或增配 [5] - 第三季度交付两款全新重磅车型 [5] - 5月28日上市MONA M03 MAX"满血"版,6月发布G7,三季度推新一代P7,四季度量产鲲鹏超级电动车型 [5] - 新品多为中高价位车型,目标在各价格段进入TOP3甚至TOP1 [7] - 预计2025年销量翻倍以上增长,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5] 财务与运营优化 - 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14.4亿元,毛利率达66.4%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6.8个百分点) [4] - 毛利率提升得益于M03和P7+热销带来的规模效应 [4] - 未来将通过高毛利车型占比提升、供应链优化、销量增长进一步改善毛利率 [5] - 第一季度获得政府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助力亏损收窄 [4] 资本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后美股股价一度涨超16%,收盘上涨13%至22.25美元/股 [3] 行业竞争与战略 - 正从全栈自研转向矩阵式融合研发以强化科技能力 [7] - 面临日系车企通过本地化供应链和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压力 [7] - 中长期将通过技术差异化建立竞争优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