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
icon
搜索文档
Keep正在线下重新审视自己|消费现场前线
虎嗅· 2025-07-20 18:18
线下业务战略调整 - Keepland线下健身房业态基本落幕 现存外部合作门店已终止合作且无后续拓展计划 巅峰时合作门店超300家[1][8] - 转向发力线下零售和赛事场景 首家自营产品门店落地上海浦东嘉里中心 选址毗邻布鲁克斯等高端运动品牌 布鲁克斯Q1营收增长超200%[1] - 门店定位零售体验型 面积172平方米 零售与体验区域占比七比三 覆盖全品类运动装备与健身食品[2] 线下门店运营模式 - 采用"沉浸式试用"模式 设运动体验专区供消费者现场测试智能体感机KS 跑步机减震 运动手表心率监测等功能[5] - 主推智能运动手表和智能体感机KS新品 大型器械与会员体系绑定 形成"硬件+服务"联动[8] - 智能试衣镜通过AI分析用户体型推荐运动服饰 体现"All in AI"计划线下应用[11] 赛事业务布局 - 虚拟体育赛事收入2023年首超自有品牌产品 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全年推出近百场付费赛事 报名费20~179元[10] - 2024年重心转向线下赛事 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参与兰州 武汉马拉松 实现配速员线上组队和领跑状态可视化[10] - 在核心城市商圈落地"城市K马"等系列赛事 联动餐饮零售品牌打造跑者友好快闪店 完成挑战可兑换联名周边[11] 财务与战略转型 - Keepland单店月均营收未突破15万元 低于超级猩猩25万元水平 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导致战略收缩[9] - 2023年起调整消费品业务规模目标 资源向赛事组织领域倾斜[9] - "All in AI"计划公布后股价上涨 5000+官方课程中15%由AI生成 可替代部分传统私教功能[11] 业务协同与定位 - 线下自营门店承担产品展示与用户体验枢纽角色 赛事业务负责用户激活与品牌破圈 与线上AI技术形成互补[12] - 从卖课程 卖产品转向线下卖"参与感" 重新定义线下角色为连接用户 验证技术 沉淀品牌的关键纽带[12]
对话超级碗创始人高松:规模不急一时,今年重点加密华东区域
虎嗅· 2025-07-20 18:11
公司发展策略 - 超级碗坚持直营模式,仅在北京、成都、上海采用直营,杭州、深圳开启联营,目前联营店不超过10家,成立10年总拓店100多家 [1] - 2025年计划新增30~50家店,重点加密华东区域,深圳作为大湾区起点目标8~9家,明年才计划提速 [1] - 2021年曾加速扩张,门店从20家翻倍至40家,但因选址脱离核心模型在社区店栽跟头,迅速闭店 [4][5] - 今年预计新开30~50家店,华东区域再加密,深圳开到8~9家,每年设置50%增长目标,明年会加快门店速度 [42][44] 门店运营模式 - 主流店型有三类:商场旗舰店、写字楼配套店、园区店,社区店因需求不匹配已调整 [5][30] - 推出两家儿童主题友好餐厅,配套儿童三件套,定位小朋友和小鸟胃用户,目前上海、北京各一家 [31][32] - 100家店仍只有区域店一个层级,中后台管理精简,全职员工2~3人/店 [33] - 兼职员工占比不断提升,通过每小时产出预估工时优化人效 [53] 产品创新逻辑 - 产品定位从"更健康的麦当劳"转向"中国风味热烹轻食",强调热食和本土化 [6][7] - 产品逻辑从"打造爆品"变为"持续上新",每周二固定新品会,最快新品1个月上线 [5][16][22] - 鲜蔬锅新品帮助增收20%,周复购率10%~12%,外卖平台复购率46%~48%,高于行业平均35% [12] - 每个季度推出3~4个新品,测试方式从用户群闪送改为直接门店销售 [16][20][21]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客单价主动降价7%,江南咬春鸡肉菜饭定价25元,会员价更低,源于上游规模采购成本下降 [46] - 轻食品类增速高于餐饮整体,属于增量市场,受益于健康饮食风潮 [47] 组织管理能力 - 团队偏好跨界人才,CFO来自互联网,供应链负责人为物理学硕士,门店拓展合伙人原为证券分析师 [54] - 店长全部由总部招聘,入职前需创始人面试,重视店长选育用留 [59][60][61] - 提炼团队文化:专业、靠谱、真诚、有爱,强调组织能力是终局竞争力 [63][64] - 管理难度指数级上升,需解决效率与组织能力问题,复盘迭代速度较快 [40][39]
AI视频正在吞噬世界,打造未来数十亿美元的IP帝国
虎嗅· 2025-07-20 17:12
AI Video技术发展 - AI video技术已从技术圈小众玩具发展为重塑内容创作生态系统的关键力量[1][4] - Google Veo 3成为当前领先模型,其原生集成音频生成能力大幅降低创作门槛[6] - 技术仍处快速迭代阶段,如frame-to-video功能在访谈前十天尚未存在[7][8] 无厘头内容的商业价值 - 看似荒谬的AI生成内容(如Italian Brain Rot角色)已形成完整商业闭环,包括实体玩具和周边产品[9][14] - 创作模式具有零边际成本、实时市场反馈和无限创意迭代等传统娱乐业无法比拟的优势[16] - 虚拟品牌(如Melt酸奶)可通过A/B测试快速验证市场需求后再实体化[17][18] 内容创作生态重构 - 趋势起源从技术社区转向大众平台(TikTok/Instagram),形成去中心化集体创作模式[23][25] - 出现跨平台"内容套利"新技能,要求快速识别趋势并适配不同平台格式[26] - 创作模式从"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经济效率和创新潜力显著提升[27] 工具生态系统演进 - 工具栈呈现专业化分工:Veo 3主导带音频生成,MiniMax擅长创意灵活性[28] - 技术限制反向塑造内容方向(如使用已知角色规避角色一致性难题)[29] - 自动化剪辑工具(如Overlap)形成独立生态,实现多平台智能分发[30][31] 变现模式创新 - 传统广告分成模式效率低下,转向"内容即营销"策略(咨询/课程/定制服务)[35] - 虚拟IP实体化成为新趋势,通过低成本数字内容测试市场后再投入实体开发[36] - 生成成本仍较高,如简单ASMR视频需8次迭代才能获得可发布版本[36] 行业权力结构变革 - 用户生成内容开始挑战传统媒体叙事权,形成情感连接更强的替代品[40][41] - 独立创作者可在几天内建立与传统IP竞争的宇宙,威胁大制作内容价值主张[42] - 版权归属问题凸显,去中心化模因创作模式缺乏明确法律框架[44]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将更民主化,解决当前工具在移动端适配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不足[52] - 内容格式将从模仿传统转向探索AI原生形式(如实时角色变换/复杂互动)[52] - 教育系统需培养新型技能如"虚拟IP开发者"和"跨平台内容优化师"[54]
为了卷出好名次,华泰柏瑞找来了“榜一大哥”
虎嗅· 2025-07-20 16:59
华泰柏瑞A500ETF规模冲刺 - 华泰柏瑞A500ETF在7个交易日内吸金超百亿 规模突破226亿 超越国泰A500ETF成为同类规模第一 [1] - 公司随后对A500ETF进行改名并配合规模冠军宣传 进一步吸引资金和关注 [1] - 有消息称公司使用了业内帮忙资金和内部股东资金冲规模 目标达成后部分资金退出 当前规模回落至200亿以下 [3] - ETF行业呈现赢家通吃格局 头部产品占据80%市场份额 此次规模冲刺对公司意义重大 [3] 中证A500指数背景 - 中证A500是新国九条发布后编制的首只重要宽基指数 发行时点恰逢股市火热期 3个月走完沪深300十年发展历程 [3] - 截至7月10日 38只中证A500ETF规模合计近2000亿 全部跟踪产品规模达2500亿 仅次于沪深300 [3] - 指数基金被认为是公募产品终局 行业竞争激烈 远未到出清阶段 [13] 华泰柏瑞战略考量 - 公司借鉴沪深300ETF成功经验 希望打造A500ETF作为新的长期收入来源 [4] - 沪深300ETF目前规模约3500亿 2024年管理费达11.28亿 占公司去年总营收23.13亿的近半 [4] - 公司选择年中时点冲刺 因资金面宽松 合作方配合度高 竞争压力较小 [5] - 此次冲刺有助于提升公司阶段性排名和曝光度 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泰中证A500ETF年初规模近300亿 但因建仓问题净值跌破1元 半年规模跌幅超40% [5] - 华泰柏瑞A500ETF建仓稳健 净值保持在1元以上 近3个月涨幅8.2% [6] - ETF产品同质化严重 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产品更易获得投资者青睐 [6] - 公司希望通过规模优势建立"A500 ETF = 华泰柏瑞"的品牌认知 [6] 华泰柏瑞公司现状 - 2024年末管理规模5657.063亿 首次进入行业前十 但品牌影响力不及头部公司 [7] - 产品布局严重偏科 ETF强势(沪深300ETF规模超3000亿) 但主动权益和固收表现平平 [9][11] - 主动权益规模不足500亿 行业排名20名之外 [11] - 面临基金降费趋势压力 需平衡竞争力和收入影响 [11] 行业发展趋势 - 头部基金公司通过产品线扩充、投教服务等构建护城河 [14] - 华夏基金拥有3只千亿宽基ETF 易方达有1只千亿ETF和2只500-1000亿ETF [11] - 华泰柏瑞采取"拳头产品"战略 通过单品突围应对竞争 [15] - ETF核心竞争力包括低费率、高流动性、策略透明 但需持续维护 [16] - 行业需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核心问题 [17]
美国通胀在路上
虎嗅· 2025-07-20 16:13
通胀与通缩的争论 - 市场对高关税政策影响美国物价水平的判断存在分歧,主流观点认为关税上调将推升通胀水平,另一观点则认为将引发通缩压力 [2] -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实施后美国经历严重通货紧缩,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美国通胀率未显著上升,理论预期与实际结果背离 [3] - 当前经济环境下关税政策更可能率先触发通胀上行,机制包括经济基本面健康、消费需求韧性、关税税率大幅提升且覆盖范围广泛、美元汇率疲弱 [7][8][9] 通胀上行的时间节点 - 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但4月美国CPI同比涨幅为2 3%,较前月的2 4%略有回落,主要因企业"抢进口"行为 [11] - 5月CPI同比小幅上涨2 4%,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传导效应初步显现,玩具项同比上涨0 2%,大家电项同比上涨2 2% [11][12] - 6月CPI同比涨幅上升至2 7%,巴克莱预计承担更高关税的货物将在6月底或7月初到达美国港口,更广泛的关税相关涨价效应将开始显现 [13] 物价上涨的持续性 -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方式不确定、节奏拖沓,可能使通胀上行轨迹比理论复杂得多,拉长的、渐进式的关税推行方式会重塑企业和消费者行为 [16] - 政策不确定性将重塑通胀动态传导机制,企业倾向于在每轮关税调整后转嫁成本,消费者会形成"未来还将有更多关税"的适应性预期 [17] - 渐进式关税政策迫使企业频繁调整供应链布局,产生额外转换成本和新供应链磨合成本,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价格上行压力 [17] 其他影响因素 - 财政政策方面,"大而美"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导致联邦赤字扩大2 4万亿美元,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通胀水平形成显著支撑 [19] - 移民政策方面,严格的移民管控措施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急剧收缩,引发结构性短缺并推动工资成本上升 [19] - 经济增长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美国今年GDP增速预期下调至1 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期仅为1 6%,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将通过需求侧抑制通胀 [20]
大厂副业加盟6个月闭店,我踩过的7个坑和3条血泪教训
虎嗅· 2025-07-20 15:28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一、创业动机与背景 - 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因行业下行寻求第二曲线 尝试轻资产创业未果后转向实体加盟模式[5][6] - 选择艾灸养生赛道因个人健康需求及加盟品牌推荐 支付5w加盟费进入行业[8] 二、成本结构与经营困境 - 初始固定成本包括加盟费5w、硬装3.3w、设备采购3.5w 月经营成本含工资、房租及强制高价耗材采购[10][11][12] - 实际运营中盈亏平衡难度远超预期 总部耗材定价显著高于市场价且强制采购[12][14][15] - 6个月后因持续亏损闭店 总成本包含非常规支出如地推费、美团年费等[13][16] 三、经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1 市场调研不足 - 未充分了解艾灸品类差异(如仪器灸/手工灸)及卫生间刚需 导致选址硬伤[17][18][20] - 品牌调研片面 仅参考旗舰店流水未发现70%加盟商亏损的事实[20] 2 选址与装修失误 - 沿街商铺租金高2000/月 商圈内同质化竞争达10家以上[22][23] - 新风系统因风力不足需二次投入 因无窗户设计导致排烟失效[27][28][30] 3 人力资源与管理缺陷 - 店长月薪达1.1w-1.3w 超小门店承受能力 最终聘用人员缺乏中医辨证能力[35][37][38] - 店员管理失控 存在微商分流客户行为 前三个月经营因内耗元气大伤[40][41][43] 4 流量获取与转化低效 - 总部线上运营定价39元/次 扣除抽成及成本后单笔亏损 吸引低质量客户[53][54][55] - 地推成本达100元/人 项目设置误导致羊毛党涌入 口碑受损[47][49][50] 5 加盟体系弊端 - 总部盈利依赖耗材销售 限制门店增加其他服务项目(如推拿)[56] - 线上运营权归属总部 定价权缺失导致门店被动亏损[53][57] 四、行业经验总结 - 实体创业需老板深度参与 互联网从业者易低估时间投入成本[61][62][75] - 实体行业杠杆率极低 单日10小时服务仅创收300元 远低于互联网规模效应[77][78] - 赛道选择应与核心能力匹配 互联网背景者更适合同领域创业[80] 五、行业特征 - 养生服务细分领域复杂 涵盖艾灸、推拿、美容等 专业门槛被低估[20] - 加盟模式存在系统性风险 总部与加盟商利益错位现象普遍[56][58]
最被低估的考试形式:公考行测
虎嗅· 2025-07-20 13:38
公考申论行测价值分析 - 公考申论行测的价值被低估,其考察形式具有实际意义 [1] - 行测通过成年人应试教育方式弥补中小学语文和逻辑学教育的不足 [3] - 行测的言语理解和逻辑判断能有效避免网络无效撕逼 [3] 网络撕逼的常见逻辑问题 - 人身攻击逻辑:通过学历或身份攻击对方观点 [4][6] - 宗教神学逻辑:以权威压制讨论,而非理性辩论 [7][8] - 情绪输出压倒一切:用情感代替事实和法律依据 [9] - 因果关系混乱:包括多因一果、因果倒置等问题 [10][11][12] -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观点后攻击 [13] - 强行两难:将复杂问题简化为非此即彼的选择 [14][15] 教育模式与逻辑能力 - 衡水模式争议中体现多因一果和因果倒置的逻辑问题 [11][12] - 教育模式讨论中存在强行两难的逻辑谬误 [14][15] - 资料分析能力能降低被统计学误导的风险 [15]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 言语理解能力是网络深度讨论的基础 [15] - 互联网发言需意在言外,理解能力差会导致沟通障碍 [15] - 情商提升技巧包括贬义词的中性化替换 [16] 其他补充 - 推荐电视剧《以法之名》展示申论用语的实际应用 [16] - 行测内容未完全列举,后续可能讨论申论价值 [16]
“AI登月时刻”,OpenAI模型摘取奥数金牌
虎嗅· 2025-07-20 09:41
OpenAI在数学竞赛中的突破 - OpenAI的通用推理模型在2025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中达到金牌水平,在禁用工具和互联网的条件下,以自然语言撰写证明,完整解出6题中的5题,最终得分35/42分[1] - 该模型是通用推理模型而非专门解数学题的系统,不依赖标准答案或实时打分的奖励信号,而是通过通用推理和新技术在长时间复杂过程中完成正确推理[1] - 模型由三位前IMO奖牌得主独立批改并取得一致意见后定分,证明其严谨性[1] OpenAI的技术领先地位 - OpenAI目前拥有最强的编程及数学模型,在AtCoder世界巡回赛2025决赛中仅次于人类编程奇才Psyho,测试表现优于o3 pro模型[2] - 该成就使OpenAI再次碾压DeepMind、Anthropic、Grok等竞争对手,并拉开与中国开源模型的差距[3] - OpenAI内部正在测试全新推理模型,奥数金牌成绩仅为小试牛刀,正式发布预计在GPT-5之后[4] 技术方法与意义 - 模型突破传统强化学习范式,不依赖狭窄的任务特化技巧,而是通过通用强化学习与"测试时计算"扩展的新技术实现[7] - 模型未针对IMO做专项训练,仅持续训练通用模型,所有证明均为自然语言撰写,未使用定制化评测框架[7] - 该模型在推理时间跨度和创造性思考上取得重大进展,从GSM8K(0.1分钟)到IMO(100分钟)逐步突破[5] 未来展望 - 从起步到奥数金牌水平仅用15个月,预计明年可用于数学定理生成和全新数学研究方法[11] - 市场预测人工智能在2030年前解决千禧年大奖难题的概率骤升至81%[12] - OpenAI科学家认为AI正接近在科学发现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的阶段,从略低于顶尖人类水平到略高于顶尖人类水平的差距巨大[28] GPT-5相关信息 - GPT-5即将发布,将采用实验性模型并融入未来模型采用的新研究技术[13] - GPT-5不会具备IMO金牌水平能力,但可能采用统一模型架构,用户可调整推理强度或智能等级[14][15] - GPT-5可能采用端到端强化学习(RL)进行训练,直接从原始输入学习最优策略,无需拆分子任务或设计中间模块[20] 行业影响 - OpenAI在经历Meta挖角后仍保持顶尖研究人才密度,此次突破向Meta展示其向超级人工智能跨越的决心[21] - 该成就由小团队完成,使用最近开发的新技术,对许多OpenAI研究人员也是惊喜,展示了前沿能力所在[29][30] - 不同于以往狭窄领域的AI系统,该模型具备更广泛的推理能力,远超竞赛题范围[10][24]
为什么上海人喜欢去日本旅行?
虎嗅· 2025-07-20 09:14
航线拓展与运营 - 东方航空新增上海至熊本航线,每周3班,并复航上海至松山航线,每周2班,使其经营的中日航线数量达到37条,通达日本17座机场,日均始发航班量约50班[2][8][9] - 2025夏航季数据显示,上海已可直飞日本20个城市,包括东京、大阪等热门目的地及松山、佐贺等较小城市[7][8] - 东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航司持续加密沪日航线网络,计划在秋冬季进一步填补空白航点[39][40] 市场需求与消费行为 - 上海领区2024年贡献了246.7万份日本签证,占中国总出签量的47%,远超北京领区的109.3万份[15][16] - 上海至日本航线票价竞争激烈,出现临期机票比提前购买更便宜的现象,甚至有8元飞大阪的特价票[26][27][28] - 上海游客选择日本旅游的主要因素包括距离近(如上海至熊本仅需1个多小时)、价格低、服务体验好及秩序感强[21][23][32][33] 交通方式多样化 - 除航空外,上海与日本之间还开通了海上航线,如"鉴真号"国际班轮每周一趟连接上海与大阪、神户,单程需45小时[11][12] - 春秋航空自2009年开通上海至东京低成本航线,推出低至300元人民币的机票,并持续提供199元、299元等特价票[29][30] 外部环境因素 - 日本签证政策放宽,上海领区三年多次签存款要求从50万降至30万,五年多次签从100万降至50万[44] - 日元对人民币汇率从6.2跌至4.85左右,提升了上海游客在日本的消费力[46][47] - 韩国也在放宽对中国游客的签证要求并推出低价航线,与日本形成竞争[51][52]
东南亚最后的“穷游天堂”,坑了多少中产?
虎嗅· 2025-07-20 00:05
亚庇旅游市场概况 - 亚庇成为中产阶级"穷游天堂",以低价提供高质量海岛体验 [2][6] - 相比马尔代夫、夏威夷等传统高价海岛,亚庇4天4晚行程仅需4K,5天4夜可压缩至2K [1][9][10] - 马来西亚小岛亚庇凭借阳光果冻海、日落火烧云等自然景观成为网红旅行地 [3] 价格优势分析 交通成本 - 北京往返亚庇淡季机票低至1200元,低于国内高铁票价 [14] - 五星级香格里拉酒店7月房价最低181元/晚,5天住宿总成本可控制在1000元内 [16][17] 餐饮消费 - 街边餐厅物价极低:4元干捞面、7元蚝油小菜心、11元纯牛杂 [19] - 海鲜人均消费低于80元,菜市场100元可实现"吃撑" [21][22] - 预算50元/餐仍可获得丰富美食选择 [23] 娱乐项目 - 热门项目如浮潜、桨板、香蕉船等均价100元左右 [27][28] - 全日浮潜套餐(含教练+装备+摄影)价格低于300元 [30] - 日落桨板活动通过议价可降至118元/人 [31][32] 旅游体验风险 自然条件 - 招牌日落景观高度依赖晴天,多云/阴天将大幅降低体验价值 [38][39][40][41] - 近海岸存在垃圾污染问题,优质海域需乘船至远岛才能体验 [53][54][55] 基础设施 - 城市卫生环境欠佳,部分区域存在臭味和鼠患问题 [51][61][62] - 景点卫生间管理不善,被游客评价为"惨不忍睹" [59] 文化差异 - 当地饮食偏甜辣,香料使用浓重,可能不符合中国游客口味 [47][48] - 服务标准与国内存在差距,存在导游抬价等现象 [70] 市场定位与消费心理 - 亚庇填补了"平价出国海岛游"市场空白,实现"东南亚价格、地中海景观"的性价比 [7][8] - 尽管存在各类缺陷,但极致低价使游客对瑕疵容忍度显著提高 [65][66][72] - 旅行核心价值在于独特体验而非完美服务,自然景观的震撼力可抵消部分负面印象 [7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