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再度出炉重磅文件,22个超大特大城市也要“反内卷”
华夏时报· 2025-08-31 18:20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部署9个方面23条具体措施 提出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 [1] - 政策旨在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对新时代城市工作作出顶层设计 明确未来城市发展目标步骤路径措施和支撑 指导各级政府细化落实目标 [2] 城市体系发展现状 - 中国城市化进程深刻改变城市体系 万亿GDP城市数量从2010年3座增长至2024年27座 其中9座城市GDP超2万亿 [3] -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达22个 包括7个超大城市和15个特大城市 较2010年12个增加10个 [3] - 2010-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人口从1.63亿增至2.93亿 占比从12.15%提升至20.72% 同期小城市数量从493个减少到466个 人口从3.5亿下降到3.2亿 占比从26%降至23% [4] - 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从2.11亿下降到1.82亿 降幅超过15% 显示小城市相对萎缩现象 [4] 城市协调发展策略 - 政策将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作为重点任务 提出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5] - 需要强化县城作为城乡连续体"腰"的功能 人口流入县纳入都市圈体系 人口流出县形成县城-核心镇-活化乡村的城乡连续体 [6] - 22个超大特大城市2021-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全部批复 其中7个城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7个城市定位为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7] 超大特大城市发展导向 - 政策要求超大特大城市做强做精核心功能 控制规模 疏解非核心功能 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7] - 超大特大城市经济科技指标占地级以上城市半壁江山 但过度扩张导致失衡 需要调整内卷竞争规模扩张 提升城市功能实现错位发展 [8] - 需要培育动态比较优势 通过创新提升城市能级 参与全球竞争 带动其他城市发展 支撑国家现代化 [8] 产业发展与竞争问题 - 城市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主战场 存在盲目攀比和重复中低水平竞争问题 [9] - 需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破除产业链条和集群内卷式竞争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9]
上半年净利猛降281.6%,医药业务持续下滑,失去“童颜针”后*ST苏吴业绩何去何从
华夏时报· 2025-08-31 17:3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 同比下降27.0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441.78万元 同比下降281.63% [3]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8.85亿元 同比下降680.0% [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62元/股 [3] 医药业务表现 - 医药业务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810.10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53.81% [4] - 医药业务主营业务毛利18465.70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32.09% [4] - 十大治疗领域业务中8个领域收入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 [4] - 整体毛利率下降5.71% 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带量采购政策影响 [4] 医美生科业务表现 - 医美生科业务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18.63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34.73% [5] - 医美生科业务主营业务毛利22043.51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31.94% [5] - 核心产品AestheFill一季度销售收入达1.13亿元 [5] 重大经营风险事件 - 韩国Regen Biotech单方面解除AestheFill中国大陆独家经销权 [2][7] - 解除原因为 alleged 违反独家经销协议及财务造假等违法事实 [7] - 公司已无法正常继续销售AestheFill产品 [8] - 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商品名将改为"臻爱塑菲" [8] 公司治理与退市风险 - 控股股东大额资金占用尚未解决 [8] - 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被全部冻结 [8] - 因财务造假情节严重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8] - 股票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8] 股价异常波动 - 2025年8月21日以来连续5个交易日大幅上涨 [8] - 8月27日当日交易换手率达20.93% [8] - 8月29日报收1.09元/股 接近1元警戒线 [9] - 公司提示击鼓传花迹象明显 累积巨大交易风险 [8]
人民币中间价大幅拉升,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趋于稳定
华夏时报· 2025-08-31 09:34
冉学东 因此,此次中间价的大幅上调,显然是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是温和升值,但是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今年7月4日达到了95.3000,该数值已经创下自2021年来的新低。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发布的综合反映人民币对一篮子外币汇率水平 的指标,2015年12月11日首次发布的官方汇率综合指标,基期为2014年12月31日(基期指数100点)。 这个指数的货币篮子涵盖24种外币(2017年从13种扩容),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贸易伙伴货 币,权重根据转口贸易调整后的贸易数据确定。 就是说今年以来,在美元持续贬值的形势下,人民币对美元并未出现大幅升值,同时对于欧元、日元、 英镑、瑞士法郎等国际货币形成了较大的贬值压力。 但是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到了8月下旬开始,尤其是最近几日突然加快拉升。人民币中间价较在岸市场 价偏强幅度逐步从0扩大到当前的400到500基点。8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下跳升了160个 基点,到了7.1161元,这可是去年11月以来新高。到了8月28日,这个中间价又涨了45个基点,到了 7.1063元,继续去年刷新11月以来的记 ...
志存集团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五矿新能1.8亿元官司再起波澜
华夏时报· 2025-08-31 09:26
诉讼案件进展 - 全资子公司与志存锂业集团合同纠纷案因一审被告南天上诉正式进入二审阶段 一审涉案金额高达1.81亿元 [2] - 上诉方对利息计算和违约金提出异议 要求将利息起算日从2024年9月30日改为判决生效之日 计算标准从LPR二倍降至LPR一倍 同时申请撤销数千万元违约金判定或发回重审 [2][4] - 二审尚未开庭审理 上诉方未否认违约事实和合同解除判决 律师认为上诉可行性较低 [2][4][5] 案件背景与一审判决 - 2024年公司与志存集团签订碳酸锂采购框架协议 约定供应不低于2.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公司支付5亿元预付款 [3] - 志存集团2024年下半年未按约供货 公司2025年1月起诉要求解除协议并追回款项及违约金 [3] - 2025年7月一审判决解除协议 志存集团需返还1.22亿元预付款 以2024年9月30日为起算日按LPR二倍支付利息 同时支付5900万元违约金 南天等3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 利息起算争议焦点 - 一审法院将2024年9月30日定为利息起算日 基于法院认定当时合同已解除 [2][5] - 志存集团2024年8月收到9月采购订单 但直到10月未足量交付 [5] - 上诉方主张从判决生效日起算利息 需推翻一审关于合同解除日的认定 [5]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产品收入54.36亿元 在36家正极材料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3位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04亿元 同比增长15.85% 亏损2682.65万元但同比减亏59.31% [6] - 第二季度单季度盈利3707.4万元 因市场环境改善和产能利用率提升 上半年整体毛利率7.28%同比略降0.71个百分点 [6] - 公司拥有年产12万吨三元正极材料、6万吨磷酸铁锂材料产能 已在2024年报中对诉讼计提坏账准备 [6]
象屿海装冲刺新三板,厦门象屿造船业务上半年营收31.92亿元,启东新厂已接16艘新船订单
华夏时报· 2025-08-30 21:18
公司资本运作 - 控股子公司象屿海装申请在新三板挂牌 已完成公司更名及注册资本从2.41亿元增至3.60亿元的关键筹备工作 [2] - 厦门象屿对象屿海装持股比例由36%提升至51% 并承诺挂牌后继续保持51%控股股权 控制权不会变更 [3] - 象屿海装通过司法拍卖进行资产扩张 2017年出资5.76亿元收购南通明德重工资产 2024年8月斥资4.4亿元竞得宏强重工核心资产 [3][4] 财务表现 - 2023年象屿海装实现扭亏为盈 资产总额35.29亿元 营业收入47.50亿元 净利润6.94亿元 [5] - 2024年象屿海装资产总额65.16亿元 营业收入59.32亿元 净利润5.44亿元 [5] - 厦门象屿2024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2039亿元 归母净利润10.32亿元 同比增长32.48% 净资产收益率4.99% [7] 业务运营 - 造船业务2024年上半年营收31.92亿元 同比下降4.97% 主要因部分订单转移至处于投产准备阶段的启东新船厂 [2][6] - 启东象屿海装8月1日正式投产 目前已接单16艘 预计满产年产值突破30亿元 [2][6] - 三基地(南通/如皋/启东)协同生产格局形成 全面达产后合计年产值预计达100亿元 [6] 订单情况 - 2021-2023年新接订单分别为26/35/37艘 年末在手订单分别为35/50/64艘 [5]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89艘 排产至2029年 2024年上半年新签订单15艘 6月底在手订单91艘 [5] - "吉象"型64000DWT散货船成为标杆产品 累计订单127艘 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居同吨位船型国内前二 [7] 行业发展 - 船舶行业自2021年起进入景气周期 推动象屿海装实现扭亏为盈 [5] - 公司交付多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包括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海上风电安装船/海缆敷设船等特种船舶 [7]
国际油价下行,“三桶油”上半年日子不好过,仍豪气分红825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8-30 21:18
业绩表现 - 三桶油2025年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3.07万亿元 净利润1750.09亿元 同比少赚超290亿元 [2] - 中国石油营业收入1.45万亿元同比下降6.74% 净利润839.93亿元同比下降5.42% [4] - 中国石化营业收入1.41万亿元同比下降10.60% 净利润214.83亿元同比下降39.83% [4] - 中国海油营业收入2076.08亿元同比下降8.45% 净利润695.33亿元同比下降12.79% [4] 油价影响 - 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71.87美元/桶同比下降14.5% 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均价67.60美元/桶同比下降14.4% [4] - 中国石油原油平均售价66.21美元/桶同比下降14.5% 中国石化67美元/桶同比下降12.9% 中国海油69.15美元/桶同比下降13.9% [5] - 油气业务收入下降: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收入4226.67亿元同比下降6.3%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收入1447亿元同比下降5.9% 中国海油油气销售收入1717.45亿元同比下降7.2% [5] 业务板块表现 -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量15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 经营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18亿元 单位实现价格2.05元/方 [6] - 中国海油天然气产量5162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12% 天然气业务收入277.5亿元同比增长超16% [6] - 化工业务承压:中国石油化工经营利润13.92亿元同比下降55.5% 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亏损42.24亿元亏损额扩大33.5% [7] - 成品油业务下滑:中国石油销售分部经营利润101.04亿元同比下降超25% 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利润35.4亿元同比下降50% 营销分销事业部利润79.6亿元同比下降46% [7] 分红情况 - 三桶油中期合计派息超825亿元 其中中国石油402.65亿元 中国石化106.66亿元 中国海油316.02亿元 [8] - 总体分红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7亿元 中国石化派息减少71.02亿元 中国海油分红减少5.37亿元 [2][8] 产量策略 - 中国海油通过增储上产抵消油价负面影响 上半年净产量3.85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1% 国内外产量均超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5] 价格展望 - 2025年布伦特油价预测均值70美元/桶 区间65-80美元/桶 存在90美元/桶上行风险和45美元/桶下行风险 [3][9] - 高盛预计2026年底布伦特油价将降至50美元/桶区间低位 当前WTI62美元/桶 布伦特66美元/桶 [9] - 机构预测三季度油价70美元/桶波动 全年油价区间65-70美元/桶 [9] - 天然气价格预计仅保持季节性上涨且涨幅有限 需关注国际气价走势和冬季气温表现 [10]
格力年中不分红,美的接班路径“浮出”,白电三巨头上半年成绩掰手腕
华夏时报· 2025-08-30 20:37
核心业绩表现 - 美的集团上半年营收2511亿元同比增长15.6% 归母净利润超260亿元同比增长25% 营收规模与利润均为三巨头最高 [3] - 海尔智家上半年营收1565亿元同比增长超10% 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同比增长15.6% [3] - 格力电器上半年营收973.2亿元同比下降2.5% 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 为三巨头中唯一下滑且增速最慢企业 [3] - 格力归母净利率14.7%仍为三巨头最高 较美的高4.35个百分点 较海尔高7个百分点 [3] 分红策略差异 - 格力电器宣布2024年中期不分红 [3] - 美的集团实施每10股派现5元 合计现金分红总额近38亿元 [3] - 海尔智家实施每10股派现2.69元 拟派发分红金额25亿元 [3] 管理层接班布局 - 美的聘任48岁王建国担任执行总裁 为首次设立该职位 被视为方洪波60岁退休计划关键步骤 [4] - 海尔周云杰59岁 2021年11月才正式接任董事局主席 [5] - 格力71岁董明珠接班问题受关注 5月聘任49岁张伟担任总裁 [5] - 方洪波持有美的1.53%股权位列第五大股东 董明珠持有格力1.8%股权位列第六大股东 [4][5] 空调市场竞争态势 - 美的智能家居收入1672亿元同比增长13.31% 海尔空气能源解决方案收入329.78亿元同比增长12.8% 其中家用空调收入增超10% [6] - 格力消费电器收入763亿元同比下降超5% 主因二季度低价竞争蚕食中高端市场份额 [6] -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二季度家用空调线上2100元以下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50% [6] - 第34周线上渠道格力份额23.13%居首 美的21.63%第二 小米13.31%第三 较2023年同期格力份额下降5.43个百分点 小米份额提升6.81个百分点 [7] B端转型进展 - 美的B端业务收入645.4亿元同比增长近21% 占总收入25.7% 旗下安得智联已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8] - 海尔装备部品及渠道综合服务收入187.2亿元同比增长近35% 占总收入12% [9] - 格力B端收入占比最低 工业制品/绿色能源/智能装备合计收入112.15亿元仅占总收入11.52% 其中工业制品与绿色能源占比约10%同比增长17% 智能装备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21% [10] - 美的通过收购科陆电子、万东医疗等公司加速B端布局 去年B端总收入超千亿元 [8] 股价市场表现 - 8月29日格力股价收42.6元跌5.88% 总市值2386.2亿元 [10] - 海尔股价收26.26元涨1% 总市值2464亿元 [10] - 美的股价收73.71元涨0.29% 总市值5658亿元 [10]
供给端扰动不断,这一化工原料价格大幅上涨5000元/吨
华夏时报· 2025-08-30 20:32
核心观点 - TDI价格在2025年经历显著波动 从4月低点1万元/吨升至7月高点1.7万元/吨 8月回落至1.5万元/吨 主要受全球供应收缩 国内集中检修 出口增长及不可抗力事件共同推动 [2][3][5] 价格走势 - 4月TDI价格低于1万元/吨 7月触及1.7万元/吨高点 单月上涨约6000元/吨 8月回落至1.5万元/吨附近 [2][5] - 8月价格下跌主因获利盘出逃 部分装置重启 出口量减少及市场提前消化供应减量预期 [5] - 历史数据显示2016年TDI价格从1.1万元/吨涨至5.5万元/吨 2017年再度涨至4.3万元/吨 [8] 供应端变化 - 科思创德国工厂因变电站火灾遭遇不可抗力 影响30万吨产能 累计减少中国区25%供应量 [3][5] - 万华化学匈牙利25万吨/年装置7月停产检修30天 福建TDI装置6月检修45天 [3] - 全球产能收缩:巴斯夫2023年关闭装置 日本东曹停止2.5万吨/年生产 阿根廷关停2.8万吨/年工厂 日本三井将产能从12.8万吨/年缩减至5万吨/年 [3] - 科思创与万华匈牙利停产导致全球TDI产能收缩约16% [3] - 全球TDI总产能约340万吨 亚洲占比超70% 万华化学拥有111万吨/年产能 沧州大化16万吨/年 [6] 需求与出口 - 2025年1-6月中国TDI出口量同比增长83% 主因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抢出口"效应 [4] - 软泡应用占比73% 涂料占比17% 主要下游包括家具 建筑和运输行业 [6] - 夏季为传统需求淡季 8月下旬开始向"金九银十"旺季过渡 [6] 行业格局与历史对比 - 2014-2017年全球TDI产能从294.1万吨降至269.3万吨 中国富余产能2017年降至4万吨 [8] - 同期全球需求从220万吨增至241万吨 中国需求从65万吨增至80万吨 [8] - 当前1.5万元/吨价格处于历史低位 疫情期间曾跌破1万元/吨 [8]
煤价处近5年低位,郑州煤电净利下滑2256.68%
华夏时报· 2025-08-30 19:49
行业业绩表现 - 郑州煤电上半年营业收入18.38亿元同比下滑15.01% 利润总额亏损1.01亿元同比下降189.82% 净利润亏损2.24亿元同比下降2256.68% [2][3] - 安源煤业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9亿元同比扩大176% 中煤能源净利润77亿元同比下降21.28% 陕西煤业净利润76.38亿元同比下降31.18% 潞安环能净利润13.48亿元同比下降40% 山煤国际净利润6.55亿元同比下降50% 晋控煤业净利润8.76亿元同比下降40% [2][6] - 行业普遍出现营收下滑 中煤能源营收744亿元同比下降20% 陕西煤业营收779.83亿元同比下降14% 潞安环能营收140.69亿元同比下降20% 山煤国际营收96.6亿元同比下降31.28% 晋控煤业营收59.65亿元同比下降20% 安源煤业营收17.22亿元同比下降35.3% [6] 煤炭价格变动 - 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报价619元/吨较年初下降150元/吨 5000大卡动力煤报价546元/吨较年初下降125元/吨 [3][7] - 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247元/吨降幅28.5% 5000大卡动力煤较去年同期下降219元/吨降幅28.6% 当前价格处于近五年最低水平 [7] - 6月底以来煤价有所回暖 5500大卡动力煤从619元/吨回升至700元/吨附近 [7] 成本结构分析 - 郑州煤电煤炭平均售价同比下降19% 导致煤炭销售收入减少2.55亿元 [3] - 营业成本保持刚性 上半年营业成本15.37亿元较去年同期16.03亿元基本持平 其中材料成本 人工成本 安全费用 电费构成主要成本 [3][5] - 期间费用总体稳定 销售费用3438.44万元同比略增 管理费用1.97亿元同比减少3700万元 研发费用3340.14万元同比增加1117.12万元 财务费用9967.83万元同比持平 [4] 市场供需展望 - 下半年煤炭市场预计延续"供强需弱"格局 煤价持续承压 [7] - 迎峰度夏及冬季备货可能带来阶段性反弹 但反弹空间和持续性有限 [7] - 煤炭市场以震荡为主基调 阶段性需求高峰难改整体弱势 行业转型与政策调控成为核心变量 [8]
供给端扰动不断 这一化工原料价格大幅上涨5000元/吨
华夏时报· 2025-08-30 19:49
供应一度紧张 今年以来,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价格震荡上行。卓创资讯数据显示,经历了4月份1万元/吨之下的低 谷后,TDI价格于7月份触及1.7万元/吨的高点,8月份回落至1.5万元/吨左右。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TDI价格上涨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之前TDI行业扩产,市场认为产能扩张会带来 高产量,但是实际产量增幅低,再加上科思创德国工厂因不可抗力停产,国内企业集中检修,以及出口 量增长,共同推动了TDI价格上涨。 日前,科思创再次发布紧急通知,宣布因其德国工厂的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时间超出预期,将再次下调本 月中国区10%的供应量以支援欧洲市场,这一决定距离其8月中旬向客户发出TDI供应紧张预警不到两周 时间。市场又会对此做出怎样的反应? TDI价格大涨,还是在进入7月份从月初的1.1万元/吨一度上涨至月末的1.7万元/吨,涨了6000元/吨左 右。 记者了解到,TDI价格上涨,跟近年来海外供给持续收缩不无关系。 据悉,巴斯夫于2023年初关闭TDI装置;日本东曹于2023年停止TDI生产,涉及产能约2.5万吨/年;阿根 廷于2024年10月关停了2.8万吨/年TDI工厂;日本三井2025年5月初将12.8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