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世纪经济报道
icon
搜索文档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低利率时代呼唤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7:12
当前利率市场现状 - 主要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呈单边下行走势 [3] - 资本市场对低利率传导效果不及预期 利率走低被解读为经济长期悲观信号导致资本市场承压 [3] - 企业融资仍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 债券市场未能成为融资主力 即便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企业债券利率同步下行 [3] 不同市场结构下利率调整影响 - 美国市场结构中八成是直接融资(以股债为主) 低利率能有效推升风险资产价格并产生强劲正财富效应 进而拉动投资与消费 [3] - 日本和欧洲直接与间接融资比例接近 银行体系在低息环境下面临净息差收窄和信贷投放动力不足困境 形成供给约束导致政策传导受阻 [3] 政策对资本市场支持 - 政策持续呵护资本市场 从新国九条到1+N政策体系落地 [3] -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3] - 监管部门出台科创八条和并购六条等政策 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 低利率环境下资本市场作用 - 资本市场促进产业、科技、资本良性循环 是科技自立自强必要出路 [4] - 通过股权融资和并购重组等工具对接科技创新企业资金需求 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4] - 推动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和绿色化改造实现升级 在存量经济中挖掘增量价值 [4] 资本市场历史性机遇 - 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且投资属性弱化 让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机遇 [4] - 长期投资优质资产具有丰厚回报潜力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需要建立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 [4] 资产管理机构挑战 - 资产管理机构面临穿越周期挑战 需为投资者进行有效资产配置并谋取较好回报 [5] - 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确定性较为明确 考验个人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和资产管理机构资产配置能力 [5] - 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5]
2025资管年会特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7:10
行业发展趋势 - 资管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2] - 中国资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且结构更加多元呈现百花齐放局面 [2] - 资管业务在低利率时代加快从规模导向向能力为王转变 [3] 经济环境支撑 -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 经济稳中有进主要指标表现良好 [2]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4年末持牌资管机构达178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55家占比31% [2] - 全球最大规模且持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为行业提供庞大稳定客户基础 [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确立数智化战略 深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 [3] - 公司总资产突破9.6万亿元 位列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第19位 [3] - 实施品牌全球化战略 整合境内外牌照资源构建募投管退全链条服务能力 [3] 业务发展路径 - 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心推进品牌全球化/资配多元化/价值长期化/生态数智化四化发展 [3] - 资配多元化要求构建穿越周期的投资能力图谱锻造大而全的大资管中心 [3] - 生态数智化通过提升投研/配置/营销/管理的数智化水平打造大资管服务生态 [5] 核心发展理念 - 坚守金融强国初心落实金融为民责任 [3] - 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原则 提供完备/友好/亲和/向善的服务 [4]
花旗银行德克·威勒:欧洲商业周期转向超配美股 看跌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7:06
股票市场 - 人工智能交易回归成为核心驱动力 科技板块引领美国市场表现 [1] - 美国股市估值虽不便宜但仍有拉伸空间 因并非所有投资者都已做多 [1] - 欧洲市场被视为优质分散投资选择 因商业周期转向且欧洲投资者是美国股票最大持有者 [1] - 花旗策略师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因中国是全球少数拥有规模化AI资产的市场 [1] 债券市场 - 对美国国债持中性态度 受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与期限溢价需上升的双重力量拉扯 [2] - 美国国债期限溢价应比当前高出约50个基点 因未来10年美国财政赤字规模较大 [2] - 超配新兴市场债券 尤其看好墨西哥、巴西和南非市场表现 [2] - 低配日本国债 因日本央行加息通常导致债券表现不佳 [2] 外汇市场 - 美元面临结构性与周期性双重看跌压力 预计年底前持续走弱 [3] - 关注新兴市场高息货币套息交易机会 包括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土耳其等国货币 [3] 大宗商品 - 对所有大宗商品持中性态度 但仍坚持逢低买入策略 [3] - 黄金结构性看涨逻辑成立 因各国央行正将储备资产从美元分散配置 [3] - 做多白银 因当前市场环境符合其表现良好的条件 [3] 整体配置观点 - 对全球股票市场持续机会持积极态度 尤其看好美国市场AI领域高敞口 [4] - 对美国债券更趋谨慎 因期限溢价需上升 同时更青睐新兴市场债券 [4] - 维持看跌美元观点 [4]
《2025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重磅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7:06
年会概况 - 2025资产管理年会于8月16日在上海浦东举办 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 [1] - 年会主题为"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 并围绕大类资产多元配置、被动投资大发展下的资管新趋势等议题展开 [1] - 浦发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负责人及多家知名资管机构高管共同出席报告发布仪式 [1] 报告内容结构 - 《2025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包含五个部分:回首大资管、再造竞争力、资配新风向、银行理财半年报及专访对话 [2] - 第一部分回首大资管聚焦近10年资管行业数据解读 并梳理近一年十大资管重磅事件 [2] - 第二部分再造竞争力分析资管行业发展新特征、财富管理转型及公募基金改革等核心竞争力要素 [2] - 第三部分资配新风向涵盖资管机构对各类资产走势预判、投资策略变化及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趋势 [2] - 第四部分银行理财半年报依托南财理财通对上半年理财市场进行数据分析 [2] - 第五部分专访对话邀请宁银理财、中国平安、交银施罗德基金等机构领军人物探讨行业现状与未来 [2] 报告背景与影响力 - 该报告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资管研究院出品 已连续发布10年 [1][3] - 报告集结21世纪经济报道资管研究力量 并收集行业资深研究者与从业者一线声音 [3] - 报告系资管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配套活动包括中国资产管理闭门研讨会、南财数字金融论坛等行业活动 [3] - 配套内容产品涵盖《21资管+》《对话资管30人》《金融合规报告》等日常专栏 [3]
浦发银行张为忠:一个中心、四化发展 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7:03
行业宏观背景 - 中国资管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契机[2] - 中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经济稳中有进为资管行业提供良好基础[2]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进展 2024年末持牌资管机构达1782家 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55家占比31%[2]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且持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为行业提供庞大稳定客户基础[2] 公司战略定位 - 浦发银行总资产突破9.6万亿元 位列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第19位[3] - 公司确立数智化战略 深耕科技金融 供应链金融 普惠金融 跨境金融 财资金融五大赛道[3] - 强化数字基建 数字产品 数字运营 数字风控与数字生态五数建设[3] - 提出一个中心四化发展策略 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心[3] 业务发展路径 - 品牌全球化:整合境内外牌照资源 构建募投管退全链条服务能力[3] - 资配多元化:构建穿越周期投资能力图谱 从规模导向转向能力为王[3] - 价值长期化: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 提供完备友好亲和向善的服务[4] - 生态数智化:携手财富管理打造大资管服务生态 提升投研配置营销管理数智化水平[5] 行业活动概况 - 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办 系国内资管行业最具影响力盛事之一[1] - 年会聚焦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主题[1] - 千余名资管人士参与讨论大资管发展趋势与多元资产配置议题[1]
本轮周期美联储的决策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6:52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并取消补偿策略 重申2%长期通胀目标[2] - 修订版《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策略声明》发布 体现政策框架审查成果[1] - 美联储2020年8月制定平均通胀目标允许通胀适度高于2%进行补偿[2] 通胀形势与政策应对 - 美国通胀高于2%目标已持续4年有余 通胀具有黏性特征难以下降[2] - 美联储2021年11月开始减少资产购买 2022年3月才开始加息 应对行动延迟近1年[3] - 3轮共5万亿美元财政纾困救助结合供应中断和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通胀大幅上涨[3] 就业与政策导向变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劳动力市场平衡脆弱且就业下行风险上升[1] - 修订版声明指出充分就业是"在价格稳定背景下可长期维持的最高就业水平"[3] - 鲍威尔明确表示"为就业设定数字目标是不明智的" 因充分就业水平无法直接测量[3] 历史政策策略对比 - 美联储本轮通胀前期放弃先发制人策略 与历史做法形成对比[3] - 1984年沃克尔在经济复苏初期失业率7.8%时提高利率 成功避免通胀压力[3] - 2016年通胀率1.3%时耶伦领导的美联储上调利率25个基点[3] 政策预测与现实偏差 - 大多数经济学家及主要央行曾预测通胀为暂时性 实际发展与预测不符[3] - 预测过于依赖理论模型而忽略复杂现实 包括疫情后劳动参与率下降等新现实[3] - 鲍威尔强调关税增加将推动通胀上涨 但影响需时间完全体现[1][3] 政策调整暗示 - 鲍威尔暗示可能恢复降息以应对就业下行风险和经济增长放缓[1] - 美联储政策处于限制性区间 基准前景和风险平衡变化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1] - 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通胀风险大于就业风险[1]
风华五载同行路 行稳致远启新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6:47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五年累计为客户创造投资收益逾1100亿元 [1] - 平均每年投入超过2600亿元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 - 截至2025年7月末产品破净比例和负收益占比分别为0.65%和0.55% [3] 投研能力建设 - 强化以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为"双支柱"的投研能力体系 [2] - 打造"工业化、平台化"投资管理模式 [2] - 建立涵盖红利、量化、指数等九大策略主题的含权产品体系 [2] - 投研团队涵盖金融工程、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元专业背景 [3] - 建立长短期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 [3] 产品体系创新 - 推出"安+心稳致远"产品品牌体系包含四大系列:安心系列(现金管理)、安稳系列(固收类)、安致系列(固收+)、安远系列(混合类) [4] - 现金理财夜市产品在夜市时段总交易占比17%,申购占比28% [4] - 持续打磨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5][6] 科技与数字化应用 - 构建全量、全域、同宽、共享、协作的平台化能力 [7] - 在投研领域应用大模型覆盖政策解读、年报解析、研报生成等功能场景 [8] - 数字员工EVA场景覆盖超过90% [8] - 采用"大模型+小模型"AI混合模型技术打造营销中台 [8] 实体经济服务与战略布局 - 投向科技金融领域余额超过25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 [9] - 投向绿色金融领域余额超15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 [9] - "稳健精选绿色金融"系列产品累计发行12期,募集规模超40亿元 [9] - 联合发布国内理财行业首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双主题债券指数 [10] - 推出"智享ESG""新启航绿色金融"等多系列绿色金融主题产品 [10]
佛山科促会在禅城揭牌 力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4:19
近年来,佛山市力促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并开发了全国首创首单中试综合保险,大幅降低企业研发和 转化的试错成本。佛山目前已累计建成85家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佛山产研 院建设的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平台更是入选了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由佛山产研院管理的"汾江科创带广科创投基金"也于今年8月20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该基金汇聚了广 东省科学院、广科控股以及佛山本地资本力量,将重点投资于科创带内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项目,为早 期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赋能。 广东省科学院还将与禅城启航基金等机构合作,参与运作"禅西智造创业投资基金",共同支持佛山传统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先进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广东省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建 尧表示,通过基金投资,将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完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科技 金融"的成果转化模式,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 实的科技支撑。 8月27日,佛山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简称"科促会")在佛山禅城揭牌成立。当日,佛山市技术经纪 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同时揭牌。"汾江科创带投资基金"同步设 ...
自动驾驶接驳、一键导航找座 “黑科技”全方位护航十五运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4:16
赛事科技应用 -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将微纳米级制冷技术应用于城市志愿者服务站表面 可使建筑表面温度降低至少15摄氏度 [1] -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室内定位导航技术已完成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天河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的铺设 观众可通过小程序实现座位一键导航 [1] - 小马智行L4级自动驾驶技术将用于全运会期间运动员与观众的接驳场景 [1] - 视源电子智能机器狗具备体育场馆自动巡检功能 [1] - 中科开创空中移动充电机器人可支撑大型赛事场景中绿色出行与补能设施的快速部署需求 [1] - 广东中科凯泽智慧体育系统通过AI捕捉运动姿态生成十五运会专属精彩瞬间海报 [1] 健康科技应用 - 视鹏科技推出以外骨骼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助行与腰部保护外骨骼装备 可辅助运动员康复训练 [2] - 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展示可生成体质报告的舌诊拍照设备及根据体质推荐配方的茶饮调配机 [2] - 研究院将为全运会提供超声波药浴桶和音乐助眠沙发 分别设置于场馆周边和住宿区域 [2]
21评论|建设智能社会需要系统性规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2:01
技术基座建设 - 构建数据-算力-算法协同体系 实现数据要素创新 完善数据产权制度 推动公共数据依法开放 通过收益分成等激励机制激活数据供给 [1] - 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依托东数西算工程优化资源配置 发展可扩展算力云服务 推动智能算力普惠化绿色化 [1] -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模型架构创新 建立模型能力评估体系 推动通用大模型与行业专用模型协同演进 通过开源代码数据集框架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1] 政策法规构建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智能社会底线 需防范数据泄露算法歧视等问题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 [2] - 推动算法可解释性研究 建立算法伦理审查机制 制定符合国情的算法治理框架 防范模型黑箱幻觉算法歧视等风险 [2] 人才培养体系 - 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学科深度融合 中小学引入编程教育和AI基础课程 高等教育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如人工智能+生物制造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 [3] - 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位一体创新联盟 通过企业主导产教融合模式提供实践机会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科研基金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 开放合作生态 - 参与联合国G20等多边机制AI治理对话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推动AI伦理准则制定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推广智能基础设施项目如智慧港口智能物流 [4] - 提升国际AI标准制定话语权 构建硬件-软件-应用全链条生态 通过人工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医疗等专项行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4] 民生应用场景 - AI辅助诊疗系统缓解基层医疗看病难问题 智能教育平台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 养老机器人智能家居提升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生活质量 [5] - 城市大脑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环境质量 优化公共资源分配 推动人机共生新型治理模式 倡导技术向善发展理念 [5] 发展目标规划 -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1] - 未来十年需以系统性思维统筹规划 抓住技术突破窗口期 应对社会变革阵痛期 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实现全球领先地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