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舰7
icon
搜索文档
吉利的英伦赌局
华尔街见闻· 2025-10-30 16:24
公司战略与市场进入 - 公司选择吉利国际EX5作为登陆英国市场的首发车型,起售价为31990英镑(约合人民币30.34万元),是国内同款车型(银河E5)售价的三倍 [1] - 公司计划在2030年于英国市场实现年销量10万辆以上的目标,并计划在2025年底将英国销售网点增至40家,至2026年底建立100家销售与服务网点以实现全境覆盖 [2] - 公司制定了庞大的欧洲"五年规划",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向欧洲推出15款新车型,并构建超过1000家经销与服务网络 [2] - 公司采用"传统经销商合作模式"进入欧洲市场,旨在快速铺开网络并降低初期资本消耗,同时计划将供应链和人才资源本地化以深度扎根当地市场 [4] 产品与竞争优势 - 吉利国际EX5是一款已在全球33个国家上市的纯电SUV,并在巴西、希腊等多个市场取得细分市场销量第一的成绩 [1] - 与比亚迪ATTO3、特斯拉Model 3等竞品相比,吉利国际EX5的定价在英国市场具备竞争力 [1] - 公司在欧洲的优势源于其庞大的"隐形帝国",包括对LEVC的投资、助力路特斯转型以及遍布欧洲的研发布局(如英国考文垂设计中心和中欧研发中心CEVT) [4] - 领克品牌此前已通过"订阅模式"在欧洲建立客户基础,未来星愿、星舰7等车型也将陆续进入欧洲市场 [3]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英国汽车市场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和2024年新车销量分别为190万辆和195.28万辆,2025年前三季度新车注册量累计达到约157.82万辆 [2] - 英国汽车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前五名品牌市场份额合计约占32%,为公司跻身市场前五提供了机会 [2] - 欧洲市场对中国车企至关重要,其平均售价和单车利润远高于国内市场,海外销售的单车利润可达国内市场的三倍左右 [3] - 欧洲市场被视为中国车企成为全球化企业的必争之地,有助于摆脱对竞争激烈的中国单一市场的依赖,并提升品牌形象以获得更高的估值 [3] 挑战与未来展望 - 公司在欧洲市场将面临大众、雷诺等本土巨头以及比亚迪、上汽名爵等中国同行的激烈竞争 [4] - 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研发、制造、供应链及品牌上深度嵌入目标市场,而不仅仅是产品出口 [4] - 对中国车企而言,核心挑战已从"能否走出去"转变为"能否在壁垒最高、竞争最残酷的成熟市场活下来并打上去" [5]
吉利 加速“出海”
中国基金报· 2025-10-24 23:47
公司战略与市场布局 - 公司于10月23日在伦敦宣布携纯电车型吉利国际EX5进入英国市场,将其作为欧洲核心战略高地,并计划辐射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市场[2][5]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在英国市场实现年销量10万辆的目标,并计划在2025年底将销售网点从25家增至40家,到2026年底建立100家销售与服务网点以实现全境覆盖[5][7] - 公司未来5年计划在欧洲推出15款全新车型,建立超过1000家销售网点,旨在成为欧洲主流汽车品牌,并计划在2026年于欧洲其他主要市场完成吉利银河品牌车型的更新[9][11] 市场背景与业务基础 - 英国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其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6%[6] - 公司在进入英国市场前已在波兰、希腊和克罗地亚等12个欧洲国家开展业务,并依托遍布欧洲的研发中心与运营体系拓展市场[9] - 公司控股股东吉利控股集团自2006年起在英国深耕,通过投资伦敦出租车公司、建设新能源工厂、推出TX5出租车以及战略投资路特斯和阿斯顿·马丁等品牌建立了业务基础[7]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发布“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分别主攻智能化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化的纯电动汽车[13] - 过去11年公司及其相关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500亿元,在架构、三电和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成果,并构建了AI科技新基座[14][15] - 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设定204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截至2025年上半年单车降碳比例达23.5%,单车累计降碳9.7吨[15] 品牌协同与生态愿景 - 在欧洲市场,公司旗下领克品牌将全面协同沃尔沃经销商网络以加速拓展零售市场[10] - 公司愿景是创造可持续的出行未来,引领绿色智能通行生态,并不断深化“全域AI”战略,在无人驾驶、智能算法、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寻求突破[12][15]
吉利详解欧洲战略:领克联手沃尔沃,星愿、星舰7等将在欧洲上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8:13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吉利汽车首款全球新能源车型吉利国际EX5于10月23日在英国同步上市 [1] - 在欧洲市场,领克品牌将全面协同沃尔沃经销商网络以加速拓展零售市场 [1] - 银河品牌车型计划于2026年在欧洲其他主要市场更新 [1] - 未来吉利银河星愿、星舰7等车型将登陆欧洲市场 [1]
吉利汽车(0175.HK):核心净利高速增长 海外布局进入攻坚期
格隆汇· 2025-08-27 04:0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1502.8亿元,同比增长26.5%,创历史新高 [1] - 归母净利润92.9亿元,同比下降13.9% [1] - 核心归母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77.9亿元,同比增长28.4%,环比增长7.3% [1] - 第二季度核心归母净利润约31.8亿元,同比增长127%,环比下降8.7% [1] 盈利能力分析 - 上半年整体毛利率16.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1] - 极氪汽车毛利率达19.7%,其中Q1毛利率18.8%,Q2毛利率20.5% [1]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至5.6% [2]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1.9% [2] - 研发投入83.5亿元,同比下降8.6%,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6.6% [2] - 单车平均售价9.6万元,同比下降1.4万元 [2] - 单车核心归母净利润4724元,同比增长37% [2] 销售表现 - 上半年累计总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4% [2] - 新能源车销量72.5万辆,同比增长126.5%,占比51.5% [2] - 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7.5% [2] - 销量目标上调至300万辆,对应增速由25%调高至38% [2] - 吉利品牌销量116.4万辆,同比增长56.99%,其中银河系列销量54.8万辆,同比增长232% [2] - 极氪销量9.1万辆,同比增长3.3% [2] - 领克销量15.4万辆,同比增长22.3% [2] 海外市场拓展 - 上半年出口18.4万辆,同比下降7.7% [3] - 新能源车出口4.0万辆,同比增长146% [3] - 出口销量占总销量13% [3] - 设立欧洲、拉美非、中东亚、东盟、东欧五个海外大区 [3] - 下半年将推出银河E5、星舰7、星愿等车型进入海外市场 [3] 战略调整与产品规划 - 计划私有化纽交所上市的极氪,最高支付23.99亿美元或10.89亿股吉利汽车股份,占现有股本11% [3] - 私有化后极氪成为全资子公司,原股东可选择2.687美元或1.23股新发行吉利股份兑换每股极氪股份 [3] - 2025年计划发布10款新车型,其中银河5款、极氪3款、领克2款 [4] - 已上市星耀8、领克900、极氪007GT等新车型 [4] - 下半年将推出银河A7/M9、极氪9X/8X、领克10EM-P等新车型 [4] 财务预测 - 2025/2026/2027年EPS预计值分别为1.537/1.852/2.320元人民币 [4] - 目标价24.3港元,对应2025/2026/2027年预计市盈率14.4/12/9.6倍 [5]
吉利汽车(0175.HK):降本效果显著 高端化挑战仍大
格隆汇· 2025-08-20 11:5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27%)[1] - 归母净利润92.9亿元(同比-14%)[1] - 核心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102%)[1] - 单车净利润4724元(同比+37%)[2] - 核心归母净利率提升至4.4%[2] 销量与市场份额 - 2025年上半年市场份额首次超过10%[1] - 全年销量目标提高到300万台(较此前目标+11%)[1][2] - 吉利银河上半年销量54.8万台(同比+232%)[1] - 7月星愿、银河E5两款车型占银河品牌总批发量的62%[1] - 燃油车销量68.4万台(逆势增长)[2] - 纯电车销量51.1万台(同比+173%)[2] - 插混车销量21.4万台(同比+61%)[2] 产品与价格 - 7月插混车销量4万台(相当于比亚迪同类车型的24.6%)[2] - 单车ASP 9.55万元(同比-12.9%)[2] - 毛利率16.4%(同比-0.3个百分点)[2] - 领克900主销配置售价34.69万元[3] - 理想L9、问界M9主销配置价格分别为43.98万/47.98万元[3] 出口与区域策略 - 2025年上半年出口销量18.4万台(同比-8%)[1] - 管理层计划划分5大战区并实施区域定制化产品以恢复出口正增长[1] 高端化与智能化 - 极氪、领克上半年销量分别为9.1万/15.4万台(完成年初目标的34.5%)[3] - 领克900 7月批发销量6771台[3] - 即将上市"9"系车型包括极氪9X、银河M9[3] - 公司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用户认知度有待提高[3]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率、行政费用率、研发投入同比均下降[2] - 毛利增利48.5亿元[2] - 外汇汇兑增利26.4亿元[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2026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9.6亿/167.0亿/197.6亿[4]
吉利汽车(0175.HK):1H25业绩亮眼 “一个吉利”加速推进
格隆汇· 2025-08-17 03:55
1H25业绩表现 - 1H25公司总收入同比+26.5%至1502.8亿元,毛利率同比-0.3pcts至16.4%,归母净利润同比-13.9%至92.9亿元,核心归母净利润同比+102%至66.6亿元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车型销量快速增长及内部整合提效 [1] 销量与费用表现 - 1H25吉利总销量同比+47.4%至140.9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同比+126.5%至72.5万辆(占比同比+18.0pcts至51.5%) [1] - 分品牌销量:吉利银河同比+232%、极氪同比+3%、领克同比+22% [1] - 费用端:SG&A费用率同比-1.7pcts至7.5%(销售费用率/行政费用率分别同比-1.1pcts/-0.7pcts至5.6%/1.9%) [1] 2H25E展望 - 新车银河A7/银河M9/领克10EM-P爬坡上量,全年销量目标上调11%至300万辆(1H25达成47%) [2] - 高端车型极氪9X/领克900或改善产品矩阵并提振整车毛利率 [2] - 极氪私有化后内部资源优化或持续提升效率,费用端受益 [2] 战略推进 - 极氪收购预计2025年底完成,现金收购约需24亿美元(现金比例不超过30%) [3] - "一个吉利"整合将增强集团整体效益 [3] - 全球化:1H25出口销量同比-7.7%(东欧市场影响),2H25E星舰7/星愿出口车型登陆海外市场或加速全球化 [3] - 智能化:智驾业务整合至千里智驾合资公司,"千里浩瀚"方案(含L3级H9方案)或提升车型竞争力 [3] 财务预测与评级 - 维持2025E/2026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61.6/186.0/201.1亿元 [3] - 目标价维持HK$23.47(对应13.5x 25E PE) [3]
吉利汽车(0175.HK):公司上调全年销量目标 极氪9X首搭多项新技术 建议“买进”
格隆汇· 2025-07-11 11:18
销量表现 - 公司6月销售汽车23.6万辆,同比增长42.1% [1] - 1-6月累计销量141万辆,同比增长47.4% [1][2] - 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24万辆,占比52% [1] - 吉利品牌6月销量19.3万辆,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2.3% [1] - 领克品牌6月销量2.6万辆,同比增长7.7%,环比下降4.8% [1] - 极氪品牌6月销量1.67万辆,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17% [1] - 6月出口量4万辆,同比增长13%,占比17% [1] 品牌表现 - 1-6月吉利品牌累计销售116.4万辆,同比增长56.9% [2] - 1-6月领克品牌累计销售15.4万辆,同比增长22.3% [2] - 1-6月极氪品牌累计销售9.1万辆,同比增长3.3% [2] - 领克900单月销量5566辆,单价超30万元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全栈900V高压电混架构SEA-S [1][3] - 极氪9X搭载205千瓦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 [3] - 极氪9X前后双电机综合功率分别为290千瓦和370千瓦 [3] - 极氪9X支持6C快充,20%-80%电量补能仅需9分钟 [3] - 极氪9XCLTC纯电续航里程最高可达380公里 [3] - 极氪9X配备双英伟达Thor芯片和5个激光雷达 [3] - 极氪9X首搭吉利最高阶辅助驾驶方案千里浩瀚H9 [3] 销量目标与新品规划 - 公司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300万辆,同比增长38% [1][2] - 上半年已完成销量目标的47% [2] - 下半年新品包括银河A7/M9、极氪9X/8X、领克10EM-P [2] - 极氪9X预计8月底开始预售 [3] 财务预测 - 上调2025年净利润至138.4亿元,同比增长47% [1][3] - 上调2026年净利润至179亿元,同比增长30% [1][3] - 上调2027年净利润至223亿元,同比增长24% [1][3] - 2025-2027年EPS分别为1.37/1.78/2.2元 [1][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8.6/7倍 [1][3]
“一个吉利”如今势在必行
新财富· 2025-06-26 17:37
吉利汽车销量表现 - 1-5月累计销量达117.31万辆,同比增长49%,其中吉利品牌/极氪/领克分别销售97.13/7.40/12.78万辆,增速为57%/9%/26% [1] - 吉利银河1-5月销量45.82万辆,同比增长239%,贡献主要增量;非银河系列吉利汽车增速仅6% [1] - 2025年销量目标271万辆已完成43%,但极氪和领克当前增速距全年目标(需44%/37%增速)差距显著 [1] 吉利银河结构性分析 - 产品体系复杂化:几何品牌并入后形成银河A/B网,A网为纯电/混动字母+数字命名(如E5/L7),B网含星系列及几何残余车型,消费者认知混乱 [4] - 销量依赖单一爆款:6-10万级小车星愿月销3.6万辆,占银河总销量近半;剔除星愿后其他车型增速约100%-120%,星舰7/E5/L6等月销仅1万辆级 [6] - 新品加速推出:年内计划上市5款新车,包括B级插混轿车星耀8、大六座SUV M9及10万级轿车A7,命名规则持续调整反映内部整合 [9][10] 20-30万市场竞争困境 - 市场特性:10-20万(经济型)和30-40万(改善型)需求明确,20-30万市场定位模糊导致竞争性价比低 [13][15] - 极氪/领克表现疲软:极氪4月销量主力7X/007仅4401/3999辆,领克Z20/03销量6238/5793辆,价格带下探至10-30万但未形成突破 [25][26] - 对比案例:蔚来通过子品牌乐道(15-17万)和萤火虫避开20-30万区间,L60上市首月销6281辆验证从高往低打策略有效性 [27][29] 战略转型与品牌整合 - 从"新能源大众"转向"一个吉利":通过《台州宣言》推动品牌合并(几何并入银河、极氪与领克整合),私有化极氪强化协同 [20][23][25] - 历史路径差异:大众通过收购完善品牌矩阵(如奥迪/保时捷),吉利自主品牌极氪/领克缺乏历史积淀导致品牌力薄弱 [24] - 定位调整必要性:需避免"技术强品牌弱"陷阱,参考小米/理想/问界等成功案例的精准定位策略(粉丝经济/增程红利/用户生态) [31][32]
今日新闻 | 蔚来公布一季度财报,交付营收双增长!奇瑞集团5月新能源销量63169台!吉利银河A7官图发布!
电动车公社· 2025-06-03 23:44
奇瑞集团新能源销量 - 5月新能源销量达63169台,其中iCAR品牌销量5899台,智界品牌销量5000台 [2] - 奇瑞汽车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地位,通过布局纯电、混动及氢能技术应对市场竞争,但新能源车型仍处于拓展阶段,体量较友商存在差距 [4] 吉利银河A7发布 - 吉利银河A7定位B级插混轿车,轴距2845mm,馈电油耗2L级,综合续航2100+km [5] - 新车填补L6与星耀8之间的产品空白,吉利银河凭借现有爆款车型月销量已达10万辆,A7上市有望进一步推动销量增长 [8] 蔚来一季度财报 - 一季度交付42094辆(同比+40%),营收120.3亿元(同比+21%),整车毛利率10.2% [9] - 二季度交付指引7.2-7.5万辆,增长预期基于乐道品牌良好走势、萤火虫发布及主力车型改款 [10]
安全性提升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从政策驱动到技术深化的跨越 ——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升级与产业重构
政策标准升级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补贴转向以安全为核心的技术驱动阶段,2026年7月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目标升级为法律强制要求 [1] - 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达640起,同比上升32%,其中90%与动力电池热失控相关,电池底部撞击和快充热失控是两大核心风险点 [2] - 新国标要求热失控后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低于60℃,旧标准仅要求5分钟逃生时间 [4] 技术革新路径 - 热失控管理技术升级:宁德时代NP技术通过电芯材料优化、智能算法监测和全局热管理系统联动实现热扩散主动防御 [4] - 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后仍通过短路试验),东风电动越野车型通过负坎冲击、整车涉水等极端场景验证 [4] - 乘员健康保护要求热失控报警前后5分钟内乘员舱无可见烟气,深蓝汽车"金钟罩"电池实现"不冒烟"突破 [4] 材料与结构创新 - 磷酸铁锂电池因高安全性(分解温度高于三元锂)逐步占据主流,三元锂电池通过压实密度设计(宁德时代CTP3.0仿生蜂窝结构)或散热系统优化(广汽埃安弹匣电池2.0)寻求突破 [5] - 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蜂窝铝板结构控制热失控范围,特斯拉4680电池采用无极耳设计降低内阻发热,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通过电芯倒置和双大面冷却设计阻断热蔓延 [5] - 固态电池因电解质不可燃特性成为长期方向,智能管理系统(BMS)集成热失控预测算法(如深蓝汽车分布式温度传感器方案成本仅为传统1%) [5] 成本与市场影响 - 合规电池系统成本预计增加15%-20%,低端车型面临涨价或退市,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预计2027年30%产能受影响 [6] - 头部企业(CR3)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企业表示不会为降成本牺牲安全性或采用未充分验证技术 [6] 产业链联动效应 - 检测认证领域需求激增:底部撞击实验室单次检测成本超200万元,第三方检测机构或迎千亿级市场,中汽中心NESTA体系覆盖200余个真实场景测试 [8] - 保险金融联动:符合新规车型保费有望下浮15%-20%,某主流车型通过认证后保费降低18%,电池终身质保条款可能剔除"热失控"免责项 [8] - 消费认知升级:78%企业具备"不起火"技术储备但全项达标者不足40%,安全性成为购车首要考虑因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