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TX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过半,激光雷达三强现状
证券时报网· 2025-07-24 20:08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激光雷达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车载市场因L3自动驾驶技术推动搭载量飙升至5颗,线数提升至500线以上,安全冗余成为默认门槛 [1] - 机器人市场(割草机器人与无人配送机器人)成为激光雷达第二大应用领域,需求快速打开 [1] - 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明确L2+感知技术标准,引发行业对激光雷达必要性的讨论 [1] - 激光雷达技术路线从传统模拟架构向数字架构迭代,市场竞争呈现差异化特征 [17][18] - 车载市场智能化加速,服务机器人及具身智能领域需求爆发,行业增长空间广阔 [19] 速腾聚创 - 公司聚焦高性能数字化激光雷达,发布EMX(192线)和EM4(520-2160线定制方案)新品,EM4已量产并应用于极氪9X等四款车型,成为L3量产车唯一选择 [5][6] - 车载领域获全球5家车企17款车型定点,覆盖头部及新能源OEM [6] - 机器人领域Q1销量达11900台,与2800家客户合作,Flash技术方案垄断头部割草机器人市场(库犸科技3年120万台订单) [6] - 拓展具身智能品类(Active Camera、灵巧手),构建新增长曲线 [6] - 自研数字SPAD-SoC芯片支撑技术优势,分辨率与探测距离领先 [6] - 2025年Q1毛利率同比提升6.3%,盈利改善显著 [7] 禾赛科技 - 公司采取降价策略,2025年激光雷达价格减半,推动装机量反弹及营收修复 [8] - 发布"千厘眼"感知方案及三款新品:ETX(L3级,测距能力+30%)、AT1440(准量产最高线数)、FTX(高性价比L2-L4级) [9] - ATX系列将线数降至64线,售价压至数百元,打入10万元级车型平台,获11家车企定点,Q1交付超5万台 [9][10] - 机器人领域JT16产品(16线)获追觅30万台订单,打破览沃垄断 [11] - 延续SiPM技术架构,成本优势显著但面临物理极限挑战,2026年FTX新品显示数字化尝试 [13] - Q1主力ADAS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1%,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 [13] 图达通 - 公司推进借壳上市计划,2025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材料 [14] - 高性能"猎鹰系列"(1550nm方案)持续供货蔚来 [14] - 灵雀系列(905nm+SiPM)切入无人配送市场,获九识智能订单,分散对蔚来的单一依赖 [16] - 研发下一代纯固态激光雷达,布局长期技术路线 [16] - 通过"低价格、多品类、多市场"策略改善现金流及技术竞争力问题 [16]
禾赛科技:收入符合指引,Non-GAAP同比扭亏为盈,两大业务稳健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6-07 18: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禾赛有望持续受益于自动驾驶行业发展下 L2+/L3 渗透率提升,中国市场激光雷达已渗透至 12 万元左右的车型,海外市场 OEM 定点逐步落地 [4] - 机器人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激光雷达产品适用于广泛的机器人应用场景,JT 系列产品交付量今年有望快速增长 [4] - 看好禾赛领先的技术能力和大规模交付能力,以及更多 OEM 合作及相关车型发布,建议关注禾赛科技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5Q1 业绩概览 - 收入 5.3 亿元,同比增长 46.3%;毛利率 41.7%,同比增加 2.9 个百分点;Non - GAAP 净利润 860 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2] - 激光雷达总出货量为 195818 台,同比增长 231.3%,其中 ADAS 激光雷达出货量为 146087 台,同比增长 178.5% [2] 业务进展 ADAS - 在全球范围内与 23 家 OEM 达成 ADAS 定点合作,涉及 120 多种车型 [2] - 海外与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全球前五 Tier 1 达成新 POC 计划,推动与欧洲和日本的四家全球顶级 OEM 和 Tier 1 的五个 POC 项目,其中三个在 25Q1 完成 [2] - 国内新增多个车企的新车型定点合作,包括奇瑞 iCAR、长城汽车欧拉、极氪多款畅销车型、吉利将推出的新车型;理想汽车 L 系列标配 ATL 激光雷达;ATX 已与 12 家 OEM 达成定点合作,2025Q1 出货量接近 4 万台 [2] 机器人 - 割草领域未来一年内将为可庭科技提供 30 万颗 JT 系列激光雷达 [3] - Robotaxi 领域多个战略合作伙伴宣布与 Uber 达成合作,有望逐步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3] - 无人配送领域合作伙伴新石器、九识智能等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3] 产能扩张 - 新产线将于 25Q3 投产,到 25 年底年产量预计达到 200 万台 [3] - 5 月签署东南亚新工厂租约,新工厂预计在 26 年底或 27 年初建成并投入运营 [3] 新产品发布 - AT1440 是全球通道数最高的汽车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每秒超过 3400 万点 [3] - FTX 是下一代固态激光雷达,180°×140°视场角,分辨率较 FT120 提升 2 倍,窗口尺寸缩小 40% [3] - ETX 用于 L3 自动驾驶,10%反射率下可达 400 米探测距离 [3] 后续展望 - 预计 25 年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本季度维持全年指引不变 [4] - 预计 25 年收入将达 30 - 35 亿元;激光雷达交付量达 120 - 150 万台,其中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交付量达 20 万台 [4] - 预计 25 年 GAAP 盈利将达 2 - 3.5 亿元,Non - GAAP 盈利预计将达到 3.5 - 5 亿元 [4]
Hesai Group Reports First Quarter 2025 Unaudited Financial Results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5-27 05:0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财务和运营表现强劲,净收入同比增长近50%,亏损大幅收窄,ADAS和机器人领域需求加速,有望保持增长势头并实现全年盈利目标 [3] 管理层评论 - 2024年公司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汽车激光雷达营收市场份额第一,2025年开局良好,将延续这一势头 [3] - 2025上海车展显示OEM全力投入智能驾驶,公司激光雷达的三个核心信念与之契合,ADAS激光雷达获新订单,国际上与日本顶级供应商达成新项目,还为机器人出租车行业提供支持,JT系列吸引机器人客户 [3] -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和运营成果出色,净收入同比增长近50%,激光雷达发货量近20万单位,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净亏损同比收窄84%至1750万元人民币(240万美元),本季度非GAAP盈利超预期 [3] - 凭借坚实基础和ADAS、机器人领域加速的需求,公司有望保持增长势头,尽管关税环境多变,仍有望实现全年盈利目标 [3] 业务更新 全球业务 - 与总部位于日本的全球前五大一级供应商达成新开发项目,即概念验证(POC)计划,这是该供应商首次成为公司客户 [5] - 公司积极推动与欧洲和日本的四家顶级OEM和一级供应商的五个POC项目,其中三个在2025年第一季度成功完成 [5] 国内业务 - 公司在全球23家OEM的超120款车型上获得ADAS设计订单,包括奇瑞、长城汽车、极氪和吉利的新车型 [5] - 5月,理想汽车的整个L系列电动汽车将公司的ATL激光雷达作为标准配置集成 [5] 产品更新 - 公司宣布成功解决所有针对其的知识产权相关诉讼,重申对创新和研发的坚定承诺,这一结果确认了公司知识产权地位的稳固、法律策略的稳健以及基于创新的市场领导地位 [8] - 2023年4月,Ouster对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公司积极应对,今年3月仲裁庭裁决Ouster受先前和解协议约束,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最近无条件驳回了Ouster的诉讼 [9] 运营亮点 产品销售 - ATX激光雷达已获得12家OEM的设计订单,2025年第一季度量产加速,发货量接近4万台 [14] - 公司为百度阿波罗、滴滴、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等下一代机器人出租车车队提供主要激光雷达,支持部分合作伙伴海外扩张 [14] - 公司与中国一家领先的智能家居机器人公司扩大合作,未来12个月将提供30万台JT机器人激光雷达 [14] 新产品 - AT1440:全球通道数最多的汽车激光雷达,每秒可提供超3400万个点云,点云密度是主流汽车激光雷达的45倍以上 [14] - FTX:下一代固态激光雷达,用于盲点检测,视野为180°×140°,分辨率是前代FT120的两倍,窗口小40%,便于集成 [14] - ETX:专为L3设计,在10%反射率下探测范围达400米 [14] 新解决方案 - 推出适用于L2至L4自动驾驶系统的Infinity Eye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有三种定制配置:适用于高级L4自动驾驶系统的Infinity Eye A、适用于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Infinity Eye B、适用于L2 ADAS应用的Infinity Eye C [14] 财务亮点(2025年第一季度) 营收与成本 - 净收入为5.253亿元人民币(7240万美元),同比增长46.3%,主要因中国ADAS激光雷达产品需求强劲;产品收入为5.107亿元人民币(7040万美元),同比增长44.7%;服务收入为1460万元人民币(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9.3%,因非经常性工程服务收入增加 [15][17] - 收入成本为3.061亿元人民币(4220万美元),同比增长39.2% [17] - 毛利率为41.7%,高于去年同期的38.8%,得益于ADAS和机器人激光雷达的有效成本和规模优化 [17] 费用情况 -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050万元人民币(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5%,主要因工资费用增加111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 [17] - 一般和行政费用为5410万元人民币(750万美元),同比下降21.3%,主要因股份支付费用减少107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 [17] - 研发费用为1.833亿元人民币(2530万美元),同比下降5.7%,主要因租赁费用减少640万元人民币(90万美元)和折旧摊销费用减少290万元人民币(40万美元) [17][18] 利润情况 - 运营亏损为3340万元人民币(460万美元),同比下降75.8%;非GAAP运营亏损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007亿元人民币大幅收窄至730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 [15][22] - 净亏损为1750万元人民币(240万美元),同比下降83.6%;非GAAP净收入为860万元人民币(1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非GAAP净亏损6910万元人民币 [15][22] -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750万元人民币(240万美元),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入为860万元人民币(1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非GAAP净亏损6910万元人民币 [22] - 基本和摊薄每股净亏损为0.13元人民币(0.02美元),非GAAP基本和摊薄每股净收入分别为0.07元人民币(0.01美元)和0.06元人民币(0.01美元) [15][22] 现金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28.607亿元人民币(3.942亿美元),去年12月31日为32.048亿元人民币 [22] 业务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在6.8亿元人民币(9370万美元)至7.2亿元人民币(9920万美元)之间,同比增长约48%至57% [19] 会议安排 - 公司管理层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5月26日晚上9点(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9点)举行财报电话会议 [20] - 电话参会者需提前完成预注册,注册后将收到拨入详情;会议将在公司投资者关系网站进行直播和存档,会议结束约一小时后可通过电话收听回放,回放截止至2025年6月3日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