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动手表
icon
搜索文档
这一次,亚太之约落于深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19:57
深圳经济与外贸实力 - 深圳GDP从45年前不到3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人民币 [1][4] - 2024年深圳以4.5万亿元人民币的进出口规模稳居中国"外贸第一城" [4] - 2024年1-10月深圳同APEC其他经济体的进出口额达2.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占同期深圳进出口总值的67.7% [4] - 2024年上半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 [4] - 2024年上半年深圳新设外资企业5581家,维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吸引西门子、法雷奥、通力电梯等跨国巨头投资 [4] 深圳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显著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传统科技强国 [5] - 深圳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全国第一,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3.3% [5] - 腾讯、华为、中兴、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创新触角遍布世界 [5]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首度登顶 [5] 深圳国际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榜单中,深圳从2022年第41名升至第30名,并从Gamma级提升至Alpha级一线全球城市 [7] - 华强北商圈2024年上半年日均客流达75万人次,其中外籍人士日均超7000人次,同比翻番 [7] - 深圳已累计认定十批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包括沃尔玛中国、金拱门、星巴克、大新银行等 [9] - 深圳引进哈罗、坎特伯雷国王等9所国际学校,新加坡绿叶医疗集团将在深圳建设国际医疗总部和外商独资专科医院 [9] - 深圳拥有"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等美誉,并建设深圳科学技术馆、"湾区之眼"书城、前海冰雪世界、深圳湾文化广场等文化地标 [9] APEC会议与深圳机遇 - 中国将于2026年11月在深圳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3] - 继2001年上海、2014年北京后,深圳成为中国"APEC第三城" [1] - 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其21个成员经济体GDP总和占全球60%以上,贸易额占全球一半以上 [2] - 中方表示愿以2026年APEC为契机,着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务实合作 [6]
火爆!境外游客在华体验升级,入境游活力迸发
证券时报· 2025-10-18 13:17
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 今年前8个月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达5126.8万,同比增长27.8% [1] - 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突破200万人次,入境游市场活力显著释放 [1] - 中国已对47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与29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政策覆盖面扩展到55国,入境口岸增加至60个 [10] 支付便利化措施与成效 - 支付机构优化“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入境支付服务,境外游客在华消费支付体验改善 [3] - 国庆中秋假期前5日,日均访问微信小程序的入境游用户同比增长超60% [3] - 暑期境外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绑定国际银行卡在中国境内的消费笔数大幅增长,重庆、成都消费笔数同比翻一番 [3] - 香港市民通过WeChat港元钱包在北上内地消费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120% [3] - 支付宝新推“碰一下支付”,国庆中秋假期外国游客使用该方式消费额增长500% [4] 离境退税优化与消费促进 - 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离境退税“一单一包一码”便利化模式,覆盖全市1640家退税商店 [6] - 2025年1月—8月,深圳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1.89倍 [7] - 同期深圳办理退税业务21416笔,同比增长6.95倍,大疆、华为等国货潮品退税业务笔数占比高达38.8% [7] - 国庆中秋假期前两天,罗湖口岸退税点每天验核破百单,比9月日均增长约七成 [8] 商业生态适配与国际客流承接 - 深圳华强北商圈上半年日均客流量达75万人次,同比增长50%,其中外籍人士超过7000人次 [12] - 华强北电子世界为外国顾客提供双语咨询、导航指引等一站式服务,商品包装标注英文,商户使用AI翻译机 [11] - 华强北商户反映外国顾客明显增多,包括零售买家和批量采购的批发商,耳机、运动手环等产品受青睐 [10]
境外游客在华体验升级 入境游活力迸发
证券时报· 2025-10-18 03:29
入境旅游市场趋势 - 今年前8个月外国人出入境人次达5126.8万,同比增长27.8% [1] - 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突破200万人次,入境游市场活力显著释放 [1] - 中国已对47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与29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政策覆盖55国,入境口岸增加至60个 [6] 支付便利化进展 - 微信支付在国庆中秋假期前5日日均访问小程序的入境游用户同比增长超60% [2] - 暑期境外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绑定国际银行卡在中国境内的消费笔数大幅增长,重庆、成都消费笔数同比翻一番 [2] - 香港市民北上内地使用WeChat港元钱包消费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120% [2] - 支付宝“碰一下支付”在国庆中秋假期消费额增长500% [3] 离境退税与服务优化 - 2025年1月-8月深圳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4亿元,同比增长1.89倍,办理退税业务21476笔,同比增长6.95倍 [5] - 深圳离境退税商店达1640家,拥有12个“即买即退”商圈,退税口岸增至6个 [5] - 国庆中秋假期罗湖口岸退税点每天验核破百单,比9月日均增长约七成 [5] 商圈与国际客流承接 - 华强北商圈上半年日均客流量达75万人次,同比增长50%,其中外籍人士超过7000人次 [8] - 华强北电子世界为外国顾客提供双语咨询、导航指引等“橙马甲”服务,商品包装标注英文,商户使用AI翻译机 [7] - 外国顾客包括零售买家和批量采购批发商,青睐耳机、运动手环等产品 [6]
匹克深陷降薪传闻,但许志华仍想坚持“长期主义”
观察者网· 2025-09-18 17:57
公司近期经营状况 - 公司董事长承认对直营亏损部门和部分高薪岗位进行降薪,最高降幅达50% [1] - 公司CEO坦承在篮球品类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面临较大压力 [1] - 公司直营板块在2025年内已亏损超过1.3亿元 [3] - 公司于2016年私有化退市,退市前2015年营收为31.1亿元,显著低于同期安踏、李宁等竞争对手 [2] 渠道策略与挑战 - 线上线下渠道竞争均十分激烈,渠道红利已经消失 [1][3] - 公司CEO指出,电商渠道崛起后,此前建设的6000个门店成为包袱 [2] - 公司策略转向深耕现有渠道,重点强化直营零售管理能力和完善分销体系 [2][3] - 公司不追求极致低价,而是注重在“性价比”中突出产品性能 [3] 产品与技术研发 - 公司2018年推出的自研“态极”中底技术获得市场良好反响,据称目前市场上尚无第二家能做出来 [4][5] - 采用态极科技的跑鞋品类已超越篮球鞋,成为公司最大品类,使用类似材料的运动拖鞋也增长迅速 [5] - 公司产品线已扩展至多品类,户外成为仅次于跑步和篮球的第三大品类,羽毛球拍在多个平台销量第一,匹克球、游泳等领域亦有布局 [6] - 运动手表品类已有几十万销量,定位于入门级市场 [6] 发展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将出海视为重要机会,海外收入长期占总收入约20% [6] - 公司未来增长点包括AI与穿戴设备结合等新场景的探索 [6] - 公司强调“长期主义”和“深耕”,注重在特定领域通过科技投入和用户理解建立品牌心智 [10] - 公司曾提出百亿营收目标,但暂无公开完成进度,短期内未找到爆发性增长途径 [9] - 与同业相比,安踏2024年营收达700亿元,其控股的亚玛芬体育使总营收超千亿,特步、361度等也已跨过百亿营收大关 [9]
捐巨款后突降薪?匹克陷“降薪门”风波,董事长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9-17 19:04
降薪事件与公司回应 - 公司被曝未提前通知便实施全员降薪 同时近期捐赠1亿元用于泉州慈善事业[1] - 降薪具体方案为总部工资5000-10000元降10% 10000-20000元降20% 20000元以上降30% 直营销售体系降薪50%并取消绩效[1] - 公司发薪前4天才口头通知降薪 正式通知延迟至发薪日第二天 今年仅发放一次季度绩效[1] - 董事长许景南澄清降薪针对"负能量和高薪人员" 强调整体降幅不足10% 决议已向工会和公安备案[3] - 公司对三名人力资源员工作出停职停薪处理 称降薪获得全体同事理解支持[1] 经营状况与战略调整 - 公司直营板块2025年1-7月累计亏损超1.3亿元 期间转手三个分公司[3] - 2022年公司曾提出百亿销售目标 但未能实现[3] - 公司正拓展运动手环、运动手表、游泳产品等新赛道 寻求与垂直领域长期主义者合作[3] - 2016年从港股退市后A股上市未果 市场份额被安踏、李宁、特步等竞争对手超越[4] 行业背景 - 运动品牌行业竞争加剧 安踏、李宁、特步等本土品牌持续崛起[4] - 行业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智能穿戴设备成为新增长点[3]
亚布力夏季年会闭幕,企业家探讨如何把握下一个消费浪潮
第一财经· 2025-09-14 21:21
运动产品细分赛道发展 - 运动产品领域细分赛道市场潜力显著 多个企业正尝试拓展运动手环 运动手表 游泳产品等新兴赛道[1][2] - 体育用品消费者专业化需求提升 从泛运动需求转向爱好者需求 品牌需从泛人群切入再延伸至专业领域[2] - 户外用品市场增速放缓但增长率仍可观 增量市场减少导致存量市场竞争加剧[2] 细分市场案例与趋势 - 越野跑鞋品类正在蚕食传统徒步鞋市场 传统徒步鞋全球销量数千万双 越野跑鞋目前占比很小但增量空间巨大[3] - 海外品牌快速加入越野跑市场 传统跑鞋品牌也在积极布局该细分领域[3] - 凯乐石海外市场占比下降 因国内市场增长超出预期[3] 消费需求升级趋势 - 消费需求从性价比转向质价比 再升级为心价比 产品需满足健康 优质 无公害原料等多维度需求[4] - 产品包装 品牌调性 情绪价值成为消费者决策关键因素[4] - 潮玩行业竞争本质是情绪共鸣能力 需通过IP传递情绪并打磨产品细节满足用户悦己需求[4] 供应链与渠道变革 - 销售渠道变革倒逼选品优化 传统超市改革推动经销商重新评估产品选择与价值链构建[5] - 宠物活体直播推动产业供应链升级 上游需加强健康管理保障 当前犬猫数量1.2亿只 预计5年内达3亿只[6] - 宠物行业上游基建亟待完善 需解决信息不透明 货不对板 健康保障等问题以支撑行业增长[6]
东方证券:智能手表行业持续成长 AI功能及运动需求打开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7-30 14:00
行业成长空间 - 智能手表行业有望通过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打开成长空间 [1] - 市场对智能手表行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存在预期差 [1] - 智能手表市场有望保持成长态势 主要驱动力来自AI应用及运动场景等需求 [1] AI功能发展 - 智能手表AI渗透率目前较低 2025年AI手表渗透率预计达15% 高于25Q1的2.3% [1] - AI应用在智能手表中逐步落地 包括交互方式 健康/运动体验和儿童安全领域 [2] - 搭载高级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出货量持续增长 预计2027年达1亿部 2024-2027年复合增速14% [2] - AI应用有望驱动高端智能手表需求成长 推动行业智能化及高端化 [2] 运动手表市场 - 运动手表出货量占比提升 2024Q1占比7% 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 [1] - 运动手表功能差异化明显 高度适应户外场景 具有专业化健康检测功能和更强续航能力 [3] - 运动手表均价较高 24Q1全球均价约514美元 远高于可穿戴腕带市场整体的约190美元 [3] - 运动手表需求持续向好 反映在巨头佳明近年来营收增长及业绩表现强劲 [3] 产品定位与价格趋势 - AI手表和运动手表产品定位较为高端 未来有望驱动行业均价提升 [1] - 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 行业整体均价有望上升 [2] - 运动手表需求推动智能手表行业整体高端化进程 [3] 相关标的 - 建议关注终端厂商华米科技ZEPPHEALTH 小米集团 传音控股 [1] - 建议关注SoC芯片供应商恒玄科技 [1]
端侧AI系列报告:智能手表行业持续成长,AI功能及运动需求打开空间
东方证券· 2025-07-29 2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对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存在预期差,其有望打开成长空间,主要驱动力来自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AI和运动手表出货量及渗透率提升有望成行业成长重要驱动因素,AI功能推动手表智能化及高端化,运动手表需求向好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华米科技、小米集团、传音控股等终端厂商和恒玄科技等SoC厂商 [6] - 部分投资者因行业创新节奏放缓认为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空间有限,但报告认为其有望靠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打开成长空间,有竞争力的公司或获超越行业增速,AI应用提升手表智能化和均价,户外运动场景需求挖掘及运动手表出货量提升也助于均价提升 [11] - 受AI应用及运动场景需求驱动,智能手表行业需求有望持续成长,相关标的将深度受益,核心变量为智能手表季度出货量及其增速、运动手表出货量及其增速、智能手表均价 [12] - 智能手表季度出货量显著提速、出现爆款AI手表应用、运动手表出货量显著提升为股价上涨催化因素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智能手表行业持续增长,AI、运动等功能有望成为新驱动因素 1.1 下游需求复苏,智能手表出货量稳步增长 - 可穿戴腕带智能化程度提升,搭载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产品份额达约80%,持续挤占基础手环份额 [16] - 2022年起可穿戴腕带市场进入低谷期,近期显著复苏,2025年Q1全球可穿戴腕带出货量达4660万台,同比增长13%,全球前五大厂商出货量均同比成长 [19] - 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稳步成长,增速高于同期可穿戴腕带整体市场,未来在可穿戴腕带市场占比有望继续提升,预计2027年将达88% [23] 1.2 AI和运动功能有望驱动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 - 操作系统和运动功能是智能手表消费者关注重点,未来智能手表竞争或集中到生态系统实力和应用功能上 [28] - 2025年智能手表厂商纷纷将AI及健康/运动能力作为产品卖点,大部分新品重点搭载相关功能 [33] - AI手表和运动手表出货量及渗透率不断提升,有望成智能手表行业未来成长重要驱动因素,预计2025年AI手表渗透率将从25Q1的2.3%提升到15%,2024Q1运动手表出货量占比为7%,同比+2pct,出货价值占比达19%,同比+4pct,且两者产品定位高端,有望驱动行业均价提升 [35][40] 2. AI功能加入,持续推动手表智能化及高端化 2.1 AI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相关应用在智能手表中逐步落地 - 智能手表搭载AI语音助手功能,如苹果Apple Watch采用ChatGPT应用程序,华为WATCH 5支持AI小艺语音助手,大幅提升用户交互体验,打开应用场景 [43] - AI大幅提升健康/运动功能体验,在健康监测上可精准监测指标、预警异常并生成改善方案,如谷歌研究院开发的AI系统能监测心脏骤停迹象;在运动场景下能化身教练,如vivo WATCH 5的AI运动教练功能可给出运动计划及饮食建议 [48] - 在儿童智能手表领域,AI能为安全赋能,在教育陪伴上定制专属计划、输出趣味互动教学,在安全守护上结合环境识别与行为分析及时预警 [49] 2.2 AI应用有望拉动高端智能手表需求,促进均价提升 - 搭载高级操作系统有望成智能手表行业趋势,预计2027年出货量达1亿部,2024 - 2027年复合增速达14%,2024年后其在智能手表产品中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52] - 手表智能化程度提高,有望推动智能手表整体迈向高端化,24Q2苹果、三星、佳明在全球搭载高端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市场份额位列前三,24Q3苹果、佳明出货量占比分别为16%和4%,但出货价值占比高达40%和12%,若AI手表持续渗透,行业整体有望持续高端化,推动规模成长 [56] 3. 运动手表需求向好,打开成长空间 3.1 运动手表功能差异化明显,解决运动人士痛点 - 运动手表功能高度适应户外等特殊场景,配备先进传感器和专用组件,有较强定位技术,如华为WATCH Ultimate搭载北斗双向卫星消息功能,苹果WATCH Ultra 2防水、防尘性能高 [58] - 运动手表在健康检测功能上更专业化,如小米手表S4 Sport支持专业乳酸阈值测试,苹果WATCH Ultra 2具有心率监测、经期跟踪等功能 [62] - 运动手表续航能力强,如佳明fenix 7旗舰版在太阳能充电情景下探险模式使用时间最长可达74天 [65] 3.2 运动手表市场有望持续成长,促进行业整体高端化 - 运动手表龙头佳明增长强劲,2024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创新高,毛利率保持在60%左右,反映运动手表市场势头好,未来有望保持较强成长趋势 [66] - 运动手表整体均价较高,佳明部分产品售价超10,000元,24Q1全球运动手表均价约514美元,远高于可穿戴腕带市场整体的约190美元,若其占比持续提升,智能手表整体均价有望上升,推动行业规模成长 [70] 4. 投资建议:智能手表终端及主控芯片厂商受益市场成长 4.1 华米科技:软硬件能力突出,打造专业运动功能 - 华米科技深度布局智能手表,已出货超2亿台智能可穿戴设备,服务超4200万用户,2024年移动应用注册用户达3.768亿,月活跃用户达2090万,2024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400万台 [75] - 华米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Amazfit品牌有健康时尚等系列,Zepp品牌打造高端产品,近年来重点发力运动手表,如2024年发布的Amazfit T - Rex 3智能手表适应户外专业运动需求 [75] - 华米科技营收增速回暖,25Q1营收跌幅收窄至4%,预计25Q2营收同比大增23% - 35%,毛利率明显抬升 [77] - 华米科技在软硬件方面表现优异,产品搭载自研黄山系列芯片,自研操作系统Zepp OS突出健康及运动功能,在运动及健康方面推进技术创新,如房颤判断和血压监测技术,参考影石成长经历,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82][88][91] 4.2 小米集团:智能腕带业务增长强劲,持续推出手表新品 - 小米可穿戴腕带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5Q1出货量增长44%至870万台,超越苹果重回市场第一,智能手表是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布局重要一环 [95] - 2025年小米公布玄戒T1芯片并应用于手表产品Watch S4,还推出适配运动场景的功能,如Watch S4的蓝牙心率广播功能 [96] 4.3 传音控股:智能手表主打性价比,完善IoT生态 - 传音打造Oraimo品牌产品,包括智能手表等,完善IoT生态,顺应新兴市场客户需求,推出高性价比智能手表,如2023年为印度市场推出的Smartwatch 2ES产品,具备心率监测等功能,售价仅1699印度卢比(约141人民币) [102] 4.4 恒玄科技:深耕端侧智能化,手表/手环芯片增长强劲 - 2024年恒玄科技智能手表/手环芯片营收10.45亿元,同比增长116%,出货量超4000万颗,新一代芯片BES2800性能提升,已在客户旗舰手表项目中量产落地,如OPPO Watch X2搭载其BES2800BP芯片 [108]
我去了Keep首家自营店:看到一个运动APP的线下新思考
虎嗅APP· 2025-07-21 08:27
线下业务调整 - Keepland线下健身房业态基本落幕,现存外部合作门店已终止合作且无后续拓展计划,相关部门已完成裁员[3][6][7] - Keepland单店月均营收未突破15万元,而竞品超级猩猩同等面积门店可达25万元,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导致战略收缩[7] - 公司转向发力线下零售和赛事场景,首家自营产品门店落地上海浦东嘉里中心,选址紧邻布鲁克斯等高端运动品牌以触达目标客群[3] 自营门店布局 - 上海门店占地172平方米,零售与体验区域占比为7:3,定位为零售体验型门店[3] - 产品线覆盖全品类运动装备:智能大型器械(跑步机、椭圆仪)、小型器材(阻力带、壶铃)、运动服饰(瑜伽服、跑鞋)、智能穿戴设备(运动手表)及健身食品(蛋白粉、健身饮料)[4] - 设置运动体验专区,消费者可现场试用智能体感机KS课程、测试跑步机减震效果及心率监测功能,强化沉浸式体验[5] - 主推智能运动手表和体感机KS,设备与会员体系绑定形成"硬件+服务"联动[6] 赛事业务转型 - 虚拟体育赛事收入2023年首次超过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增速已显著放缓[8] - 2024年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参与兰州/武汉马拉松,实现配速员线上组队和领跑状态可视化[9] - 落地"城市K马"等线下赛事,联动商圈餐饮零售品牌打造跑者友好快闪店,完赛可兑换联名周边[10] - 赛事业务被内部视为新增长引擎,资源倾斜力度超过消费品业务[8] AI技术赋能 - 推出"All in AI"计划,5000+官方课程中15%由AI生成,可替代部分私教功能[10] - AI应用于运动计划制定、装备推荐(如智能试衣镜)、赛事实时训练建议生成[10] - 该计划推动股价上涨,市场期待2025年盈利承诺兑现[10] 战略协同效应 - 自营门店承担产品展示与用户体验枢纽功能,赛事业务负责用户激活与品牌破圈,二者与线上AI技术形成互补[10] - 线下场景定位从单一营收来源转向连接用户、验证技术、沉淀品牌的关键纽带[11]
Keep正在线下重新审视自己|消费现场前线
虎嗅· 2025-07-20 18:18
线下业务战略调整 - Keepland线下健身房业态基本落幕 现存外部合作门店已终止合作且无后续拓展计划 巅峰时合作门店超300家[1][8] - 转向发力线下零售和赛事场景 首家自营产品门店落地上海浦东嘉里中心 选址毗邻布鲁克斯等高端运动品牌 布鲁克斯Q1营收增长超200%[1] - 门店定位零售体验型 面积172平方米 零售与体验区域占比七比三 覆盖全品类运动装备与健身食品[2] 线下门店运营模式 - 采用"沉浸式试用"模式 设运动体验专区供消费者现场测试智能体感机KS 跑步机减震 运动手表心率监测等功能[5] - 主推智能运动手表和智能体感机KS新品 大型器械与会员体系绑定 形成"硬件+服务"联动[8] - 智能试衣镜通过AI分析用户体型推荐运动服饰 体现"All in AI"计划线下应用[11] 赛事业务布局 - 虚拟体育赛事收入2023年首超自有品牌产品 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全年推出近百场付费赛事 报名费20~179元[10] - 2024年重心转向线下赛事 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参与兰州 武汉马拉松 实现配速员线上组队和领跑状态可视化[10] - 在核心城市商圈落地"城市K马"等系列赛事 联动餐饮零售品牌打造跑者友好快闪店 完成挑战可兑换联名周边[11] 财务与战略转型 - Keepland单店月均营收未突破15万元 低于超级猩猩25万元水平 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导致战略收缩[9] - 2023年起调整消费品业务规模目标 资源向赛事组织领域倾斜[9] - "All in AI"计划公布后股价上涨 5000+官方课程中15%由AI生成 可替代部分传统私教功能[11] 业务协同与定位 - 线下自营门店承担产品展示与用户体验枢纽角色 赛事业务负责用户激活与品牌破圈 与线上AI技术形成互补[12] - 从卖课程 卖产品转向线下卖"参与感" 重新定义线下角色为连接用户 验证技术 沉淀品牌的关键纽带[12]