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搜索文档
中兴通讯“中年危机”:单季净利暴跌88% 转型阵痛持续
国际金融报· 2025-10-31 05:21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3%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3.22亿元,同比下降32.69%,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89.67亿元,同比增长5.11%;归母净利润仅2.64亿元,同比暴跌87.8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2] - 2024年全年营收1212.99亿元,同比下降2.38%;归母净利润84.25亿元,同比下降9.66%;扣非净利润61.79亿元,同比下降16.49% [3] 运营商网络业务承压 - 运营商网络业务是公司传统的核心业务,历史上贡献过半营收,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 [2] -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350.64亿元,同比下降5.99%,收入占比降至49%,为近10年来首次低于50% [3] - 业务承压主要因国内5G建设进入成熟期,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合计1128亿元,同比下降16.5% [3] - 2025年中报显示,运营商网络业务毛利率为52.94%,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但仍维持高位 [6][7] 算力转型进展与挑战 - 公司将算力作为新增长点,前三季度算力营收同比增长180% [5] - 其中,服务器及存储营收同比增长250%,数据中心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20% [5] - 但算力业务整体营收占比为25%,尚难支撑公司营收大盘 [5] - 第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5.85%,较中报水平进一步下滑,提升算力业务盈利能力是未来核心课题 [8] 其他业务板块表现 - 政企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192.54亿元,同比增长109.93%,但毛利率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至8.27% [6][7] - 消费者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172.35亿元,同比增长7.59%,毛利率为17.78%,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 [6][7] -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2.45%,同比下降7.99个百分点 [6][7] 成本费用控制 - 2025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28.84亿元,同比减少10.77% [8] - 销售费用62.53亿元,同比下降2% [8] - 研发费用178.14亿元,同比下降4.44%,占营收比重近18% [8]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3月,公司前董事长李自学卸任,方榕接任成为首位女性董事长 [4] - 新管理层强调在AI时代背景下,从全连接向“连接+算力”拓展转型的紧迫性 [5]
沪指失守4000点 投资者应关注哪些板块?
国际金融报· 2025-10-31 01:50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放量下跌,沪指收跌0.73%报3986.9点,创业板指收跌1.84%报3263.02点 [2] - 市场交易量能放量,日成交额增至2.46万亿元,较前一日增量1700亿元 [2] - 市场整体亏钱效应明显,4100只个股收跌,仅1242只个股收涨 [5] 板块表现分化 - 科技及热门赛道板块领跌,英伟达概念跌3.29%,CPO概念跌3.90%,光通信模块跌3.39%,半导体跌2.32%,通信设备跌2.88% [4][5] - 部分传统周期板块护盘,稀土永磁板块涨1.22%,钢铁板块涨1.22%,煤炭板块涨1.19%,稀有金属板块涨2.42% [4][5] - 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表现突出,整体涨幅达2.27% [7] 重点个股表现 - CPO概念股大幅回调,新易盛收跌7.9%报374元/股,天孚通信收跌11.56%报172.02元/股,中际旭创收跌1.15%报514.74元/股 [5] - 动力电池回收概念个股表现强劲,天齐锂业收涨9.67%报55.68元/股,湖南裕能涨8.24%,天力锂能涨6.05% [7] - 稀土永磁板块个股普遍上涨,九菱科技涨9.85%,中科磁业涨5.71%,中矿资源涨5.68% [8] 市场影响因素 - 美联储宣布再次降息25个基点 [1][9] - 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磋商达成成果共识,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 [1][9] - "十五五"规划将"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 [10] 机构后市观点 - 指数预期下跌空间有限,预计会围绕4000点反复震荡 [1][10] - 市场震荡向上趋势未改,建议投资者稳拿手中筹码 [1][10] - 未来市场出现"高低切换"的可能性较大,可关注前期涨幅较小但未来业绩确定性较高的公司 [1][13] 机构看好的投资方向 - 科技成长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化加速相关的算力芯片与应用端,以及半导体国产替代领域 [13][14] - 高端制造与新能源方向包括设备更新与制造业升级加速背景下的光伏、储能等细分领域 [13][14] -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智能汽车等与特斯拉紧密合作的企业值得关注 [13]
北大医药董事长兼总裁徐晰人被刑拘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36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4.31%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 [1]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 [1] - 因终止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合作,预计2025年营收减少约6亿元,2026年营收或减少10.27亿元,净利润也将下跌 [7] 管理层变动与公司治理 - 董事长、总裁徐晰人于10月29日被刑事拘留,无法正常履职 [3] - 董事陈岳忠被授权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常务副总裁余孟川被授权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3] - 2024年上半年管理层出现大换血,包括监事、董事、董事长等多位高管因个人原因辞职 [3] - 徐晰人于2024年4月被选举为董事长,同年7月成为公司总裁 [3] 控制权变更与战略调整 - 徐晰人于2024年12月通过收购西南合成100%股权及受让约23.92亿元债权,间接掌控公司22.22%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 [3] - 公司经历两轮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北京大学已不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双方无股权关系 [6] - 公司正在推进“去北大化”进程,包括启动名称变更工作 [6] - 公司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于2025年5月到期后终止业务合作 [6] 市场表现与业务概况 - 受高管被刑拘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单日盘中一度大跌8.59%,最终报收5.74元/股,跌幅6.97%,总市值34.21亿元 [3] - 公司是原料制剂一体化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拥有药品批文166个,首仿药批文13个,核心领域包括抗感染、镇痛类、精神类、慢病类 [6] - 徐晰人名下关联46家企业,涉及投资、文化、机电、公关、交通等多个领域 [4]
预售破万!腾势N8L 29.98万起上市 冲击大六座SUV市场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34
产品上市与定价 - 腾势N8L于10月28日正式上市,推出2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29.98万至32.98万元,较预售价降低2万元 [1] - 新车预售订单已达1.5万台 [1] 产品定位与核心配置 - 腾势N8L定位为“大六座安全豪华SUV”,聚焦家庭需求,车身长度5.2米,实现“三排一样大”的空间,套内面积达6.11平方米 [1] - 性能上标配2.0T加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3.9秒,刀片电池支持230公里纯电续航和1300公里综合续航 [1] - 安全配置采用2000MPa热成型钢车身和9个安全气囊 [1] - 智能配置涵盖DiPilot 300辅助驾驶系统与车家互联生态 [1] 市场竞争格局 - 腾势N8L所处的30万至45万大六座SUV市场竞争白热化,2024年该细分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4.2% [1] - 在该细分市场中,自主品牌占比达80.1% [1] - 腾势N8L以“插混加豪华配置”组合形成差异化优势 [1] 公司产品战略意义 - 腾势N8L对公司意义重大,此前品牌65%的销量依赖MPV车型D9 [1] - N8L将与N9车型形成“双子星”组合,进一步完善公司的SUV产品线 [1]
月销不足3000辆,享界遇冷,极狐低价救场难填北汽蓝谷利润坑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33
核心观点 - “以价换量”策略推动销量增长但导致营收承压和持续亏损,公司面临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度挑战 [1][2][4] 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53.84亿元,同比增长56.69% [2] - 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58.67亿元,同比下滑3.45% [2] - 第三季度归母净亏损11.1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1.39亿元 [4] - 前三季度归母净亏损34.26亿元,主营业务亏损达34.74亿元 [4][6] - 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连续第23个季度亏损,累计亏损额突破330亿元 [4] 销量情况 -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11.15万辆,较去年同期6.78万辆增长64.34% [2] - 9月单月销量2.03万辆,创年内月度新高 [2] - 三季度销量4.4万辆,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12% [2] 销售结构 - 极狐品牌三季度销量3.45万辆,占总销量78.2% [2] - 极狐T1车型以6.28万元低价策略上市,首月大定突破3.5万辆,9月实销1.01万辆 [2] - 享界品牌三季度销量仅0.82万辆,环比下降16.5% [4] - 享界S9T车型上市25天大定突破2万辆,但受产能爬坡和高端市场竞争影响 [4] 财务健康度 - 截至2025年9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0.87亿元,较2024年末55.10亿元缩水62.13% [4] - 货币资金余额从2024年末118.52亿元降至2025年9月末54.93亿元,降幅53.65% [4] - 短期借款从22.88亿元增至38.46亿元,短期偿债压力上升 [4] 战略布局 - 极狐品牌实施“以价换量”策略,车型定价全面下沉,新款阿尔法T5起售价从15.58万元降至11.38万元,降幅约27% [6] - 享界品牌计划未来3年投入200亿元打造专属制造体系与销售渠道 [8] - 公司与小马智行合作第300辆L4级Robotaxi下线,极狐品牌加速海外扩张 [9] - 公司拟募资60亿元用于车型开发与智能化平台建设 [9]
国产首个黄金微针三类证出炉!半岛医疗破局医美器械赛道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14
公司产品获批与资质 - 医美器械企业半岛医疗旗下"半岛逆时针"射频皮肤治疗仪于10月29日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20253092104)[1] - 该产品是国产首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黄金微针设备[1] - 公司已提前布局以满足国家药监局规定自2026年4月1日起黄金微针需升级为三类证的要求[1] 产品临床与适用范围 - 第三类医疗器械作为最高管理规格的器械 其临床取证要求极其严格 需要长时间进行大量临床试验以验证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 - 产品适用范围为在医疗机构中使用 通过射频能量对皮肤组织产生的热效应 用于治疗面部皮肤萎缩性痤疮瘢痕[1] - 该设备是首个在国内完成了临床验证的黄金微针设备[1] 产品技术与创新 - "半岛逆时针"全球首创单双混合多模式输出技术 集成单极 双极 单双极联合三模式[1] - 产品搭配动态分层技术 实现"一次治疗抵五次"的效果[1] - 设备配备负压系统与无序发射技术 旨在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1] 市场认证与国际化 - 该产品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双重认证[1] - 产品已进驻美国威尔曼光医学中心等机构 成为首个出海的国产黄金微针设备[1] 公司产品发展历程 - 半岛医疗于2014年推出了第一代半岛黄金微针 这也是第一台国产黄金微针设备[2] - 截至目前 产品已更新至第五代 即"半岛逆时针"[2]
营收增速超 60% 多品类破局 石头科技筑牢全球化增长根基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1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营收约42亿元,同比增速超60% [2] - 业绩增速显著跑赢家居清洁设备市场约28%的整体增速 [2] - 在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领域市场份额约为15.2%,市占第一 [9] - 扫地机器人单品类市场份额突破20.7% [9] - 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多个海外重点市场稳居第一 [12] - 产品已覆盖超1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2000万家庭 [14] 核心业务与增长引擎 - 构建“扫地机 + 洗地机 + 洗衣机 + 割草机”的品类矩阵,覆盖家庭地面清洁、庭院维护等核心场景 [3] - 形成“核心品类稳盘 + 新兴品类破局”的双轮增长引擎 [3] - 扫地机作为基础业务在全球市场需求波动背景下实现稳健增长,为现金流与利润提供支撑 [3] - 洗地机等新业务以爆发式增速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洗地机业务表现 - 在国内洗地机市场稳居第二,且与头部品牌份额差距持续缩小,较去年同期增长21个百分点 [4] - 线上零售额超4.24亿元,爆发性同比增长1227.61% [4] - 产品力突破是关键,例如A30 Pro Steam型号首创160°C蒸汽热水双效洗地,解决顽固污渍、毛发缠绕等痛点 [4] 割草机业务前景 - RockMow Z1智能割草机在德国IFA展亮相后获得海外媒体高度评价 [6] - 2025年全球家用智能割草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 [8] - 海外用户对RockMow Z1期待度远超预期,公司初期备货计划大幅增加 [8] 海外市场与全球化布局 - 海外业务已从“产品出海”升级为“品牌出海 + 本土化运营” [8] - 构建“线上平台+线下体验店+合作伙伴”全渠道海外销售网络 [13] - 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差异化布局,如为美国市场优化贴边清扫,为日本市场强化静音设计 [14] - 线上与亚马逊、Shopee、Lazada等平台深度合作,线下在欧洲、北美、亚太等地开设体验店 [13] - 与Target、Costco、MediaMarkt等国际零售巨头合作,进入主流消费场景 [13]
三季度增速创十年来新低 贵州茅台9%增长目标有点悬了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08
三季度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90.64亿元,同比增长0.56% [2]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92.24亿元,同比增长0.48% [2] - 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环比增速均出现断崖式下滑,为2016年以来单季度最低增速 [2] - 前三季度总营收1309亿元,同比增长6.32% [4]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46.3亿元,同比增长6.25% [4] - 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创近11年新低 [4] - 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1.97亿元,同比下降14.01% [3] 年度经营目标压力 - 公司年度营收增长目标为9%,对应营收规模约1908亿元 [4] - 为实现年度目标,第四季度需至少实现599.1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9.5% [4] - 从历史数据看,仅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增速达到过19.5%以上,2025年白酒消费疲软和行业周期性调整加大了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 [4] 合同负债与经销商意愿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77.49亿元,同比减少22% [4] - 合同负债较二季度末45%的降幅有所收窄,但仍反映下游经销商备货意愿不及往期 [4] 核心产品茅台酒表现 - 前三季度茅台酒实现收入1105.14亿元,同比增长9.28% [9] - 53度500ml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从年初2200元持续下跌,10月30日报1660元,较前日下跌20元 [7][8] - 有业内人士预判散瓶批发价将很快跌破1600元 [8] 酱香系列酒表现 - 前三季度酱香系列酒营收178.84亿元,同比下降7.78% [10] - 第三季度酱香系列酒营收41.21亿元,同比下降33.7%,远低于公司预期 [10] - 核心单品茅台1935出现价格倒挂,原定位千元价格带,实际成交价已低于700元 [10] - 公司管理层规划酱香酒2025年销售额增速不低于过去5年平均增速(超14%),当前表现与目标差距显著 [10] 管理层变动 - 公司原董事长张德芹因工作调整辞职,新董事长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推荐的陈华接任 [11] - 新董事长陈华此前长期任职于能源与国资系统,无白酒行业相关工作经验 [11]
预售破万!腾势N8L 29.98万起上市,冲击大六座SUV市场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08
孙婉秋摄 10 月 28 日,腾势N8L 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2款车型,官方指导价29.98 万 - 32.98 万元,较预售价降低2万元,其预售订单已达1.5 万台。 作为腾势品牌的战略车型,腾势N8L定位"大六座安全豪华 SUV",聚焦家庭需求:空间上以 5.2 米车长实现 "三排一样大",套内面积 6.11㎡,搭配迎宾 自动降高功能适配全家出行;性能层面标配 2.0T + 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 3.9 秒,刀片电池支撑230km纯电续航与1300km综合续航;安全端采用 2000MPa 热成型钢车身与 9 气囊;智能配置涵盖 DiPilot 300 辅助驾驶与车家互联生态。 当前,腾势N8L 所处的30万-45万大六座 SUV 赛道竞争白热化。2024 年该细分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34.2%,自主品牌占比达 80.1%,腾势 N8L 以"插混 + 豪华配置" 组合形成差异化优势。对腾势而言,N8L意义重大。此前品牌 65% 销量依赖MPV车型 D9,N8L与 将与N9 形成 "双子星",进一步完善其SUV 产 品线。 ...
缩短期数、调整费率!银行信用卡分期“精准让利”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08
行业核心动态 - 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包括停止自由分期业务、下调最高分期期数,行业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竞争阶段 [1][2][6] - 信用卡分期业务调整是适应发展环境的需求,旨在防控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推动业务向追求质量可持续方向转型 [1][4][5]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开立数量在2025年二季度末降至7.15亿张,较一季度末减少600万张 [5] 具体业务调整举措 - 光大银行将于2025年12月9日下线信用卡自选分期业务,关闭已开通功能,新交易不再自动分期 [2] - 工商银行自12月5日起停办36期以上信用卡账单分期和消费转分期业务,此前最长可分期至60期 [3] - 龙江银行已于今年6月停止信用卡自由分期业务,其3期和6期年化利率在8.88%至9.36%之间,实际高于较长期限 [2] - 邮储银行在账单分期中新增1期和2期选项,现金分期新增1期和9期选项,并将起分金额调整至500元 [3] 利率与费用优化 - 光大银行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取消下限,日利率最高0.05%,折算年利率最高18.25%,根据客户资信动态调整 [4] - 邮储银行账单分期每期收取分期本金总额0%至1.5%的利息,近似年化利率单利不超过18.25% [4] - 邮储银行额外增加4天信用卡账单分期宽限期,体现业务调整的精细化与温度 [4]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周期,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减弱,冲击个人信用卡使用意愿,导致发卡量和消费额指标走弱 [6] - 信用卡透支贷款余额下降部分源于银行消费贷和数字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 [6] - 未来行业需发力产品创新和运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打造一体化服务体系,并寻求针对特定人群的差异化创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