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搜索文档
越来越多“老朋友”成为进博会“常驻客”,中国开放东风为世界注入经济暖流
华夏时报· 2025-11-07 19:56
进博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进博会参展企业总数达4108家境外企业,其中包括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3] - 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显示国际社会对"进博机遇"的信心[3] - 本届进博会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设置33场分论坛及闭门会,配套活动80余场[8] 企业参展与平台价值 - 上海根旺实业有限公司展台面积从2023年18平方米升级至今年36平方米,体现进博会作为全球经贸合作平台的价值[5] - 贺利氏、诺华、GE医疗等20余家企业成为进博会首批九年"全勤生",德国科技巨头贺利氏、宜家等企业连续八年参会[5] - 上海美国商会连续第三年举办美国食品与农业馆,在中美贸易磋商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5] 产品创新与首发成果 - 元化智能在进博会发布全球首款"五合一"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标志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在智能化、集成化方面实现重要突破[6][7] - 通用电气展出LEAP-1C发动机模型(中国首展)、特斯拉展出Cybercab赛博无人驾驶电动车(亚太首展)、西门子首款国产双源光子计数CT(亚洲首发)[7] - 益海嘉里金龙鱼首次以大健康主题亮相主展台,集中展出"金龙鱼丰益堂"多款强功能性新品[6] 签约金额与商业成果 - 中国东航签署19份采购协议总金额达12.11亿美元,其中一年期展位成交金额3.3亿美元,较去年增长23.3%[8] - 中国海油签约额超过130亿美元,中国能建现场签约金额达18.28亿美元,均创单届进博会历史新高[8] - 美国馆开幕首日达成580万美元订单,山东老字号与新西兰企业签约获千万订单,重庆交易团签约外资增资等三个项目[10]
“没事会有人买单的”!泡泡玛特暗指消费者是韭菜,近3个月股价大跌30%
华夏时报· 2025-11-07 14:07
直播事故与市场反应 - 11月6日泡泡玛特直播间工作人员展示售价79元的DIMOO挂链盲盒时评论“卖79确实有点贵”并称“没事会有人买单的”引发消费者质疑[1] - 该直播事故话题于11月7日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对公司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1] - 受此消息影响泡泡玛特港股早盘股价直线下挫一度下跌超过5%至发稿时报2082港元/股总市值为2796亿港元[3] 公司回应与产品信息 - 泡泡玛特回应称确实发生直播事故公司正在紧急调查但不会开除相关员工[5][6] - 涉事产品为11月新推出的“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含6个常规款和1个隐藏款单个盲盒售价79元整盒售价474元[7] - 据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DIMOO是公司旗下第五大艺术家IP上半年收入为1105亿元占总收入的8%[17] 产品质量与历史争议 - 近期有报道指出该79元挂链盲盒正品频现掉漆问题而仿品成本可低至4元引发对其真实价值与定价差距的争议[10] - 在直播事故前公司新推出的“Skullpanda餐桌系列”盲盒因产品底座或头部品牌Logo被误印为“POPMAET”而陷入舆论争议[14] - 公司已下架存在印刷错误的问题产品客服确认属于“批次性错误”并提供换货服务但更换周期较长预计需至11月下旬或12月[14] 公司业绩与创始人动态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45%至250%其中国内收入增长185%至190%海外收入增长365%至370%[16] - 创始人兼CEO王宁于2024年10月24日减持2170万股公司股份减持均价7198港元套现总额达1562亿港元[19] - 根据2025年6月福布斯实时富豪榜王宁身家为2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据公司2024年年报其持股比例为4873%以此计算持股市值约为1467亿元[19]
吸收合并新疆汇和银行、获准增资,新疆银行已启动IPO筹备
华夏时报· 2025-11-07 13:54
资本扩充与股权结构变化 - 新疆银行变更注册资本方案获批,通过定向募股43.17亿股,总股本将从79.06亿股增至122.23亿股 [2][3] - 新疆金投入股37.77亿股,持股比例达30.9%,或将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2][3] - 截至2024年末,该行国资企业股东持股比例达88.49%,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7.39%、17.39%和12.65% [3] 吸收合并与区域整合 - 新疆银行获批吸收合并新疆汇和银行,将承接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机构和员工,新疆汇和银行将解散 [2][4] - 此次合并是继2024年吸收合并库尔勒银行后,新疆银行在区域改革化险方面的又一举措,使新疆地区城商行数量降至4家 [2][4] - 新疆汇和银行2021年末资产规模为448.62亿元,此前曾多次尝试A股及港股上市 [4] 上市筹备进程 - 新疆银行于2025年4月入选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被列为重点上市后备金融机构 [5] - 该行于2025年5月启动上市财务顾问服务项目招标,推进IPO筹备进程 [2][6] 资本充足水平与经营挑战 - 截至2025年9月末,新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3%、9.33%和11.19%,较2024年末的10.55%、10.55%和13.18%均出现下降 [6] - 2024年该行信贷业务规模快速增长,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增长较快,导致资本充足水平快速降低 [6] - 专家指出,银行需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战略定位、业务经营、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多层面进行系统性规划和有效执行 [6][7]
2026年展望——地缘经济与双循环
华夏时报· 2025-11-07 13:54
中美股市上涨驱动因素 - 2025年中美股市均显著上涨,但驱动因素不同:中国股市上涨主要源自风险溢价下降和市场预期改善,企业盈利增长贡献较小;美国股市上涨有企业盈利贡献,但风险溢价处于极低水平且上涨集中在科技巨头“7姐妹”[2] - 中国实体经济表现疲弱,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负增长,反映总需求疲弱,股市与实体经济出现分化[2] - 人工智能发展是影响两国风险溢价变化的关键因素,DeepSeek等突破提升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创新能力的信心,而对生产率提升的乐观预期驱动美国股市上涨[2] 金融周期与资产配置 - 金融周期下行阶段,房地产调整和债务紧缩导致需求疲弱,同时租金等成本下降促进供给改善,总需求不足带来宏观层面的“超额储蓄”[4] - 储蓄配置方向取决于市场信心:信心不足时配置国债导致无风险利率下降,信心上升时增加风险资产配置推动股票价格上涨[4] - 中国当前处于金融周期下行调整,去杠杆带来储蓄增加,对创新能力的重新认知促进了对科技类风险资产的配置[5] 债务负担与融资结构 - 中国企业和家庭部门还本付息相对于GDP和新增贷款的比例仍处于高位,债务负担化解是拖累需求的重要因素[5] - 现代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下,去杠杆导致新增贷款需求乏力,债务人还债给银行后难以形成新的总需求,需要财政扩张等外生力量打破僵局[5] 人工智能竞争格局 - 美国限制对华先进半导体出口旨在拖慢中国AI发展,但市场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重估与AI突破有关,中美在AI模型和专利数量上呈现并行发展态势[6] - DeepSeek实现了“用7纳米芯片做4纳米芯片的事”,通过算法架构改善弥补算力约束,而非单纯增加算力投入[6] - 中国在AI人才方面具有优势:虽然在美国工作的AI研究人员较多,但在中国读本科的人数大大超过美国,且近期在中国工作的人数呈上升趋势[6] 规模经济与AI发展 - DeepSeek突破改变了AI研发需要大机构的规模定律认知,通过算法优化提升算力边际产出,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算力投入[7] - 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和人才规模优势方面突出,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上下游协同、共享基础设施和人才池)促进创新生态发展[7] - 规模经济效应意味着大模型未来发展仍将由大国主导,中国在这方面具有竞争优势[7] 贸易结构与外循环变化 - 美国新关税政策导致中国对美出口较去年同期降低25.7%,但中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4%,主要带来贸易结构变化而非总量下降[10] -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核心优势是相对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和规模经济效应,而非单纯劳动力成本优势[10] -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明显上升,以“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占比上升尤为明显,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增加的主要是资本品和中间品而非消费品[11] 资本流动与对外投资 - 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明显下降,同时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占比增加,绿色产业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在2024年接近50%[11] - 外循环模式出现新变化:从出口消费品给美国并持有美国国债,转向向新兴市场出口资本品和中间品用于当地投资,对外资产形成体现为银行贷款和企业出海投资[12] 内需促进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14] - 财政扩张可直接作用于消费需求,特别是以生育、养育、教育等民生问题为中心的财政支出,对改善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和促进消费具有较高乘数效应[15] - 科技进步既增加了改善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也为此提供了资源,财政扩张改善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可有效利用总供给相对总需求过剩的资源[15]
10月经济前瞻:渐行渐缓,蓄势明年
华夏时报· 2025-11-07 13:54
工业生产 - 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计为5.3%,工业生产景气有所回落 [2] - 钢铁生产链条中,焦炉开工率、螺纹钢产量同比及环比均回落,高炉开工率环比略升;汽车半钢胎开工率环比、同比均回落;PTA产量环比、同比回升;山东炼油厂开工率环比、同比均负增长 [2] - 工业稳增长政策着力于装备制造业,新动能发力稳增长,但制造业内外需求边际放缓 [2] 制造业需求 - 10月新订单指数为48.8%,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内需有所回落 [3] - 10月新出口订单为45.9%,较上月回落较多,弱于季节性,受中美贸易摩擦反复扰动影响 [3] 服务业景气 - 10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消费性服务业受假期带动更为活跃 [3]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保持较高景气;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70.0%以上;但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景气度偏弱 [3] 社会消费品零售 - 预计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2.8%,较前值3%小幅下行0.2个百分点 [4] - 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拉动力度边际走弱,2025年下半年中央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降至1380亿元,低于上半年的1620亿元和2024年的1500亿元 [5] - 9月餐饮和烟酒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0.9%、1.6%,处于偏低水平,严管违规公款吃喝等举措减少公务餐饮和烟酒类需求 [5] 汽车销售 - 10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预计约为220万辆,同比下行2.6%,同比增速自2025年2月后首次转负 [6] - 2025年1—9月乘用车均价为17万元,相比2024年均价下降0.7万元,汽车零售额受价格促销拖累 [6] 固定资产投资 - 预计2025年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9%,前值-0.5%,10月投资或仍处低位 [7] - 分领域看,预计1—10月制造业投资增长4.0%,广义基建同比增长3.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1% [7] - 2025年Q1—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7.2万亿元,同比-0.5%,6、7、8、9月投资的当月同比分别为-0.1%、-5.3%、-7.1%、-7.1%,累计数据自2020年8月以来首次转负 [7] 制造业投资 - 预计2025年1—10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约4.0%,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美方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 [8] - 高技术制造产业集群催化投资聚变效应,技术改造投资积极性受到激发,重大项目投资形成产业链正反馈机制 [10][11] 基建投资 - 预计2025年1—10月狭义基建投资增速为1.1%,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也将企稳,10月建筑业PMI为49.1%,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0% [12]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10月新增专项债投入基建比例有所修复,投向基建类比例为49% [12][13] 房地产开发投资 - 预计2025年1—10月地产投资累计增速-14.1%,继续低位震荡,北上深已对非核心区域的限购政策进行调整 [15] - 未来政策增量关注供给侧,尤其是央企AMC是否可能介入参与收储,货币化安置实施城中村改造也需关注 [16] 出口 - 预计10月出口增速3.2%,进口增速1.6%,非美出口是我国2025年出口韧性的关键支撑 [17] - 中国在欧盟市场份额由2024年21%提升至2025年8月23%,在印度市场份额由2024年17%提升至24.4% [17] - 2025年1—9月我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7.1%,其中对非洲出口29.1%,对拉美出口累计同比增7.9% [17] 对非美投资与出口 - 2025年1—8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增速26.9%,2024年全年累计增速5.4% [18] - 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 [18] - 2025年中国对非洲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上升74.3%,手机、光伏组件、工业机器人三类产品占据增量总额的82% [19] 通胀 - 预计10月CPI同比0.1%,前值-0.3%,环比增速为0.1%;预计10月PPI同比增速为-2.6%,前值-2.3%,环比增速为-0.6% [20] - 猪肉批发价格本月均价为18.1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跌27%,比上月下跌8% [21] - 10月汽、柴油累计下调幅度达340元/吨、325元/吨,为2025年4月以来最大下调幅度 [22] 就业 - 预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或为5.1%,较前值略有回落 [24] - 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 [24] 金融数据 - 预计10月社融新增7500亿,同比少增约5500亿元,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8.5% [26] - 预计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00亿元,同比少增4000亿元,对应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为6.5% [27] - 预计10月M2增速为8.1%,前值8.4%,回落0.3个百分点;预计10月M1增速为7.6%,前值为6%,回升1.2个百分点 [28] 货币政策 - 央行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预计四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下降,更大幅度的宽松政策预计将预留至2026年年初 [29]
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遭遇 股东减持、业绩失速, 赵燕的“二次创业”考题:控费与投资能否破局?
华夏时报· 2025-11-07 13:39
公司面临的挑战 - 公司遭遇资本市场信任危机,股价自历史高点下跌超过82%,市值蒸发超1200亿元,当前市值仅为240亿元 [2][4] - 第二大股东国寿成达计划减持不超过963.36万股,占总股本2%,以公告日股价计算减持市值约达5亿元,此为近一年内第二次减持 [3][4]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31.63亿元,同比下降18.36%,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滑30.29% [4][5] - 核心护肤品业务(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持续萎缩,2023年收入减少8.5亿元至37.57亿元,2024年进一步降至25.69亿元,同比降幅超3成,2025年上半年收入仅9.12亿元,同比再降33.97% [5] - 原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6.26亿元,同比微降0.58%,医疗终端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9.44%,三大业务板块集体失速 [6] 公司改革举措与成效 - 董事长于2025年3月重返经营一线,推动“刮骨疗毒”式改革,重点聚焦降本增效 [9]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9%,终结了连续下滑趋势,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幅达55.63% [9] - 降本增效初见成效,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减少5.14亿元至11.17亿元,销售费用率降至34.26%,降幅达31.50%,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16.63% [9] - 公司启动品牌“瘦身”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关停儿童护肤品牌润熙禾和胶原蛋白主打品牌润熙泉 [10] 对外投资与并购情况 - 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寻求新增长,已累计对外投资7家私募基金,总拟投资规模合计达10.09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上述投资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为-359.19万元,累计利润影响达到-1112.69万元 [10] - 2025年9月公司以1.38亿港元战略入股圣诺医药,10月投资植物源重组蛋白技术企业禾元生物 [11] - 过往并购案例成效不及预期,2022年以2.33亿元收购的益而康生物51%股权形成1.78亿元商誉,但标的2024年亏损564万元,导致公司计提约7408.88万元商誉减值准备,约占当年净利润43% [11] 当前经营状况与前景 - 利润改善部分依赖非经常性损益,2025年第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达1983.3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仅10.51%,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3.20%,反映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9][10] - 护肤品业务收入下滑趋势尚未扭转,对外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对冲主营业务颓势 [12]
“没事会有人买单的”!股价大跌近5%,泡泡玛特紧急回应直播事故,创始人王宁身家1467亿元
华夏时报· 2025-11-07 13:06
直播事件与市场反应 - 11月6日直播间工作人员展示售价79元的DIMOO挂链盲盒时评论“有点贵”并称“会有人买单”引发消费者争议 [1] - 受该直播事件影响公司港股早盘直线下挫一度跌超5%截至发稿报2082港元/股总市值2796亿港元 [1] - 公司回应称为直播事故正在紧急调查但不会开除涉事员工 [2] 争议产品信息 - 涉事产品为11月新推出的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单个售价79元整盒474元含6个常规款和1个隐藏款 [5] - DIMOO是公司旗下第五大艺术家IP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05亿元占总收入8% [14] - 据媒体报道该产品正品频现掉漆问题且仿品成本低至4元真实价值与定价差距引发争议 [8] 近期产品质量与售后问题 - 11月5日公司新推出的Skullpanda餐桌系列盲盒出现品牌Logo误印为POPMAET的批次性错误 [11] - 公司已下架该问题产品并提供换货服务但多名消费者反馈更换周期较长预计需至11月下旬或12月 [12] 公司财务表现与创始人动态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45%至250%其中国内收入增185%至190%海外收入增365%至370% [13] - 创始人王宁于2024年10月24日减持2170万股均价7198港元套现1562亿港元 [16] - 截至2025年6月8日王宁身家为2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为公司创始人并持有公司4873%股权持股市值约1467亿元 [16]
人形机器人IPO激战,乐聚智能冲刺A股直面商业化终极考验
华夏时报· 2025-11-06 22:16
公司上市与资本动态 - 乐聚智能已在深圳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A股上市 [2] - 公司在9月完成股改,并于10月22日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仅隔8日便提交上市辅导备案 [3] - 市场普遍认为公司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 [3] 公司股权与控制结构 - 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冷晓琨、常琳、安子威 [3] - 三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5.92%、6.01%和4.15%的股份 [3] - 冷晓琨通过有限合伙间接控制公司7.64%股份,三人合计控制公司33.72%的股份 [3] 产品技术进展与展示 - 核心产品“夸父”人形机器人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深圳站“0号”火炬手亮相,单臂持1.6KG火炬完成百米传递 [2][5] - 此次展示是公司在动态运动控制、负重平衡、复杂环境适应领域的阶段性突破成果 [2] - 研发团队通过新一代融合运控算法提升了机器人奔跑时的“动态黏性”和负载平衡能力 [5] 商业化路径与场景应用 - 公司商业化路径规划明晰,第一阶段面向科研和商业领域,第二阶段面向工业领域 [6] - 在商业服务板块,“夸父”已入职多个展厅和商场门店担任导览员、导购员 [6] - 在工业领域,“夸父”已交付至一汽红旗、海晨股份等企业,并在上海新时达工厂实现多机协同无人化作业 [6] 行业趋势与资本观察 - 进入2025年,具身智能领域上市热潮蔓延,头部公司密集推进上市计划 [2] - 自优必选和越疆科技上市后,机器人赛道持续吸引二级市场目光 [2][3] - 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期待高但趋于理性,若上市后无法展示清晰商业化路径,估值将面临压力 [4] 行业挑战与专家观点 - 行业当前核心瓶颈是缺乏为场景深度优化的“杀手级应用”,多数企业仍处于“为技术找场景”阶段 [5] - 对于未盈利科技公司,上市后1-2年若无明确盈利路径,估值易回调 [4] - 人形机器人属于科技含量极高的种类,将技术转化为盈利更为关键 [4]
衔接中央部署和地方实践,串联行业创新和民生需求,第23届城博会启幕
华夏时报· 2025-11-06 21:56
展会概况 - 第23届中国城市博览会于2025年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示规模近1万平方米,参展企业百余家 [2][3] - 展会主题为“人民城市幸福家园——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3] - 展会构建“两大核心展馆+三类展示形式+四大核心主题”的立体化展示体系,形式推陈出新 [2][7] 核心展馆布局 - 7号馆聚焦城市更新与新城建,集中展示城市更新、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新城建”与城市治理现代化成果 [3][4] - 14号馆聚焦好房子建设与智能建造,展示好房子建设、无障碍适老化改造与智能建造技术 [3][4] - 展会选址北京首钢园,其工业风貌与现代科技融合是对“城市更新”理念的生动诠释,寓意城市建设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 [4][5] 展示形式与板块 - 通过综合展、专题展、示范展三大板块有机联动,覆盖住房城乡建设全链条 [7] - 河北、辽宁等12地住建主管部门参与“全国城市体检成果展”等专题展,展现地方实践成果与区域协同发展成效 [7] - 引入XR、MR大空间技术重塑建筑文化体验,并通过互动沙盘和数字孪生三维动画直观展示“老旧社区焕新”全过程 [8] - 将市政设施设备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立体展示,还原城市道路、管网等真实应用场景 [9] 四大核心展示主题 -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成果:聚焦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系统展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房屋体检的典型案例 [7] -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成果:紧扣市政设施更新改造与风险防控,重点展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AI赋能守护道桥隧安全、智慧水务等 [7] - 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聚焦城市治理现代化,呈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实践、智慧城管与精细治理案例 [8] - 村镇建设与产业发展成果:围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展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农房抗震改造成果 [8] 行业联动与政策背景 - 展会期间举办“第九届华夏城市产业链发展大会”与“2025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城市更新与无障碍适老化改造主题活动” [6] - 无障碍与适老化展区联合商务部“2025住建服务消费季”重点活动,搭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间的交流对接平台 [5] - 本届城博会是贯彻执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的重要实际行动 [9]
蚂蚁集团多项科技创新助力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智慧新体验
华夏时报· 2025-11-06 20:27
(图说:观众在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体验AI眼镜"桐小乌"伴游体验) "小宝,帮我导航去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参会者只需轻声指令,乌镇峰会智能体"桐小乌"即刻在镜片 上呈现最优路线,并语音介绍大会亮点。融合高德导航与支付宝原生AI视觉搜索产品"探一下","桐小 乌"不仅能实时识别周边环境进行讲解,还支持"看一下支付"完成消费,构建了从导览到服务的全链路 智慧体验。"这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参会模式,信息获取变得如此自然流畅。"一位连续多年参会的媒体记 者如此评价。 (图说:在乌镇,佩戴搭载了蚂蚁gPass技术的AI眼镜,开启全新伴游参会体验) 正在浙江乌镇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因科技而不同。 让参会者耳目一新的是其浓厚的科技氛围和创新的智慧体验,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盛 宴。带上AI眼镜沉浸式导览,用AI让古籍重生,现场AI为你义诊,支付宝"碰一下"可以快速过闸、自 助买单、资料收藏等。这背后是大会主办方联合蚂蚁集团推出的科技创新设计。 在乌镇AI眼镜数字伴游体验区,佩戴搭载gPass可信连接技术的AI眼镜,唤醒大会智能体"桐小乌",就 能开启全新的参会方式。这项全球首个智能终端可信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