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理性看待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7
预定利率调整机制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现行预定利率超25个基点,触发调整机制 [1]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调整为2.0%,分红型调整为1.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调整为1.0% [1] - 调整依据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 [1] 调整背景与影响 - 市场整体利率水平持续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长期低位运行 [1] - "偿二代"二期规则下人身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上升 [1] - 预定利率下调有助于缓解利差损风险,促进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1] - 普通型和万能型产品利率均下调50个基点,分红型仅下调25个基点,为产品开发留出空间 [2] 行业应对与产品策略 - 近5年行业经历多轮预定利率调整,产品开发、系统切换等应对机制日趋成熟 [2] - 多家公司已启动新产品开发工作,与销售渠道开展对接培训 [2] - 利率机制引导分红型保险产品发展,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2] 市场规范与发展趋势 - 此前调整过渡阶段出现"炒停售"现象,扰乱市场秩序 [3] - 公司需加强销售渠道监测,防止夸大宣传和诱导投保 [3] - 市场利率下行叠加人口老龄化带来新挑战与新机遇 [3] - 公司需提升市场敏感度,加强经济形势研究,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创新 [3]
浙江全力应对用电高峰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7
电力需求与供应 - 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7月以来连日超过1亿千瓦,每天用电量20亿千瓦时以上,预测今夏最高负荷达1.33亿千瓦,较去年增长1000万千瓦 [1] - 浙江通过中长期协议确定最大外购电力4000万千瓦,外购电量2050亿千瓦时,均创历年新高 [1] 电网升级与技术创新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强化电网改造升级,优化区域电网结构,应用智能化作业技术提升运维水平 [1] -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应用人体外骨骼机器人与机械臂综合检修机器人联合作业,作业时间缩短50% [1] - 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完成500千伏春晖变第4台主变投运,整站容量由300万千伏安提升至400万千伏安 [2] - 国网台州湾新区供电分公司投入392台"5G+量子"开关,实现配电线路自动化设备全覆盖 [2] 智能运维与负荷管理 -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对核心商圈安装负荷控制终端,实现综合体空调分钟级柔性调控 [2] - 国网温州市洞头区供电公司应用集中型全自动馈线自动化技术,故障恢复时间从25分钟缩短至120秒 [3] 区域电力保障措施 - 国网台州湾新区供电分公司成立迎峰度夏专项攻坚团队,实施全天候值守 [2] - 国网温州市洞头区供电公司计划在8月前实现全自动馈线自动化功能覆盖整个海岛 [3]
打通金融创新堵点促科技创新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7
科技金融政策与案例 - 广东发布50个科技金融典型案例 涵盖低空飞行器综合保险 潮玩知识产权贷 天使母基金等创新金融模式 [1] - 2024年广东各级政府引导基金认缴规模达4306.11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1] - 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政策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北京 上海 浙江等地推出专项政策 [1] 科技金融发展挑战 - 政府性创业投资基金面临引导作用与盈利指标双重压力 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效果 [2] - 科技金融信息数据跨部门 跨行业共享困难 影响政策合力发挥 [2] - 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存在堵点 痛点 专项政策存在"缺位"现象 [2]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 广东省推出全国首款低空飞行器综合保险 覆盖链路丢失 操作失误等特有风险 示范带动行业探索 [2] - 广州天使母基金锚定种子轮 天使轮早期阶段 已投资膜尔新材 卓劼激光等项目 带动耐心资本支持产业建设 [3] - 科技保险作为"减震器"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填补空白 为创新提供"安全阀" [2] 科技金融协同机制 - 典型案例在解决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金融支持问题上具有示范价值 [3] - 构建科技金融机制需政府 科技界 金融界 产业界协同发力 强化统筹联动 [3] - 典型案例可复制 可推广经验有助于凝聚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合力 [3]
抓住夏日契机升温“清凉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3
清凉经济市场表现 -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推动清凉经济全面升温,夜间纳凉和消暑旅游等体验型消费迭代升级 [1] - 清凉电器销量大幅提升,黑龙江、辽宁、湖北、吉林、贵州环比增幅达183%、178%、170%、164%、144% [1] - 碳酸饮料、冰淇淋等品类成交量环比增长超75%,清凉眼罩销量环比增长超10倍 [1] 消费需求与供给趋势 - 消费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更注重健康安全、环保节能和创新功能,愿意支付溢价 [2] - 新技术赋能消费,即时零售和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涌现,防晒伞、瑜伽服造型防晒衣等创新产品热销 [2] - 电商平台加强线上线下联动,直播带货和体验场景搭建促进消费增长 [2] 产品与场景创新 - 凉席、空调服、风扇服、沙滩鞋、速干衣等产品注重质量、设计和功能升级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企业研发新品,平台商家开展即时配送服务 [3] - 上海室内滑雪场带动客流量和周边酒店预订率,湖南、广东、福建等地景区漂流和水上乐园提升消费体验 [3] 行业监管与规范 - 建立多元共治监管体系,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和执法协作 [4] - 严格线上销售商品质量监管,确保线上线下同标同质,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4] - 健全直播带货服务标准,厘清平台、电商经营者和主播责任,提升网购服务体验 [4]
关税政策让美国纺织服装业承压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美国纺织服装行业严重依赖进口 当前面临供应链调整的巨大压力 [1] -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新关税措施包括"对等关税"和10%的"基准关税" 给行业带来更大冲击 [1] - 行业供应链充满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成为描述决策困难的关键词 [1] - 纺织服装行业供应商利润微薄 加征关税后成本必然增长 价格将继续上涨 [1]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开征"对等关税" 4月9日暂缓对部分贸易对象征收高额关税90天 7月7日将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 [1] - 8月1日后适用的关税税率仍未确定 采购商因需提前下单订货而陷入困境 [1] - 零售商和进口商已感受到现有关税政策带来的财务压力 每月每季度跟踪增加的成本和支出 数字非常高 [2] - 关税不确定性持续 使得采购决策变得复杂 [2] 供应链调整困境 - 企业难以在关税最终确定前决定如何分散风险 调整供应链效果并非立竿见影 [1] - "美国制造"面临结构性障碍 部分采购商在美国找到的供应商供货价格是其他国家的两倍 短期内难以替换 [2] - 国际服饰联合会指出纺织服装行业全球化程度高 大幅加征关税会对其造成直接威胁 [2] 企业应对与市场反应 - 成本上升可能导致偷工减料和价格上涨 所有产品都将变得更贵 [2] - 美国征收高关税难以带来回报 指望借此让生产大规模回流美国不现实 [2]
日美关税谈判“了犹未了”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3
关税协定主要内容 - 美国将对日本相互关税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15% [2] - 日本承诺若美国针对半导体和医药品加征关税则适用最低国家税率 [2] - 日本将增加8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进口额并立即增加75%美国大米进口量 [2] - 日本将追加购买数十亿美元美国防卫装备和100架波音飞机 [2] - 日本将参与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并调整电动汽车补贴政策 [2] -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用于能源、半导体、医疗等产业且90%收益归美国 [2] 谈判过程与分歧 - 日本原坚持"零关税"但最终放弃并接受15%税率 [3] - 双方未签署正式法律文件导致细节表述存在出入 [1][3] - 美国谈判代表威胁若不满意日本执行将恢复25%汽车关税 [6] - 日本政府解释5500亿美元投资主要为民营机构融资担保而非直接财政支出 [5] 行业影响 - 日本车企正自行消化关税以维持市场份额等待政策落地 [4] - 半导体和医药品行业可能面临美国加征关税风险 [2] - 美国农产品出口商将受益于日本市场开放 [2][4] - 波音公司将获得日本100架飞机订单 [2] 实施时间表 - 日本称15%对等关税将于8月1日生效但美国未明确日期 [4] - 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下调可能晚于对等关税 [4] - 农产品进口增加的具体执行方式日美表述不一致 [4]
夯实向海图强坚实根基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2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海洋经济是我国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部署 [1] - 我国在深海探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包括"蛟龙"探海、"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等 [1] - 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发布海洋产业相关政策,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1] 海洋经济重点领域 - 积极开发海洋油气、渔业、矿产等资源,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新能源等产业 [1] - 科技创新聚焦港口清洁用能、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2] - 对海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在土地、海岸线、海域等方面优先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案 [2] 海洋生态保护 -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2] - 推进海洋垃圾治理和污染防治,发展绿色海洋产业 [2] - 推广清洁能源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探索生态友好型开发模式 [2] 国际合作与治理 - 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倡导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3] - 加强与沿线国家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港口互联互通、海洋贸易和科技交流 [3] - 在国际海洋规则制定中贡献中国智慧,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3]
天津津南 走出“接二连三”产业发展路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2
小站稻种植规模与品牌发展 -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稻种植面积从2015年不足1万亩跃升至超6万亩,实现规模化扩张 [1] - 小站稻从传统大米升级为绿色农产品,并形成特色文旅品牌,提升附加值 [1] - 津南区将小站稻列为农业三大产业链之一,2024年跻身国家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2] 种业创新与品种迭代 - 津南区试种津育1875、津育1992等新品种,天隆优619、金粳521等已大面积推广 [2] - 当前主栽品种金稻919、金稻939、津原U99面临产量与品质瓶颈,需通过提纯或换代突破 [2] - 建设小站稻种源研发基地,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推动种业核心技术创新 [3] 产业链升级与加工技术 - 引进瑞士精稻生产线,升级电子眼与色选机,碎米率降低10%以上,包装产能从4吨/小时提升至10吨/小时 [5] - 串联3家链主企业及60余家链上企业,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已投资建设12个项目 [5] - 2025年计划新增2个批复项目,总投资2166万元建设7220亩高标准农田 [4] 农文旅融合与附加值提升 - 小站稻价格涨至4-6元/斤,但亩产仅700-800斤,需通过文旅拓展盈利空间 [6] - 盛坤田园家庭农场结合稻田生态链开发钓鱼、钓虾等体验项目,吸引游客消费 [6] - 2024年5条旅游线路接待游客92万人次,农文商旅综合收入达1324.3万元 [7] 政策与金融支持 - 中国农业银行天津津南支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近2200万元,支持小站稻种植企业与农户 [3] - 津南区研究制定2025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营销能力提升方案,深化文化内涵挖掘 [8]
“好房子”建设如何推进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2
政策支持 - 加强全过程管理,从政策标准、规划设计到物业运维等环节入手,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 [1] - 明确重点工作和责任部门,加强政策、土地、金融、财税要素支撑 [1] - 完善支持措施,如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鼓励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1] 技术支撑 - 各地出台技术标准或工作方案,针对隔音、反味、渗漏等常见质量问题提出标准提升要求 [2] - 老房子改造应从"新"(设备更新、智能焕新)、"好"(好材料、好装修)、"适"(适老化、适幼化)三个方向推动 [2] - 采用"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等新技术,北京桦皮厂8号楼危旧房改建仅用时3个月 [2] 科技赋能 - 围绕"好房子"建设开展科技攻关,研究智慧住宅、近零碳住宅等关键技术 [3] - 新技术应聚焦保温隔热、隔声降噪、渗水漏水治理等影响居住品质的痛点 [3] - 提炼可推广应用的地域适宜技术 [3] 物业服务 - 应用数智手段推动住宅小区智慧化管理,促进物业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 [3] - 搭建智慧物业平台,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向家政、托幼、文化等领域延伸 [3] 产业体系 - 组建"好房子"产业联盟,凝聚开发、设计、施工、物业、建材、智能家居等企业力量 [3] - 构建涵盖全周期、全要素的产业链,推动成立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协会 [3] - 推动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 [3] 市场影响 - 建造和改造"好房子"有助于调动居民购房积极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 -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好房子"建设是居住条件提质的重要抓手 [4]
如何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来自福建省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2
能源结构转型 - 福建省构建"水核风光气储"多元供给体系,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6.7%,发电量占比53.6% [1][4] - 从单一水电依赖转向多能互补,形成"622"结构:火电与核电占60%,水电与抽蓄占20%,风电光伏占20% [4][6] - 海上风电装机达381.8万千瓦,占总装机4.25%,利用小时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4] 清洁能源项目 - 三峡集团福清海峡59台风机年发电12亿千瓦时,漳州核电"华龙一号"单机组年发电超100亿千瓦时 [1][3] - 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年发电3亿千瓦时,配套18兆瓦/36兆瓦时储能系统 [4] - 水口水电站累计发电1700亿千瓦时,增容改造后新增21万千瓦装机 [2][6] 智慧电网技术 - 构建AI驱动的智慧调度系统,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达95.8%,实现100%消纳 [5] - 开发"三全"供电服务平台,故障定位响应达"分钟级",馈线自动化覆盖100% [6] - 布局10个微电网示范项目,如湄洲岛微电网实现77%用电清洁化,翔云镇台区光伏100%就地消纳 [6][7][8] 产业链创新 - 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聚集金风科技等企业,形成60亿元产值集群,下线全球最大26兆瓦风机 [9][10] - 东方电气建成国际领先的风机测试平台,太阳海缆公司具备750千伏海底电缆生产能力 [9][10] - 首创"风雷冰污涝"五防体系,台风灾后复电效率提升68.8% [11] 绿电经济模式 - 开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渔光互补"等综合开发,漳浦六鳌风电场试点深远海养殖 [13] - 2024年绿电交易量19.49亿千瓦时(+154%),绿证交易135万张(+495%) [14][15] - 创新"绿电贷""绿证贷"金融产品,跨省购入山西、新疆等地绿电6060万千瓦时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