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Orin X芯片

搜索文档
小马智行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马智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规划** - 计划 2025 年底将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大至 1000 台,预计 2025 年生产七八百台新车,提升网络效应,缩短乘客等待时间,提高订单量和每公里收费价格,利于收入增长[2][4] - 计划先切入四五六线城市,逐步渗透二线城市,关注海外市场,但中美之外国家缺严密规章制度,目前主要是测试和研发[3][17] - 未来几年重点扩大现有城市和区域内车辆数量,2026 年扩展到更多一线城市区,暂不进入二线城市[25] - **技术与车型** - 第七代车型成本大幅降至几十万人民币,得益于算法技术和软件进步,采用英伟达 Orin X 芯片和更高效算法,降低对高性能激光雷达依赖,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2][5] - 通过算法进步去除车规级半固态或固态激光雷达成像噪点,降低对昂贵高性能激光雷达依赖,减少算力需求,降低成本[9] - 技术达到普通人类驾驶安全性的十倍以上,可在各种天气条件下 24 小时安全运行,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进行无人化运营,覆盖 2000 多平方公里[2][9] - **盈利与运营** - 认为单车盈利模型是规模化运营关键,预计第七代车型投入运营后很快实现单车盈利,吸引租赁公司承接 robotaxi 资产[2][6] - 车辆数增加提升网络效应,提高接单速度和每公里收费价格,对收入有利[7] - 第七代车每公里成本显著低于人类司机运营出租车或网约车成本,是人类司机每公里成本的几分之一[19] - **服务与安全** - 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一致舒适乘坐体验,无异味、更具隐私性,提供安全可靠小孩接送服务,依靠自身算法和传感器硬件操作,确保信号稳定性和安全性[10] - 认为遥控驾驶不可取,存在信号不稳定和黑客入侵风险,无人驾驶汽车应完全依靠自身算法和传感器硬件操作[11] - **市场与牌照** - 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至少达 1 万亿元,一线城市司机每天至少产生 500 元收入才能维持生计,每辆车每年需产生约 18 万元收入[16] - 已获得北京、广州和深圳的无人驾驶收费牌照,上海的无人驾驶免费开放牌照,预计很快取得上海无人驾驶收费牌照,通过量化指标证明技术和运营符合规定[2][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与竞品对比** - 与特斯拉 RoboTaxi 相比,有运营城市多、用户无限制、覆盖区域广、适应天气多、无安全员和遥控设备等六大优势[12][14] - 认为特斯拉 L4 robotaxi 未达真正 L4 标准,其在技术上有多项限制,类似国内辅助驾驶公司效果[13] - **牌照申请** - 无人驾驶牌照申请分测试、不收费运营、收费运营三个阶段,各阶段又分四个子阶段,共 12 个步骤[20] - 政府通过 OBU 仪器收集数据,以量化指标判断事故率决定发放牌照[21] - **海外市场情况** - 全球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参差不齐,中国和美国有完善体系,能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收费且规模化运营,其他国家多处于测试验证阶段,车辆需配安全员[23] - 在中东、欧洲、东亚和东南亚开展测试项目,通过与当地打车或网约车公司合作获收入支持测试,推动政府开放高级牌照政策[18][24]
Robotaxi 商业化专家解读会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Robotaxi 行业 公司:特斯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 Apollo、Waymo、宁德时代、蚂蚁集团、阿里、哈啰、CRC、千寻位置、滴滴、广汽、英伟达、地平线、禾赛、北汽极狐、丰田、吉利、日产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发展趋势**:Robotaxi 行业稳中向好,技术进步、政策宽松、入局玩家成熟,未来两三年是关键期,有望在部分区域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宁德时代和蚂蚁集团等公司的合作印证市场将繁荣,还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1][4] - **特斯拉 Robotaxi 运营情况**:2025 年 6 月 22 日投入商业化运营,初期表现处于初级阶段,约 20 辆车运营,与 FSD 水平大体相当,出现误入车道、违规掉头等问题,与 Pony.ai 等公司几年前水平相当 [2] - **芯片使用情况**:目前主流是英伟达 Orin X 芯片,2025 年起部分车辆将搭载地平线征程 6 芯片,未来两种芯片共存,地平线芯片搭载比例大幅提升,考量因素是打破垄断、降低成本、规避供应风险;G6P 芯片预计成本 150 美元/片,量产后可能降至 100 美元/片以内,相比 Orin X 芯片成本优势明显 [1][4][5][16] - **算法方案**:Robotaxi 大规模采用模型训练方式,规则算法占比极低,小马智行和百度 Apollo 等公司自 2018 年起广泛采用类似端到端方式训练;存在一段式端到端和多段式模块化训练两种技术趋势,短期内多段式方案是最优解,2030 年后单段式方案可能成主流 [7][8] - **盈利情况**:海外 Robotaxi 盈利模型优于国内,单车收入更高,运营成本相近,预计 2026 年实现含车辆折旧成本的盈亏平衡,2027 年开始盈利;国内不考虑车辆折旧成本,2026 年特定运营条件下单车基本能实现盈亏平衡,考虑折旧成本预计 2028 年实现盈亏平衡 [3][10][12][13][14] - **产业链价值分布**:Robotaxi 产业链价值主要集中在运营端和算法公司,运营平台掌握流量入口,算法公司掌握核心技术,主机厂更多是制造方 [3][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芯片合作与测试**: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等公司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部分内部测试车辆已搭载征程 6 芯片;与地平线有战略合作的公司 2024 年下半年获得芯片样品并提前测试,未来用四颗征程 6 芯片替代英伟达 Orin 芯片 [5][6] - **算法适配**:Robotaxi 公司与地平线研发人员联合设计合作,地平线改造底层框架和驱动适配算法,节约人力成本 [5] - **数据积累**:特斯拉通过 Model 3 和 Model Y 收集驾驶数据,筛选复杂路段司机处理出色的片段作为优质数据训练,以接近优秀人类司机水平 [15] - **算力配置**:Robotaxi 算力底线约 2,000 TOPS,英伟达芯片 1,000 TOPS 算力足够,地平线 G6P 芯片需预留更多算力,约 2,000 TOPS [16] - **前端感知算法**:使用地平线 G6P 芯片时,前端感知算法通常由自动驾驶公司自行开发,部分研发能力一般的公司可能采用地平线提供的算法 [17] - **技术路线区别**:L4 级别 Robotaxi 采用多段式端到端技术路线,L2+级别乘用车辅助驾驶适合一段式端到端技术路线 [18][19] - **测试车辆制造商**:Robotaxi 主要使用北汽极狐、丰田 Mirai、广汽埃安、吉利 GⅡR、日产、吉利几何等车型,以量产车为基础进行 L4 级自动驾驶改造 [20] - **收入分配机制**:运营平台抽取订单收入的 10% - 20%,Robotaxi 技术公司获得剩余 80%以上收入,是未来主要盈利主体 [22] - **出险率**:目前 Robotaxi 年出险率与传统出租车差异不大,样本量不足难以精确对比,非重大事故常私下解决 [23] - **接管频率**:“十几万公里接管一次”在特定郊区路况成立,进入市中心等复杂路况接管频率显著增加,未来市区接管频率有望接近郊区水平 [24] - **整车成本**:预计 2025 年 Robotaxi 的 BOM 成本(不含车辆本身成本)控制在 25 万元以内,感知套件未来降价空间显著,随着量产规模扩大,整车成本有望压缩至 15 - 17 万元 [25][26]
李斌提出“新三大件”,蔚来2025能否画出上升曲线?
36氪· 2025-04-26 00:21
文章核心观点 - 智能电动车时代智能技术快速普及,中国车企先发的智能化优势被加速抹平,蔚来坚持核心技术创新,叠加中国供应链等优势,有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2025年是蔚来技术、产品、基建大年,其多品牌战略在资源整合下更加清晰,努力书写中国智能电动车企的另一种可能 [1][4][20] 行业现状 - 两年前合资、豪华车企代表团为中国车企智能电动进步震惊,如今日系、德系车补齐智能短板,中国车企先发智能化优势被加速抹平 [1] - 本次上海车展不再有流量狂欢,开始回归汽车核心技术创新本质 [6] 蔚来核心技术创新 - 李斌认为智能汽车核心技术“新三大件”(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底盘)决定体验和安全上限,是真正有壁垒的技术 [1] - 蔚来自研全球首颗量产5纳米智驾芯片神玑NX9031,1颗抵4颗英伟达Orin X芯片,两颗抵8颗,单颗与满血版英伟达最新一代芯片Thor - X算力水平相同且比入门版Thor - U早上车数月 [3] - 蔚来ET9有天行底盘(集成线控转向、后轮转向、全主动悬架)和整车操作系统天枢SkyOS支撑 [3] 核心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 - 核心技术创新让蔚来赢得车型产品落地时间优势,部分车企等英伟达芯片量产推迟车型发布 [3] - 核心技术自研能提高用户体验和安全上限,还能降本,换来毛利率,如神玑NX9031、天枢SkyOS、天行底盘等 [11] 蔚来产品大年 - 2025年蔚来三个品牌9款新车上市,每个季度有新品发布 [12] - 蔚来品牌新款ET5、ET5T、ES6、EC6二季度上市,第三代ES8四季度上市 [13] - 乐道品牌第二款车型乐道L90三季度上市交付,是三排大六座SUV,第三款产品L80四季度上市 [13] - 智能电动高端小车firefly萤火虫以11.98万元售价进入市场,对标宝马MINI,4月底开启交付,今年进入全球5大洲16个国家市场 [13] 蔚来基建大年 - 蔚来计划到2025年底完成27个省级行政区换电服务网络建设,覆盖超2300个县级行政区,2026年覆盖全国超2800个县级行政区 [15] - 行业存在换电和超快充两种技术路线,李斌认为二者并非对立 [15] - 蔚来部署超2万6千根充电桩,落地750千瓦液冷超快充桩,80%充电桩供其他品牌使用 [16] - 换电体验优势明显,速度快、无需下车,蔚来可对用户电池全生命周期健康运营与监测,目标是使用15年后电池健康度保持在85%以上 [16][17] - 超快充建站需储能成本高,充电放电有两次电损 [17] 蔚来多品牌战略 - 蔚来携NIO蔚来、ONVO乐道、firefly萤火虫三大品牌11款车型、12项全栈技术亮相上海车展,吸引海外车企高管关注 [4] - 蔚来内部组织变革,提升经营效率,呈现更清晰多品牌战略,在销售、换电、生产研发等领域全面整合资源 [19] - firefly萤火虫进驻蔚来主品牌销售门店,充换电和售后服务、交付三个品牌可复用 [19] - 乐道复用蔚来换电体系,近2000多座换电站可用,占蔚来换电站总数60% [20] - 公司60%以上研发同事做平台性研发,资源供各品牌车型使用分摊成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