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眼镜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景气环比改善,服务消费政策落地,有望享多重红利
2025-09-17 22:59
新政策相比以往有五个主要增量内容: 扩大单方面免签范围将显著推动入境游,利好北京、上海等核心旅游城 市。OTA 平台(携程、同程)及核心城市酒店(亚朵、华住)有望受益。 政策鼓励数字服务消费创新,支持 AI 在电商、眼镜、教育等领域应用, 并统筹利用资金支持文旅、养老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重庆百 货等涉及消费贷业务的公司将直接受益。 行业景气环比改善,服务消费政策落地,有望享多重红利 20250917 摘要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70%),提升空间巨大。政策鼓励 服务消费升级,尤其在文旅行业,地方政府正积极改善服务质量,同时 服务消费对就业吸纳能力强,是政策持续鼓励的重要原因。 新政策五大增量包括:优化学生假期(探索春秋假利好旅游),鼓励 IP 联动(如泡玛特、名创优品),赛事与文旅联动(如苏超),AI 技术应 用(AI 电商、AI 眼镜等),以及规范非学科培训机构许可,多维度促进 消费增长。 商务部新政具体实施方向包括:培育服务消费平台,建设新业态试点城 市,扩大互联网、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推出文创精品,延长文博场馆 营业时间并优化预约,旨在提升供给质量和创新能力。 政策鼓励引进国外体育赛事 ...
“类比移动互联网,AI正处于2011年前后的拐点”
投中网· 2025-09-15 14:26
文章核心观点 - AI应用创业面临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 早一步创业可能构筑壁垒也可能成为先烈 关键在于精准识别需求 灵活调整策略 并在全球化舞台上找到突破口 [2][4][21] - 2025年AI应用正处于窗口期 行业格局远未形成 技术快速迭代带来机会窗口的快速移动 创业和投资需预判技术节点而非等待行业稳定 [2][4][21] 海淀区AI产业发展 - 2024年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800亿元 年增速达30% 占北京市80% 全国四分之一 [3] - 海淀区聚集全国最高比例AI顶尖人才和实验室资源 形成南北两个AI生态圈 通过财政出资的科技成长基金 智算中心 语料中心等提供全链条支持 [3] - 2025年2月推出《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 全力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3] 创业时机与先发优势 - 创新工场2021年投资大模型并孵化AI陪伴应用 2022年进入3D视频生成 2023年研究Agent 2025年重点关注交易平台和内容平台 主张AI创业"宜早不宜晚"但需判断技术成熟度 [4] - 多模态技术快速发展 OpenAI和Google一周内相继发布新模型 交互体验和视频生成能力显著提升 机会窗口快速移动 [4] - 知满科技看到美国企业使用垂类模型和智能体将研发效率提升50% 中国制造业场景丰富 B端龙头企业付费意愿高 DeepSeek等大模型爆发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主张方向确定后立即行动抢占先发优势 [5] - 鹿明机器人2016年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 2024年9月正式创业 认为具身智能是10年期大赛道 行业格局尚未形成 需在长周期中快速迭代并把握关键决策节点 [5] 需求识别与场景筛选 - AI价值分为创造新体验和提升效率两类 发展呈螺旋式上升 当前处于"QQ与MSN"阶段 未来将出现更多爆款 [7] - 元禾璞华重点关注toB提效项目 包括AI半导体垂类模型 AI物理仿真模型 具身智能等在工业和智能制造的应用 [7] - 鼎晖VGC采用自下而上方式验证需求 通过覆盖大量项目观察客户真实付费意愿 AI在B端应用速度快于预期且效果更好 [7] - 用户需求分为三类:为企业降本增效 为个人创造价值体验(情感陪伴与内容创造) 重塑人机交互的魔法时刻(AI眼镜 耳机) [8] - 清思智能提出场景筛选四原则:算法性能超过人类 指数级提升生产力 客户存在显著生产力缺口 行业需求深度足够延缓价格战 [9] - 职小二应用AI改善蓝领招聘线索获取成本和质量 提升筛选效率 AI替代5人工作量 提升12-13%毛利 [10] - 具身智能发展需优先突破核心技术实现产品性能最大化 再实现降本增效商业价值 [10] toB与toC路径选择 - 东方富海认为真需求是提效 B端商业模式成熟客户付费逻辑清晰 C端收费难 当前颠覆性机会在AI Infra和具身智能 [12] - 中科创星重点关注AI infra 芯片和AI应用 布局toB和toC应用 toC需求难洞察需通过观察目标人群不断总结迭代 [13] - 祥峰投资布局C端陪伴类应用和AI Agent创作平台 观察到AI技术重塑原有工作的趋势 目标用户可能从"人"转向"其他Agent" [14] - 光速光合认为C端难形成稳定收费模式 B端竞争激烈 更大成长机会在海外 PMF至关重要 应从第一天确立盈利模式 [14] - Transformer架构泛化能力强但精准度不足 在大型企业成为AI Agent落地瓶颈 中数睿智聚焦大B场景构建智能体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15] 出海趋势 - 光速光合观察到自2024年四季度起中国AI创业公司呈现Day one出海趋势 过去两季度考察上百个项目并完成部分投资 [17] - 全球领先AI技术人才约一半是华人 中国需在有限资源下打造强竞争力模型 Open Router平台中国模型占比持续提升 [17] - 星动纪元认为AI竞争核心是中美较量 中国优势在AI技术能力和供应链体系及工程师红利 2025年具身智能商业化元年 海外客户占比超50% [18] - 生数科技产品Vidu定位全球化 视频生成技术领先国内外同类产品6-9个月 平台累计生成视频超3亿条 商业化8个月ARR突破2000万美元 [18] - 国内外用户付费习惯差距不大 国内用户付费全球占比不低 只要产品提供生产力价值就能带动付费意愿 [19] - 端侧大模型与中国硬件供应链结合可推出高性价比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是端侧大模型落地载体和AGI最佳落地入口 [19] 孵化模式 - 创新工场2021-2025年投30多个项目 近一半为孵化 平均每年孵化3-5家公司 提前1.5-2年布局稀缺方向 孵化失败率低于直接投资 [20] - 金浦投资采用"产业方+资本方"联合孵化模式 通过产业方共建提供技术渠道市场支持 孵化早期考虑退出机制 [20] - 创业者需重点关注退出端变化 审慎评估港股上市可行性 优先选择与产业基金联系紧密的投资主体合作 [21]
歌尔股份(002241):盈利能力改善逻辑持续兑现,业务多点开花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华创证券· 2025-08-24 21:17
投资评级 - 歌尔股份投资评级为"推荐"且维持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盈利能力改善逻辑持续兑现 业务多点开花 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1] - 智能声学整机及声学零部件业务逐步改善 且公司为全球XR行业代工龙头 有望受益于行业出货增长 [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5.35/42.68/52.83亿元 [7]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375.49亿元 同比下降7.01% 实现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 同比增长15.65% [1]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212.45亿元 同比增长0.83% 环比增长30.3% 实现归母净利润9.48亿元 同比增长12.12% 环比增长102.2% [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043.17/1109.00/1210.00亿元 同比增速3.3%/6.3%/9.1%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35/42.68/52.83亿元 同比增速32.6%/20.7%/23.8% [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1/1.22/1.51元 [3] - 当前市盈率30倍 预计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0/24/20倍 [3] 业务分析 -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2025H1实现营业收入83.24亿元 同比下降34.92% 主要受部分产品迭代停产影响 [7] - 精密零组件业务2025H1实现营收76.04亿元 同比增长20.54% 毛利率23.49% 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 [7] - 智能硬件业务2025H1实现营收203.41亿元 同比增长2.49% 毛利率11.51% 同比提升2.27个百分点 [7] 增长驱动因素 - 苹果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AirPods Pro 3 公司作为智能声学整机组装领先厂商有望受益 [7] - AI手机及AI眼镜等终端产品持续迭代 带动高性能声学传感器和微型扬声器产品市场需求增长 [7] - 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152万台 同比增长533% 预计2025年将迎来AI眼镜爆发元年 [7] - 公司在AI眼镜领域布局包括声学零部件、组装、光机模组、衍射光波导等环节 卡位头部品牌 [7]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29.87元 总市值1042.91亿元 流通市值921.29亿元 [4] - 每股净资产9.71元 市净率2.9倍 预计2025-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2.9/2.6/2.4倍 [3][4] - 12个月内最高价30.30元 最低价18.04元 [4]
小米集团-W(01810):2025H1业绩点评:汽车毛利率再创新高,手机高端化持续推进
东吴证券· 2025-08-21 21:5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2025Q2营收1159.6亿元同比+30.5%环比+4.2% 调整后净利润108.3亿元同比+75.4% 毛利率22.5%同比+1.8pct 业绩超市场预期 [8] - 汽车业务毛利率26.4%创历史新高 环比+3.2pct 目标2025年下半年实现单季度或单月盈利 [8] - 手机全球市占率14.7%维持第三 高端手机销量占比27.6%同比+5.5pct [8] - IoT业务中空冰洗出货量同比增速超60%/25%/45%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66.2% [8] 财务表现 - 2025Q2汽车营收212.6亿元环比+14.4% 分部亏损收窄至3亿元 [8] - 2025Q2电动汽车交付量81302辆同比+197.7% ASP同比+10.9%至253,662元 [8] - 2025Q2手机营收455.2亿元同比-2.1% 出货量42.4百万台同比+0.6% ASP同比-2.7%至1073元 [8] - 2025Q2 IoT营收387.1亿元同比-2.1% 毛利率22.5%同比+2.8pct [8] 业务进展 - 汽车销售门店覆盖92个城市达335家 SU7系列推送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 [8] - 发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VL-7B AI眼镜提供多模态智能交互能力 [8] - 手机线下渠道市占率12.2%同比+1.8pct 中国市场4000-6000元价位市占率显著提升 [8] - 新零售店总数1.7万家 境外新零售门店约200家 [8]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396/534/659亿元 同比增速67.40%/34.73%/23.57% [1][8] - 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32/24/19倍 [1][8] - 预测2025/2026/2027年营收4918.29/6284.47/7267.20亿元 同比增速34.41%/27.78%/15.64% [1][9]
3C设备:苹果重启创新周期,果链设备商有望受益
2025-08-19 22:44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3C设备行业 苹果公司及其供应链[1] 核心观点和论据 * 苹果资本开支结束下滑进入增长周期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达65.3亿美元 同比增长57% 预计未来将持续上升[1][6] * 苹果计划2026年第三季度推出折叠屏手机 产能1000-2000万部 带动组装产线设备更换 带来约40亿元人民币资本开支[1][2] * 苹果计划2026年底发布AI眼镜 依赖iPhone用户基础 可能安装摄像头等设备[1][2] * 苹果将从2026年开始采取春秋两季新品发布策略 例如2026年Q1发布iPhone 17e平价机型[1][2] * 苹果积极进行AI领域外延收并购 收购Darwin AI Data Data Car Lab等公司完善模型压缩技术 准备收购Perplexity等公司增强前端交互能力 谈判收购Mister AI提升轻量化模型能力[1][4] * Apple Intelligence目前仅能适配约10%的现有iPhone硬件(约1亿部) 使用超过三年的iPhone占比高达65%-70% 将推动硬件换机需求[2][4] * 苹果承诺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以换取关税豁免 投资集中于核心零部件 组装环节仍留在中国大陆 东南亚或印度 关税风险较低[2][7][8] 其他重要内容 * 为纪念iPhone发售20周年 苹果可能在2027年推出全玻璃屏手机(无金属边框)[3] * 可穿戴设备如搭载摄像头的手表和耳机 PC和iPad产品线统一采用OLED屏幕也将在2027年完成开发并推向市场[3] * 博众精工(组装段龙头 3C订单预计从40亿增至50亿以上) 奥普特(缺陷检测方案商) 快克智能(受益AI眼镜摄像头需求及先进封装转型) 赛腾股份(光学量检测业务) 凯格精机(SMT锡膏印刷)等核心设备供应商将显著受益[9][10] * 结合2026 2027年的创新延续 3C设备估值可能会上升至30倍左右[8]
晚点独家丨“豆包手机” 酝酿中,字节为大模型寻硬件载体
晚点LatePost· 2025-08-19 19:16
字节跳动AI硬件布局 - 公司正在研发名为"豆包手机"的AI手机,由中兴作为ODM厂商代工,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初推出,早期主要用于内部测试[4] - 豆包手机背后的主力团队是负责AI硬件的Ocean团队,隶属于字节AI产品大团队Flow,该团队正在探索多款AI设备包括智能耳机、AI眼镜等[4] - Ocean团队整合了公司收购的多个硬件团队资源,包括锤子手机、PICO VR、Ola Dance耳机等,并吸收了部分前荣耀手机从业者[4] 字节手机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最初定位为大模型和AI供应商,计划将豆包大模型植入手机厂商系统,但几乎所有接触的手机厂商都拒绝合作[6] - 手机厂商将大模型视为新一代手机的"灵魂",更倾向于自研或与体量较小的大模型创业公司合作[6] - 在与大品牌合作不畅后,公司决定自研深入集成豆包大模型的手机,由中兴负责硬件设计和生产[6] 公司AI战略与硬件尝试 - 2025年公司AI三大目标包括探索智能上限、探索新的UI交互形式以及加强规模效应,其中"新的UI交互形式"包括手机等硬件载体[7] - 公司曾多次尝试硬件产品,包括教育硬件和VR头显PICO,但教育硬件销量不及预期,PICO团队已大幅收缩[7] - 公司认为硬件是大模型落地的重要方向之一,尤其是手机[7] 终端AI"三位一体"战略 - 公司希望通过将大模型能力、超级App与硬件终端结合实现"三位一体"布局,目前全球仅有Google具备类似能力[8] - 整合模型、应用和硬件可以实现更深度的功能融合,如为AI分配物理按键、系统层主动AI交互等[8] - Google即将发布的Pixel 10系列手机将加入多项AI特色功能,但其全球销量占比不足1%[8] 公司最新动态 - 公司通过界面新闻回应称豆包正探索将AI能力开放给各种硬件厂商,但所有合作都不涉及自有手机产品的研发与推出[8]
固收 还有哪些转债“进可攻,退可守”?
2025-08-18 23:1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可转债市场**:讨论高凸性策略的应用和有效性 以及市场整体表现和资金流向[1][3][9] * **AI眼镜行业**:提及整机ODM厂商**佳禾** 零部件/模组厂商**环旭**、**领益**、**韦尔** 以及显示模组厂商**一瑞**(视涯)[10] * **芯片产业链**:提及新兴标的**微导**、**茂莱** 以及已有标的**安吉**、**鼎龙**、**同城**、**精锐**[11] * **液冷技术与机器人方向**:提及相关标的**银轮**、**佳力**、**永贵**[12] 核心观点和论据 * **高凸性可转债策略的有效性**:该策略旨在市场波动中实现超额收益 高凸性转债在长端利率下行时涨幅更高 上行时跌幅较低 在股票市场上行时表现优于低凸性转债 市场回调时跌幅较小 具备攻守兼备的特性 2025年已累计获得约5%的超额收益[1][3] * **高估值下策略依然有效**:当前高估值环境下 高凸性策略依然有效 多数高伽马值可转债价格集中在125至130元之间 相对抗跌能力更强 截至2025年8月15日 高凸性策略持仓收益约为1% 略微超越中证500指数[5] * **可转债市场表现与展望**:可转债市场表现强劲 上周可转债ETF资金流入创下历史新高 由于存款倾斜和资产荒局面短期未变 预计市场高估值将进一步提升[9] * **股票市场集中度与稳定性**:中国沪深股市的股票集中度约为17% 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资金分散在中小型股票中 市场稳定性较强 投资者情绪稳定至关重要[8] * **行业推荐与标的筛选**:推荐科技加AI相关标的 尤其是AI眼镜领域 在芯片产业链上 新兴标的微导和茂莱在光刻及产业链中占据核心位置 安吉和鼎龙作为次新券具有股性及流动性优势 液冷技术及机器人方向也表现活跃[9][10][11][12] 其他重要内容 * **固收投资者情绪**:部分固收类投资者(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可转债基金)出现畏高情绪 因自2025年1月至8月中旬已获得约10%收益 担心市场回撤带来压力 故寻求兼顾权益参与和防御性的标的[2] * **可转债凸性计算方法**:主要有回归法(结果易波动)、BS公式优化法(用隐含波动率替代正股波动率 提升伽马值有效性)和平价溢价率法(第二代策略研发重点 比BS优化法更有效)[4][6] * **对市场大势的看法**:对上证指数达10年新高保持谨慎乐观态度[7]
消费电子+算力+液冷概念底部黑马,主力吸筹半仓,启动主升浪,有望翻倍!
搜狐财经· 2025-08-18 22:06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从2018年16587亿元增长至2024年19772亿元 [1] - 2024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14亿部,同比增长8.7% [1] - 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近六成来自中国厂商 [1] 政策支持与消费表现 - 国家实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2025年春节期间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82% [2] - 数码产品销售量突破450万台,销售额占以旧换新总销售额45% [2] - 政策推动市场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5G、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推动产品智能化提升 [3] - 2024年下半年AI终端落地提速,手机和计算机新品均搭载AI大模型技术 [3] - AI技术有望在人形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形成更多应用 [3] 细分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其中AI智能眼镜占比78%且增长超250% [7] - 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突破550万台 [7]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平均售价接近350美元 [8] 产业链与供应链 - 中国持续巩固全球最大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地位 [5] - 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稳定运行,有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5] 企业业务布局 - 科森科技从事精密金属加工服务,产品应用于手机、电脑、医疗器械 [11][12] - 华宏科技的高性能磁材产品已应用于3C电子领域 [13] - 领益智造主营业务为AI手机、折叠屏手机、AI PC、AI眼镜及XR设备等智能制造服务 [15] 产品与技术趋势 - IDC预计2025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2%,带动光学、声学、散热件ASP提升15%-30% [9] - 苹果折叠iPhone原型机曝光,计划2026年下半年上市 [9] - 华为、小米8月集中发布AI眼镜、AI PC新品,催化零组件提前拉货 [9] 行业展会与生态建设 - 2025年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青岛举行,聚焦前沿趋势并搭建六大展区 [6]
破解 AI 创企的「不可能三角」,解药不止「大模型」
搜狐财经· 2025-08-13 00:36
文章核心观点 - AI行业竞争焦点从技术指标竞赛转向生态构建与服务,平台级公司通过全栈式支持帮助创业公司破解"技术深度、迭代速度与成本控制"的不可能三角[5][6][16] - 百度智能云推出"AI创投加速计划",提供亿级算力补贴、专属融资通道及政策申报支持,已助力20家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6][20] - 大模型时代竞争本质是生态竞争,百度正从云服务商向生态共建者转型,通过三阶跃迁路径支持创企成长[21][22] AI创企发展现状 - 角色转变:AI从后台效率工具变为产品体验核心,正从"工具"向"伙伴"演进,创造情感链接与陪伴价值[7] - 心影随形:通过VLM技术开发"逗逗游戏伙伴",实现游戏场景实时攻略指引和情感陪伴,目标打造《她》中萨曼莎式个人助理[7][9] - Kotoko:在二次元游戏《Bside》中让用户创造拥有"主体性"的AI角色,实现虚拟世界社交成长轨迹[9] - 李未可科技:开发40克以内AI眼镜,整合百度多模态解决方案实现导游、翻译、记录等128种语言功能[11][13] - 灵生科技:依托百度云端仿真平台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降低测试成本[13] - VAST:利用百度高性能计算平台处理3D高保真数据,降低创作门槛[14] - Filmaction:基于百度云基础设施实现分钟级AI电影生成,将数周流程压缩至分钟级[14] 百度智能云支持体系 - 全栈AI基础设施:包含昆仑芯片、百舸平台、文心大模型、千帆平台的技术闭环,帮助创企专注业务逻辑[18] - 效率工具:千帆ModelBuilder平台将开发流程模块化,使新模型开发时间缩短70%,某医疗AI创企临床部署成本降低40%[18][19] - 成本控制策略:弹性算力使成本降低60%,某AI视频企业年省300万元;MLOps工具将模型维护成本降50%[21] - 三阶成长路径:产品验证期提供算力补贴(0基础启动)→场景验证期开放行业模型库→生态扩张期连接合作伙伴[22] 行业发展趋势 - AI应用爆发前夜需要综合性能力支撑,包括算力、工程化平台、生态资源和场景化解决方案[15] - 平台公司通过"AI工程化"工具组合支撑应用创新,百度连续5年保持AI云公有云市场第一[19] - 生态竞争成为下半场关键,百度集结AI原生玩家构建"技术+数据+渠道"增长飞轮[20][22]
恺英网络20250809
2025-08-11 09:21
**恺英网络 20250809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恺英网络获传奇和传世 IP 中国大陆独家授权,成为盒子类产品唯一合法授权商[2] - 与三九互娱等头部发行商签署 4.5 亿元协议,在传奇盒子内开设品牌专区[2] - 女性向游戏市场增长迅速,《恋与深空》2024 年流水超 50 亿元,2025 年有望进一步增长[2] - AI 平台应用商业化水平高,Minimax 旗下 Talky 和星野月活跃用户达 3,000 万,2024 年流水达千万美元[2] **2 传奇盒子业务表现及增长** - 2024 年传奇盒子业务营收 9.4 亿元,同比增长 41.6%,毛利率接近 90%[3] - 2025 年 7 月获传奇和传世 IP 中国大陆独家授权,提升市场占有率[3] - 与三九互娱、中旭未来、掌玩科技签署 4.5 亿元协议,预计带来显著营收增量[3] **3 AI 领域布局及进展** - 旗下自然选择公司 AI 陪伴应用 Eve 首次测试表现突出,拟人程度和记忆能力领先同类产品[5] - Eve 具备 agent 功能(如点奶茶),探索游戏化应用与现实生活场景结合[5] - AI 布局全面,涵盖 ToB SaaS、ToC AI 陪伴和玩具,硬件端涉及 AR/VR(大鹏 VR),预计发布 AI 眼镜[9] - 国内 A 股游戏公司中 AI 布局稀缺,有望受益于海外前沿模型发展[9] **4 女性向游戏市场趋势** - 女性玩家规模扩大,对恋爱和陪伴类游戏需求增加[6] - 《恋与深空》2024 年流水超 50 亿元,2025 年有望进一步增长[6] - AI 技术可填补女性用户情感需求,Eve 测试表现优异,商业化潜力高[7] **5 产品线及发行能力** - 2025 年已上线《龙之谷世界》等产品,韩国地区首周成绩优异[10] -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将推出《三国天下归心》等三款新品,《江湖归来》定档 8 月 27 日[10] - 发行能力持续提升,去年推出小游戏试水项目,今年发行层面突破显著[11] **6 传奇 IP 市场地位** - 国内传奇 IP 市场话语权强势,研发实力领先,享有传奇 IP 盒子端独家授权[12] - 有望成为中国传奇行业平台业务领导者[12] **7 未来发展展望** - 继续推进 AI 产业链布局,包括 ToB SaaS、ToC AI 陪伴和玩具,硬件端眼镜等[13] - 关注新模型发布及游戏产品与 AI 进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