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平台
搜索文档
AI时代的双11:阿里云与伙伴的集体跃迁
36氪· 2025-11-12 21:35
阿里云AI战略定位转变 - 双11营销重点从传统消费品牌转向To B的AI服务,广告语为"智惠就在11.11,AI就用阿里云"[5] - 双11意义从消费者促销节点升级为观察AI市场温度、技术能力与生态变化的关键窗口[5] - 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定义通往超级人工智能(ASI)三阶段:智能涌现、自主行动、自我迭代,并明确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5] 双11订单表现与生态信心 - 双11启动首小时分销合作伙伴订单额突破数千万元,刷新近年表现,订单主要集中在大模型调用、GPU算力套餐等AI相关产品[9] - 订单数据表明市场对AI的观望情绪减弱,阿里云AI能力获得生态伙伴实质性投入信心[9] 云计算行业销售模式变革 - 云计算行业从"交易型伙伴"模式转向"服务型伙伴"模式,伙伴需具备业务理解、架构设计、智能体开发等全能能力[9][10] - 阿里云通过政策、权益、秩序、赋能四路径支持伙伴转型,包括设计AI产品收益分配机制、增加核心伙伴资源投入、设置客户归属规则等[11][12] - 成功转型伙伴具备三大特征:CEO层有明确AI战略判断、原有MSP或技术服务基因、内部率先使用AI工具平台[13] 全栈AI技术能力架构 - 阿里云具备全球唯二(另一家为Google)的AI全栈自研能力,包括算力层、机器学习平台(PAI)、模型服务层(百炼)、应用层[18] - 全栈能力在卫星通信行业实现端站掉线全链路诊断,提升排查效率;在教育行业实现AI作文批改并生成学生能力画像[20][22] - 在智能养殖领域通过"会思考、会说话、会看家"系统实现7×24小时视频解析与毫秒级预警,覆盖传统行业升级需求[23] 区域市场深耕与本地化服务 - 双11期间在南京、长沙、天津、成都四座新一线城市投放户外广告,与乘云科技等生态伙伴联合亮相[26] - 推动生态体系向"本地化运营"演进,分化出"设计师"型伙伴(全国性方案设计)和"施工队"型伙伴(属地化落地执行)两类角色[27] - 新一线城市正处于制造业、教育等领域智能化转型需求高峰,阿里云通过品牌联合曝光强化本地服务者价值[28] 双11节点意义延伸 - 双11从消费者狂欢延伸至企业级AI应用节点,成为数十万家企业客户集体测试AI的时间窗口[32] - 阿里云通过全栈AI能力与生态共建,使AI力量在千行百业中变得可见、可用、可持续[34]
当前Agent赛道:热度之下隐现落地难题,如何破局?
雷峰网· 2025-10-22 08:51
Agent市场概况与竞争格局 - Agent成为AI应用最具爆发性方向之一,资本大力押注、玩家竞相入局,企业争先恐后落地[2] - 中国企业级Agent应用市场规模在2028年保守估计将达到270亿美元[3] - 头部玩家呈现分化,主要走向“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强强联合”以及垂直领域“专业者”等不同路径[4][5][6] 主要玩家类型与策略 - AI巨头(如OpenAI)依托底层大模型能力具备先发优势,推出ChatGPT Agent并进军Agent开发平台[8] - 云大厂(如Google、AWS、阿里云)凭借云与AI基建设施、庞大客户群和平台生态成为主力玩家,布局Agent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其是未来资源消耗大户,能给云业务带来巨大增长潜力[8] - 明星初创企业多聚焦垂直场景,以行业know-how形成竞争壁垒,例如Cursor专注于编程Agent,Harvey推出法律领域垂直Agent[10] 全栈AI服务商布局案例 - 阿里云以“全栈AI服务商”定位展开全面布局:模型层通过通义大模型家族提供“大脑”;开发层打造百炼平台和无影AgentBay;应用层推出企业级平台AgentOne,结合电商领域know-how提供开箱即用Agent[9] - 全能型选手具备覆盖芯片算力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模型算法等至少三层能力,例如阿里云、谷歌云[11] 生态合作模式 - 具备特长的玩家选择与其他头部厂商生态联盟实现强强联手,例如以模型算法见长的OpenAI与微软Azure合作,将模型托管在Azure AI Foundry上,并与Databricks数据平台原生集成GPT模型[12] Agent企业应用场景 - Agent在企业应用主要有三类场景:技术维度处理多模态复杂内容、对话机器人等交互类场景、智能巡检和风控等调用规模大的场景[15] - 率先完成Agent落地的是用户交互高频的消费电子行业,但畜牧等传统行业也在逐步推进[15] - 业内共识是Agent带来的颠覆式行业变革仍在酝酿之中[15] Agent落地面临的技术挑战 - Agent能力受限于大语言模型、记忆系统、任务规划及工具使用,在模型幻觉、多模态整合、记忆管理、迁移泛化等方面存在技术难点[16] - 企业落地面临系统融合难、多Agent协同难等挑战,多Agent模式决策链路过长,可能导致等待半小时以上,且存在跨厂商通信、鉴权和身份认证难题[17] - 企业原有系统(如ERP、CRM)的定制化能力受限,影响Agent融合深度[17] 企业侧非技术卡点 - 企业面临场景不收敛、模型如何选用、业务场景选择、应用架构落地等困境[18] - 不同类型企业需求各异:中小企业关心部署、AI原生企业希望解决复杂运维、科技驱动大企业关注具体技术挑战如数据清洗和API封装[19] - 从数据到语料的转化是重要难题,在指导客户项目时,50%-70%时间用于处理数据到语料的关系[19] 破局落地的关键路径 - 技术革新方面需持续提升底层大模型能力及背后系统性工程能力[22] - 开发范式正从预定义编排式、单次决策智能式向具备更强自主规划、多轮反思与循环执行能力演进[23] - 业界广泛应用MCP协议破除Agent与业务系统融合壁垒,并采用A2A协议打破不同厂商、场景Agent的通信协作壁垒,例如阿里云百炼平台依托A2A实现跨Agent调用[23] - 阿里生态内部高德、淘宝、钉钉、闲鱼等业务正转化为Agent形态,通过百炼实现跨场景智能协作,构建Agent Store生态[24] - 行业know-how至关重要,企业需思考业务与多Agent技术形态的融合方式,并结合成本和效果综合考量Agent组合关系[25] - 处理复杂边缘案例是开发难点,期待开发者分享经验,阿里云推行百炼创客计划和AI实训营以分享业务经验[26]
阿里云AI成果入选顶会,可让GPU用量削减82%;优必选再爆亿元大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07:13
阿里云AI计算效率突破 - 阿里云计算池化解决方案"Aegaeon"入选顶级学术会议SOSP2025 [1] - 该方案可解决AI模型服务中GPU资源浪费问题 核心技术已应用于百炼平台 [1] - 在测试中 系统削减GPU用量82% 降低硬件成本 [1] - Aegaeon支持单GPU服务多模型 提升吞吐量 [1]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订单情况 - 优必选中标"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 订单金额达1.26亿元 [1] - 本次采购涵盖最新款可自主换电的全自主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计划于2025年内完成交付 [1] - 此次是继9月份2.5亿全球单笔最大金额订单及近期数千万订单后 又一个超亿元大单 [1] - 截至目前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已获得超6.3亿元订单 [1] - 人形机器人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场景从工业生产到服务行业 教育科研到家庭娱乐不断拓展 [2] 安世半导体生产运营调整 - 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自国庆中秋长假后已限制出货 并计划自下周起实施"上四休三"工作制 [3] - 有贸易商确认产品面临缺货与涨价压力 [3] - 母公司闻泰科技回应称中国区正展开"独立自救" 紧急拉通国内供应链以保障客户需求 [3]
大厂集体走进智能体“致富课”,转身重划一条起跑线
搜狐财经· 2025-10-01 22:37
巨头竞争焦点转移 - 大厂将竞争焦点从单智能体的工具化探索转向多智能体应用场景的跃迁 [9] - 国内市场仅上半年就有超过50款智能体产品发布 [9] - 阿里巴巴百炼平台上线MCP服务,用户无需代码几分钟即可完成智能体应用搭建 [3],平台同步上线高德、无影等50多款MCP服务 [5] - 百度发布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2.0,支持超100个专家智能体同时工作,3分钟并行完成超5项复杂任务,生成速度超主流同类型产品10倍 [7] - 钉钉推出智能体驱动的钉钉ONE,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工作流重构工作方式,以卡片流形式主动推送信息 [9] 智能体核心价值与演进 - 智能体核心运行逻辑为感知环境、自主判断并采取行动 [11] - 人工智能演进路径为聊天机器人 → 副驾驶 → 智能体,智能体的根本突破在于能做决策和真执行 [11] - 智能体本质是数字员工,可将传统依赖人力的流程压缩为一句指令启动的端到端任务链 [11] - 智能体带来体验革新和用户入口的重新分配机制,实现效率提升10倍 [13] 市场前景与商业模式 - 中国企业级AI Agent市场预计在2028年达到保守估计27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 [14] - AI Agent核心价值聚焦于大模型调度能力与全链路自动化闭环,目标是推动企业从流程效率提升走向决策智能化 [14] - 智能体时代企业为具体任务成果买单,而非功能模块或服务时长 [14] - 智能体价值关键在于有多少任务能被售卖和复购,并转化为持续现金流 [16] - 行业竞争焦点从比拼AI技术转向技术赋能与商品化能力的较量 [16] - 行业过渡到重视商业成效的实战阶段,能解决企业问题并证明商业价值的公司才能坚持到最后 [16]
腾讯推出Agent开发工具,来抢字节阿里的B端客户
搜狐财经· 2025-05-24 09:21
大模型与Agent发展趋势 - 基于不断提升的大模型能力,Agent成为今年大模型领域各家厂商最关注的方向,大厂大模型的B端客户战也随之打响 [1] - 字节推出Agent开发平台Coze,百度和阿里也有千帆平台、百炼平台,专为服务企业用户 [1] - 腾讯推出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整合腾讯云行业领先的RAG技术、全面的Agent能力,帮助企业定制专属智能体 [1] 腾讯大模型战略布局 - 腾讯首次全景亮相大模型战略,从自研混元大模型、AI云基础设施,到智能体开发工具、知识库及场景应用,全面升级大模型矩阵产品 [1] - 腾讯云已推出大模型知识引擎,以RAG技术为核心帮助企业构建大模型应用,积累了一批企业级用户 [1] - 腾讯提出"四个加速"战略:加速大模型创新、加速智能体应用、加速知识库建设、加速基础设施升级 [3] 腾讯组织架构调整 - 通过近期架构调整,腾讯已将旗下与大模型相关的AI产品和应用聚集到同一个事业部(CSIG) [3] - 今年1月AI助手腾讯元宝从TEG转入CSIG,2月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等更多AI应用也被转入CSIG [3] - CSIG成为腾讯AI产品落地核心部门,同时面对个人用户与企业客户 [3] 腾讯Agent生态建设 - 腾讯提出基于微信构建Agent生态的想法,QQ浏览器上线名为"Qbot"的Agent,可帮助用户执行文件格式转换等任务 [4] - Qbot会与腾讯内部其他产品合作,成为类Manus的通用Agent [4] -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实现零代码支持多Agent转交协同,降低智能体搭建门槛 [4] 行业应用前景 - 不同场景需要不同Agent,企业业务复杂度高、知识密度强、人力成本高的行业应考虑用Agent重构 [4] - 腾讯将在提高C端用户留存率的同时,争夺B端客户 [4] - 用户可让Agent自主拆解任务和规划路径,主动选择和调用工具 [4]
一年半走访 100 家企业,阿里云寻找 AI 落地的答案
晚点LatePost· 2024-06-21 14:15
中国AI应用实践与行业落地 - 微博利用大模型开发AI评论机器人"MBTI小行家",上线两周粉丝近百万,带动平台互动率提升10% [2] - 新东方通过大模型定制学习计划使学员满意度提升3%,易点天下将视频制作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5分钟 [2] - 中国一汽的GPT-BI应用5秒生成多变量报表,准确率达92.5% [2] - 智联招聘AI工具使HR发布职位时间缩减90%,匹配效率提升100%,处理投递效率提升300% [5] - 童语故事AIGC儿童绘本产品上线9个月获200万用户,支持个性化故事与图像生成 [6][7] 专业大模型与行业结合路径 - 2023年成为专业大模型元年,企业主要采取两种应用方式:优化现有业务流程或创建新业务场景 [5] - 微博保留大模型"幻觉"特性增强互动趣味性,并尝试AI生成影视角色账号如《长月烬明》主角账号 [5] - 智联招聘训练销售培训大模型,将培训周期从两周缩短至数天 [5] - 朗新科技开发电力账单解读助手使人工处理工单量下降70% [15] - 吴晓波认为在成熟商业流程中嵌入AI如同"电钻替代锤子",能最快发挥效率优势 [10] 阿里云AI技术布局与生态建设 - 阿里云提出"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Qwen-Long API价格降至0.5元/百万Tokens行业最低 [11] - 通义千问Qwen2-72B开源模型在Hugging Face测评中超越Llama3等国际模型 [11] - 魔搭社区聚集4500款AI模型和500万开发者,成为国内最大开源模型社区 [15] - 飞天云平台支持复旦大学训练45亿参数伏羲气象模型,3秒预测15日全球天气 [12] - 吉利汽车借助阿里云工具将1000个智驾模型训练时长从3个月缩短至8小时,研发效能提升20% [11] 中国AI产业发展特点与优势 - 中国AI发展核心优势在于丰富的应用场景,覆盖电商/金融/医疗/制造等多个领域 [19] - 2023年Gartner调查显示45%企业尝试生成式AI,较半年前实际应用率从4%提升至10% [5] - 阿里云2024Q1 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超100%,通过投资月之暗面/MiniMax等完善生态 [15] - 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如攀钢数字化方案节省数千万元)为AI渗透提供条件 [19] - 中美欧差异化优势:美国强算法、欧洲强工业数据、中国强场景落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