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搜索文档
国际能源署三季度报告预计—— 今明两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先抑后扬
经济日报· 2025-08-04 05:56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2025年三季度国际天然气市场报告显示,在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恢复结构性增长 后,2025年需求增速可能放缓,全年需求增速预计将从2024年的2.8%降至1.3%。预计2026年,全球天 然气市场需求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受俄罗斯对欧盟管道天然气出口减少、液化天然气产量增长放缓,以及欧盟天然气储备需求增加三大因 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天然气价格上涨。其中,欧洲市场均价较去年上半年上涨了40%,亚洲液化 天然气现货均价涨幅达28%。 此外,报告预计,2026年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增速将达到7%,增幅约400亿立方米,有望创2019年以来 新高,市场基本面紧张状况有望得到缓解。供应增长主要源于美国、加拿大以及预计2026年中期投产的 卡塔尔北部气田东区扩建项目。同时,2026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也有望创历史新高,在供应增长背景 下,需求增速预计将加快至2%左右。工业和能源领域的天然气需求将贡献近50%的全球需求增量,其 中,燃气发电需求预计占2026年需求增长的30%,而住宅与商业领域用气量预计增长约1%。 今年上半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仅增长1%,增幅明显放缓,增长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报 ...
“两山合作社”以制度创新解难题
经济日报· 2025-08-04 05:53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两山合作社作为浙江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载体,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经营管理体系,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1] - 采用"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方式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持续转化 [1] - 数字化是破解生态价值转化瓶颈的关键,通过建设整合资源收储、信用评价、资产交易功能的数字平台,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形成生态资源"数据仓" [1] 市场化运作模式 -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设立多级子公司,有效联结村集体、企业、农户等主体 [2] - 通过乡镇、村级子公司收储连片资源打造文旅品牌,带动农户财产性、劳务性和经营性收入增长 [2] - 构建共同发展的运营模式,既提升区域品牌价值,也通过技术培训、订单合作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2] 产业链整合升级 - 围绕"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原则聚焦核心产业,纵向整合生产、加工、销售环节 [2] - 横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如常山县两山合作社发展"两柚一茶"产业,使深加工率提高到45%以上 [2] - 贯通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引进龙头企业开发多元化产品,加工产值达36亿元 [2] 跨区域协同发展 - 从深耕本土到跨省协同,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释放生态产品价值 [3] - 可持续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驱动生态富民与共同富裕 [3] - 形成可推广的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使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3]
长护险为失能老人撑起保障伞
经济日报· 2025-08-04 05:53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 我国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预计到2050年将达5800万人左右 [3] - 自2016年首批15个城市试点以来,2020年已扩大至49个城市,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超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2] - 长护险政策落地以来,拉动相关产业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带动护理服务机构、医疗辅助设备、康复治疗设施等产业链快速发展 [3] 试点地区创新与服务模式 - 山东省实现长护险待遇申请"掌上办",参保人数达5444万人,其中65万人享受过护理待遇 [3] - 山东济南推出"集中照护"模式解决农村地区护理难题,天津构建"市级统筹、片区指导、机构承办"三级运营机制惠及近8000人 [4] - 人保财险2024年长护险业务覆盖21个省份60个地市,服务6092万人,管理基金规模27亿元,为45.2万人提供待遇 [4] 产业链与商业机构参与 - 阳光财险青岛分公司自2024年4月开办业务以来惠及2.9万名失能人员,参与国家试点城市项目达32个,参与率65.3% [4] - 保险公司探索"保险+养老社区""团体护理险""护理金信托"等创新形态,如阳光财险四川推行"合署办公+上门服务",中国人寿重庆推动成渝失能评估互认 [7] - 长护险催生"长期照护师"新职业,全国已有约30万人从业,济南等地通过技能大赛提升护理员能力 [4][5] 制度完善与未来方向 - 国家医保局2024年印发《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服务机构行为与资金监管 [8] - 当前筹资主要依赖"医保基金划转+财政补贴",专家建议构建"社保+商保"双支柱体系,形成"普惠+定制"保障格局 [7] - 复旦大学专家指出需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制度可持续性 [7]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
经济日报· 2025-08-03 21:05
普惠小微贷款 - 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6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 增速比一季度末高0.1个百分点 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5.2个百分点 [1] - 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增加2.6万亿元 增量较多 [1] - 6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8% 比3月下降12个基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66个基点 [1] - 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近三成 比上季度末高0.7个百分点 [1]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 6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 同比增长22.9% [1] - 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4万家 获贷率50% [1] 政策支持 - 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解决小微企业缺抵押融资难问题 [1] - 人民银行不断完善政策框架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1]
共襄盛举办好全运会
经济日报· 2025-08-03 13:29
粤港澳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 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和澳门 [1] - 香港回归后参加7届全运会,澳门自2001年起累计参加6届,此次以东道主身份承办将激发爱国热情并促进大湾区体育融合 [1] - 赛事布局体现"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香港承办击剑、场地自行车,澳门承办乒乓球、女排等热门项目 [1] - 珠海/香港/澳门共同承办公路自行车赛,深圳/香港共同承办马拉松赛,开创全运会首次跨境赛事先例 [1] 大湾区融合发展与体育产业协同 - 联合办赛需协调跨境通关、物资调配等,三地首创"一赛事一次跨三境"和"无感通关"等创新模式 [2] - 广东体育产业实力突出,146家国家级体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占30家,覆盖气膜场馆、VR竞技、运动康复等领域 [2] - 香港2024-2025年度体育预算达79亿港元,澳门拥有格兰披治大赛车等国际赛事经验 [2] - 赛事将推动三地体育科技、人才培养和产业优势互补 [2] 文化符号与青少年影响 - 会徽融合广东木棉、香港紫荆、澳门莲花,吉祥物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象征三地同心 [3] - 开闭幕式将同步举行三地升旗仪式,展示粤语、粤剧等特色文化元素 [3] - 赛事活动为港澳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场景,强化国家认同感 [3]
截至7月25日规模超8900亿元 银行密集发行“二永债”补充资本
经济日报· 2025-08-03 08:59
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情况 -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已发行"二永债"合计规模超8900亿元 [1] -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二季度发行规模环比增长260.82% [1] - 农业银行7月22日发行600亿元二级资本债 建设银行5月19日发行400亿元永续债 [1] - 二季度银行发行"二永债"平均利率分别为二级资本债2.25% 永续债2.31% 较一季度进一步下降 [1]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 - 《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后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更加严格 [2] - 银行信贷投放保持在较高水平对资本带来消耗 [2] - 部分银行盈利能力承压导致内源性资本补充空间受限 [2] - 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28% 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8%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 [2] - 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44% 农村商业银行为12.96% 显著低于大型商业银行17.79%和股份制商业银行13.71% [2]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特点 -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较窄 部分银行亟需发行"二永债"缓解资本压力 [2] - 前期已发行"二永债"的银行未来面临集中赎回到期情况 [2] - 中小银行发行"二永债"单次额度少但发行主体较多 [3] - 兰州银行获准发行不超过50亿元永续债 四川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 [3] - 西安银行 承德银行等银行获准发行债券加速巩固经营能力 [3]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建议支持中小银行加快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 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3] - 预计下半年"二永债"发行规模仍会维持高位 增速可能因市场环境等因素波动 [3]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 [3] - 建议拓宽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范围 延长使用期限 [3] - 建议特别国债向重点城商行 农商行倾斜 优化股东资质条件 简化审批流程 [3]
构建“海丝”枢纽的厦航实践
经济日报· 2025-08-03 06:00
20世纪80年代,在厦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亲自领导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在动员部署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 长远考虑,统筹全局",主动把厦门置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中来谋划,高瞻远瞩地将厦 门"发展模式"的首要特征定位在"积极发挥特区四个'窗口'和两个'辐射扇面的枢纽'作用",鲜明指出了 构建枢纽的先导性和战略性意义。 厦航是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亲自参与组建并长期指导发展的企业,也是新中国首家合资经营、企 业化运作的航空公司。2024年7月,在厦航成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厦航全体员工回信,勉励 厦航"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上积极发挥作用。"从《发展战略》到重要回信,厦航始 终将构建"对内和对外两个辐射扇面的枢纽"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并主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航空枢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聚焦"增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交流往来",厚植枢纽战略优势。《发展战略》将"实现祖国统一的桥梁"作为 厦门发展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提出厦门要"成为大陆与台湾来往的主要通道" ...
向前向海 生机勃勃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3
海洋经济发展 - 前海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生产、生活与生态交融型活力海岸带,包括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启动运营测试、"湾区海上游"深港游航线开通等成果 [2] - 前海合作区海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拥有68公里活力海岸带、28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12个海岛,规划布局了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3] - 前海已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龙头企业齐聚 [4] 海洋产业创新 - 深港联合研发的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香港大学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将开放联合测试,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环境应用 [3]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船舶智能航行领域取得突破,包括支持S-100标准体系的电子海图引擎产品和"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 [4] - 前海引进魏桥佳达、欧卡智舶、天津昊野、光启星河、中欣新能等一批智能船舶企业,瞄准新能源智能船舶新赛道 [4] 港口航运升级 - 深圳妈湾港于2021年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大铲湾码头已有近80%的拖车设备完成新能源置换 [5] - 大铲湾码头航线覆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地区,大力发展储能柜、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的进出口业务 [5] - 今年1月至6月,大铲湾口岸锂离子电池储能柜出口额22.41亿元,同比增长642.05%,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进出口858.92万标箱,同比增长12.9% [6] 航运国际化发展 - "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数量达10艘,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有2家落地前海 [7] - 前海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7] - 《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发布,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区域合作,深港两地甲醇加注采用同一标准与流程 [6] 海洋文旅发展 - "海上看湾区"项目开通香港维港、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大桥、深中大桥海上游,推出各类"海洋文旅+"主题航次 [8] - 深圳湾帆船运动中心启用,作为深圳首个中美双认证帆船基地,成为湾区休闲水上运动新地标 [8] -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进出境邮轮36艘次、进出境国际邮轮旅客8万余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8%、323% [10] 海洋科技与政策支持 - 深圳海关实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空运国际货站年设计保障能力提升63%,深圳机场外贸货运吞吐量达50.0万吨,同比增长16.2% [6] - 前海将凭借深海科技、智能船舶、绿色港口航运等优势,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加速推进海洋领域制度型开放 [10]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向前向海 生机勃勃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2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包括AI无人船测试、深港游航线开通、甲醇加注指引发布、金枪鱼交易平台交易额超16亿元、"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登记达10艘等 [1] - 前海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重点布局港口航运、现代海洋服务、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资源与海工装备、海洋文体旅游、海洋生命健康等产业 [1] 海洋产业创新 - 前海合作区海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拥有68公里海岸带、28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12个海岛,布局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2] - 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香港大学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将开放联合测试,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落地 [2]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在船舶智能航行领域取得突破,开发支持S-100标准的电子海图引擎和"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 [3] - 前海已集聚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龙头企业,引进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 [4] 港口航运升级 - 大铲湾码头近80%拖车设备完成新能源置换,预计2024年8月全部完成,并引入AI技术提升港口管理效能 [5] - 大铲湾码头航线覆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大力发展储能柜、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进出口业务 [5] - 2024年1-6月,大铲湾口岸锂离子电池储能柜出口额22.41亿元,同比增长642.05%,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进出口858.92万标箱,同比增长12.9% [6] 航运国际化与绿色化 - 深圳海关实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空运国际货站年设计保障能力提升63%,2024年上半年深圳机场外贸货运吞吐量50.0万吨,同比增长16.2% [6] - 前海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区域合作 [6] - "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达10艘,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7] 海洋文旅发展 - "海上看湾区"项目开通多条海上游航线,深圳湾帆船运动中心成为湾区休闲水上运动新地标 [7] - 大湾区首个香港游艇驾驶培训机构在深圳湾游艇会成立,港澳游艇申报材料从24项精简至12项,申报耗时从90分钟降至15分钟 [8] -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进出境邮轮36艘次、旅客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8%、323%,开通多条国际航线 [9]
虚拟电厂精准响应获奖金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1
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实施 - 华中地区首笔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奖励金在武汉发放 标志着该区域首次成功实施虚拟电厂负荷调控[1] - 7月8日12时至13时 武汉光谷综合能源服务等3家运营商调节40家企业约15000千瓦负荷 获得45000元奖励(标准3元/千瓦时)[1] - 武汉电网负荷峰值7月7日达1774.15万千瓦创历史纪录 预计次日局部地区将出现用电需求陡增[1] 政策与市场机制 - 武汉出台《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实施细则》 采用"政府主导、电网主建、多元参与"原则 每年预计兑付1000万元响应资金[2] - 实施细则通过政府补贴和市场化运行方式 允许运营商根据负荷需求和能源效益自主制定参与模式[2] - 虚拟电厂成为负荷资源聚合商与政府间的平台 实现从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的转型[2] 电网企业创新实践 -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构建虚拟电厂智能调控体系应对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 同步推进农村光伏增收与循环经济示范项目[2] - 公司预测用电需求陡增将影响居民降温及工业制造 故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汉口、洪山等区域实施精准负荷调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