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金融报
icon
搜索文档
龙湖陈序平:代建不参与非理性报价,代建的生意逻辑是产品价值创造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21:42
行业竞争态势 - 代建行业竞争激烈 代建费率在1%至2%之间的项目占比达42.7% [2] - 部分企业出现不合理和非理性的报价行为 [2] 公司战略定位 - 龙湖龙智造拒绝参与非理性报价 强调产品价值创造是核心商业逻辑 [2] - 公司通过操盘能力、数字化能力及品牌口碑为委托方创造价值 [2] 业务发展成果 - 龙湖龙智造航道于2022年成立 2023年开始对外输出 [2] - 累计承接项目接近80个 上半年操盘签约额超80亿元 [2] - 项目操盘兑现成功率表现优异 [2]
龙湖陈序平:负债高峰将在今年底过去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21:42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提前三年采取降负债战略 通过经营现金流压降负债及经营性物业贷置换信用债实现有息负债减少400亿元 预计年底再降200亿元 [2] - 公司已度过债务高峰 告别融资驱动增长模式 未来以债务结构优化和正向经营现金流为基本盘 [3] 业务发展重点 - 未来增长聚焦C2至C5四个经营赛道 通过构建板块竞争优势形成能力护城河 [3] - 内部规划创新业务:推出整合会员运营的"龙湖"APP创造新业务机会 并通过AI技术试水由千丁数科板块对外输出 战略升级为"智创空间 智享服务" [3]
龙湖张旭忠: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择机获取土地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21:42
土地储备与新增投资 - 上半年在上海、苏州、重庆等城市获取四幅地块,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2] - 新增货值约50多亿元人民币 [2] - 截至6月底未竣备总土储2840万平方米,权益土储2113万平方米 [2] - 整体未售货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70% [2] 土地投拓策略 - 未来将继续严守投资刻度与纪律,在保证财务安全前提下择机获取新土地 [2] - 坚持聚焦高能级城市,提升投资精准度,优中选优 [2] - 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弹性供货节奏,在资金头寸允许时关注市场机会 [2]
39岁清华博士后闯科创板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20:0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专注于汽车制造机器视觉设备研发、生产及销售 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过程提供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2] - 2024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机器视觉产品市占率达22.5% 位居行业第一 超越伊斯拉、伯赛等国外厂商 [3] - 国内最早规模化为汽车制造提供机器视觉设备的企业之一 打破国外厂商长期垄断 大幅降低国内使用成本 [2] - 产品覆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压铸六大工艺环节 是国内绝大多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供应商 [2] - 在比亚迪2024年设备采购品牌清单中 是机器视觉类别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3] - 2022年入选沃尔沃全球设备采购名录 成为在线涂胶质量检测产品唯一中国品牌 并被列为其三大区域采购首选 [3] 创始人背景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郭寅出生于1986年 现年39岁 中国国籍 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 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3] - 2016年创始团队设立天津易思维 2017年底在杭州设立总部 看重长三角汽车产业集聚和杭州机器视觉人才生态优势 [3] - 郭寅直接持有公司12.27%股份 通过易实思远、易实天诚、易实至诚间接控制35.08%、5.95%、2.83%股份 合计控制56.13%股份 [5] - 自公司设立以来 郭寅一直担任执行董事/董事长、总经理 [4][5]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321.70万元、35486.50万元、39242.06万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32.59% [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38.69万元、5774.67万元、8433.17万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295.66% [6] - 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2.69%、64.69%、65.49% 处于较高水平 [7] 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 - 公司及部分子公司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15%税率)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7] - 2022-2024年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2392.05万元、3240.44万元、3404.14万元 三年合计9036.63万元 [7] - 同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2060.63万元、3628.92万元、3914.02万元 三年合计9603.57万元 [7] - 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两项合计18640.2万元 超过三年净利润总额14746.53万元 [7][8] 行业特征与经营挑战 - 汽车行业存在项目周期长、结算账期长特征 导致应收账款、合同资产等账面余额高企 [8] - 2022-2024年末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中合同资产账面余额合计分别为13705.35万元、18490.72万元、23061.55万元 [8] - 上述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达61.40%、52.11%、58.77% [8] IPO计划与资金用途 - 拟募集12亿元资金 用于机器视觉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机器视觉研发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6]
美官员:欧洲试图暗中破坏美俄领导人会晤以来取得的进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17:19
据美国媒体30日报道,美国官员称,欧洲试图暗中破坏自美俄领导人阿拉斯加会晤以来所取得的进展。 据美国时政新闻网站阿克西奥斯报道,白宫官员表示,一些欧洲领导人公开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结束乌克兰危机中所做的努力,同时试图在暗中破 坏自美俄领导人阿拉斯加会晤以来所取得的进展。白宫官员称,欧洲人不能一边拖延这场冲突,一边提出不合理的期望,同时还指望美国来承担代价。一 名白宫高级官员表示,美方正在认真考虑暂时退出外交斡旋,直到一方或双方开始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报道还称,一名欧洲高级官员对美方的批评感到 惊讶。 美国《大西洋》月刊28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一些欧洲领导人对俄乌达成和平协议提出"不现实"的 要求。 本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18日,特朗普在美国白宫先会见泽连斯基和欧洲多名领导人,后与普京通电话。 按照特朗普说法,他已着手安排普京与泽连斯基会晤,之后还将举行美俄乌三方领导人会晤。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IPO日报—宏景科技披露13.5亿定增方案,豪赌算力转型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15:39
定增募资计划 - 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4605.53万股 募资总额不超过13.54亿元 [1] - 其中10.54亿元用于智能算力集群建设及运营项目 建设周期12个月 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1] 业务转型与战略重心 - 公司原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供应商 深耕政府及企业客户近三十年 业务覆盖医疗、教育、政务等领域 [1] - 2023年起战略重心全面转向算力 [1] - 2023年试水智算中心建设 实现营收1.16亿元 [1] - 2024年算力合同额13.38亿元 营收4.66亿元 同比激增302.38% [1] - 2025年上半年算力业务营收飙至10.84亿元 占总营收91.2% 合同额高达33.03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963万元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6028万元 同比增长725.73% [1] - 增长几乎完全依赖算力业务 传统智慧城市业务逐渐边缘化 [1] 项目与客户资源 - 已落地粤港澳大湾区AI计算集群、中山大学训练集群、中国移动宁夏算力服务等项目 [2] - 客户涵盖政府、高校、通信巨头及京东等科技企业 [2] - 近两年持续优化算力组网与运维技术 项目经验覆盖大规模集群部署 [2] 行业市场状况 - 市场需求爆发 供需缺口显著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签订算力业务规模达上年全年的2.5倍 [2] - 头部云服务商已垄断60%以上市场份额 [2] 竞争定位与挑战 - 公司以"集成运营商"身份切入算力市场 [2] - 需直面技术生态和成本控制的挑战 [2] - 需证明持续获客与技术服务增值能力 而非简单"卖服务器" [2] 公司治理动态 - 定增披露前一个月 董事兼总经理林山驰、董事兼副总经理许驰宣布减持计划 [2] - 各拟减持153.5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1% [2] - 减持理由为实缴合资公司出资及个人资金需求 [2]
申联生物:UB-221创新药II期临床研究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15:39
临床研究进展 - 参股公司世之源UB-221创新药II期临床完成全部145例受试者入组 超出原计划144例 [1] - 试验设计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研究 针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 [1] - 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五个治疗组:4mg/kg UB-221组、2mg/kg UB-221组、1mg/kg UB-221组、300mg Xolair组及安慰剂组 [1] 产品与技术特征 - UB-221为皮下注射剂型人源化原研单抗 由美国联合生物医学公司原研开发 [1] - 该药物属于anti-IgE治疗法发明人张子文博士开发的次世代产品 [1] - 主要临床终点设定为第12周时HSS7=0的患者百分比 [1] 公司权益关系 - 申联生物通过参股公司世之源持有UB-221项目权益 [1] - 美国联合生物医学公司为申联生物第二大股东 持有项目原研技术权益 [1]
这家特殊空间机器人公司要上市,毛利率近50%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15:36
公司上市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募资将用于未来五年提升特殊空间机器人研发能力建设智能制造基地进行战略投资或收购深化中德双研发中心及三大区域市场枢纽全球化策略以及用于营运资金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提供涵盖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综合解决方案覆盖排水管道供水管道供热管道等多种管网特殊空间 [3] - 按2024年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一且是全球唯一一家产品涵盖检测清疏修复电机AI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实现行业价值链垂直整合的公司 [4] - 截至2025年8月19日公司产品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14亿元2.49亿元0.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39.4万元3064.3万元4015.3万元1004.6万元 [6]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6.4%48.1%49.5%48.1%保持较高水平 [7] - 截至2022年至2024年年末及2025年3月底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2862.5万元2141.5万元-1276.4万元969.6万元2024年曾出现净流出 [6]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190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3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29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66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4.4%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11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6.7% [4] 股权结构 - 代毅直接持股32.72%通过控制雇员持股平台及投资持股平台合共持股45.1%为控股股东其他投资者包括极创君源正轩投资紫荆资产管理深哈基金厦门建发等 [8]
可孚医疗要去港股,净利下滑!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15:31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可孚医疗于8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启动A+H双重上市 华泰国际和法国巴黎证券为联席保荐人[1]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之一 按2024年中国销售额计在所有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二[1] - 公司总市值约75亿元 以8月29日A股收盘价35.9元计算[1] 业务范围与全球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07年 聚焦康复辅具类 医疗护理类 健康监测类 呼吸支持类及中医理疗类等五类家用医疗器械产品[1] - 全球业务覆盖亚洲 非洲 欧洲及美洲的60多个国家及地区[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在中国拥有738家自有门店 其中689家为"健耳听力"服务中心 覆盖超过135个城市[2] - 按中国助听器验配中心数量计 健耳听力位居行业前三[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29.77亿元 28.54亿元 29.83亿元 前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9%[2] - 2022年至2024年利润分别为3.02亿元 2.53亿元 3.12亿元[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96亿元 利润1.67亿元[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5% 净利率下滑0.7个百分点[2] 产品研发与组合 - 研发战略聚焦先进技术赋能 优异性能及用户中心设计三个核心维度[2] - 截至2025年8月22日 产品组合涵盖超200个产品类别 上万个产品品规[2] 线上销售表现 - 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19.81亿元 在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位列第二[4] - 实现天猫 京东 抖音 小红书 拼多多及药师帮等所有主流电商平台全覆盖[4] - 2025年上半年在抖音家用医疗器械类目下12个产品品类销量第一 24个品类销量前三[4] - 在天猫家用医疗器械类目下22个产品品类销量前三 53个品类销量前十[4] - 在京东家用医疗器械类目下12个产品品类销量前三 28个品类销量前十[4] 海外业务拓展 - 2024年境外营业收入约5915.09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1.98%[4] - 海外业务主要销往南美 非洲 东南亚等地区 尚处于培育阶段[4] - 2025年上半年完成对上海华舟和喜曼拿的收购 补充海外业务资源[4] -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约9676万元 同比增长逾200%[4] 上市目的与资金用途 - 赴港上市是为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提升海外业务拓展能力 提升品牌形象及知名度[5]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创新 全球销售网络扩张 业务拓展及品牌营销 补充营运资金等用途[5]
这家通用照明巨头发起并购,标的公司曾两度谋求IPO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15:31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浙江嘉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不少于51%股权 目前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预计6个月内披露交易预案 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股票保持正常交易 [1] - 交易采用"受让现有股份+增资"组合方式 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受让现有股份 第二阶段增资巩固持股比例 排他期安排至2026年3月31日 支付600万元诚意金可转为交易价款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从46.97亿元下滑至44.31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3.76亿元下滑至3.47亿元 出现近八年来首次同步下滑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52亿元同比微增0.40% 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滑19.66% 经营现金流净额从上年同期2.77亿元锐减至236.42万元 降幅达99.15% [2][3] 标的公司情况 - 标的公司为新三板挂牌企业 核心业务为乘用车 商用车灯具研发制造 资产总计35.76亿元 实际控制人黄玉琦 黄璜父女合计持股49.61% 2024年营收26.8亿元 净利润0.88亿元 [4] - 标的公司曾两度冲击A股IPO:2019年12月启动深交所上市计划 2020年7月终止 2021年6月更换辅导机构重启IPO 2024年3月通过辅导验收 2024年11月转向北交所上市 [5][6] 战略协同价值 - 收购旨在强化第二增长曲线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智能大灯 贯穿式尾灯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 车灯单车价值较传统燃油车提升2-3倍 [7] - 公司具备LED光学技术积累 标的公司拥有车规级照明产品研发经验 二者结合可实现"LED+汽车电子"技术融合 开发更具竞争力的智能车灯产品 [7] 整合挑战与行业环境 - 双方在企业文化 管理模式 业务流程存在差异:公司以出口为导向客户分散 标的公司深度嵌入汽车产业链与主机厂紧密合作 后续整合存在较大难度 [8] - 受汽车产业链价格战冲击 标的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13.85% 但净利润3025.18万元同比下滑14.63% 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