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尔街见闻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终究还是跟美团杠上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9:05
阿里到店团购业务启动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合作的到店团购业务将于9月20日在上海、深圳、嘉兴启动试点 后续全面铺开 并通过淘宝、支付宝、高德三大流量端口上线 [2] - 高德地图通过"扫街榜"为到店业务引流 该榜单基于近一年5132万用户的13亿次导航和228亿公里行程数据 筛选118万家店铺并结合芝麻信用生成真实评价 [3] - 高德同步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 通过超10亿补贴鼓励用户到店消费 [3] 阿里本地生活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淘宝闪购升级(4月30日)、高德扫街榜发布(9月10日)到店团购业务上线 逐步完善本地生活拼图 构建"到家+到店"完整生态 [3] - 业务核心目标包括直击美团利润腹地 并为电商主业寻求新增长曲线 [3] - 高德扫街榜承诺永不商业化 强调真实评价为核心生命力 [4] 业务协同与竞争优势 - 到店业务与到家业务具备协同效应 商家资源可复用 且到店业务因无配送环节利润空间更大 [5] - 淘宝闪购外卖业务表现超预期:8月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 周日均订单量8000万单 月度交易买家数达3亿 较4月增长200% [6][7] - 外卖业务带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8月前三周数据) [8]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预计未来三年百万品牌门店入驻后 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淘宝平台带来1万亿交易增量 [9] - 到店团购业务是阿里集团"大消费平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AI+云"业务并行发展 [9] - 行业竞争格局将因阿里全面切入到店业务而重塑 [5][9]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今年再降息两次是合适的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9:03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今年再降息两次是合适的。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
日央行“意外放鹰”:两张“反对票”和减持ETF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8:43
两位票委反对、意外宣布抛售ETF,以及植田和男"放鹰",日本央行可能比预期更快地加息。 周五,日本央行在政策会议上释放出比市场预期更为鹰派的信号,两名委员投票反对维持现行利率不 变,同时央行决定开始出售ETF和REITs持仓,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日央行可能比此前预期更快退出货币 宽松政策。 尽管日央行维持短期利率在0.5%不变,但委员Hajime Takata和Naoki Tamura提议将利率上调至0.75%, 虽然该提议未获通过,但市场将此视为近期加息的前奏。这一意外的鹰派立场推动日元走强,日股则从 高位回落。 日央行同时宣布将以每年约3300亿日元(20亿美元)的速度出售ETF持仓,以每年约50亿日元的速度出 售REITs。该决定标志着日央行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尽管按照这一速度完全清仓需要超过一个世 纪的时间。 此外,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会后表示,如果经济和价格预测得以实现,日央行将根据经济和价格改 善情况继续加息。市场焦点重新转向日央行下次加息时点,即使全球前景和日本政治存在不确定性。 委员会内部鹰派压力上升 两名委员的反对票凸显了日央行内部日益增长的鹰派压力。Saxo首席投资策略师Charu Ch ...
小马智行:2026年初将实现关键盈利目标,今年Robotaxis产量有望达到1000辆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8:38
公司商业化进展 - 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实现单车经济盈亏平衡 标志着迈向商业化盈利阶段 [1][3] - 已完成400辆Robotaxi生产 计划2024年底前全球部署100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1][2] - 盈利策略包括扩大车队规模摊薄固定成本 降低保险成本 增加用户基础提高车辆使用率 [3] 行业规模与竞争格局 - 中国Robotaxi行业处于商业化突破临界点 车队规模预计2025下半年至2026年增长10倍 从数千辆增至数万辆 [1][4] -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百度Apollo Go共同角逐市场 文远知行截至3月全球拥有超1200辆自动驾驶车辆 [1][2] - 瑞银分析师预计2030年代末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达1830亿美元 全球市场约3940亿美元 [4] 技术发展与成本控制 - 专注于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 作为大规模商业化能力验证区域 [3] - 未来两到三年主要目标是在保持安全标准同时进一步削减硬件成本 [4] - 开发下一代Robotaxi的一次性研发投资导致2024年第二季度亏损扩大 预计全年业绩承压 [4] 市场扩张战略 - 海外市场包括卡塔尔迪拜卢森堡 但公司不急于海外扩张 [3] - 实现单车盈亏平衡后可更积极扩大车队规模 单车盈利是技术盈利关键前提 [3] - 行业成功需赢得消费者 Robotaxi服务需像传统出租车般便民 单个城市需至少几百辆运营车辆 [4]
高盛上调百度目标价:重估“从芯片到应用”的AI全栈能力,翻倍Robotaxi估值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7:52
核心观点 - 高盛大幅上调百度目标价 认为市场正重新审视其传统搜索业务之外的巨大价值 尤其是全栈AI能力 自动驾驶商业化及现金储备 [1][3] - 高盛将百度美股目标价从90美元上调至154美元 港股目标价从88港元上调至150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1] - 百度股价自9月初以来上涨超40% 市场焦点转向非搜索业务增长潜力 [1] - 高盛给出分类加总估值近200美元/股 远超传统搜索业务约26美元/股的价值 [3] - 百度仍具有良好的风险回报比 牛市情景下潜在上行空间可达60% [3] AI云业务 - 百度AI云核心竞争力在于完整的全栈能力 覆盖自研昆仑芯片 深度学习平台 AI模型和软件应用 [4] - 高盛将百度AI云业务估值提升至250亿美元 折合每股72美元 [4] - 估值倍数从3倍市销率上调至5倍 与腾讯云持平 [4] - 2025年上半年AI云实现32%同比增长 明显快于此前水平 [4] - 高盛预计该业务未来两年维持20%以上增长 保持10%的EBITA利润率 [4] - GPU和订阅式云业务占企业云收入50%以上 具备更高利润率和经常性收入 [4] - 自研昆仑芯片支撑算力集群从万卡扩展至三万卡 并开始赢得外部客户 [5] - 昆仑芯在8月获得中国移动数十亿元人民币规模订单 [5] - 百度文库 百度网盘等AI应用商业化进展显示出被市场低估的潜力 [5] Apollo Robotaxi业务 - 高盛将Apollo Robotaxi业务估值从40亿美元翻倍至80亿美元 折合每股23美元 [6] - 估值上调理由包括车队部署速度加快 更低成本RT6车型提升盈利能力 广阔国际扩张前景 [6] - 2025年第二季度车队规模已超过1000辆 年底有望达到2500辆 领先国内同行 [6] - 第六代无人车RT6制造成本低于3万美元 [6] - 在武汉等车队密度较高城市 自动驾驶服务单位经济效益已达到盈亏平衡 [6] - 高盛调整估值方法 从市销率转向EV/NOPAT 采用与小马智行 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类似估值框架 [6] - 通过优步 Lyft及国内出行平台的轻资产合作模式 加速全球市场扩张 [6] 现金及投资价值 - 高盛将百度持有的220亿美元净现金及60亿美元长期投资价值全额计入分类加总估值 折合每股81美元 [7] - 过去市场往往对这部分现金价值给予折扣 但百度在加强股票回购和潜在派息等股东回报方面采取更积极姿态 [7] - 尽管AI和芯片资本支出大幅增加 但核心搜索业务和已盈利云业务仍能产生稳定现金流 为新业务投资提供充足支持 [7] 未来催化剂 - Robotaxi业务价值随车队和付费订单规模扩大被进一步挖掘 [7] - 公司对AI代理/软件 云业务增长提供更详细的财务披露 [7] - 有望在2026年实现香港主要上市并被纳入港股通 从而引入增量资金 [7] - 昆仑芯片 小度等子公司通过外部融资或独立上市释放潜在价值 [7]
9月来涨超50%,下周美光的财报,市场需要“强劲的HBM叙事”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7:52
美光财报发布之前,巴克莱看好NAND业务短期反弹与HBM业务长期增长,上调其目标价至175美元。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巴克莱在最新报告中表示,NAND闪存业务的暂时性复苏以及高带宽内存(HBM)市 场份额的长期上升轨迹,将推动美光股价在财报发布后表现强劲。 巴克莱分析师Tom O'Malley表示,美光将公布略好于此前预告中值的业绩,并基于NAND闪存的出货量 和平均售价提升给出更强劲的指引。该投行预计美光第四财季收入将达到112.6亿美元,环比增长 21%,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111.5亿美元。 分析师指出,尽管尚未看到NAND闪存现货价格出现拐点,但在Broadcom发布公告后,硅谷地区出现 了大规模采购活动,这是一个临时性的增长。HBM业务方面,美光市场份额预期从目前的"低20%"进一 步提升,额外5%份额增长可带来超过20亿美元收入贡献。 基于此,巴克莱将美光目标价从140美元上调25%至175美元,距目前还有3.5%上涨空间,维持"增持"评 级,9月份以来涨超50%,年内涨超100%。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增长被定义为"临时性增长"。分析师指出,硬盘驱动器市场规模远超闪存数据中心 市场(1100EB+对比 ...
美股盘前英特尔跌超2%,欧股普涨,美元反弹,现货黄金上涨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6:49
日本央行政策调整 -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但意外宣布启动ETF抛售计划 规模类似于21世纪初处置银行持股 [1][2] - 该举措导致日本股市回吐早盘涨幅 日经225指数收盘下跌0.6%至45045.81点 东证指数收跌0.4% [2][4] - 日本国债期货遭大举抛售 两年期收益率升至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五年期收益率同步升至2008年以来峰值 [2][4] 全球市场反应 - 亚洲股市普遍承压 韩国首尔综合指数收跌0.5% 亚洲货币集体走软 韩元和印尼盾均下跌0.5% [1][4] - 欧洲股市逆势上涨 德国DAX30指数开盘涨0.24% 法国CAC40指数涨0.26% 英国富时100指数微涨0.03% [1][4] - 美元指数从美联储决议日低点96.22反弹至97.59 涨幅达0.23% [2][3][4] 债券与外汇市场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个基点至4.131% 2年期收益率较周三低点回升超10个基点 [2][4][7] - 日本40年期国债收益率逆势下行7.5个基点至3.36% 形成期限利差分化 [4] - 印度卢比兑美元跌至88.32 逼近历史最低点88.4550 英镑兑美元跌0.5%至1.34835 [4] 企业动态 - 联邦快递盘前涨超5% 因第一财季业绩超预期且未来展望积极 [1][4] - 英特尔盘前跌超2% 表现弱于大盘 [1][4] 大宗商品表现 - 现货黄金上涨0.25%至3653.42美元 呈现避险属性 [4][9] - 美国初请失业金数据好转 支撑美元和美债收益率上行 [3]
摩根大通坚定看好中国银行股:“高股息叙事”远未结束!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6:29
核心观点 - 摩根大通坚定看多中国银行股 认为高股息叙事远未结束 预计A股银行板块下半年可能上涨最多15% H股银行股有望攀升8% [1][3] - 银行业基本面和政策环境改善支撑估值修复 净息差趋稳和中间业务收入复苏推动业绩增长 [1][7] - 政策引导下未来三年约14万亿元增量资金可能流入股市 高股息板块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2][8][11] 股息收益率优势 - 中证300银行股股息收益率达4.3% 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8% 银行存款利率1.25%和理财产品收益率1.9% [1][3] - MSCI中国银行股股息收益率达5.4% 相对10年期国债的股息利差达到360个基点 [5] - 即使在贸易摩擦升级的压力情境下 中国银行股仍能提供约4%至4.5%的股息收益率 [1][5] - 极端压力测试显示银行A股和H股的股息收益率仍能维持在3.8%和4.5% [5] - 如果股息利差收窄至200个基点 A股银行股平均仍有27%上涨空间 H股银行股平均上涨空间达42% [5] 资金流向支撑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明显上升 平安集团对四大银行H股增持贡献超过50%的南向资金流入 [5] - 融资融券余额占可交易市值的比例为2.3% 低于2015年约4%水平 表明上涨具备可持续性 [11] - 国有保险公司将把18%的新增保费投入A股 共计1.3万亿元 [9][11] - 公募基金持股规模以每年至少10%的速度增长 贡献2.8万亿元 [9][11] - 居民存款和理财产品各转入5%至股市 将分别贡献8.1万亿元和1.6万亿元 [10][11] 基本面改善 - 二季度银行业收入 税前利润和净利润增速均转正 分别达到2% 3%和3% 较一季度明显好转 [7] - 手续费收入在二季度实现6%同比增长 而一季度为零增长 [7] - 国有银行收入增长达到5% 所有六家国有银行在二季度均实现正增长 平均增幅2% [7] - 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比例保持稳定 关注类贷款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 [7] - 降息周期接近尾声 预计下半年或2026年可能还有一到两次额外降息 [7] 政策环境支持 - 监管层推出中国价值提升倡议 通过政策措施鼓励上市公司提升投资者回报 [8] - 相关政策涵盖市值管理 股份回购 现金分红 公司治理等多个维度 [8] - 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增加股市配置 预计贡献约0.5万亿元 [10]
日本央行行长:要卖掉所持ETF将需要100多年时间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4:47
日本央行ETF出售计划 - 日本央行行长表示按当前速度出售ETF和J-REITs需耗时100年以上 [1] - 出售计划将在必要准备工作完成后启动 [1] - 出售机制设计包含必要时停止的灵活性 [1]
英伟达联手英特尔,或重塑AI PC市场格局,联发科压力山大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4:37
合作概述 - 英伟达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并达成合作 双方将共同开发下一代数据中心和客户端处理器[1] - 合作意在重塑数据中心与PC市场格局 可能为AI PC市场注入新动能[1] 对台积电的影响 - 短期直接影响极为有限 合作核心是产品设计而非制造[2] - 首批产品预计仍将在台积电生产 凸显其在高性能计算晶圆代工领域的技术领导地位[1][2] - 长期或迎温和竞争 但相较于因绝对主导地位面临政府审查 竞争可能是更理想状态[2] 对联发科的影响 - 面临明确负面冲击 与英伟达在PC领域的合作关系将不再是独家[3] - 长期发展潜力变得更为有限 尤其是在英特尔主导的PC市场[3] - 尽管首款合作PC芯片GB10即将大量出货 但未来前景已蒙上阴影[3] 对AI PC市场的影响 - 有望为增长缓慢的AI PC市场注入强心剂[4] - 英特尔此前产品NPU性能不足 新处理器未获PC厂商广泛响应[4] - 英特尔借助英伟达图形与AI技术 可能以更快速度推出更具竞争力产品 催生更强劲AI PC产品周期[4] 供应链影响 - 对亚洲半导体供应链影响呈现分化态势 英特尔产品相关厂商受益更明显[6] - 合作未涉及新晶圆代工业务 与英特尔代工业务相关的设备供应商只看到微小上行空间[6] - 英特尔扩大支出的预期能否实现 取决于其14A制程获得更多客户信心[6] 产品技术组合 - 英特尔x86 CPU结合英伟达图形技术 可能为AI工作站带来更强产品组合[1] - 基于Arm架构的Windows on ARM生态系统发展过去12-18个月一直落后于市场预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