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

搜索文档
江苏修订法规促科技成果转化
新华日报· 2025-07-29 05:12
本报讯(陈月飞冯浩震)7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条例(修订草案)》。本次修订针对转化难点和瓶颈制约,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通过完善评价机 制和审慎包容监管,提升各方主体参与转化动力。 本次修订突出体现了改革精神,推动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典型的如,围绕尊重和维护科技成果转化 中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积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有关条款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明确了成 果完成单位转化自主权,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报酬等收益分配制度。其中规定,职务科技成果转 化后,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可以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和报酬的方式、数额和时限,收入不受工资 总额、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为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有关条款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明确了成果持有者进行转化的方 式,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等单位将成果作价投资的方式,以及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 权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具体路径。修订草案还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其加大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承 接转化国内外科技成果,并支持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等单位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中小企业使用科技 成果,解决中小企业研发能力 ...
去年江苏文化产业营收再创新高
新华日报· 2025-07-29 05:05
本报讯(记者李晞)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4年江苏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随着文化市 场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发展,江苏省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546亿元,比 上年增长12.8%,营收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文化产业9大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全面增长。其中,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消费终端生产、新闻信 息服务、文化投资运营4个行业营收比上年分别增长44.1%、28.3%、19.0%和9.4%;文化辅助生产和中 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创意设计服务4个行业营收分别增长7.0%、6.7%、4.8%和 4.5%。2024年,苏中、苏北地区规上文化产业分别实现营收1961亿元、2364亿元,分别增长31.5%、 32.7%;苏南5市收入11761亿元,增长12.8%。 报告显示,全省文化产业资产总量稳步增长,文化核心领域资产增长贡献大。2024年末,我省文化产业 资产总计579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30亿元,增长8.7%。文化企业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持续增长。 2024年,规上文化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43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上文化企业研 ...
统筹有序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7-29 04:49
宁镇扬一体化,作为江苏首个区域同城化发展规划的延续,不仅是江苏推进省域都市圈一体化的主动实 践,也是江苏对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行动。2025年江苏省印发《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 计划(2025—2027年)》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水平,切实当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先行 军",并为此明确了8个方面31项具体举措,从而为新时期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作了系统的谋划部署。 推动宁镇扬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做好"三个统筹" □ 李扬杜宇玮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这意味着,必须将短期策略、中期 思路与长期目标有机结合,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稳步扎实推动宁镇扬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短期策略:以民生项目建设为先行步骤,加强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旨在通过跨界地 区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深度合作联结的制度创新和示范,进而向全域渗透、辐射,最终实现地理毗邻到 功能一体的质的跃升。正是由于这种"破界—示范—辐射"三重效应,毗邻地区才得以成为推进区域一体 化发展的"试验田"和"加速器"。加强宁镇扬毗邻地区融合发展,须以民生为导向加强合作共赢和融合发 展,聚焦体制机制、公共服务、财税 ...
为扩大消费“添柴加薪”
新华日报· 2025-07-29 04:44
赛事经济拉动消费 - "苏超"赛事带动南京、苏州、徐州等地暑期民宿订单同比增长超50% [1] - "苏超"赛季预计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 [1] - 体育赛事加速文商体娱融合消费 [1]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1] - 江苏省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亿元,同比增长5.0% [1] - "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显效推动新型消费供给迭代升级 [1] 消费能力与条件改善 - 就业扩容和技能培训增强消费基础 [2] - 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有助于将消费意愿转化为购买力 [2] - 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减轻后顾之忧 [2] 消费供给升级趋势 - 消费需求从"买产品"转向"买服务、买体验、买文化" [2] - 消费者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需求特征 [2] - 文旅融合与智能消费等新兴形态适配需求升级 [2] 消费环境优化措施 - 需补齐乡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短板 [3] - 加强夜间消费聚集区交通、停车等配套保障 [3] - 健全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3] - 江苏省推出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62条具体举措 [3]
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开幕
新华日报· 2025-07-28 20:50
7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开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主持第一次全 体会议。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金龙、张爱军、魏国强、曲福田、夏心旻、周广智、张宝娟和秘书长陈建刚出席 会议。副省长赵岩、省法院院长夏道虎、省检察院检察长赵铁实,省监委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省人大法制委负责同志作了关于《江苏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省政府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江苏省征兵工作条例(修订草案)》《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 案)》《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草案)》《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草 案)》《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的议案。受省政府委托,省征兵办和省发展改革委、科 技厅、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作了说明,省人大监察司法委、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农业农村委分别提交 了审议意见报告。 受省政府委托,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作了关于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 告,省财政厅负责同志作了关于《江苏省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说 明、关于省2024年省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省审计厅负责同 ...
宿迁扎实推动律师行业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7-28 13:51
突出整合资源,搭建统战平台。把搭建行业统战工作平台作为重中之重,依托律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 民主党派成员律师信息库和无党派律师信息库,完善党外律师代表人士信息库和后备队伍信息库,认真 做好优秀党外律师发现、储备、培养工作。建立"政治轮训+专业提升"双轨培养机制,线上线下 (300959)共同发力,为打造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代表性较强的党外人才队伍奠定基础。积极推荐 党外律师中的优秀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市律师协会理事会和各工作委员会、专业 委员会任职,加入新联会等统战团体,扩大党外律师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律师参与到大统战工作实践 中来。目前,全市共有32名党外律师分别担任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突出专业优势,服务中心大局。鼓励党外律师积极参加"产业链+法律服务"、"万所联万会"、"企业法 治体检"、重点产业链企业"法律护航"、"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等专项活动。坚持"人民律师"职 责定位,发挥党外律师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引导群众上的独特优势,先后组织665名律师担任村居 法律顾问,制定公益法律服务计时办法和目录清单,定期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处理法律事务、化解 矛盾纠纷。紧扣 ...
扬州税务:强效能引擎 护航民营企业走稳合规发展路
新华日报· 2025-07-28 13:51
在扬州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新能源汽车、数控成形机床、智慧照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 展,民营企业的脉动尤为强劲。数据显示,全市9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6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 业及309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九成左右,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合规诚信,不仅是企业稳健前行的基石,更是维护社会经济 秩序的重要保障。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持之以恒推进效能税务建设,全面构建线上线下 (300959)融合、现场远程协同、"智"服"智"治高效的税费服务新格局,通过风险提醒、政策赋能、守 信激励三大举措,为企业筑牢合规经营防线,注入创新发展税务动能,助力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 上"扬"帆远航。 全链条风控筑屏障 风险提醒护企行稳 扬州市宝应县税务部门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健全"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全链条风险 管控机制,精准捕捉企业申报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时提醒企业进行更正。 近日,宝应县某供应链企业办税员杨女士因一时疏忽,在填报四季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直接复制了 三季度的资产总额数据。由于系统自动判定该数据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 ...
泰兴农商银行:细分市场深耕乡土 差异竞争彰显特色
新华日报· 2025-07-28 13:45
业务经营策略 - 公司通过市场细分和差异化竞争实现业务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势头,走出具有农商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 - 积极推动从"做产品"到"做客户"的转型,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客群精细分类与精准营销,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采取差异化服务策略 [2] - 围绕泰兴地区"三区三园"和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调整公司业务部服务区块,分设6大区域服务中心,并选派中层管理人员到园区挂职,深度参与招商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 [2] 数字化转型与场景融合 - 公司打造"泰惠生活"和"金融云营销"两大线上平台,构建新型金融消费生态圈 [2] - 截至2025年6月末,"金融云营销平台"引流理财、保险、贵金属共计249笔,贷记卡1.3万张、小额信用贷款1.5万笔,手机银行超20万户,三代社保卡4000余张 [2] - "泰惠生活"积分商城活跃用户6.2万人,有效入驻商户160余家,有效交易超1.8万笔 [2] 差异化竞争与品牌建设 - 实施"金融+党建+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与地方部门、乡镇、村居广泛开展党建共建,"社银合作""医银合作"项目成为全省农商行样板 [3] - 打造"银杏飘香 百姓银行"企业文化体系,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品牌形象和社会知名度持续攀升 [3] - 深化"大数据+网格化"营销模式,推动"整村、整企用信",并通过社保卡、贷记卡、代发工资等渠道增强客户黏性 [3] 人才队伍建设 -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选拔干部向基层一线倾斜,严把"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用人标尺 [5] - 构建"定量指标+述职评价+360度民主测评"的考核体系,关注业绩提升、风险控制等硬指标和群众满意度、带队能力等软素养 [5] - 推行"内训为主、外训为辅、1+2+N"培训体系,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风险识别、合规管理等培训,全方位提升干部综合素养 [5]
“创造奇迹”的科技新城正崛起
新华日报· 2025-07-28 11:32
南京生物医药谷创新生态 - 南京征祥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类抗流感新药玛硒洛沙韦(济可舒)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适用于成人单纯性流感治疗,全疗程仅需1次用药,II/III期临床显示给药组23.6小时即可实现发热症状显著缓解 [1][2] - 征祥医药济可舒从立项到获批仅用6年时间,打破创新药研发"10年周期、10亿美元投入、低于10%成功率"的行业定律,团队由旧金山湾区专家领衔,聚焦抗肿瘤和抗感染领域未满足临床需求 [2] - 南京生物医药谷已上市药品总数达405款,其中一类新药6款,园区企业在研一类新药超过200款,上半年联动省药监局服务新上市药品11件(含一类新药2件)及二三类医疗器械77件 [3] 企业研发与上市进展 - 维立志博开发的PD-L1×4-1BB双抗LBL-024作为全球首款进入关键临床阶段的国产双抗,Ib/II期临床显示联合化疗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疗效远超传统化疗方案30%-55%的历史数据 [4][5] - 维立志博2020年在药谷建成中试基地,可满足每年8-10次200L或500L中试生产,目前拥有14款创新候选药物(6款进入临床),7月25日成功登陆港交所 [5] - 药捷安康建立6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1款临床前候选产品管线,6月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与维立志博构成药谷今年两家上市企业 [1][5] 产学研协同体系 -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AI制药平台已与100余家机构合作,通过计算辅助设计缩短研发周期,累计节约成本超千万元,助力发现多个新靶点和活性分子 [6][7] - 该中心已对接全国75所高校,遴选1343项医药成果,转化落地36个项目,配套84亿元基金矩阵支持不同阶段转化,中国药科大学四大新型学院将于9月进驻创新中心 [7][8][9] - 生物医药谷形成"医院-企业-政府-服务"共建平台,推动临床项目融资、高校研发规模化等案例,构建学研产用一体化生态 [9] 产业集聚与人才生态 - 园区集聚13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先声药业、健友股份、世和基因等龙头企业,多家企业从实验室起步发展至建立生产基地 [6][10] - 生物医药谷博士浓度极高,汇聚全球顶尖药企高管人才,产业链合作活跃,规划打造"学研产用"一体化科技城,建设龙王山风景客厅等高品质生活场景 [10][11] - 园区拥有朱家山河等多支水系,未来将构建"山水城交融的绿厅蓝环",形成创新活力与自然生态交融的科技新城 [11]
34颗未来产业“金种子”破“赛”而出
新华日报· 2025-07-28 09:40
作为省战新母基金管理机构,高投集团致力于搭建优质项目与耐心资本的高效对接平台,并持续做好赛 后跟踪服务,充分发挥母基金撬动效应。这一机制已有成功案例:今年6月,无锡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完 成"首单"1000万元股权投资项目,投向诺未生物技术(无锡)有限公司,用于加速推进抗肿瘤核酸新药 的临床研究。该公司项目成功晋级参加了本次大赛的决赛路演,并顺利登榜初创组获奖名单。诺未生物 首席运营官汪卫坤透露,企业目前进展最快的是针对女性HPV持续感染和癌前病变开发的一款治疗性疫 苗,产品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自主原创的HPV治疗型产品,服务更多女性患者。 来自南京未来产业天使基金管理机构的沈健全程观摩大赛决赛后表示收获颇丰,"大赛涌现出不少从事 半导体新材料的优质早期项目,对投资而言是很好的方向。我们将依托省战新基金,持续跟进,加速企 业成长。"他力挺此类赛事"多办常办",为更多未来产业企业提供"秀肌肉"舞台,同时帮助投资机构精 准发现标的,打造集产业链延伸、资源对接、资金融通于一体的赋能平台。 专业遴选,比拼硬核创新力 江苏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是江苏省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主办,江 苏高科技投资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